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桑林鎮的結果 展開
- 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下轄鎮
- 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轄鎮
桑林鎮
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下轄鎮
桑林鎮隸屬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位於遼寧省中部,台安縣西北部, 鎮域面積187.66平方千米,轄11個行政村,27859人(2017)。
桑林鎮地處遼河下游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氣候較乾旱,多風沙。繞陽河、舊繞陽河、遼繞運河流經境內。桑林鎮油氣資源富集,為遼河油田產區之一。
農業是桑林鎮國民經濟的主體,境內主要種植玉米、高粱、水稻、大豆等作物。草帽為桑林特產。工業門類有食品加工、飼料加工、機械鑄造等。2010年,桑林鎮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576萬元。
2016年12月,桑林鎮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先秦時期,桑林境域屬幽州。
秦代,屬遼東西郡。
西漢,屬幽州遼東郡險瀆縣。
西晉,屬平州昌黎郡。
隋代,屬高句麗遼州。
遼代,屬顯州(奉先軍)奉先縣。
金代,屬北京路廣寧府廣寧縣。
元代,屬廣寧府路。
明代,屬遼東指揮使司廣寧衛。
清代順治年間,因境內一沙坨上長滿桑樹,得名桑樹林子。康熙三年(1664年),屬廣寧府廣寧縣。康熙四年(1665年),屬錦州府廣寧縣。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屬新民府鎮安縣。
民國元年(1912年),屬奉天省遼中縣。
民國二年(1913年),設立台安縣,桑林子一帶為台安縣第五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至三十五年(1946年)2月,台安縣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政府,下設桑林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國民黨台安縣政府撤銷區建制,改為街村建制,桑林一帶設桑林村。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撤銷街村建制,桑林村改為桑林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台安縣解放,設桑林區;8月,桑林區、黃家區、新立區合併為第三區,區政府駐桑林子村。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第三區隨台安縣劃歸遼西省。
1954年8月,遼東省、遼西省合併為遼寧省,第三區隨台安縣屬遼寧省。
1955年3月,第三區改為桑林區;桑林區隨台安縣划屬遼陽專署。
1958年2月,撤銷桑林區,桑林鄉、茨榆鄉、團結鄉為縣直屬鄉;6月,原3個縣直屬鄉合併為2個縣直屬鄉(桑林鄉、團結鄉);9月,桑林子人民公社(又名團結公社)成立。
1959年1月,撤銷遼陽專署,桑林公社隨台安縣屬瀋陽市。
1964年3月,桑林公社屬瀋陽專署台安縣。
1965年1月,桑林公社隨台安縣屬鐵嶺專署。
1968年7月,桑林公社隨台安縣劃歸盤錦墾區。
1976年1月,桑林公社隨台安縣劃歸鞍山市。
1983年11月,撤銷桑林人民公社,改為桑林鄉。
1984年9月,撤銷桑林鄉,設立桑林鎮。
民國十九年(1930年),第五區轄1個獨立村(大桑林子村)和15個聯合村(胡家窩堡、寬邦、高家窩堡、遵化屯、大崗子、齊家窩堡、西大汪溝、雷城子、雙檯子、三角泡、大興崗子、魏家窩堡、賀家窩堡、六間房、黃家窩堡)。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桑林鄉轄12保。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第三區轄15個行政村:馬油房村、大崗村、黃家村、甄家村、孟家村、六間房村、賀家村、柴家村、胡家村、雙檯子村、高家村、大友村、茨榆坨村、魏家村、大興村、西平村、於坨村、大汪村、桑林子村、鄂家村。
