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村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凰崗鎮下轄村

該村又名(清塘街)清塘村位於江西省 上饒市 鄱陽縣凰崗鎮以下10公里左右。該村共約一千五百多戶,總約五千多人口,主姓劉。全村人80%姓劉氏,還有個別姓:舒、王、程、鄭、許、陳、董、姚、黃、汪、馮、李氏等。

該村分五排:後房、九甲、五甲、廟前、塘尾。

家譜序言


劉巨容,字德量(826—889)徐州人。唐朝末年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以玩寇自重而聞名。
早年是徐州的將領,後來龐勛之亂,劉巨容參加了叛軍,唐軍討伐時又歸正,被授以埇橋鎮遏使之職。當時,浙西突陣將王郢反叛,起兵攻明州,劉巨容以筒箭將其射死,因功封明州刺史,后遷為州團練使。黃巢起義軍南下江淮時,劉巨容又升任蘄黃招討副使、襄州行軍司馬和檢校右散騎常侍,最後榮升為遷山南東道節度使,與江西招討使曹全晸一起屯兵荊門,抵禦黃巢起義軍,保衛襄陽。
黃巢勢大,眾號五十萬,劉巨容與曹全晸定計智取,接戰後,劉巨容佯裝敗北,黃巢追之,曹全晸伏兵攻擊,大敗之,擒起義軍將領十三人,虜獲不可勝計,黃巢浮江東奔,劉巨容追擊,又俘獲不少,以功遷檢校禮部尚書,當時,山南東道諸將欲乘勝追斬黃巢,劉巨容說:“朝家多負人,有危難,不愛惜官賞,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賊,為富貴作地。”諸將也認為如此,因此黃巢兵勢復振。後來,黃巢攻陷長安,劉巨容會合諸道兵馬討之,被授以南面行營招討使,兼天下兵馬先鋒開道供軍糧料使、檢校司空,封彭城縣侯。
劉巨容為政精明,明察秋毫,唐僖宗出奔蜀中,公卿多因劉巨容的護衛而赴行在,山南西道節度使鹿晏弘為禁軍所逐,引麾下東出襄、鄧二州,蔡州節度使秦宗權遣大將趙德諲與其合兵攻襄州,劉巨容不能守,出奔成都。劉巨容一向自稱有鍊金術,曾向掌權的宦官賣弄,后客居蜀中,田令孜欲求其術,劉巨容不給,田令孜大怒,889年,上書誣告劉巨容謀反,將其處死。
我們這支人以唐末名將劉巨容為第一世祖,巨容公祖籍彭城,后遷滁州琅玡,生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大中八年武科進士,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出任山南東道節度使時,布兵大破黃巢十七萬人馬於荊門而聞名於世,后駐守饒、信之地(今江西鄱陽、樂平、上饒一帶)巨容公生子三,長子劉汾,次字劉回,三子劉迪。
劉汾
劉汾,字伯臨,淮北徐州人。生卒不詳,約生活在唐朝開成至光化年間(836—900)。父親劉巨容,累官至明州刺史、天下兵馬先樣、檢校司空、禮部尚書,封彭城縣候。
