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水狼蛛

擬水狼蛛

擬水狼蛛(學名:Pirata subpiraticus Boes. et Str),為蛛形目,狼蛛科動物。分佈於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山東、河南、陝西。常生活於草叢以及稻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形態特徵


雌蛛

擬水狼蛛
擬水狼蛛
體長6-10毫米。背甲正中斑在中窩前方“V”字形斑紋明顯,兩側各有一縱條斑,界線不清楚。前眼列平直,前中眼顯著大於前側眼。胸板淡黃色,邊緣暗褐色,多數無斑點,有的個體可見3對黑斑步足褐色,多毛和刺。腹部背面矛狀的心臟斑明顯,兩側或有黑斑紋,心臟斑後方有的個體有5對以上暗褐色橫紋或黑斑,有的個體不明顯。腹部腹面淡黃褐色,無斑紋。外雌器有2個弧形突出片,邊緣呈一條深紅色帶,但紅帶有的在一側或兩側都向內凹入,而留出一色素較淡的區域。

雄蛛

體長4.60-6.20毫米。其它特徵與雌體相似。

卵袋

呈扁球形,直徑為2.50-4.50毫米。灰白色,較薄,表面較粗糙,卵袋赤道處有波狀嵌紋。透過卵袋可見卵粒。每個卵袋約含卵40粒左右(18-77粒)。

生物學特性


習性

擬水狼蛛主要在靠近水邊的棉田內發生較多。為地面遊獵蜘蛛,一般不結網,但在生殖季節亦可在土塊縫隙間結小網,蛛伏網內。雌蛛以紡器攜帶卵袋進行看護,有時把攜帶的卵袋放下,暫放於網上,停一段時間又攜帶子紡器上。

年生活史

擬水狼蛛在湖北武漢市於11月中旬以成蛛和高齡幼蛛在向陽溫暖的田埂土縫、蚯蚓洞以及經過翻耕的冬種田、油菜田、蠶豆田的土塊下面,綠肥板田土縫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蛛和幼蛛開始活動,4月上旬越冬成蛛產卵。

繁殖

擬水狼蛛的雌蛛交配一次可終生產受精卵。雌蛛一生可產2-4個卵袋。每個卵袋內含卵平均40粒左右,最多可達80粒以上。單雌的平均產卵量在150粒左右。卵的孵化率較高,一般在90%以上。雌蛛有較強護卵習性。同其它狼蛛一樣,擬水狼蛛的雌蛛以紡器攜帶卵袋。如若人工去掉卵袋,可使它提前產下個卵袋。取下的卵袋內面孵化的幼蛛,一般不能出卵袋而死亡。
初孵的幼蛛體長在1.30毫米左右。頭胸部的“v“形斑已很明顯。幼蛛在雌蛛體背聚集3-6天後,分散營獨立生活。整個幼蛛期蛻皮5-6次,有6-7個齡期。整個幼蛛期在70天左右。

壽命

成蛛壽命平均在60天左右,最長可達100天以上。成蛛耐飢力較強。如停食供水的情況下,平均可活50天左右,最長可活80天以上。若停水又停食的情況下,一般只能活3-4天。