1950年2月,遵化村由第二區劃歸第三區。
1956年3月,桑林區轄9個鄉:魏家鄉、桑林鄉、西平鄉、遵化鄉、茨榆鄉、大友鄉、團結鄉、唐家鄉、桓洞鄉。
1956年11月區劃調整,桑林區轄6個鄉:桑林鄉、西平鄉、遵化鄉、桓洞鄉、茨榆鄉、團結鄉。
1958年6月,鄉下轄合作社,合作社轄作業區,作業區轄大隊,大隊下設生產隊。
1958年9月桑林子人民公社成立時,轄14個生產大隊:桑林大隊、魏家大隊、茨榆大隊、大友大隊、鄭家大隊、才家大隊、雙台大隊、遵化大隊、大崗大隊、於坨大隊、西桓大隊、西平大隊、大汪大隊、鄂家大隊。
1961年2月,轄20個生產大隊(桑林大隊、魏家大隊、茨榆大隊、大友大隊、西平大隊、大興大隊、大汪大隊、才家大隊、馬仗大隊、艾崗大隊、大崗大隊、賀家大隊、馬油房大隊、鄭家大隊、遵化大隊、西桓大隊、鄂家大隊、於坨大隊、團結大隊、雙台大隊)和1個林場。
1966年5月,轄16個生產大隊:桑林大隊、茨榆大隊、大友大隊、魏家大隊、才家大隊、雙台大隊、大崗大隊、徐樹大隊、西平大隊、大汪大隊、賀家大隊、馬仗大隊、大興大隊、馬油房大隊、艾崗大隊、團結大隊。
1976年10月,轄17個生產大隊:桑林大隊、茨榆大隊、大友大隊、魏家大隊、才家大隊、雙台大隊、大崗大隊、曾家大隊、高家大隊、大汪大隊、賀家大隊、馬仗大隊、馬油房大隊、齊家大隊、團結大隊、艾崗大隊、蔣坨大隊。
1983年11月桑林鄉成立,大隊全部改為行政村,桑林鄉轄17個行政村:桑林村、賀家村、魏家村、大汪村、蔣坨村、才家村、茨榆村、齊家村、雙台村、馬仗村、高家村、曾家村、大友村、艾崗村、大崗村、馬油房村、團結村。
2003年9月,馬油房村合併至桑林村,賀家村合併到魏家村,蔣坨村合併到大汪村,齊家村合併到茨榆村,馬仗村合併到雙台村,高家村和曾家村合併到大友村。桑林鎮轄10個行政村。
2010年1月,蔣坨村從大汪村分出,獨立建制。桑林鎮轄11個行政村。
截至2013年,桑林鎮轄11個行政村。
行政村 | 所含自然屯 |
桑林村 | 桑林子、胡家窩堡、楊家窩堡、於家窩堡、西崗子、西馬油房、東馬油房、二道崗子、西楊家窩堡 |
魏家村 | 魏家、東魏家、顧家窩堡、東顧家窩堡、高家窩堡、小南窯、賀家窩堡 |
大汪村 | 東大汪、大汪、三家子、小桑林 |
蔣坨村 | 蔣坨子、前四泡子、后四泡子 |
茨榆坨村 | 茨榆坨、任家窩堡、付家窩堡、程家窩堡、劉家窩堡、后劉家窩堡、齊家窩堡、后齊家窩堡 |
柴家村 | 雷城子、元檯子、才家村 |
雙檯子村 | 雙檯子、東馬仗泡、西馬仗泡、三角泡、沙坨子、小海 |
大友村 | 大友屯、后大友屯、高家屯、南王家窩堡、西王家屯、曾家窩堡、姜家屯 |
艾崗子村 | 艾崗子、前艾崗子、寬邦 |
團結村 | 魏家嶺、六家子、鄭家屯、張家窩堡、王家窩堡、戴家窩堡 |
大崗村 | 大崗、五里崗子、雙崗子、姚家窩堡 |
桑林鎮位於鞍山市台安縣西北部,北部和西北部與黑山縣四家子鎮、北鎮市柳家鄉接壤,西部和南部與盤山縣高升鎮和台安縣新台鎮毗鄰,東部和東北部與台西區、西平林場、桓洞鎮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21°21′,北緯41°25′,全境南北長19千米,東西寬16.5千米,總面積166平方千米。鎮政府駐桑林村,東南距台安縣城13.5千米,東南距鞍山市區70千米,西南距盤錦市區41千米,東北距瀋陽市中心100千米。
桑林鎮地處遼河下游沖積平原,為松遼平原的一部分,以沖積平原地貌為主,地勢平坦,起伏較小。全境平均海拔7米,最高海拔9.6米,最低海拔6.7米。 此外還有部分沙丘地貌,2001年全鎮有10多個大沙丘和20多處風口,后經治理得到改觀。
桑林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8.2℃,1月平均氣溫-10.5℃,極端最低氣溫-29.1℃,7月平均氣溫24.5℃,極端最高氣溫35.4℃。年平均降水量638.9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752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798小時,平均每天7.6小時。無霜期約186天。全年主導風向為南風,其中3月至9月以南風、西南風為主,10月至次年2月多北風。
