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松街道

隸屬於上海市松江區

方松街道隸屬於上海市松江區,位於松江區中心地帶,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1°03′、東經120°12′;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南,古“岡身”以西,是上海地區平原成陸較早的部分;位於太湖流域窪形盆地,地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沈涇塘銜接辰山塘,在方松地區中部南北向穿過;張家浜在方松地區北部東西向橫貫。東北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約30公里,北面距虹橋國際機場約25公里。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方松街道常住人口為140331人。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方松地區屬吳國,闔閭后屬長水縣東境。
戰國初,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國,方松地區歸屬越國;戰國中期后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起,方松地區屬會稽郡長水縣;三十七年(前210年),改長水縣為由拳縣。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浙西為吳郡,浙東為會稽郡,由拳縣屬吳郡。
三國吳黃龍三年(231年),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年),孫權立子和為太子,為避諱,改禾興為嘉興
東晉咸和元年(326年),成帝封其弟司馬岳為吳王,改吳郡為吳國,嘉興、海鹽、婁縣隸吳國。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吳國改為吳郡。
梁天監六年(507年),裁婁縣,併入信義縣,隸信義郡。
大同元年(535年),又分信義縣的原婁縣部分,建崑山縣。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割嘉興東境、崑山南境、海鹽北境置華亭縣,隸屬吳郡。其時方松地區為華亭縣所轄。
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吳郡為蘇州,隸浙江西道。
唐乾寧四年(897年),吳越王錢謬占華亭,自此,屬吳越國。
五代十國時期、唐朝、宋代時期,華亭縣隸屬多變,方松地區一直隸屬華亭。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華亭縣及上海縣部分土地建青浦縣,方松地區分屬華亭、青浦兩縣。
清順治三年(1646年),松江府屬江南省,轄華亭、上海、青浦三縣。方松地區分屬華亭、青浦兩縣。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松江府析華亭縣西南境部分土地,設婁縣。方松地區分屬婁縣、華亭、青浦三縣。
清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兩省,松江府歸屬江蘇省。轄方松地區的各縣未變。
民國元年(1912年),撤松江府,華亭縣、婁縣合併為華亭縣,隸江蘇省。方松地區分屬華亭、青浦兩縣。
民國三年(1914年),華亭縣改稱松江縣,仍隸屬江蘇省。
民國十八年(1929年),奉省令試行區制,方松地區分屬松江縣城廂區、泗涇區、天昆區和青浦縣余辰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松江設立江蘇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松江縣、青浦縣仍由江蘇省第三行政督察專署管轄,方松地區分屬松江縣和青浦縣。
1949年5月13日,方松地區和松江縣治一起解放。14日,蘇南行政公署設松江專區,松江縣、青浦縣為其轄縣。其時,方松地區分屬松江縣第二鄉鎮聯合辦事處屬下的中山鎮和永鶴鎮、第五鄉鎮聯合辦事處屬下的昆岡鄉和青浦縣佘山辦事處。
1949年11月,方松地區分屬松江縣城西區、城東區、天昆區和青浦縣余干區。
1952年,恢復江蘇省建制,松江專區隸屬江蘇省。
1954年12月,青浦縣余干區劃入松江縣。是時,方松地區分屬松江縣城西區、城東區、天昆區、佘干區。
1955年5月,佘干區改為佘山區。
1957年8月,松江縣撤區並鄉,方松地區分屬城西鄉、城北鄉、余山鄉、天馬鄉。
1958年9月,農村政社合一,成立人民公社。是時,方松地區分屬松江縣幸福(后改城北)、紅旗(后改城西)、英雄(后改天馬)和佘山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松江縣劃歸上海市。
1978年3月,松江縣調整公社區劃,城北人民公社的聯興大隊劃歸新建立的磚橋人民公社(后改為洞涇人民公社)。方松地區分屬松江縣的城西、城北、天馬、佘山、磚橋等5個人民公社。
1980年11月,城西人民公社改為倉橋人民公社,城北人民公社改為五里塘人民公社,磚橋人民公社改為洞涇人民公社,天馬、佘山兩人民公社名稱未變。方松地區分屬倉橋、五里塘、洞涇、佘山、天馬等5個人民公社。
1984年4月,農村政社分開,建立鄉人民政府。方松地區分屬倉橋、五里塘、洞涇、天馬、佘山等5個鄉人民政府。
1986年6月,佘山鄉人民政府改為余山鎮人民政府。方松地區分屬倉橋、五里塘、洞涇、天馬等4個鄉人民政府和佘山鎮人民政府。
1994年7月,松江縣撤鄉建鎮。方松地區分屬倉橋、茸北、洞涇、佘山、天馬等5個鎮。
1997年12月,析出茸北鎮3個村建松江縣人民政府新城區辦事處(方松街道的前身)。是時,方松地區分屬新城辦事處、茸北鎮、倉橋鎮、洞涇鎮佘山鎮、天馬鎮。
1998年2月27日,撤銷松江縣,設立松江區,方松地區隸屬松江區。
2001年1月5日,撤銷松江區人民政府新城區辦事處,建立松江區人民政府方松街道辦事處。是時方松地區分屬方松街道、佘山鎮和洞涇鎮。
方松街道
方松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方松街道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1°03’、東經120°12’。東隔通波塘,與中山街道相望;南隔滬杭高速公路,與岳陽街道永豐街道為鄰;西臨油墩港,與松江出口加工區B區和佘山鎮為鄰;北抵辰花公路,與余山、洞涇兩鎮接壤。轄區圖形呈梯形,東西寬約6.4公里,南北長約5.6公里,2010年,街道總面積36.4平方公里。

