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千歲

閩台的傳統民間宗教信仰

五府千歲是閩台一帶的傳統民間宗教信仰。五府千歲因為地緣關係被尊為“南鯤鯓王”,台南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建於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又稱為“南鯤鯓廟”,也是台灣五府千歲的開台首廟,因此又有“開山廟”之稱,南鯤鯓王的信徒主要分佈在沿海一帶,當時人民的主要生活產業,就是依賴捕魚為主,加上當初五府千歲的由來傳說源自於海上,因此居民相信南鯤鯓王能夠保佑出海平安,如今台灣雲林、嘉義台南高雄一帶均有從閩南地區的分靈祭拜,每年進香人潮更是不計其數。

傳說


本宮主祀五府千歲,而鎮殿主神則是二王爺池府千歲。
關於五府千歲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歷史傳說。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的記載,五府千歲是隋代末期人氏,隋煬帝執政時荒縱無道,戰爭四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當時李、池、吳、朱、范五人,乃是結拜為生死之交的異姓兄弟,知道隋煬帝不是他們所欲輔佐的明君,於是變賣家產,賑濟百姓,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幫助高祖打敗隋煬帝,建立唐代
唐武德五年(622年),李、池、吳、朱、范五兄弟奉命領兵平定廣州,路過九江時又智擒叛賊輔公佑,回京之後,唐高祖嘉許其功勞,賞賜奴婢。但是五兄弟生性仁慈,不但使百名奴婢回歸故里,又贈送金銀,從此五兄弟的仁慈以及豐功偉績傳遍各地。
另一種傳說是這樣的:相傳唐明皇時代,有新科進士三百六十人,朝中奸臣想設計謀害,又適逢唐明皇想試試張天師的法力。於是奸臣奏請皇上將三百六十位進士請入地窖中,吹笙彈琴,飲酒作樂。唐明皇召來張天師,說宮廷里有妖魔作祟,經常自地窖傳出擾人歌聲,問張天師可有辦法治妖?張天師自知地窖里並無妖魔作祟,又不敢違逆皇上旨意,只得催動咒語,手持寶劍比畫一番。沒想到地窖此時頓然一片寂靜,唐明皇立刻派人進入地窖查看,發現全部進士都已氣絕身亡。唐明皇深感懊悔,便冊封無辜身亡的三百六十位進士為王爵,並下令興建廟宇,四時祭祀。
三百六十位進士中,有李、池、吳、朱、范五位王爺,成神后英靈顯赫,經常巡狩四海,除暴安良,護國佑民。
有一天,池王爺遇見一位瘟神帶著一包瘟葯,要到某一地方懲罰鄉民。池王爺心中不忍,使計將瘟神的瘟葯騙得手,一口將瘟葯吞下肚裡。這時的池王爺,臉色發黑,眉毛直豎,兩眼突出,痛苦難當。仁慈的池王爺於是拯救了鄉民的劫難。這也是池府王爺神像這般面貌的由來。瘟神這時只得返回天庭稟報玉帝,玉帝非但沒有懲罰池王爺,更鑒於池王爺的慈悲情懷,封他為代天巡狩,令其永鎮凡間,巡狩善惡,護國佑民,各地也紛紛建廟祀奉。

李府千歲


俗名李大亮涇陽人,文武雙全,乃是五王之首,由於輔助開國有功,唐高祖封賜為金州總管司馬,不久又加封安州剌史。唐貞觀年間,先後出任交州都督、涼州都督、西北道安撫大使、劍南道巡省大使、左衛大將軍、工部尚書等職,晉爵武陽公。貞觀八年(634年)李大亮領兵征伐吐谷渾的番兵番將,貞觀15年(641年)又大敗番將篩延陀,受封為行軍總管。
李府千歲為唐代立了不少功勞,也幫助建立不可動搖的唐王國。由於功在社稷,李大亮在朝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名將,又因為父母早已過世,平日在家侍奉兄嫂如同父母,傾盡家產幫助需要的百姓,可以說是一位十全十美的聖賢。
根據《唐書》記載,李大亮是唐代的開國功臣,由金州總管晉陞到行軍總管,對唐初穩定政局貢獻良多。他不但忠君愛國、體恤百姓,又有君在臣在、君亡臣亡的偉大情操,在唐高祖駕崩之後,竟追隨唐高祖於九泉之下。
相傳玉皇上帝知聞李大亮之事,就敕封他為代天巡狩,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驅疫除瘟,聖稱為大王李府千歲,四月二十六日為其聖誕千秋。