劉汾自幼聰敏好學,大中元年(859)登進士科,此後官至兵部員外郎。咸通三年(863),遷本部侍郎,出任河南招討使。乾符二年(875),黃巢起兵響應王仙芝。四年,黃巢起義軍攻打河南。劉汾率部屢戰,斬黃巢義軍前鋒諸將,義軍失利。五年,劉汾會元裕捕殺王仙芝於黃梅。王仙芝部將尚讓率餘眾歸黃巢。黃巢起義軍勢力聚增,黃巢自稱衝天大將軍,引兵南下福建等地。劉汾奉命率部圍剿追擊,自嶺南至襄陽,行巡荊門關,會同江西招討使曹全政、父劉巨容等合兵一處,大破黃巢起義軍,執義軍將領13人,斬俘義軍17萬。黃巢與尚讓率餘眾衝出重圍,渡江轉戰饒、信、池、宣、歙、杭等15州。
中和二年(882)八月,劉汾率部進駐饒、信等地,官至軍押衙團練討擊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尚書右僕射等職。這時,饒、信一帶經戰火紛亂,到處是黃埃赤地,民不聊生。劉汾為彌補屠殺起義農民之過,實行撫恤政策,“親加勞問,簡徭役,寬賦稅,民賴以全活者甚眾。”(《全唐文》卷793,劉汾《大赦庵記》)中和四年(884)六月,黃巢起義軍經劉汾、李克用等幾經殘酷鎮壓后,宣告失敗。劉汾蒙詔鎮守饒、信二州。
龍紀元年(889),劉汾家族突遭橫禍,父劉巨容被殺。劉汾與弟鄱陽縣令劉迪經此變故,已厭惡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遂隱居信州弋陽縣歸仁鄉新陂里(今江西省弋陽縣曹溪鎮)。景福元年(892),劉汾在饒州樂平縣歸桂、豐樂二鄉買得荒閑田800餘畝(今萬年盤嶺、大源、梨樹塢等地),福建建南山寺(今梨樹塢鄉南嵩塢)一座,邀請妙果寺禪僧至明、至公等 5人入寺住持。勤耕耘,守奉祖宗春秋二祭。不久,朝廷念劉汾兄弟忠孝,下詔:“汾戰陣能勇,思祖能敬,其山寺稅糧俱賜優免。”故南山寺改稱“南山七詔寺”。劉汾之女金姑美貌無比,唐皇欲納之為妃,劉汾不從,慌稱金姑為啞女,已人庵為尼。其後,金姑果刺舌成啞,並矢志隱修於南山寺。後來唐皇得知真情,為金姑之志所感動,特赦金姑無罪,因而南山寺又名:“大赦庵”。
景福二年,唐昭宗帝恢復劉汾的官爵,又進至南節度使、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右僕射等職。不久,劉汾病逝,葬於南山。
劉汾生有14子,后散住饒、信等地。弋陽萬年劉姓多為其後裔。著有《大赦庵記》,流傳於今。
生十四子:漢興、漢升、漢從、漢明、漢宗、漢瑞、漢廣、漢匡、漢勝、漢吞、漢英、漢寧、漢彬、漢平。
長子漢興,父喪后獨自還鄉徐州。
次子漢升,遷居安慶望江,其孫謨和誨2人同遷清源。
三子漢從,居歸仁鄉新陂里,後裔慶十一遷麻城!
四子漢明,遷弋陽之官莊。
五子漢宗,遷弋陽之蘭溪。
六子漢瑞,遷鉛山,其孫嬰公卜居錦屏山。
七子漢廣,遷信之上饒縣葛源。次子義昭居住新陂。
八子漢匡,遷上饒之樂平縣勇山。
九子漢勝,與子孫遷於鄱陽之清塘源(清塘村)。今鄱陽縣凰崗鎮清塘村
十子漢吞,居住新陂里。子三人遷樂平之湖圍,孫廣微又遷鄱陽之義城。
十一子漢英,與子遷於新陂里之大橋后又遷流芳!
十二子漢寧,居新陂里,其子真玉(又叫義真)遷流芳,義玉遷張溪。
十三子漢彬,其子良玉為延德縣令,置田地於邑之師源,子孫隨產而居。
十四子漢平,長子居東山,次子通任宣州通判居琴溪,後裔遷萬山黃柏。