相關文獻


羅育發,顏亨梅,. 狼蛛優勢種群的12SrRNA對長期農藥脅迫的分子響應[J].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6,(1).
趙鴻飛,瀋陽,雷利斌,. 捕食性天敵(蜘蛛類)對菜青蟲的捕食作用研究[J]. 安徽農學通報,2005,(6).
文菊華,顏亨梅. 一種蜘蛛基因組DNA的簡易提取方法[J]. 蛛形學報,2005,(2).
王智,曾文虎. 蠶豆地蜘蛛優勢種內分佈型研究[J]. 蛛形學報,2005,(2).
李竹林,鍾新征,王智. 湖南省稻田蜘蛛優勢種的生態特點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5,(4).
邱慧敏,董波,吳進才,王鋒,傅強,張志濤. 幾種轉基因抗蟲水稻對蜘蛛生長及捕食的影響[J].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5,(3).
王智,袁哲明,宋大祥,朱明生. 化防田與綜防田蜘蛛群落物種組成及優勢類群動態分析[J]. 中國生物防治,2005,(1).
姜永厚,傅強,程家安,祝增榮,蔣明星,葉恭銀,張志濤. 轉Bt基因水稻表達的毒蛋白Cry1Ab在害蟲及其捕食者體內的積累動態[J]. 昆蟲學報,2004,(4).
耿博聞,張潤傑. 黃綠綠僵菌對兩種稻田蜘蛛捕殺褐飛虱作用的影響[J]. 昆蟲學報,2004,(3).
夏維福. 晚稻田蜘蛛和目標害蟲內分佈型的動態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4,(1).
佘日松,毛祥青,余智龍. 保護稻田蜘蛛 開展綜合防治[J]. 江西農業科技,2004,(1).
王智. 稻田蜘蛛的保護與利用[J]. 現代化農業,2003,(1).
劉志誠,葉恭銀,傅強,張志濤,胡萃. 轉cry1Ab基因水稻對擬水狼蛛捕食作用間接影響的評價[J]. 中國水稻科學,2003,(2).
楊國慶,吳進才,王洪全,姜永厚,邱慧敏. 水對稻田蜘蛛捕食功能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03,(4).
賀一原,文鬥鬥,胡良雄,王洪全. 水稻-褐飛虱-擬水狼蛛食物鏈的定量研究[J]. 昆蟲學報,2003,(6).
文鬥鬥,賀一原,呂志躍,楊海明,王洪全. 水稻-白背飛虱-擬水狼蛛食物鏈中生物量流動的定量研究[J]. 昆蟲學報,2003,(2).
顏亨梅,王洪全,楊海明,胡自強,朱澤瑞,賀一原. 湖南稻田蜘蛛群落生態特點及控蟲作用研究[J]. 蛛形學報,2002,(1).
古德祥,張文慶,張古忍. 閩粵瓊稻田蜘蛛的優勢度分析[J]. 蛛形學報,2002,(1).
王智,李文健,顏亨梅,王洪全. 不同類型防治田稻田蜘蛛群落物種組成及優勢類群演替[J]. 中國農學通報,2002,(1).
鄭許松,俞曉平,呂仲賢,陳建明,徐紅星. 茭白田蜘蛛的群落結構多樣性調查[J]. 昆蟲天敵,2002,(2).
王智,曾伯平,李文健,王文彬. 稻田蜘蛛優勢種和目標害蟲的時間生態位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02,(2).
王智. 洞庭湖平原稻田蜘蛛群落越冬生態分析[J].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
劉向東,張孝羲. 稻田蜘蛛的混合種群對褐飛虱的捕食功能作用[J]. 中國生物防治,2002,(1).
李劍泉,趙志模,吳仕源,羅雁婕,明珂. 多物種共存系統中蜘蛛對稻蟲的控制作用[J]. 中國農業科學,2002,(2).
吳進才,姜永厚,楊國慶,邱慧敏,劉井蘭,王洪全. 田間蜘蛛集團對飛虱的每日捕食量與室內、盆栽水稻的捕食作用比較[J]. 生態學報,2002,(8).
胡自強,賀一原,顏亨梅,楊海明,朱澤瑞,王洪全. 熒光物示蹤法定量測定水稻-葉蟬-蜘蛛食物鏈的營養關係[J]. 生態學報,2002,(7).
王智,顏亨梅,王洪全. 低劑量農藥對稻田蜘蛛控蟲力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02,(3).
俞曉平,鄭許松,徐紅星,呂仲賢,陳建明,陶林勇. 擬水狼蛛在水稻與茭白田之間的轉移[J]. 昆蟲學報,2002,(5).
呂志躍,楊海明,顏亨梅,盧學理,王洪全. 早稻不同生育期水稻-白背飛虱-擬水狼蛛食物鏈的能流動態研究[J]. 湖南師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2,(2).
李劍泉,趙志模,侯建筠. 稻田蜘蛛研究進展[J]. 蛛形學報,2001,(2).
李劍泉,趙志模,吳仕源,侯建筠. 多物種共存系統中3種蜘蛛對褐飛虱的控制作用[J]. 蛛形學報,2001,(1).
王智,王潔,伍艷,李志群,向梅. 洞庭湖平原稻田蜘蛛越冬生態觀察[J]. 中國農學通報,2001,(6).
王智,李文健,曾伯平,王文彬,顏亨梅,王洪全. 早稻田蜘蛛群落結構及優勢種分析[J]. 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6).
蔣傑賢,梁廣文,王奎武. 幾種天敵對斜紋夜蛾幼蟲的捕食作用[J]. 上海農業學報,2001,(4).
蔣傑賢,梁廣文. 四物種共存系統中天敵對斜紋夜蛾控制作用的分析[J]. 中國生物防治,2001,(3).