氣候

方松街道區域屬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四季分明。全年年平均氣溫15.6度;降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166.1毫米;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日照1848.3小時;無霜期長,年均無霜期223天(數據為1971年~2000年間30年的平均值)。

地質

方松地區地處長江三角洲前緣河口濱海平原,為第四紀地殼新構造運動中沉澱物所覆蓋,其厚度在300米左右。上更新統地層都在一二十米以下。基岩主要為岩漿岩,其中侵入岩面積較少,絕大部分為火山岩。岩性屬紫紅色粉砂岩、夾紫紅色泥岩、泥質粉砂岩和粉砂質泥岩。

地貌

方松街道地平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據1993年出版的《松江縣水利志》地面高程圖顯示,方松地區地面高程大部分都在2.81—3.01米之間。2006年底,3米以下的面積僅為246.67公頃,佔全街道總面積7%;3.1—3.3米之間的為500公頃,佔15%;3.4米以上的為2634公頃,佔78%。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12月,方松地區內成立松江縣人民政府新城辦事處,轄3個村。
2000年,新城辦事處下轄5個居民委員會、5個行政村。
2001年1月,方松街道下轄5個居民委員會、8個行政村。
2002年始,方松街道統轄整個方松地區。方松街道行政區域調整為:東臨通波塘,西至油墩港,南起滬杭高速公路,北接辰花公路。
2010年,方松街道下轄23個居民委員會、7個社區籌備組、1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管理站。
2008年12月,方松街道轄區下轄19個社區、7個社區籌備組、1個行政村。社區為江虹、放生池、天樂、江中、公捷苑、祥和、蘭橋、綠庭苑、鼎信、明豐、江誠、檀香、開元、世紀新城、貿院、建設、東明、湖畔天地、紫東新苑等,社區籌備組為錦桂苑、海德名園泰晤士小鎮、星辰園、久陽文華、華亭公寓、松雲水苑等,行政村為新陳家村。
2010年,方松街道下轄23個居民委員會、7個社區籌備組、1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管理站。
2015年7月,方松街道行政區域範圍調整為:東至通波塘,西至油墩港,南至G60高速公路,北至文翔路。即將方松街道以文翔路為界,按南北一分為二。其中,文翔路以南仍為方松街道,文翔路以北設立廣富林街道,面積約19.05平方公里。2010年,方松街道總面積36.4平方公里。
2013年,方松街道下轄28個社區,以及新陳家村1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名稱
310117003001111放生池居委會
310117003002111江虹居委會
310117003003111天樂居委會
310117003005111江中居委會
310117003006111綠庭苑居委會
310117003007111祥和居委會
310117003008111蘭橋居委會
310117003009111鼎信居委會
310117003010111開元小區居委會
310117003011111世紀小區居委會
310117003012111檀香小區居委會
310117003015111東明居委會
310117003016111建設居委會
310117003017111公捷苑居委會
310117003018111湖畔天地居委會
310117003019111紫東新苑居委會
310117003020111名庭花苑居委會
310117003021111松雲水苑居委會
310117003022111星辰園居委會
310117003023111海德名園居委會
310117003024111久陽文華居委會
310117003025111潤峰苑居委會
310117003026111昌鑫花園居委會
310117003027111泰唔士小鎮居委會
310117003028111原野居委會
310117003029111西子灣居委會
310117003030111三湘四季居委會
310117003031111文翔名苑居委會
310117003208112新陳家村村委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方松街道有戶籍15001戶,戶籍人口55608人,常住43,247戶134357人,另有松江大學城常住師生68065人。
2011年,有戶籍20381戶,戶籍人口78474人,其中男37280人,女41194人,非農業人口78449人。
根據松江區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方松街道常住人口為140331人。

