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

201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如期於2010年10月7日公布,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

獲獎概況


諾貝爾獎所有獎項中,唯有文學獎不僅獲獎名單非常神秘,就連宣布獲獎日期都充滿懸念,在歷史上不時會因為評委分歧巨大而一再推遲宣布獲獎名單。瑞典學院新任常務秘書彼得恩德隆日前宣布,今年文學獎將在10月7日宣布,看來16位瑞典學院院士早早達成了協議。由於這幾年的文學獎連續由歐洲作家獲得,因此該獎備受批評和爭議。“這是個問題,但我們意識到了這點。”恩德隆在接受媒體時說。這是否暗示,今年的諾獎將離開歐洲大陸?
秘魯作家獲得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外電報道,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其代表作有《綠房子》、《中國套盒》等。
瑞典皇家學院10月7日宣布,將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秘魯詩人、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以表彰他“對權力結構的製圖般的描繪和對個人反抗的精緻描寫”。

獲獎者


簡介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擁有秘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的作家及詩人。創作小說、劇本、散文隨筆、詩、文學評論、政論雜文,也曾導演舞台劇、電影和主持廣播電視節目及從政。詭譎瑰奇的小說技法與豐富多樣而深刻的內容為他帶來“結構寫實主義大師”的稱號。Mario是名字,Vargas(巴爾加斯)是父親的姓,Llosa(略薩)是母親的姓,分別代表Mario父親和母親的家族。巴爾加斯·略薩於1936年3月28日生於秘魯南部亞雷基帕市,1953年進入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雙主修文學與法律,1957年入同校語言學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詩人魯文·達里奧的學位論文(《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獲文學(語言學)學位,同年離開祖國秘魯移居歐洲,曾客居法國(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納)等國(後來他長期定居英國倫敦)。
巴爾加斯·略薩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教職(1977年獲聘),也曾在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1969-197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1992年)等校客座教職。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略薩大部分作品中一個雷打不動的主題是反獨裁,極右(比如《城市與狗》和《酒吧長談》)和極左(比如《狂人瑪伊塔》)都是他批判的對象。略薩堅信,“小說需要介入政治”,這是讓小說變得尖銳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略薩的第一部小說《城市與狗》獲得1962年簡明叢書獎和1963年西班牙文學批評獎。《城市與狗》是略薩的成名作,也是標誌著拉丁美洲“文學爆炸”展開的四部里程碑小說之一。
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說《綠房子》問世,並獲得西班牙文學批評獎和首屆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獎(1972年馬爾克斯以《百年孤獨》成為第2位得主)。特別是後來又發表了小說《酒吧長談》、《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胡利婭姨媽與作家》、《世界末日之戰》、《公山羊的節日》《天堂在另一個街角》和《壞女孩的惡作劇》等。
1987年,略薩曾回到秘魯組建新政黨“自由運動組織”,主張全面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1989年,略薩參加秘魯總統大選,最終惜敗於藤森
日後,在回憶錄《水中魚》中,他反思道:現在看來,沒能獲勝意味著一種精神解脫,可當時真是刺痛了我的心。然而,正是此次敗選,讓他堅定了對寫作的信仰,“我要設法通過我的寫作參與政治。”