繞陽河
桑林第一地下水開採區屬繞陽河左岸的賀家至富家流域區,含水面積439平方千米,地下水平均水位3米左右。
桑林鎮境內土壤多為河淤土、風沙土和鹽鹼土,pH值在8.0以上。 境內風沙土來源於科爾沁沙地和遼河裸露河床, 2001年沙化土地面積佔全鎮面積的70%以上, 多為固定風沙土和半固定風沙土,有少量流動風沙土。 境內耕作土壤有河淤土、黑黏土、沙壤土3種類型。其中河淤土3.48萬畝,佔耕地面積的33%;黑黏土3.56萬畝,佔耕地面積的33%;沙壤土3.65萬畝,佔耕地面積的34%。河淤土有機質含量最高,黑黏土次之。
桑林鎮地表年均徑流量1230萬立方米(不含客水)。繞陽河年平均徑流量2.75億立方米,舊繞陽河年平均徑流量0.261億立方米。
桑林鎮為遼河左側流沖積相富水區,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年安全采水量0.679億立方米,為盤錦市主要供水區。
遼河油田中的高升油田高81塊油藏位於桑林鎮境內,構造位置為西部凹陷北部斜坡帶高家北東西斷裂的下降盤,斷塊面積3.58平方千米,含油層為杜家台油層,含油麵積1.1平方千米,埋藏深度一般在1600—1800米,有效厚度9.1米,原油地質儲量111萬噸,天然氣儲量2.03億立方米。原油性質較好,地面原油密度0.921克/立方厘米,凝固點30.6℃,含蠟8.45%—10.25%,屬於中質油。
根據地質勘探,桑林鎮一帶地下有其他油藏的可能性較大,為鞍山市重要的油氣遠景區。
植物資源
桑林鎮糧食作物有水稻、高粱、玉米、穀子、小麥、大麥、甘薯、馬鈴薯等;油料作物有花生、向日葵、芝麻、蘇子、蓖麻、油菜籽等;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豆、甜菜、黃煙等;蔬菜瓜果有蘿蔔、白菜、菠菜、芹菜、香菜、生菜、雪裡紅、萵苣、芥菜、大蔥、大蒜、韭菜、茄子、辣椒、黃瓜、冬瓜、南瓜、甜瓜、西瓜、葫蘆等;觀賞植物有芍藥、月季、菊花、芨芨草、丁香、玫瑰、百合等;牧草綠肥植物有苜蓿、聚合草等;野生飼用植物有白毛草、毛毛草、三楞草、節骨草、狼尾草等;水生植物有蘆葦、蒲草等;綠化林木主要有楊、柳、榆、桑、槐、松、柏等;果樹有蘋果樹、梨樹、葡萄樹、杏樹、李樹、棗樹、桃樹、山楂樹、櫻桃樹等。
動物資源
境內禽類主要有雞、鴨、鵝、鵪鶉、鴿子、天鵝、雁、烏鴉、燕子、麻雀、啄木鳥等;畜類主要有豬、馬、牛、驢、羊、狗、貓、兔、狐狸、獾子等;魚類有鯉魚、鯽魚、鯖魚、鰱魚、黃鱔、草魚、鯰魚、黑魚、泥鰍等;甲殼類、貝類有河蟹、蝦、甲魚、河蚌等;蟲類有蜂、蝶、蝗蟲、蜻蜓、蟈蟈、蟋蟀、蛾、螻蛄、螳螂、金龜子、螞蟻、蚊、蠅等;爬行動物有蛇、蠍、蚰蜒、蜈蚣、蜥蜴、蚯蚓等。
桑林鎮主要年份人口數據 | |||
年份 | 總戶數 | 總人口 | 性別比 |
1970年 | 5328 | 27342 | 102.35 |
1980年 | 4894 | 22407 | 103.92 |
1990年 | 5382 | 21788 | 103.24 |
2000年 | 6357 | 23154 | 102.86 |
2010年 | 6764 | 23493 | 100.73 |
截至2017年有人口27859人(2017)。
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桑林鎮漢族人口23023人,佔總人口的98.0%;少數民族人口470人,佔總人口的2.0%。少數民族中,滿族356人,蒙古族26人,苗族12人,朝鮮族8人,黎族7人,侗族6人,回族3人,藏族、維吾爾族、彝族各2人。
2010年,桑林鎮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576萬元,兩稅收入2323萬元,固定資產投資5.09億元,人均純收入10220元。
種植業
種植業是桑林鎮的主導產業,境內種植的糧食作物以玉米、高粱、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蔬菜、瓜類(西瓜、香瓜等)及花卉等。20世紀60年代前,糧食畝產100餘斤。80年代起推廣種植水稻。2005年起桑林鎮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發展設施農業。2010年,桑林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76億元,糧食產量3315.5萬公斤;其中玉米播種面積88305畝,總產3002萬公斤,高粱播種面積1950畝,總產73萬公斤,水稻播種面積725畝,總產29萬公斤;設施農業面積1.2萬畝,溫室大棚4000餘個,種植農戶3250戶,瓜菜產量4.4萬噸。
