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洛陽牡丹記的結果 展開
- 洛陽牡丹記
- 外十三種
洛陽牡丹記
洛陽牡丹記
宋歐陽修撰。修有《詩本義》,已著錄,是記凡三篇。一曰花品敘,所列凡二十四種。二曰花釋名,述花名之所自來。三曰風俗記,首略敘游宴及貢花,餘皆接植栽灌之事。文格古雅有法,蔡襄嘗書而刻之於家,以拓本遺修。修自為跋,已編入《文忠全集》,此其單行之本也。周必大作《歐集考異》,稱當時士大夫家有修《牡丹譜印》本,始列花品敘及名品,與此卷前兩篇頗同。
洛陽牡丹記其後則曰敘事、宮禁、貴家、寺觀、府署、元白詩、譏鄙、吳蜀、詩集、記異、雜記、本朝、雙頭花、進花、丁晉公續花譜,凡十六門,萬餘言。後有梅堯臣跋。其妄尤甚,蓋出假託云云。據此,是宋時尚別有一本。《宋史·藝文志》以《牡丹譜》著錄而不稱《牡丹記》。
《通志·藝文略》“種藝門”著錄。《通考》、《宋史·藝文志》都只作《牡丹譜》,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載本書宋刊本書名確有“洛陽”二字。
全文約2700餘字,分三篇。一曰“花品敘”,列出牡丹品種24個。指出牡丹在中國生長的地域,認為“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二曰“花釋名”,解說花名由來:“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族其所異者而志之”。列舉了各品種的來歷和主要的形態特徵,說珍貴的品種姚黃、魏花被尊之為花王、花后、花型已有單葉型(單瓣)、千葉型(重瓣)的區分,花色已有黃、肉紅、深紅、淺紅、朱、砂紅、白、紫、先白后紅等。並記述了牡丹由藥用本草擴展為花卉觀賞的歷程。三曰“風俗記”,記述洛陽人賞花、種花、澆花、養花、醫花的方法;並說為將花王送到開封供皇帝欣賞,採用了竹籠里襯菜葉及蠟封花蒂的技術。
在歐陽修之後,宋代浙江鄞縣人周師厚也寫過一部有關洛陽牡丹的書。記載牡丹品種46個,可看作是對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的增補。中國古代牡丹書還有宋代張邦基《陳州牡丹記》、陸遊《天彭牡丹譜》,明代薛鳳翔《牡丹八書》、《亳州牡丹史》,清代鈕琇撰《亳州牡丹述》,清代余鵬年《曹州牡丹譜》等。
本書流傳極廣,有《百川學海》、《說郛》、《山居雜誌》、《墨海金壺》、《香艷叢書》和《叢書集成》等十餘種版本。
洛陽牡丹記
歐陽修(一零零七~一零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一零三零)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零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為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零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康定元年(一零四零),復館閣校勘。慶曆三年(一零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為河北都轉運使。五年,慶曆新政失敗,因力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零五四)。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零六七),罷為觀文殿學士,轉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零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
歐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為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添校記,亦以續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於卷末。蓋已誤承其訛矣。
牡丹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