生平

巴爾加斯·略薩於1936年3月28日生於秘魯南部亞雷基帕省(RegiónArequipa,又譯阿雷基帕)省政府所在地亞雷基帕(Arequipa,秘魯第2大城市)市,母親DoraLlosaUreta,父親ErnestoVargasMaldonado。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1937年1歲多時跟媽媽一家人移居玻利維亞的科恰邦巴(Cochabamba),1946年回到祖國秘魯的皮烏拉省(RegiónPiura)省政府所在地皮烏拉(Piura)市,在薩萊西諾學校(ColegioSalesiano)讀書,1947年移居首都利馬,轉入拉薩葉學校(ColegioLaSalle,又譯薩勒學校),1950年到1952年就讀位於利馬的(國立)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後來在秘魯皮烏拉市的皮烏拉省國立聖米蓋爾中學(ColegioNacionalSanMigueldePiura)完成中學學業。
1953年入位於利馬的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UniversidadNacionalMayordeSanMarcos)雙主修文學與法律,1957年入同校語言學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詩人魯文·達里奧(RubénDario)的學位論文(《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BasesparaunainterpretacióndeRubénDarío)獲文學(語言學)學位(相當於台灣的語言學研究所文學碩士),同年離開祖國秘魯移居歐洲,曾客居法國(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納)等國(後來他長期定居英國倫敦)。
1971年巴爾加斯·略薩以研究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博士論文《加西亞·馬爾克斯:弒神者的歷史》(HistoriasecretadeunanovelayGarcíaMárquez:historiadeundeicidio)獲西班牙馬德里大學(UniversidadComplutensedeMadrid)文學哲學博士學位(這個學位是研究文學的哲學博士,不是榮譽頭銜的文學博士,他另有英國倫敦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等多所大學頒授的榮銜,2003年英國牛津大學也授予他榮譽博士頭銜。)
巴爾加斯·略薩幼年在國外長大,青春期就讀軍校,年青時做過銀行職員、新聞記者、編輯、特約撰稿、圖書館編目員等工作。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1955年 不到20歲時與舅媽的妹妹胡莉婭·烏爾吉蒂·伊利亞內斯(JuliaUrquidiIllanes,1926年生,玻利維亞人)相戀結婚,1963年離婚。1965年與表妹帕特麗西婭·略薩·烏爾吉蒂(PatriciaLlosaUrquidi)再婚,直到現在。與第2任太太有2個兒子:ÁlvaroVargasLlosa和GonzaloVargasLlosa;1個女兒:MorganaVargasLlosa(小孩順序按出生先後排,2個兒子是哥哥,他的第1個小孩ÁlvaroVargasLlosa生於1966年,也是個作家,第2個小孩生於1967年,小女兒生於1974年)。
巴爾加斯·略薩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教職(1977年獲聘),也曾在英國倫敦大學(1967年和196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1992年)等校客座教職。多國的許多著名學府和研究院也常邀請他去客座講學與研究。巴爾加斯·略薩現在也擔任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院士。