林業
桑林鎮多風沙災害,林業生產活動在第一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后,境內開始在農田、河邊、路旁營造防護林以防範風沙。2002年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工程,當年退耕還林7000畝,荒地造林3500畝,營造三北防護林750畝,改造紙漿林750畝。2005年起實施村屯綠化工作。截至2010年,桑林鎮共完成造林2.2萬畝,其中經濟林1.75萬畝,林地面積達到45206畝,森林覆蓋率24%,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畜牧業
桑林鎮境內主要飼養牛、羊、豬、馬、驢、騾等牲畜,家禽以雞、鴨、鵝為主。20世紀80年代起,生豬養殖規模擴大,90年代養雞大戶達到近千戶。2006年後重點發展設施牧業。截至2010年,全鎮有養殖專業村6個,畜牧養殖龍頭企業8家,大型高標準牧業小區36個;大牲畜飼養量30477頭,其中牛28612頭,驢813頭,馬766匹,騾266頭;生豬存欄7.70萬頭,出欄10.25萬頭;家兔飼養量12426隻,家禽飼養量743.73萬隻。
漁業
20世紀80年代前,境內淡水養殖管理粗放,放魚苗後任其自然生長。1983年由於政策因素,淡水養殖面積猛增至561畝,此後養殖面積不斷增加,有鯽魚、鯉魚、鰱魚等10多個品種。因乾旱少雨,地下水位低,養殖效益不高。2010年,桑林鎮淡水養殖面積3895畝,其中池塘1920畝,水產品(全部為魚類)產量859噸。
地方工業
新中國成立前,境內僅有榨油、釀酒、鐵器、木器、製革等手工作坊。1958年,公社和各大隊先後辦起多處小型工廠,不久即停產,1965年恢複發展。1984年,社隊企業改為鄉鎮企業,工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逐漸形成了食品加工、飼料加工、機械鑄造加工等產業。2010年,桑林鎮有工業企業73家,工業總產值19億元。
桑林鎮工業園區位於鎮駐地西北2千米處,規劃面積40公頃,劃分為重工業區、輕工業區、糧食倉儲區和公共事業區4大板塊,截至2010年入駐大型龍頭企業5家,以農副產品加工業和重工業為主導產業。
石油開採
桑林鎮是遼河油田的原油開採生產地之一。1983年,高升油田高81塊開始在境內勘探並試鑽。1986年,高81井出油。1989年,境內投產油井3口,日產油54噸,年生產能力3萬噸。 截至2010年,桑林鎮境內有油井8口。
商貿業
1949年3月,桑林供銷合作社成立。1978年,桑林供銷社分為10個單位,全鎮共有商業網點22個。1985年後個體商業得到發展。截至2010年末,桑林鎮有個體工商戶1146家,從業人員4856人;其中零售業戶209家,餐飲住宿業戶56家,其他服務業戶120家。
郵政電信
1910年,桑林郵政代辦所成立。1956年改為桑林郵政支局,有工作人員3人。1958年,公社和大隊實現通電話。1984年,桑林郵政支局改為桑林郵電局。1998年10月,郵電分營,設立桑林郵政支局和桑林電信局。2010年,桑林郵政支局有工作人員5人,全年收寄函件874件,包裹3942件,電子匯款3695次,發行報刊7445份;桑林電信局有員工7人,固定電話終端用戶5575戶,電話安裝率90%,行動電話12130部。
金融業
1963年,台安縣農業銀行桑林營業所成立。1987年,桑林郵電局開辦郵政儲蓄業務。2009年,農行桑林營業所更名為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台安桑林分理處。2010年,農行桑林分理處有員工11名,各項存款餘額795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386萬元;桑林郵政支局儲蓄存款224.5萬元。
京哈高速公路
秦沈客運專線大致平行於京哈高速,西南自沙坨子村西入境,在高家屯東南進入新台鎮,在南王家窩堡西南再次入境,經艾崗村南、團結村北出境,境內長11.74千米,2003年10月通車。鎮駐地距台安站20.8千米。
