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

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和安徽省廣播電視局聯合攝製,由北京北廣傳媒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華星傳媒投資有限公司承製。編劇為龍平平,導演為張永新,總製片人是劉國華,主演有於和偉、張桐、侯京健、馬少驊、朱賀日堯、張晚意、曹磊、夏德俊等。

2021年7月12日,《覺醒年代》在香港首播。

劇情簡介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覺醒年代
覺醒年代

演員表


職員表


總製片人劉國華
導演張永新
編劇 龍平平
主演 於和偉、張桐、侯京健、馬少驊、朱賀日堯
攝影指導張文傑
燈光指導張強
剪輯指導廖威
錄音指導 張喚豹
特效指導 歷彥青 李敏 夏召軍
作曲 阿鯤 白金明
音樂設計龐宇 
美術指導 韓忠 李太平
美術 額爾敦圖 高詩文
版畫創作 張耀來
版畫動畫楊暘
詩詞顧問 吳浩
造型指導 張玲
梳化指導 李菊蓉
服裝指導 銀燕

獲得榮譽


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項目
國家廣電總局第一批“2018-2022年重點電視劇規劃選題”
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扶持項目
北京影視出版創作基金扶持項目
安徽省文化強省建設專項資金扶持項目
第二十七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提名

榮譽出品單位

北京歌華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廣播電視台

幕後製作


2018年9月,該劇入選《2018年度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點項目(第一批)》名單。
2019年7月,該劇入選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公布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推薦播出參考劇目》名單。
2020年12月,該劇入選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開展的“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作品創作展播活動” 。
2021年7月12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覺醒年代》在香港首播。

攝製單位

北京北廣傳媒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華星傳媒投資有限公司
阿里文化娛樂集團優酷劇集中心
上海克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浙江燕風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聯合出品

安徽五星東方影視投資有限公司
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海寧新永勝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聯合攝製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
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
安徽省廣播電視局

出品單位

中央電視台
北京北廣傳媒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華星傳媒投資有限公司
上海克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阿里文化娛樂集團優酷劇集中心

作品評價


文匯報評價

《覺醒年代》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其首要貢獻不是客觀地描述了關於那個年代的歷史細節和歷史真實(那只是一種有效的藝術方法),而是以一種罕見的勇氣,用影像書寫了中國現代思想史上一段重要的歷程——從文化啟蒙到思想啟蒙到政治覺悟到革命行動的完整思想史。
《覺醒年代》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大時代中的急迫問題,卻並不讓任何一個思考者倉促地給出答案。劇中的他們常說的是:我要好好地想一想。這是一個多麼重要和關鍵的歷史時刻,容不得武斷,也容不得猶豫,既要研究問題,更要研究主義。而如何以一己之思考去影響他人,影響更多的人,去改變時代,這便是思想的較量,是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在思辨之外,劇中還有大量為人稱道的生動細節,具有高度隱喻性和象徵性的視覺符號。如開篇的車轍,魯迅出場時的人血饅頭,寫作《狂人日記》時地上的一盤辣椒和後院的兩株棗樹,陳獨秀和李大釗登上的殘破的野長城……此外還有各種“動物入畫”——踏在鏡頭上的駱駝蹄子,陳獨秀演講時一隻爬上話筒的螞蟻,陳獨秀放生的青蛙,陳延年組織的工讀互助社裡的小羊,毛澤東冒雨穿過的長沙街道上的老牛、一群鵝和一條魚缸里的金魚……
這些被稱為高度寫意的影像風格,體現出的不僅是一種美學的追求,更是思想的高度。是細節,也是整體,見微而知著。正是所有沉默的見證者和眾生相,共同構成了一個時代的思想場域。

第一財經評價

劇集不僅對觀眾較為熟悉的歷史人物進行了再現,也對陳獨秀的兩個兒子,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陳延年、陳喬年的人生予以濃墨刻畫,兩個年輕人的熱血、正直與良善,為信仰視死如歸的堅定,令今天的同齡人為之震撼。在譚飛看來,這條敘事線索的重要之處在於,它不僅能夠與今天的年輕人展開對話,還展現了父子從衝突到思想路線的合二為一,體現了在當時時代背景下,尋找出路的複雜和艱難。
在這部劇集中,主創根據每個人物的性格特質做了出場設計,讓人們看到了不拘小節的陳獨秀、包容睿智的蔡元培、平實淳樸的李大釗等精神領袖。他們從歷史書中走出來,被塑造成為有風骨有血肉的人,走進今天觀眾的內心。不少觀眾評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如此全面地了解陳獨秀與李大釗等人的精神品格,以及他們之間的肝膽相照和革命情誼。
除了人物群像的描摹,充滿生活氣息的妙筆也成為支撐宏大敘事的血肉:荷葉黃牛蹄、涮羊肉、花生、瓜子……那些煙火氣構成了中國人生活的底色。此外,主創在細節上也精益求精,通過人物的微表情,描繪了他們面對歷史抉擇的內心波瀾,以寫意與寫實結合的鏡頭語言給觀眾以審美體驗,穿越歷史煙塵,展現了那個風雨如晦、絕望與希望共存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