寫作生涯

1952年,巴爾加斯·略薩讀軍校中學4年級時,寫下他的第一個舞台劇劇本《印加王的逃遁》。
1953年,他讀皮烏拉省國立聖米蓋爾中學5年級時,由學校同學組團,劇作者本人擔任導演,在皮烏拉市當地劇院舉行《印加王的逃遁》售票公演。這是巴爾加斯·略薩首度導演戲劇,同年,劇本參加秘魯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獲得獎賞。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1957年,以短篇小說《挑戰》(Eldesafío)獲法國的文學獎(PremiodelaRev ueFrançaise),受獎助到他從小就想去的法國巴黎旅遊15天。
1959年,他的6個短篇小說(《首領們》Losjefes、《挑戰》Eldesafío、Elhermanomenor、DíaDomingo、Unvisitante、Elabuelo)結成短篇小說集《首領們》,本書是到目前為止讀者能看到的巴爾加斯·略薩還是文學少年時期的作品集,也讓他成為西班牙的雷奧波多·阿拉斯文學獎(PremioLeopoldoAlas)1959年年度得主。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巴爾加斯·略薩以1963年出版的《城市與狗》一書奠定卓著的國際聲譽,這是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旋即有超過20種語文的翻譯本在世界各地出版,也很快被秘魯當局查禁,並將1000冊以上的該書在書中故事的主要場景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廣場焚毀。有評論認為《城市與狗》、《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LamuertedeArtemioCruz,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Fuentes著,1962年)、《跳房子》(Rayuela,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 JulioCortázar著,1963年,中譯本孫家孟譯)、《百年孤獨》(Cienañosdesoledad,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著,1967年)是標誌拉丁美洲文學爆炸(Boom,或譯“勃發”)時期展開的4部里程碑小說,並將巴爾加斯·略薩在內的4位作家稱為主將。 1960年開始寫作的《城市與狗》書稿讓他在1962年得到西班牙SeixBarral出版公司舉辦的簡明圖書獎(PremioBibliotecaBreve,又譯簡明叢書獎或小叢書獎,巴爾加斯·略薩是第1位得主,評論者也將1962年當作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的開始年),1963年出版后又成為福明托文學獎(elsegundopuestodelPrixFormentor)1963年年度得主。法國的福明托文學獎(PrixFormentor)得主包括阿根廷作家;詩人博爾赫斯和用英文、法文寫作,獲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愛爾蘭作家;詩人撒母耳·貝克特(LuisJorgeBorges與SamuelBeckett,2人於1961年得獎)。
巴爾加斯·略薩1965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綠房子》,讓他成為1967年首屆羅慕洛·加列哥斯國際小說獎(PremiointernacionaldenovelaRómuloGallegos,簡稱PremioRómuloGallegos)得主,委內瑞拉設立的這個文學獎是拉丁美洲文學很高的榮譽,1972年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以《百年孤獨》成為第2位得主,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是1977年的第3位得主,本獎到1987年為止都是5年頒獎1次(當中還有1982年1次),從1989年這屆起2年頒獎1次,1995年首次頒發給西班牙作家,頒獎範圍擴大到整個西班牙語世界。得獎同年(1967年),《綠房子》也讓他得到祖國秘魯的國家小說獎。
《城市與狗》和《綠房子》讓巴爾加斯·略薩在1963年及1966年先後2度得到西班牙文學批評獎(PremiodelaCríticaEspañ;ola)。
1975年,巴爾加斯·略薩親自將他1973年發表的小說《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搬上大銀幕,小說作者本人編寫電影劇本並與JoséMaríaGutiérrez聯合導演,在多米尼加拍攝,是這部小說第1次改編電影,也是他首度執導電影,同年,他1967年出版的小說《崽兒們》也在墨西哥由墨西哥導演JorgePhons改編成電影,也是在這年,他獲選任為秘魯學院院士(MiembrodelaAcademiaPeruanadelaLengua)。
《城市與狗》和《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出版后都遭到他的祖國禁毀,到1980年代秘魯民主化后才解禁,他自己編導的《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電影版也是1981年才在秘魯國內公開上映。
1976年8月,巴爾加斯·略薩在英國倫敦召開的國際筆會大會中獲選為第41屆國際筆會會長,為出任國際筆會會長的拉丁美洲第1人,1979年他以國際筆會會長身分首次訪問日本,與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東京大阪廣島等地會晤。
1977年,經過授證儀式,他正式出任(真除)秘魯學院院士。同年,他發表《胡利婭姨媽與作家》,極為轟動和暢銷,以他自己和前妻做主角的這部作品也引起劇烈爭議,讓感覺很受傷的前妻寫出《作家與胡利婭姨媽》(中文版尹承東、蔣宗曹、王治權合譯,Vargvitas是Vargas的昵稱;愛稱,書名原文的意思是“小巴爾加斯沒有說的話”)詳盡記述他們的這段婚姻。
1981年,他的長篇小說《世界末日之戰》出版,這本書是他自認寫得最好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排第2位的是196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酒吧長談》,同年他也發表很受歡迎的劇本《塔克納小姐》。
1983年,他發表喜劇《凱蒂與河馬》,在多國公開上演。
1985年,《城市與狗》在他的祖國秘魯首度改編同名電影,秘魯作家;詩人何塞·渡邊編劇,秘魯導演FranciscoJoséLombardi製片、執導。1986年,由智利導演SebastiánAlarcón在蘇聯第2次改編成電影,片名《美洲豹》(ElJarguar)。FranciscoJoséLombardi於1999年在秘魯執導《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的第2個電影版本,入圍1999年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1986年,他得到西班牙頒發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PremioPríncipedeAsturiasdelasLetras),這個獎是頒發給用西班牙語創作的作家;詩人很高的榮譽,1999年起頒獎對象擴大到全世界的作家;詩人。1990年,美國雪城大學出版他1988年在該校客座教職的講義結集AWriter´sReality(暫譯《作家的真實》),是他目前僅有的一部以英文寫成的著作。
1993年發表的小說《利圖馬在安地斯山》讓他成為行星文學獎(PremioPlaneta)1993年的年度得主,次年西班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也獲得本獎,西班牙設立的這個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同屬世界上獎金特別高的文學獎,歐洲貨幣統合前獎金是5000萬到1億西班牙幣,現在獎金達300000歐元。在巴爾加斯·略薩從政競選總統過程中熱心支持協助他的秘魯著名廣電節目主持人;作家;詩人海梅·巴以利於2005年也獲本獎。
1994年3月24日,他奉西班牙國王委任為西班牙皇家學院(RealAcademiaEspañola)院士。
1995年4月23日(這天是塞萬提斯去世的紀念日),他在塞萬提斯的故鄉從西班牙國王手中接過西班牙語文學的最高榮譽塞萬提斯獎,成為1994年年度得主(本獎每年12月評出年度得主,次年4月23日頒獎)。次年得主又是西班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同時創下第一個先獲諾貝爾文學獎再得塞萬提斯獎的先例,以往得塞萬提斯獎前先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西班牙語作家都會變成本獎自動迴避對象,比如1982年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西亞·馬爾克斯,1990年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墨西哥作家、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則是1981年先得塞萬提斯獎。
1996年,他成為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頒發的德國圖書和平獎當年度得主。
1997年5月,巴爾加斯·略薩發表小說方法論《給一位青年小說家的信》(由趙德明翻譯成中文)1書,剖析自己的寫作技法和文學理念與經驗,介紹Catoblepas(本意是1種神話里的怪獸)、連通管(VasosComunicantes)、中國套盒(CajaChina,原意是1種層層疊疊的烤箱,通常用來烤肉)等手法。
1998年3月,他以非小說文集《頂風破浪》的英譯本MakingWaves這部文選成為美國的全國書評獎評論類1997年年度得主,是第一個不是美國公民的外國人得到這個獎項。
2001年,母校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出版他的大學學位(相當於台灣的碩士學位)論文《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並授予他榮譽博士頭銜。
2004年,巴爾加斯·略薩客座英國牛津大學教職,並將部分講義結集為論著《不可能的誘惑》。
2005年,他將1990年發表的文學評論集《謊言中的真實》,以單篇評論分別介紹和討論25位作者的小說或散文,目前只翻譯出該書書序《謊言中的真實》和其中6篇評論,收入同名的巴爾加斯·略薩創作論集中譯本內,這部中譯本另收錄他與巴西記者的訪談紀錄、談他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和早期文學經驗的回憶錄《水中魚》單數章節,均由趙德明翻譯)改編為舞台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公開上演,由JoanOllé導演,原著作家兼劇作家本人親自登場與職業演員AitanaSánchezGijón聯合領銜主演,這是巴爾加斯·略薩第1次主演戲劇。
巴爾加斯·略薩自承受到福克納、塞萬提斯、博爾赫斯(又譯波赫士或波赫斯)、司湯達、薩特、福樓拜、海明威、費奧多·陀斯妥耶夫斯基、阿爾貝·加繆梅爾維爾大仲馬亨利·詹姆斯雨果聶魯達等的影響,也讀過中國作家魯迅、茅盾巴金等的作品。