李劍泉,趙志模,朱文炳,侯麗娜,周彥,李雪燕. 重慶市稻田動物群落及農田蜘蛛資源考察[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1,(4).
陳玉俊,張古忍,陳東,古德祥. 海南稻田蜘蛛群落的結構和動態[J]. 蛛形學報,2000,(1).
邱道壽,古德祥,張古忍,張文慶,溫瑞貞. 稻田蜘蛛群落優勢種群的重建[J]. 蛛形學報,2000,(1).
李劍泉,趙志模,侯建筠. 植保領域的蜘蛛研究進展[J]. 植物醫生,2000,(6).
李國生,徐建祥,吳進才,王建中,程家安. 除草劑對擬水狼蛛生長發育及捕食功能的影響[J]. 江蘇農業研究,2000,(4).
湯鑒球,溫瑞貞. 用ELISA評價狼蛛對稻縱卷葉螟的捕食效應[J].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
李建洪,潘道一,陳常銘. 殺蟲劑對擬水狼蛛的毒性研究[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3).
鄭雪生. 稻田蜘蛛消長保護與利用[J]. 福建稻麥科技,1999,(3).
晉焯忠. 閩北稻田蜘蛛種類、田間消長及與飛虱葉蟬相關性初步研究[J]. 福建農業科技,1998,(4).
周強,張古忍,張文慶,古德祥,胡思勤,陳熙雯. 用ELISA方法評價捕食性天敵對白背飛虱的捕食效能[J]. 昆蟲知識,1998,(3).
顏亨梅,王洪全,楊海明,胡自強. 以蛛治蟲對優化稻田生態系統的作用[J]. 生命科學研究,1997,(1).
鄧惠宗. 如何保護稻田蜘蛛[J]. 農村新技術,1997,(7).
?. 如何保護稻田蜘蛛[J]. 墾殖與稻作,1997,(4).
徐建祥,吳進才,程家安. 幾種農用化學品對三帶喙庫蚊幼蟲及擬水狼蛛的影響[J]. 江蘇農業研究,1997,(3).
周強,張學武,張古忍,張文慶,古德祥. 稻田中多種天敵對稻飛虱的控制作用[J]. 植物保護,1997,(2).
潘道一,梁雪明. 澤蛙(蝌蚪)和蜘蛛對農藥的敏感性與急性毒性分級[J]. 動物學報,1996,(2).
潘群威,胡國文,唐健. 殺蟲雙水劑對稻田食蟲瘤胸蛛和擬水狼蛛的影響[J]. 中國生物防治,1995,(3).
潘道一,梁雪明. 農藥對稻田捕食性天敵蜘蛛的安全性研究[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3).
張永強. 農田狼蛛亞群落結構的研究[J]. 動物學報,1993,(2).
林華峰,陶方玲. 擬水狼蛛不同狀態對白背飛虱捕食功能反應模型的研究[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992,(1).
歐壯喆,梁廣文,龐雄飛. 多種群共存系統中天敵對稻縱卷葉螟控制作用的數學模擬[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4).
吳進才. 稻田三種捕食性天敵與兩種害蟲共存系統捕食量的研究[J]. 生態學雜誌,1991,(3).
吳進才. 三種蜘蛛兩種害蟲共存系統水稻損失率數學模型探討[J]. 昆蟲知識,1991,(2).
吳進才,龐雄飛. 多物種複合種群捕食量的數學模型及在褐稻虱數量預測中的應用[J]. 生態學報,1991,(2).
葉正襄,秦厚國,黃榮華. 擬水狼蛛對白背飛虱的捕食功能反應[J]. 江西農業學報,1991,(1).
吳進才,沈斌斌,龐雄飛. 二次回歸旋轉組合設計在害蟲天敵捕食效應研究中的應用[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2).
祁彪,王東明,徐宗敬,秦守明. 稻田蜘蛛優勢種田間分佈型的初步研究[J]. 昆蟲天敵,1989,(1).
蔣佩蘭,章志英,陶方玲,朱杏芬. 南昌地區玉米田蜘蛛種類調查[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89,(1).
黃鳳寬,吳偉堅,龐雄飛. 幾種藥劑對褐稻虱種群數量控制的研究[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4).
吳紹琦. 稻田蜘蛛的種類及其消長分析[J]. 植物保護,1988,(4).
吳六倈,王洪全,君長民. 稻田狼蛛種群數量變動的研究[J]. 動物學報,1988,(1).
吳六倈,王洪全. 擬水狼蛛捕食功能反應及其數學模擬的初步研究[J]. 中國生物防治,1987,(1).
劉明耀. 雄性水狼蛛生殖球頂部的掃描電鏡研究[J]. 動物學報,1987,(1).
吳六倈 ,王洪全. 擬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 Boes.et str.)生物學研究[J].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6,(1).
周漢輝,湯鑒球. 用血清反應法檢驗稻田害蟲捕食天敵種類的研究[J].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4,(2).
陳銀方. 稻田蜘蛛越冬場所及其冬春保護利用[J]. 植物保護,1984,(6).
王仁民,黃水招,張志昌,楊春榮. 兩種稻田狼蛛的生態觀察[J]. 動物學雜誌,1980,(2).
?. 稻田蜘蛛越冬情況的調查[J]. 湖北農業科學,1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