新中國成立前,桑林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澇”之說,外洪內澇十分嚴重。1949年起,桑林境內陸續開展了防洪治澇工程。1950—1951年,對繞陽河進行統一整修。1955年,桑林實施“溝洫畦田”治澇試點。1966年實施小柳河治澇工程,開挖賀家排水乾渠;艾崗、團結、桑林大隊修建台田、條田,以加速地表排水、降低地下水位。1967—1976年在境內修建9座中小型排灌站。1976年、1978年、1981年、2003年又對繞陽河進行補修,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截至2010年,全鎮有排灌站9座,總裝機容量3348千瓦,設計排水能力合計51.8立方米/秒;有機排乾渠11條,總長55.11千米,支渠128條,總長193.09千米,斗渠319條,總長216.88千米,農渠1499條,總長470.66千米,可基本排除全境所有耕地內澇。
民國年間,桑林設有民國縣立學校第四小學,日偽統治時期改為縣立國民學校,推行奴化教育。1949年,境內成立了22所村級完全小學。1956年成立台安縣第十中學(今桑林中學)。1958年由於政策因素,成立117所幼兒園,一年後即解散。1978—1979年相繼建立桑林二中和桑林三中。1983年,桑林鎮中心幼兒園成立。1993年,桑林二中、桑林三中合併至桑林鎮初級中學。截至2010年,桑林鎮有中心幼兒園1所,村辦學前班16個,幼兒教師23人,入園兒童672人,學前一年入學率100%;有小學11所,教學班72個,教師150人,在校學生1502人;有中學1所,教學班16個,教師65人,在校生667人,畢業生183人。2010年教育支出357.6萬元。
1951年建立桑林文化站。1958—1966年,公社和各大隊陸續辦起劇團和秧歌隊,群眾性文藝活動興盛。1964年成立廣播站。“文革”期間,文化站撤銷,大部分文藝演出活動停止。1979年恢復文化站。1983年起,各村農民辦起家庭文化室,成為“文化中心戶”。80年代起,各村群眾自發成立了文藝秧歌隊。1994年,桑林鎮有線電視站成立。2004年,文化站改為文化服務中心。截至2010年,桑林鎮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電影放映站1個,廣播電視站1個,文化中心戶55個。
桑林鎮中心衛生院
1932年6月9日上午,東北抗日義勇軍800人在桑林街頭伏擊日軍一個連,擊斃三十餘人。義勇軍隨即轉移,桑林村村民為防日軍報復,紛紛躲至外村。當晚,大虎山守備隊200多名日軍包圍桑林村,發現撲了個空,日軍惱羞成怒,挨家挨戶搜捕,留在村裡的年老患病的7人中,有6人被當場刺死。日軍放火燒房,又將剩下的一名老漢抓走折磨致死。史稱“桑林村慘案”、“六·九慘案”。
元檯子遺址
俗稱“烽火台”,位於鎮駐地西南5千米的才家村元檯子屯,為明清時期遼東邊牆的一部分。明正統七年(1442年),為防備蒙古和女真侵擾,明廷在遼東修築邊牆。清代順治年間,為保護滿清龍興之地,防止漢人、蒙古人入邊開荒,清廷沿明代邊牆掘壕豎柳木柵,故又稱“柳條邊牆”。現邊牆無存,僅余台墩。烽火台為夯土築成,高出地面4米;台基由青磚壘成,周長40米。烽火台四周有兵器、骸骨、磚瓦、陶片等文物出土。
桑林烈士陵園
桑林烈士陵園位於鎮駐地西北,為桑林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初建於1962年,佔地300平方米,立有一座烈士紀念碑,碑高6米。1966年重建,佔地450平方米,碑高10米,碑後為49座烈士墓。2008年修繕烈士陵園,建圍牆100米,鋪甬道89米。
桑林鎮蔣坨村西有個茫漲湖,傳說唐王李世民率軍東征高句麗時,行軍途中尋找水源,在此處發現一個馬蹄大的水坑,軍士將其挖成一個大坑后,數十萬兵馬飲用后仍水滿如初,唐王提筆賜名“茫漲湖”。又傳湖中有一匹金馬駒子,每逢霧天人們可以聽見馬駒嘶鳴,好像在湖面上奔跑。後來有人駕船捕魚,在湖中拽出一根鐵索,拽到船身傾斜也沒有用拽出頭,不敢再拽,便將鐵鏈放入水中,據說鐵鏈子就是鎖金馬駒子的。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天主教傳入桑林,由法國人布教,大崗村建有教堂1座,屬黑山縣天主教分堂,有信徒172人。截至2010年,桑林鎮有天主教堂1座,位於桑林村四組,有信徒2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