洛陽所謂丹州花、延州紅、青州紅者,皆彼土之尤傑者。然來洛陽,才得備眾花之一種,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獨立與洛花敵。而越之花以遠,罕識不見齒然,雖越人亦不敢自譽以與洛花爭高下。是洛陽者,是天下之第一也。洛陽亦有黃芍(sháo)葯、緋桃、瑞蓮、千葉李、紅郁李之類,皆不減他出者。而洛陽人不甚惜,謂之果子花曰某花(云云),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謂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愛重之如此。說者多言洛陽於三河間古善地,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沒,測知寒暑風雨乖與順於此。此蓋天地之中,草木之華得中氣之和者多,故獨與他方異。予甚以為不然。夫洛陽於周所有之土,四方入貢道里均,乃九州之中。在天地崑崙旁礴之間,未必中也!又況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所謂和者,有常之氣,其推於物也,亦宜為有常之形。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惡。及元氣之病也,美惡隔並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極美與極惡者,皆得於氣之偏也。花之鐘其美,與夫癭(yǐng)木擁腫之鐘其惡,丑好雖異,而得一氣之偏病則均。(洛陽城圍數十里,而諸縣之花莫及城中者,出其境則不可植焉。豈又偏氣之美者,獨聚此數十里之地乎?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凡物不常有而為害乎人者曰災,不常有而徒可怪駭不為害者曰妖。語曰:天反時為災,地反時為妖。此亦草木之妖而萬物之一怪也。然比夫癭木擁腫者,竊獨鍾其美而見幸於人焉。余在洛陽四見春天:聖九年三月始至洛,其至也晚,見其晚者;明年,會與友人梅聖俞游嵩山少室緱氏嶺、石唐山紫雲洞,既還不及見;又明年,有悼亡之戚,不暇見;又明年,以留守推官,歲滿解去,只見其蚤者,是未嘗見其極盛時。然目之所矚,已不勝其麗焉。余居府中時,嘗謁錢思公於雙桂樓下,見一小屏立坐后,細書字滿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餘種。”余時不暇讀之。然余所經見,而今人多稱者才三十餘種,不知思公何從而得之多也?計其餘雖有名而不著,未必佳也。故今所錄,但取其特著者而次第之:姚黃 魏花 細葉壽女 鞓紅(亦曰青州紅)牛家黃 潛溪緋(fēi) 左花 獻來紅 葉底紫 鶴翎紅 添色紅 倒暈檀心 硃砂紅九蕊真珠 延州紅 多葉紫 粗葉壽安 丹州紅 蓮花萼 一百五 鹿胎花 甘草黃 一擫(yè)紅 玉板白。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異者而志之。姚黃、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紅,以州著;細葉、粗葉、壽安、潛溪緋,以地著;一擫紅、鶴翎(líng)紅、珠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以色著;獻來紅、添色紅、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一百五、葉底紫,皆志其異者。
姚黃者,千葉黃花,出於民姚氏家。此花之出於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馬坡,其地屬河陽。然花不傳河陽傳洛陽,亦不甚多,一歲不過數朵。
牛黃亦千葉,出於民牛氏家。比姚黃差小。
真宗祀汾陰,還,過洛陽,留宴淑景亭,牛氏獻此花,名遂著。
魏家花者,千葉肉紅花,出於魏相(仁溥)家。始樵(qiáo)者於壽安山中見之,斫以賣魏氏。魏氏池館甚大,傳者云:此花初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數錢,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數緡(mín)。其後破亡,鬻(yù)其園,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麥。花傳民家甚多,人有數其葉者,雲至七百葉。錢思公嘗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而魏花乃后也。
鞓紅者,單葉深紅花,出青州,一曰青州紅。故張僕射(齊賢)有第西京賢相坊,自青州以橐駝馱其種,遂傳洛中,其色類腰帶鞓,謂之鞓紅。
獻來紅者,大,多葉淺紅花。張僕射罷相居洛陽,人有獻此花者,因曰獻來紅。
添色紅者,多葉花,始開而白,經日漸紅,至其落乃類深紅。此造化之尤巧者。
鶴翎紅者,多葉花,其末白而本肉紅,如鴻鵠羽色。
細葉、粗葉壽安者,皆千葉肉紅花,出壽安縣錦屏山中,細葉者尤佳。
倒暈檀心者,多葉紅花。凡花近萼色深,至其末漸淺。此花自外深色,近萼反淺白,而深檀點其心,此尤可愛。
一擫紅者,多葉淺紅花,葉杪深紅一點,如人以三指擫之。
九蕊真珠紅者,千葉紅花,葉上有一白點如珠,而葉密,蹙其蕊為九。
一百五者,多葉白花。洛陽以穀雨為開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開,最先。
