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修復學

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樞神經修復學》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紅雲。本書提出了許多獨創理論和觀點,反映了當前中樞神經修復學研究的國際前沿水平。

內容簡介


《中樞神經修復學》是第一部中樞神經修復學學術專著,書中就當前中樞神經修復學的關注熱點、研究難點、爭議焦點、最新成果和研究前景做了論述。《中樞神經修復學》全面收集了國內外關於中樞神經系統神經修復學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主要內容,分上下兩篇,包括神經修復學學科體系、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應答、中樞神經修復策略、脊髓損傷、外傷性腦損傷、腦卒中、腦性癱瘓、痴獃肌萎縮側索硬化帕金森病舞蹈病、多發性硬化、共濟失調等。

作品目錄


上篇 總論第二章 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應答五、中樞神經系統內無髓鞘軸突損害后變化四、膠質細胞反應能否被改善以促進神經再生第三章中樞神經修復策略
第一章 概述第一節 中樞神經損害基本分類與細胞死亡第三節 神經元對軸突切斷的反應第五節 神經幹細胞反應第一節進化論與中樞神經修復
一、概念和定義一、分類一、軸突切斷後神經元反應一、神經幹細胞簡介一、背景
二、學科形成過程及與相關交叉學科的關係二、細胞死亡二、影響軸突切斷後神經元反應的因素二、神經幹細胞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反應二、進化過程的三個階段
三、學科命名和內涵第二節 軸突對損害的反應三、CNS和PNS內神經元軸突切斷後反應差異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后神經幹細胞的增殖機制三、蛋白質進化
四、學科研究範圍和方法一、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纖維分類第四節 膠質細胞對損害的反應四、小結四、中樞神經系統進化和修復
五、學科理論體系二、中樞神經系統纖維損害后軸突反應一、星形膠質細胞和膠質瘢痕第九章 肌萎縮側索硬化五、神經可塑性
六、學科理想和現實三、中樞神經系統纖維受損后軸突的損害機制二、少突膠質細胞和髓鞘第十章 帕金森病第二節 藥物及因子
七、前景展望與未來工作重點四、瀰漫性軸突損害三、CNS損害后炎症作用——巨噬細胞小膠質細胞的作用第十一章 舞蹈病一、藥物
二、因子三、中醫藥第三節生物和組織工程一、概述二、生物工程
三、組織工程第四節細胞移植一、概述二、細胞種類和特點
三、細胞移植途徑四、影響移植療效的因素第五節 電磁場刺激和神經調控一、電刺激(電場)二、磁刺激(磁場)
三、神經調控第六節其他一、針刺二、神經康復訓練三、激光照射
四、微電子嵌入五、肌基膜管移植六、周圍神經移植七、大網膜移植八、毫米波
九、高壓氧治療十、小結下篇 疾病各論第四章脊髓損傷第一節概述
一、流行病學二、損傷原因三、病理改變四、治療現狀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
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二、藥物和因子三、生物和組織工程四、細胞移植五、電磁場刺激與神經調控
六、其他第三節 神經修復臨床研究一、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評價方法二、藥物和因子三、生物和組織工程
四、細胞移植五、電磁場刺激與神經調控六、其他第五章 外傷性腦損傷第一節 概述
一、流行病學二、發病機制三、病理改變四、治療現狀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
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二、藥物和因子三、生物和組織工程四、細胞移植第三節 神經修復臨床研究
一、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評價方法二、藥物和因子三、細胞移植四、神經調控及其他第六章 腦卒中
第一節 概述一、流行病學二、病因和發病機制三、病理改變四、治療現狀
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二、藥物和因子三、生物和組織工程四、細胞移植
第三節 神經修復臨床研究一、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評價方法二、藥物和因子三、細胞移植四、神經調控
第七章 腦性癱瘓第一節 概述一、流行病學二、病因和發病機制三、病理改變
四、治療現狀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二、藥物和因子三、生物和組織工程
四、細胞移植第三節 神經修復臨床研究一、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評價方法二、藥物和因子二、藥物和因子
四、其他第八章 痴獃第一節 概述一、流行病學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三、病理改變四、治療現狀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二、藥物和因子
三、生物和組織工程四、細胞移植第十二章 多發性硬化第十三章 共濟失調

前言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t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在結構上的脆弱性和功能上的複雜性,其損傷往往造成嚴重的功能破壞和障礙,影響患者生存質量。隨著世界人口數量劇增,交通日益發達,人口老齡化,各種環境污染等因素,罹患中樞神經系統外傷、退行性疾病、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及其他神經疾病的人數急劇上升,神經修復已逐漸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醫學熱門主題。
近半個世紀,特別是近20多年以來,神經科學飛速進步,神經修復領域的研究不斷創新並取得突破性成果,中樞神經結構和功能一定程度的修復已成為現實,部分傳統臨床觀念認為無治療或無有效方法治療的中樞神經系統的常見、多發疾病和損害修復治療的大門已被打開;一些晚期脊髓損傷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站起來和走路已不再是夢想。這些發展和進步推動了一門新學科——神經修復學(neurorestoratology)的建立,它是幫助上述患者延年益壽——神經功能修復的最主要學科。

作者簡介


黃紅雲,山東蓬萊人,教授、主任醫師。現任國際神經修復學會理事長,北京市虹天濟神經科學研究院院長,泰山醫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康復中心神經外科主任。1991年,軍醫進修學院神經外科專業獲醫學博士學位。1997~2000年,在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和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2001~2002年,海軍總醫院神經外二科任主任,主任醫師,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2002~2004年,上海中醫院神經外二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2005年,首都醫科大學附錄屬北京朝陽醫院神經外二科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除擅長神經外科高難度手術外,最近10年執著地探索神經修復學理論與干預策略,獲得多項原創性科研成果,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神經修復學”、“神經修復科”、“神經網路修復關鍵點”等新學科、新概念。在專業雜誌發表論文100餘篇,世界著名雜誌《Lancet》、《Nature》和《Science》曾對其科技創新成果進行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