劉汾


劉汾,大中十三年進士。屢擢兵部侍郎。以討黃巢功轉信州軍押衙都團練討擊使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尚書右 僕射。鎮守饒、信二州。文德二年進(闕一字)南節度使。

大赦庵記


汾自大中己卯登科以來,官至兵部員外郎。咸通三年遷本部侍郎,出(闕)河南招討使。乾符二年,黃巢起兵應王仙芝。四年,巢寇河南。汾屢戰,斬其前鋒諸將,賊遂敗衄。五年,會元裕斬王仙芝於黃梅。巢方攻亳州,汾帥眾直抵城下,賊遂引退。會尚讓帥仙芝餘眾歸巢,號衝天大將軍,引兵南寇福建。汾剿追之,巢又自嶺南趨襄陽。汾出師間行巡荊門,會父劉巨容、曹全?亦合軍待焉,俱以兵伏林中,賊至伏發,大破其眾,斬俘一十七萬。巢與尚讓收餘眾渡江,轉掠饒、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廣明元年十一月,巢陷京師,車駕幸蜀。中和元年三月,汾轉京城四面行營招討使。巢遣其將尚讓王播帥眾五萬寇鳳翔,汾與都統鄭畋、唐宏英等勒兵待之,大破其眾於龍尾陂,斬首二萬級,伏屍數百里。中和二年八月,汾轉信州軍押衙團練討擊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尚書右僕射。時饒信經巢兵火餘,民不聊生。汾一意撫恤,親加勞問,簡徭役,寬賦稅,民賴以全活者甚眾。四年六月,巢圍陳州。汾會李克用至,遂去趨汴。克用追及中牟,大破之,讓率眾降。汾與李師悅率尚讓追剿餘眾,至虎狼谷。巢甥林吉斬巢兄弟妻子首獻以降,由是巢禍既滅。
汾再戰再克,十無一失。蒙詔鎮守饒、信二州,連年不得回朝。汾遂寓居廣信路弋陽縣歸仁鄉四十六都新陂里。夙夕感激,視干戈則思斗,居村落則思耕。光啟二年,佃得荒間山田一段,約計八百餘畝,名曰南山。坐落饒州路樂平縣歸桂、豐樂二鄉,居崇山峻岭之間,人境寥絕。東至弋陽高界培分水為界,西至豐樂風門嶺洪鶴山嘴為界。南至歸桂鄉東源坑合水為界,北至豐樂鄉紅鶴山盤嶺分水為界。四至分明,源頭塢尾,上{山罪}下坳,與外並無一毫之間。其田地成者少,荒者多。召人勤力其中,盡一夫可受。屢次召佃耕種,俱各辭以不能。
汾起微陋,致身榮顯,忝有九妻。曰鄭氏,贈信國夫人。曰鮑氏,曰宋氏,曰王氏,曰馬氏,亦贈夫人。曰張氏,曰郭氏,曰李氏,曰武氏,俱有淑行。生子十有四人,曰興、曰升、曰從、曰明、曰宗、曰瑞、曰廣、曰匡、曰勝、曰吞、曰英、曰寧、曰彬、曰平。此豈非荷祖德哉!又且連年奉詔征討,百戰百克,未能一歸故土。於祖宗之德,並無寸報,久違春秋二祭。文德元年,汾謹將前山田地施捨,創立禪寺一所,名曰南山寺。召到屬郡鄱陽北隅妙果寺禪僧至明、至公等五人,入寺住持。勤於開耕,守奉祖宗春秋二祭,及禮三寶慈尊,兼得利生益死。
景福元年,佛殿、觀音堂、坐禪亭並東西廊房俱克完焉。已經奏達,朝廷念汾忠孝,詔曰:“汾戰陣能勇,思祖能敬,其山寺稅糧,俱沐優免。”故寺曰南山七詔寺,庵曰大赦庵。二年,汾又進(疑)南節度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散騎常侍右千牛衛上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右僕射。汾念累荷朝廷詔赦,蒙恩不淺。於是將本身居官政事緣由,施山創寺事實,錄作二本。一以垂之家譜,以儆後人,勿墜吾志;一以給付僧人,收管山田。凡諸僧人在寺住持,務要各守本分,不許貪花好酒,妄將田地移?丘換段,及盜賣等情。其山已有四大界至,諸人不許侵佔;第僧眾務要常守清凈,奉禮三寶。其常用食物,銅鐵器皿,俱各完全,不可遺漏。如有此等僧眾,即便賠還。所建三寶殿、觀音堂、坐禪亭及東西廊房,四時俱檢看,漏爛即行修禮,不可怠慢。亦且吾家子弟,不許常行到寺,需索酒食。遇春秋二祭,止許二三人到寺,拜謁祖先即返,不許動騷常住。自茲之後。僧眾不從吾言者,即便斥退。吾之後人不從吾言者,定準不孝論。故書是說,以為砧基之本雲。