池府千歲


二王姓池名夢彪,陳留人氏,文質仁心,天資聰穎,性情剛直,治軍嚴正,用兵如神。唐高祖入關時,因助唐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折衝都尉。貞觀17年(643年),隨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勢如破竹,又加封為宣威將軍。
池府王爺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神聖,為何金身造型是黑臉,眼大如豆,看起來威嚴無比呢?傳說池府王爺某夜夢見一位瘟神,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災、散布瘟疫,池王知道這件事後,便請這位瘟神到府中飲酒暢談。瘟神暢飲之後,已有幾分酒意,就吐露下凡之意,池王心腸慈悲,害怕百姓受災,託言借看藥粉,趁瘟神不注意時將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藥粉進入池夢彪腹中,藥性發作,隨即滿臉變黑,兩眼突出而亡。
瘟神帶著池夢彪的靈魂參見玉帝,玉帝感念他愛民救民的精神,敕封他為代天巡狩池府千歲,六月十八日為聖誕千秋。

吳府千歲


三王吳孝寬,江蘇吳縣人,志烈秋霜,嫉惡如仇,對地理風水,非常有研究,又會觀星望斗,文業武功受眾兄弟的敬仰。由於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不久又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愛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繼封吏部尚書,經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讚吳孝寬為“眼望天、心在地”。
三王五府千歲何時升化並無資料記載,但五兄弟中只有吳府三王爺沒有留鬍鬚,九月十五日是三王的聖誕千秋。

朱府千歲


四王朱叔裕,嘉興人,才學出眾,公正無私,明辨是非,執法森嚴。唐高祖建國時,曾奉命鎮守土門,攻退前來侵犯的胡人。
武德五年(六二二年),領兵平定廣州,授封綿州刺史、大理寺卿,又官拜吏部天官,何時升化已無資料可查,玉帝也敕封他為代天巡狩,朱府千歲聖誕是在八月十五日。

范府千歲


五王范承業,和吳府三王同是江蘇吳縣人,博通經史,智勇超群,精通醫術,時常醫人救世,做官時,打敗巴東流寇,授封折衝都衛。
唐高祖在位之時,以七篇文章高中進士,不久出任刑部大司寇。唐太宗在位時,擔任武州刺史以及太原尹,四月二十七日為其聖誕千秋。
五府千歲在世時有功於國家,有德於百姓,升化之後又庇佑先民,由大陸來到台灣。經過三百多年來人民的辛勤開發與王爺公的庇護,已經使原本荒蕪的土地成為後來的蓬萊仙島。自五府千歲稱神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他的神威靈感,深入每一個人的心靈。奉著玉帝的旨令,五府千歲擁坐王船,代天巡狩,驅瘟除疫,在他神威廣大之下,台灣的瘟疫已經消失無蹤。