熱門候選


此外,在過去的13年裡,諾貝爾文學獲獎者基本上都是小說家,除了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而曾經非常受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青睞的詩人,幾乎都被遺忘了。上一次獲得諾獎的詩人是在1996年得獎的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是詩歌不再重要,還是詩人太差?這個誰都說不清楚。著名博彩公司立博已經開始受理投注諾獎業務,瑞典79歲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暫列第一號大熱門,目前他的賠率是5:1。立博現在開出的盤口幾乎是發泄性的,包括排名第一的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在內,賠率最高的前四位候選人都是詩人,波蘭詩人亞當扎加耶夫斯基、韓國詩人高銀,以及在中國頗受歡迎的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等三人以9:1賠率並列第二。進入前十的詩人還有排第七位的澳大利亞詩人萊斯穆瑞,他目前的賠率是14:1。 “我們認為,詩壇群星閃耀,是該承認詩人的時候了。”立博發言人大衛威廉姆斯說,“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這個名字每年都出現在這個投注盤上,當‘伴娘’那麼多年,不會沒機會成不了‘新娘’。”不過博彩公司這麼力挺詩人,最後很可能適得其反。去年在諾獎開盤前一刻,立博“宣布”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奧茲獲獎,結果瑞典人的秘密信封里裝的名字是陌生的赫塔米勒。前年立博最青睞義大利作家克勞迪奧馬格里斯和阿多尼斯,最後的幸運兒卻是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

美國作家


美國作家這些年一直遭受著文學獎評委們的偏見與不公,儘管外界年年為美國作家抱不平,立博前幾年也為美國作家開出很高的賠率,但瑞典人就是不買賬。今年的立博盤口表徹底死了心,讓一堆美國作家搭上加拿大作家一起以19:1賠率擠在第十位上。這似乎是默默抗議瑞典人,也順便替美國人發泄不滿情緒。擠在第十位的北美作家分別是托馬斯品欽、喬伊斯卡洛爾奧茨、阿特伍德、門羅。緊隨他們其後的又是三位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科馬克麥卡錫唐德里羅。菲利普羅斯日前告訴媒體,他真的一點兒都不關心諾貝爾獎,“我想這裡也沒人關心這個東西。”美國人上次獲獎是在1993年,得主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托尼日前也告訴記者,“我不認為美國作家還會關心諾獎。我們在世界上的文學成就非常高,戰後60年我們的文學從未衰弱。”換句話說,美國文學不需要口味古怪的秘密社團來承認。2008年,當時的瑞典學院常務秘書恩達爾公開批評美國文學無知外加狹隘,但今年常務秘書不再是對美國文學充滿偏見的恩達爾,這是否意味著美國人將時來運轉?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也在前十佔了個位置,以12:1列第六。
博彩公司每年例行公事,娛樂一把諾貝爾,不過他們現在最緊要的是去找個“文學章魚帝”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