丹州、延州花,皆千葉紅花。不知其至洛之因。
蓮花萼者,多葉紅花,青趺三重,如蓮花萼。
左花者,千葉紫花,葉密而齊如截,亦謂之平頭紫。
硃砂紅者,多葉紅花,不知其所出。有民門氏子者,善接花以為生,買地於崇德寺前治花圃,有此花。洛陽豪家尚未有,故其名未甚著。花葉甚鮮,向日視之如猩血。
葉底紫者,千葉紫花,其色如墨,亦謂之墨紫花。在藂中旁必生一大枝,引葉覆其上。其開也,比他花可延十日之久。噫!造物者亦惜之耶。此花之出,比他花最遠。傳云:唐末有中官為觀軍容使者,花出其家,亦謂之軍容紫,歲久失其姓氏矣。
玉板白者,單葉白花,葉細長如拍板,其色如玉,而深檀心。洛陽人家亦少有。余嘗從思公至福嚴院見之,問寺僧而得其名,其後未嘗見也。
潛溪緋者,千葉緋花。出於潛溪寺,寺在龍門山后,本唐相李藩別墅。今寺中已無此花,而人家或有之。本是紫花,忽於藂中特出緋者不過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謂之轉(音篆)枝花,故其接頭尤難得。
鹿胎花者,多葉紫花。有白點如鹿胎之紋,故蘇相(禹珪)宅今有之。
多葉紫,不知其所出。初,姚黃未出時,牛黃為第一;牛黃未出時,魏花為第一;魏花未出時,左花為第一;左花之前,唯有蘇家紅、賀家紅、林家紅之類,皆單葉花,當時為第一。自多葉、千葉花出后,此花黜矣。今人不複種也。
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葯載《本草》。然於花中不為高第,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與荊棘無異。土人皆取以為薪。自唐則天已后,洛陽牡丹始盛,然未聞有以名著者。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詠花草,計有若今之異者,彼必形於篇詠,而寂無傳焉。唯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詩》,但云“一藂千萬朵”而已,亦不雲其美且異也。謝靈運言“永嘉竹間水際多牡丹”,今越花不及洛陽甚遠,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游遨,往往於古寺廢宅有池台處為市,井張幄帟(yì),笙歌之聲相聞。最盛於月陂堤、張家園、棠棣(dì)坊、長壽寺、東街與與郭令宅,至花落乃罷。洛陽至東京六驛,舊不進花,自今徐州李相(迪)為留守時始進。御歲遣牙校一員,乘驛馬一日一夕至京師,所進不過姚黃、魏花三數朵,以菜葉實竹籠子藉覆之,使馬上不動搖,以蠟封花蒂,乃數日不落。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者,蓋其不接則不佳。春初時,洛人於壽安山中斫(zhuó)小栽子賣城中,謂之山篦(bì)子人家,治地為畦(qí)塍(chéng)種之,至秋乃接。接花工尤著者一人,謂之門園子,豪家無不邀之。姚黃一接頭,直錢五千,秋時立券買之,至春見花乃歸其直。洛人甚惜此花,不欲傳。有權貴求其接頭者,或以湯中蘸殺與之。魏花初出時,接頭亦直錢五千,今尚直一千。接時須用社后重陽前,過此不堪矣。花之木去地五七寸許,截之乃接,以泥封裹,用軟土擁之,以蒻葉作庵子罩之,不令見風,日唯南向,留一小戶以達氣,至春乃去其覆,此接花之法也(用瓦亦奇)。種花必擇善地,盡去舊土,以細土用白斂末一斤和之。蓋牡丹根甜,多引蟲食,白斂能殺蟲,此種花之法也。澆花亦自有時,或用日未出,或日西時。九月旬日一澆,十月、十一月三日、二日一澆,正月隔日一澆,二月一日一澆,此澆花之法也。一本發數朵者,擇其小者去之,只留一二朵,謂之打剝,懼分其脈也。花才落便翦其枝,勿令結子,懼其易老也。春初既去蒻庵,便以棘數枝,置花叢上,棘氣暖可以辟霜,不損花芽,他大樹亦然。此養花之法也。花開漸小於舊者,蓋有蠹蟲損之,必尋其冗,以硫黃針之,其旁又有小穴如針孔,乃蟲所藏處,花工謂之氣蔥,以大針點硫黃末針之,蟲乃死,花復盛,此醫花之法也。烏賊魚骨用以針花樹,入其膚,花輙死,此花之忌也。
牡丹產于丹州、延州,往東則有青州,南面的越州也產牡丹。而洛陽的牡丹,現在是天下第一。洛陽所說的丹州花、延州紅、青州紅等等,都是那些地方培植的最好的品種,可是到了洛陽,這些花才不過充得上眾多牡丹中的一種,排列次序,不會超出三等以下的範圍,哪一種也不能與洛陽牡丹分庭抗禮。而越州牡丹因產地遠,很少見,當然更不為人所重視,而即便是越州人也不敢自誇,拿來和洛陽牡丹一爭高下。這樣洛陽牡丹就穩穩地享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譽。
洛陽的花也有黃芍藥、緋桃、瑞蓮、千葉李、紅郁李之類,都不比其他地方出產的差,但洛陽人並不特別看重,稱為果子花,或叫什麼花什麼花,而到牡丹則不稱名稱,就直接叫“花”。這意思就是說天下真正的花就洛陽牡丹一種,它的名聲無人不知,不借稱說牡丹的名稱就知道說的是它。洛陽人對洛陽牡丹的喜愛和重視就到了這種程度。