五府千歲聖紀


鄭成功入台,尊明朝正朔”,在民族大義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就當時滿清入主中原的大環境說,有些政治忌諱民間不得不迴避,如宗教信仰方面,把延平郡王,以“代天巡狩”祀之,以“王爺廟”“代天府”名之即明證也。
“台灣通史”雲;“延平郡王入台後,闢土田,興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震耀古今。”及亡,中國民間建廟以祀之,但當時在清廷統治下“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所謂“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滅,而王開府東都,禮樂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此為明證。因此王爺廟,代天府,或“尊之為大人,為千歲者”,均由此而來。
綜計台灣廟宇中,奉祀王爺台灣廟宇中,奉祀爺的代天府數量為第一,但代天府奉祀的王爺數目及來歷都不相同,有隻奉祀一位的,也有奉祀二位、三位、五位、七位,甚或更多至三百六十位的。奉祀一位的,就稱為某府千歲,二位就稱以二府千歲,三位為三府千歲::以致五府千歲、七府千歲,其中又以奉祀五位而稱五府千歲廟者最多,但各廟所奉祀的五位王爺的來歷、言人人殊,並不相同。
茲將台灣香火最盛的五府千歲,其最普遍的說法,扼要分述於後:
大王爺姓李,二王爺姓池,三王爺姓吳,四王爺姓朱,五王爺姓范,均為隋唐年間之人。李公諱大亮,經陽人,兼資文武,與池公夢彪,吳公孝寬,朱公叔裕,范公承業,效桃園故事,結為生死之交,以忠義相切磋,情誼篤若同胞。唐高祖入關,自歸投效,旋李公掙金川司馬,池、吳、朱、范四公,亦並授都尉。后李為涼州都督,及西突厥安撫大使等。李公恭儉忠謹,池公沈毅剛直掃蕩妖氛,捍災御患,護國佑民,宜乎歷朝褒祀,四海尊崇。
另一傳說則謂,唐代閩南有五名讀書人,聯袂赴考,於中途投宿驛站,夢中聽到有瘟神相商,該地人民不仁,應予懲處,擬於天明時投瘟毒於各井,五人驚醒后,決心拯救當地浩劫,乃分投五井而亡,翌晨居民見井中有屍,不敢飲用井水,因而免除一場瘟災,玉帝憐憫五人舍己為民,而封為“驅瘟之神”。又有一說則云:唐開元中,及第新科進士三百六十名,為奸佞所害,唆使明皇將此三百六十人隱於宮中地下室,而且使操樂器,一時絲竹並陳,乃詭稱地下有妖,昭張天師施法鎮之,天師明知其偽,但未便違旨而揮劍演法,三百六十人隨即應劫而亡,明皇憫其無辜,一律封為王爵,其中李、池、吳、朱、范五王英靈不泯,到處以神功扶弱除暴,保境安民,乃蒙玉帝敕封為“五府千歲”可以“代天巡狩”雲。
道教傳道宗:五府千歲五府千歲系台南縣南鯤身與麻豆,均有代天府廟,稱為代天巡狩之五王爺曰五千歲,其來歷不詳!
據續修台灣縣誌云:“邑又有稱王公廟、大人廟、三老爺廟者,不知何神!查各坊里社廟,以王公大人稱者甚伙,廟宇大小不一,概號曰代天府,神像俱雄而毅,或黝或赭,或白而皙,詰其姓莫有知者”。
又台灣通史云:“延干郡王入台後,闢土田,興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震耀古今。乃亡后,中國民間建廟以祀之,而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其言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滅,而王開府東都,禮樂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故王爺之廟,皆曰代天府,而尊之為大人,為千歲者,未敢昌言也”。
依此可知台灣自延平郡王入台後,所有地方祀奉忠貞義烈之神靈廟宇,皆曰代天府。至南鯤身代天府五府千歲者:乃大王爺李府千歲,二王爺池府千歲,三王爺吳府千歲,四王爺朱府千歲,五王爺范府千歲。其事迹來歷,據南瀛文獻第十二卷代天巡狩考,引古閩史貽輝之五府千歲傳略云:“蓋聞有功德於民則祀,惟聰明正直者神。本廟(代天府)供奉代天巡狩五府千歲,神威遠播,威靈赫濯。稽諸史乘,神生於隨唐之季;李公諱大亮,經陽人,兼資文式,與池公夢彪,吳公孝寬,朱公叔裕,范公承業。效桃園故事,結為生死之交,以忠義相切磋。雖異姓勝同胞焉。唐高祖入關,自歸投效,旋李公擢金川司馬,池、吳、朱、范四公,亦並授都尉。后李為涼州都督,及西突厥安撫大使等。李公恭儉忠謹,池公沉毅剛直,吳公嫉惡如仇,朱范二公則皆守正不阿,並稱於世。升化之後,超授顯秩,代天巡狩,樓船邁賀,掃蕩妖氛,捍災御患,護國佑民,宜乎歷朝褒祀,四海尊崇也”。
按南鯤身之廟,建於清之嘉慶年間,其神雲系由大船自大陸漂來,抵台海濱。因五千歲后各屢顯靈異:乃為台民崇奉日隆,其香火以台南縣為最發達,今僅台南一縣其廟宇即有一百餘座之多,而其他縣市亦多有建廟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