族譜世系


炎帝—→黃帝—→少昊—→蟜極—→帝嚳(kù)—→堯—→1.源明公—→2.永河公—→3.濟樂公—→4.歲紀公—→5.正坤公—→6.長曆公—→7.德堯公—→8.仁宏公—→9.廷光公—→10.爵南公—→11.行矩公—→12.復旺公—→13.茂清公—→14.孔陽公—→15.日永公—→16.德榮公—→17.聚義公—→18.累公—→19.昌益公—→20.歆(xīn)公—→21.泳公—→22.相承公—→23.麓(lù)公—→ 24.美勛公—→25.釗聹公—→26.昞寬公—→27.文盛公—→28.錦遙公—→29.升吉公—→30.瑞明公—→31.先柱公—→32.源傳公—→33.維益公—→34.新興公—→35.建膂(lǚ)公—→36.文禎公—→37.辰祿公—→38.任玉公—→39.添禎公—→40.樹鴻公—→41.登貴公—→42.俊通公—→43.彥武公—→44.標林公—→45.德朋公—→46.朝良公—→47.廷聲公—→48.元振公—→49.勝海公—→50.試集公—→51.長遠公—→52.華封公—→53.祿源公—→54.星亮公—→55.拱炤公—→56.報聯公—→57.杜伯公—→58.隰(xí)叔公—→59.士蒍(wēi)公—→60.士谷公—→61.士會公—→62.武公—→63.定公(名夏)—→2.庄公(名明)—→3.申公(名遠)—→4.文公(名陽)—→5.成公(名清)—→6.豐公(名仁浩)—→7.煓(tuān)公(字執)—→8.伯公—→ 9.肥公(名惠,邦公庶子) —→10.章公—→ 11.恭公—→ 12.福公(又名崎)—→13.寬公(字文饒)—→14.真公—→ 15.表公—→ 16.皋公—→17.廣公—→18.淵公—→ 19.長公—→ 20.屈厘公—→ 21.元公—→?22.蔭公—→23.振公—→ 24.疇公—→ 25.毅公—→ 26.琨公—→27.純嘏(gǔ)公(名粹)—→28. 惔(tán)公(字真長)—→29.鸞公—→ 30.元公—→ 31.器資公—→32.登公—→ 33.裕仁公—→34.遙基公—→ 35.穆公—→ 36.寔(shí)公—→37.嬰公—→ 38.德威公—→ 39.曜公—→ 40.概公—→41.砧公—→ 42.高公—→ 43.友文公—→ 44.才中公—→ 45.近仁公(字必榮)—→46.隆道公(名正,字義長) —→47.巨容公(字德量) —→48.汾公(字伯臨)—→49漢勝公—→50義洪公(字大榮)

名產特產


清塘村,清塘因盛產蓮藕而著名。此塘之藕既不要種植,又不用施肥,所以藕實,根莖肥大,潔白如玉,嫩甜香脆,如同水果。此藕含豐富澱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當地廣為流傳諺語說:“清塘藕、贛州梨,彼此難分高和低。”
主要農作物品種有:稻穀、大豆、小麥、棉花、油菜、芝麻、花生、麻類、西瓜、甘蔗、蓮子、中藥材、蔬菜等。
大宗畜禽品種有:牛、羊、豬、雞、鴨、鵝、等。

清塘十六景弁言


清塘 清壙
未問斯塘幾許寬,澄潛色若碧琅(王於)。不間深來不計寬,碧波靜店映琅(王於)。
日照一(氵瓜)峰戀影,夜浸九天星斗寒。藕花夏放紅蓮水,夜色涵秋月影寒。
東港漁舟 南洲煙柳
扁舟(日寺)泊港東濱,掉槳由來日夜頻。來岸孤洲阻碧流,蒼涼曙色自悠匕。
沽酒烹魚高哂綱,煙波江上結良因。煙橫柳綠迷新徑,水碧含煙匕自浮。
西山牧笛 北嶺風松
牧罷歸來趁夕陽,緣楊提畔弄清音。古斡凝蒼壯北嶺,狂(風易)那敢挫其堅。
柴門月上黃昏后,高枕蘆花卧且吟。會經幾度乾坤老,薄霧輕浮斷(彳復)連。
竹壓壠 梘水塘
(忄意)昔獐匕勝衛淇,詎知翻作黍難匕。逝者知斯舍不流,年來灌溉幾多疇。
如今(亻堇)有空名在,君子清風邈莫追。雖然穿鑿由人力,直透淵源活水頭。
觀音巷 象鼻山
古名斯庵(訁)觀葉,變叫相沿到至今。象鼻山兮實可(訁誇),天然形勢不殊差。
問必因名核其實,償雲弗只在吾心。幾回月下黃昏見,不亞當年伏象耶。
娥眉山 馬鞍山
山似娥眉名自誰,如何形勢不相依。聞逅斯山號馬鞍,嚴然形勢動人看。
想應晉得虛名在,分付詩人莫亂題。是泊拋棄清溪處,重大令人收拾難。
龜山 獅山
若問龜山世幾經,玄黃肇判到於今。壯哉山勢似獅形,體格原非造作成。
音哉形勢豪無冀,只歉藏居蔡人靈。 ( )霧冥雲暗日,應教虎豹起疑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