說(洛陽牡丹之所以特別好的原因)的人大都認為洛陽處於三河之間,自古就是善地,古時候周公憑藉精密計量考察太陽的出沒,在這裡測知寒暑變化與風雨調順與不調順的規律,因而這裡是天地的中央,草木開花得到天地中正平和之氣最多,所以洛陽牡丹獨與其他地方不同。我對這種說法很不以為然。洛陽在周朝所擁有的地域里,四方諸侯來納貢,道里遠近差不太多,是九州的中央,可是在廣大無比的天地之間,洛陽未必處在正中。又何況天地平和之氣,應當是遍布四方上下的,不應是局限在某一地區之中而私愛於誰的。所謂中正平和,是一種普遍、一般之氣,它推及到各類事物,這些事物也應是普遍、一般的形態。事物的一般形態,是不會十分美好也不會十分不好的。到了事物內在之氣出了問題,美與惡兩種因素的正常轉換被阻隔,就導致事物呈現極美與極惡的不同形態,這都是緣於內在之氣偏離平和。花卉集中地表現美,瘤子腫塊集中地表現惡,在丑與好方面雖然很不相同,但都緣於內在之氣偏離常態,這點卻是一樣的。
牡丹花的命名,或用姓氏,或用州縣,或用地區,或用顏色,或顯示其作為標誌的某種特色。姚黃、牛黃、左花、魏花,是以培植者的姓氏著名;青州、丹州、延州紅,是以所產州縣著名;細葉、粗葉壽安、潛溪緋,是以產地著名;一捻紅、鶴翎紅、硃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是以顏色著名;獻來紅、添色紅、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一百五、葉底紫,都是標誌其某種特色。叫做“姚黃”的,特點是千葉黃花,出於民間姚氏之家。這種牡丹問世,到今天不到十年。姚氏住在白司馬坡,那地方屬河陽地區,但這種花不在河陽流傳,卻在洛陽流傳。洛陽流傳的也不多,一年不過幾朵而已。魏家的花,是千葉肉紅花,出於當過宰相的魏仁溥家。起初是樵夫在壽安山中發現這種牡丹花,后砍下來賣給魏家。魏家池塘館閣甚大,據說這種牡丹初面世時,有想去看一眼的,每人得交十數錢,才讓登舟渡池到養花的地方去看,魏家每天可收到上萬錢。後來魏家破亡,賣掉了那個園子。現在普明寺后的林木池塘就是魏家養花的地方。寺僧在那裡耕作,來植桑種麥。這種牡丹流傳到老百姓家的很不少。有數過花瓣的,說一朵多到七百葉。錢思公曾說:“人們說牡丹是花中之王,現在千葉姚黃真可以算作“王”了,而魏花是“后”。”
牡丹花最早不見於文字記載,只作為葯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上,但在花裡面沒有很高地位,與荊棘沒大差別,當地人砍來當柴禾用。自唐代武則天以後,洛陽牡丹開始興盛,但還沒有憑特殊名目著稱的。唐代如沈佺期、宋之問、元縝、白居易等人都善於吟詠花草,推想如有像今天這種獨具特色的牡丹,那麼他們一定會在詩作中予以表現,可是他們並沒有這類詩作流傳。只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一詩,但也只寫“一叢千萬朵”而已,也沒有寫出什麼美而且特異的地方。謝靈運說永嘉竹林中、水流邊牡丹很多,但現在看到南方的牡丹比洛陽的差得很遠,這足以說明洛陽牡丹自古以來沒有像現在這般興盛過。
洛陽百姓的習俗,是大多喜歡花,一到春天,城裡不分貴賤都要插花,即便是挑擔子賣苦力的也不例外。花開的時候,士大夫和一般百姓都爭著游春賞花。往往在有亭台池塘的古廟或廢宅處,形成臨時街市,搭上帳幕,笙歌之聲遠近相聞。最熱鬧的要數月坡堤、張家園、棠棣坊、長壽寺東街與郭令宅等幾處。要到花落,街市才會撤掉。洛陽到東京有六個驛站,原先洛陽並不向京城進獻牡丹花。自徐州李相迪任“留守”時,才開始向東京進獻牡丹。每年派衙校一員,乘驛馬,一天一夜趕到東京。所進獻的不過是姚黃、魏花三數朵。用菜葉把竹籠子裡面墊好、蓋好,使花在驛馬上不動搖,用蠟把花蒂封好,就可讓花幾日不落。
洛陽牡丹
草木之華得中氣之和者多“華”通“花”
列第不出三已下“已”通“以”
姚黃一接頭直錢五千“直”通“值”
不能獨立與洛花敵 獨立 古:獨自;今: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
在天地崑崙磅礴之間 崑崙 古:同混沌指天地的廣大混淆;今:昆崙山
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自私 古:偏私誰;今:只顧自己利益
使馬上不動搖 動搖 古:搖晃;今:不堅定
而少大樹者 大樹 古:大棵 ;今:大棵的樹木
或以湯中蘸殺與之 湯 古:熱水;今:煮東西的汁液
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東,南 :名次用作狀語,往東。南,在東。南
及元氣之病也 病:名次用作動詞 出現病態
魏氏日收十數緡 日:名次用作狀語 每日
歲遣衙校一員 歲:名次用作狀語 每年
人稅十數錢 稅:名次用作動詞 交納
以菜葉實竹籠子藉覆之 實:名次用作動詞 充實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