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譯文集
1998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
第2 本卷包括《歐也妮葛朗台》,《於絮爾彌羅埃》。
第5 本卷包括《貝姨》。
第8 本卷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二冊。
第9 本卷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第三冊。
第10 本卷收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第四冊。
第12 本卷收輯服爾德的《老實人》、《天真漢》、《查第格》與其他短篇,以及莫羅阿撰《服爾德傳》。
單本 傅雷家書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是影響全世界和中國幾代人的著名小說之一,是一部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曼·羅蘭的代表作。它不止是一部小說,而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它所描繪歌詠的不是人類在物質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經歷的艱險,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世界的戰跡,它是千萬生靈的一面鏡子,是古今中外英雄聖哲的一部歷險記,正如貝多芬一闋大交響樂章,她將永遠影響後世和激勵來者。
《藝術哲學》為丹納所著,它不僅對美學提出科學見角,並且是本藝術史通論,採用的不是一般教科書的形式,而是以淵博精深之見解指出藝術發展的主要潮流。讀來使人興趣盎然,獲益良多,又有新啟發。
《幻滅》的中心內容,是兩個有才能有抱負的青年理想破滅的故事。作者通過兩個青年的遭遇,展開了法國王政復辟時期廣闊的社會風貌。這部小說幾乎集中了作者本人最主要的生活經歷和最深切的思想感受,巴爾扎克自稱《幻滅》是“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
《高老頭》批評家稱高老頭為近代的李爾王。巴爾扎克筆下的人物不止是一個人物,而是時代的典型,悲劇的因素也不限於個人的性情氣質,而尤在乎淫靡腐化的社會環境。……野心家求名求利的掙扎,與高老頭絕望的父愛交錯之下,使小說內容愈顯得光怪陸離動人心魄,本書為傅雷先生譯著中尤為認真和精彩的一部。
《歐也妮·葛朗台》典型的守財奴葛朗台,象徵近代人的上帝,法力無邊而鐵面無情的財神。為掙大錢,他盤剝外人;為省小錢,他刻薄家人。黃金的枷鎖與不幸的愛情,卻促成了歐也妮·葛朗台的雙重的悲劇。在巴爾扎克小說中,這是一部結構最古典的作品,文章簡潔精鍊,淡雅自然,可算為最樸素的史詩。
《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是音樂家,一個誠實而高尚的自食其力的人。他非常喜歡繪畫藝術。為奪取孤零漢邦斯的遺產,像王室首席推事加繆索之流的一些冠冕堂皇的人便千方百計、使盡種種手段下毒手害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邦斯來說,收藏名畫是一種高尚的愛好;對他那些有錢的親戚來說,名畫只不過是發財的手段而已。
《賽查·皮羅多盛衰記》小說寫一個在各方面看來都平凡的花粉商,因為抱著可笑的野心,在興旺發達的高峰上急轉直下,一變而為傾家蕩產的窮光蛋……皮羅多在《人間喜劇》的舞台上成為久經考驗,至今還未過時的重要角色之一。作品不單是帶有歷史意義的商業小說,而且還是一幅極有風趣的布爾喬亞風俗畫。
《攪水女人》環繞在忍心害理,無惡不作的腓列普周圍的,有膿包羅日的行屍走肉的生活,有攪水女人的潑辣無恥的活劇,有瑪克斯的陰險惡毒手段,有退伍軍人的窮途末路的掙扎……形形色色的人物與場面使這部小說不愧為巴爾扎克的情節最複雜,色彩最豐富的傑作之一。有人說只要法國小說存在下去,永遠有人會討論這部小說,研究這部小說。
《夏倍上校》包括《夏倍上校》、《奧諾麗納》、《禁治產》三個以夫婦之間為題材的中篇悲劇小說。每個中篇如作者所有作品一樣,都有善與惡,是與非,美與丑的強烈對比,正人君子與牛鬼蛇神雜然並列,令人讀後大有啼笑皆非之感。——唯其如此,我們才體會到《人間喜劇》的深刻意義。
《貝姨》既是路易·腓列伯時代的一部風化史,又是淋漓盡致一幕悲喜劇。書中人物都代表一種極端的痴情。作者集許多典型人物於一堂,把他們錯雜的活動,激烈的情慾,善惡的對比,光暗的交織,構成一幅五光十色,觸目驚心的大壁畫。
《嘉爾曼 高龍巴》包括的兩篇小說,且久已成為世界文學名著,尤其是《嘉爾曼》這樣一個陰慘壯烈的悲劇,作者出之以樸素,簡潔,客觀,冷靜的筆調,不加一句按語,不流露一點兒個人的感情。風格的精鍊,內容的含蓄。《高龍巴》敘述高斯島民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討血債”的風俗,以戀愛故事作為穿插。輕鬆活潑,談笑風生的文章,適與故事的原始情調與血腥味成對比。
《老實人》包含法國十八世紀偉大作家服爾德(今譯伏爾泰)三部經典小說《老實人》、《天真漢》、《查第格》,以及莫羅阿所撰《服爾德傳》。《老實人》是一個天真淳樸的青年的戀愛故事。《天真漢》是一個在加拿大未開化部族中長大的法國青年。《查第格》以明哲保身為處世哲學,但災禍總是不斷降臨到頭上……三部小說均以滑稽的筆調,通過傳奇式的故事,影射諷刺現實,闡明哲理,是傅雷先生最成熟的譯作。
《戀愛與犧牲》收法國著名傳記作家和小說家莫羅阿(今莫洛亞)作品二部,系傅雷早年譯作,旨在加強人生修養,提高國民素質,“使頹廢之士萌櫱若乾希望,為戰鬥英雄添加些少勇氣。”為今日不可多得之修養讀物。包括《戀愛與犧牲》、《人生五大問題》。
《文明》的作者是小說家,他知道現實從來不會單純,不但沉淪中有偉大,慘劇中還有喜劇。辛酸的諷喻,激昂的抗議,沉痛的呼號,都抑捺不了幽默的微笑。人的遇蠢、怪僻、虛榮,以及偶然的播弄,一經他尖刻辛辣的諷刺,在那些慘淡的歲月與悲壯的景色中間,滑稽突梯,宛如群鬼的舞蹈。本書另附傳記《夏洛外傳》、文論《幸福之路》。
[讓我們用烈酒開胃,走進傅雷大師給我們留下的夢想中]
羅曼·羅蘭著《貝多芬傳》譯者序
傅雷 一九四二年三月
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夠幫助我們承擔殘酷的命;唯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讀到本書時所得的教訓。
我不敢把這樣的啟示自秘,所以十年前就移譯了本書。現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我們比任何時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時都更需要堅忍、奮鬥、敢於向神明挑戰的大勇主義。現在,當初生的音樂界只知訓練手的技巧,而忘記培養心靈的神聖工作的時候,這部《貝多芬傳》對讀者該有更深刻的意義。--由於這個動機,我重譯了本書。
此外,我還有個人的理由。醫治我青年時世紀病的是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戰鬥意志的是貝多芬,在我靈智的成長中給我大影響的是貝多芬,多少次的顛撲曾由他攙扶,多少的創傷曾由他撫慰,--且不說引我進音樂王國的這件次要的恩澤。除了把我所受的恩澤轉贈給比我年青的一代之外,我不知道還有甚麼方法可以償還我對貝多芬,和對他偉大的傳記家羅曼·羅蘭所負的債務。表示感激的最好的方式,是施予。
為完成介紹的責任起見,我在譯文以外,附加了一篇分析貝多芬作品的文字。我明知這是一件越俎的工作,但望這番力不從心的努力,能夠發生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