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湘學報的結果 展開
- 報刊
- 共4冊
湘學報
報刊
旬刊。初名《湘學新報》,自第21冊起改名。設史學、時務、輿地、算學、商學、交涉、格致等欄目。唐才常、易鼐、陳為鎰等為撰述。主要介紹西方近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維新變法。對於開通湖南的社會風氣起了很大作用。戊戌政變后停刊。至1898年8月8日共出刊45冊。
繼上海《時務報》、澳門《知新報》之後不久,1897年4月22日(光緒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湖南的維新黨人創辦了《湘學新報》旬刊。唐才常、陳為鎰任主編。主要撰稿任有唐才常、陳為鎰、易鼐、胡兆鸞等人。《湘學新報》以倡導新學、開啟民智、培養人才、鼓吹變法為宗旨。專講實學、認為學術為政治之本,學術明則人才出,故以系統地介紹西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為主,同時也宣傳湖南新政,傳播維新派的主張。該報大致設“掌故學”、“史學”、“時務”、“輿地學”、“算學”等欄目。出到半年後的第20期,改名為《湘學報》,直至1898年8月被封禁,前後發行約45期。
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維新運動政論報刊的勃興與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維新運動緊密相連,辦報是維新派編髮主張的一個重要內容。變法期間,光緒皇帝發布了“准許自由開設報館、學會”的詔書,由此,在維新派人士的帶領下,辦報活動在全國興起。知識分子與報業的結合,不僅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產生了重大作用,而且對中國報紙的發展方向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從此中國近代報業蓬勃發展起來。資產階級政治改良派的維新運動,在19世紀就是年代發展到了高潮,政論報刊的勃興則是從1895年起,最初限於京、滬、津等大城市,隨著維新運動的深入展開,政論報刊遍如雨後春筍,布全國及海外華僑聚集的地方。據《中國新聞事業通史》載,從1895年到1898年,全國出版的中文報刊有112種,其中80%左右是中國人自辦的。其中也包括《中外紀聞》、《強學報》、《時務報》、《湘報》《國聞報》等的鼓吹變法的政治性報刊。 《時務報》與梁啟超《時務報》時維新派的重要言論機關報。1896年8月9日創刊於上海,黃遵憲、汪康年、梁啟超等合作創辦,汪康年任總經理,梁啟超任主筆。《時務報》全面地提出了變法維新地要求和主張。《時務報》出版不久,就因其文體新穎。議論獨到,見解精闢,很快風靡海內,最高發行量達1.7萬份,為當時發行量最高的報刊。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時務報》的主筆梁啟超使報刊政論文體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自梁啟超始,通俗自由、自成一格的政論文隨著《時務報》暢銷全國,新學士子們愛其語言之妙,均效仿之,遂使一種新的報章文體應時而生,因這種文體是梁啟超主辦《時務報》時所開創,故又被稱作“時務文體”。《時務報》的發行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載《時務報》的宣傳影響下,改良派政治團體在全國紛紛建立,維新運動在各省市先後開展起來,各地的維新報紙頁紛紛創刊,《湘學報》也是其中一個。湖南維新運動戊戌變法時期,在北京、上海的影響下,湖南長沙也成為維新志士又一集結中心。在這裡活動的有譚嗣同、唐才常、梁啟超、熊希齡等著名維新人士。他們在長沙開辦時務學堂,培養維新骨幹;創辦報紙,鼓吹變法維新;組織“南學會”,講求“新學”、“實學”;推行新政,創辦輪船公司、電燈公司和新式工廠。一時間,湖南逐成為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省”。這也為維新派報刊的出版創造了有利條件。《湘學新報》就是湖南維新派的第一份報刊。創刊在《時務報》的影響下,各地維新、愛國人士紛紛辦報,形成了歷史上中國人辦報的第一次高潮。在這一時刻,1897年4約22日湖南的維新黨人創辦了《湘學新報》旬刊。江標和徐仁鑄、黃遵憲先後擔任該刊督辦,蔡仲浚任總經理,唐才常任總轉述。辦報和停刊 《湘學新報》是旬刊,每10日出版一期,每月出3期。每期約40頁,木刻印刷。第21期改名為《湘學報》。《湘學報》以倡新學、開民智、育人才、圖富強為宗旨,設置了固定的六大欄目:“曰史學(綜貫古今中外諸史,以明興衰治亂之由)。曰掌故之學(切述朝野典故,及夫中西制度之何以通行,各國人心風俗之有無同異,俾學者知所鑒別)。曰輿地之學(分地誌、地文、地質三種。賓家言附焉)。曰算學(簡明淺近,取便初學)。曰商學(專明各國盈虛衰旺之理,及夫內地宜否講求製造,及生利分利之別,以拓利源)。曰交涉之學(述陳一切律例、公法、條約、章程、與夫使臣應付之道若何。間附譯學以明交涉之要)。”其中“掌故”專欄后改名為“時務”。《湘學報》在唐才常的主持下,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學說和西方自然科學知識,抨擊封建君主專制,鼓吹民權思想,促進了湖南新政的實行,也為全國各省的變法維新開創了新局面。該報刊髮型很廣,每冊售價100文。在上海、漢口、宜昌等地設有分銷處。《湘學報》共出45期后在1898年8月8日(一說8月28日)停刊。
主要人物唐才常《湘學報》的主筆唐才常(1867年-1900年),字紱丞,號佛塵,湖南瀏陽人。與譚嗣同並稱“瀏陽二傑”。他不僅是傑出的報刊活動家與政論家,還是維新時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甲午戰爭后,他與譚嗣同等人積極宣傳編髮維新。其文抨擊舊學,宣傳西學及西方議會制度,宣傳民權思想。他的宣傳對湖南的學者由很大的影響。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與愛國志士聯絡,次年回國,準備起事。1900年在湖北漢口英租界組成自立軍機關,密謨起兵勤王,事敗,被張之洞殺害。唐才常是《湘學報》中出力最多的刊物人員,他要主筆政,還要負責三個重要欄目(“史學”、“時務”、“交涉”)的編輯及撰稿工作,“其品學才氣,一時無量”。在撰稿過程中,他以“洴澼子”為筆名,發表了一系列介紹西方政治經濟、議會制度以及國際關係的文章,宣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億兆京垓人之天下”的資產階級“民權思想”,如《論最古各國政學興衰之理》、《君主表》、《君民共主表》、《論各國變通政教之有無公里》、《各國種類考》、《各國交涉源流考》、《外交論》等,提出要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的政治主張,指出中國必須自上而下實行改良,發展民族工業,走資本主義的道路,才有可能成為獨立富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