民族

方松地區為漢族居民居住區,有少量少數民族居住。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當時位於方松地區的新城區除漢族外,有少數民族44人(含外來人口)。2003年5月,天樂社區有蒙古族、納西族、回族、壯族、錫伯族5個少數民族;江中社區有滿族、回族、壯族各三個少數民族,方南社區有傣族1個少數民族,蘭橋社區有回族一個少數民族,祥和社區有回族、彝族、蒙古族3個少數民族,鼎信社區有回族一個少數民族。另據2008年大學城統計,在校大學生中維吾爾族、藏族兩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方松街道
方松街道
2008年,方松街道累計吸引各類工商業5417戶,稅收收入累計240089.45萬元;對外招商項目15個,引入外資摺合人民幣11315.2萬元。2010年,財政總收入達到107,83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846萬元
2011年,方松街道工農業總產值2.55億元,工業總產值2.36億元,農業總產值0.1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8.49億元。實現增加值16.71億元,比上年增長0.9%;財政收入41.83億元,與上年持平。

第一產業

歷史上方松地區農作物以水稻種植為主,也有三麥、油菜、棉花、雜糧和蔬菜、瓜果種植。2001年,方松街道建立后,隨著城市建設推進,農業逐漸萎縮。2004年後,僅剩的農村建置新陳家村,以種植果樹花卉為主,發展休閑、觀光農業。2008年,方松街道農業總產值2617萬元,其中種植業1662萬元、林業531萬元、漁業424萬元
2011年,方松街道完成農業總產值0.19億元,比上一年減少8.4%,其中種植業1126林業487漁業305萬元;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07萬元。

第二產業

2008年,方松街道完成工業總產值2.6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802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2690萬元,建築業增加值4112萬元;規模工業總產值5930萬元,規模工業銷售產值5996萬元。
2011年,方松街道完成工業總產值2.3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393萬元,其中工業5000萬元,建築業393萬元;規模工業總產值7153,工業銷售產值6827萬元,其中出口交貨值4469萬元。

第三產業

方松街道
方松街道
至2008年,方松街道商業、服務業網點917家,總經營面積42萬平方米,從業人員8945人,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5781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97億元。截至2010年底,累計各類商業服務業3,400戶,其中外資企業32戶,總投資28496.3萬美元,合同外資19832.2萬美元。已建商業建築面積151萬平方米。
2011年,方松街道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6.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28.49億元。

交通


方松街道東北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約30公里,北面距虹橋國際機場不足25公里。沈涇塘銜接辰山塘,在方松地區中部南北向穿過;張家浜在方松地區北部東西向橫貫。東至通波塘,西至油墩港,南至G60高速公路,北至文翔路。。2010年,擁有東西向道路17條,南北向道路18條,道路總里程達到80多公里。軌道交通9號線縱貫南北,19條城區公交線路、9條溝通周邊區域的公交線路遍布全地區。

社會


教育

方松街道
方松街道
2010年,街道轄區內擁有各類中小學及幼兒園20所,在校學生18,796人,教職工1,801人。其中託兒所1所,幼兒園11所,小學2所,初中1所,高中1所,九年制學校2所,十二年制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轄區內有高校7所,分別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東華大學松江校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松江校區、華東政法大學松江校區、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松江校區、立信會計學院松江校區和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在校學生63,791人。

衛生

截止2010年,方松街道先後有方松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方松地段醫院)、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個村衛生室,各類醫療技術人員80多名。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部)、區婦幼保健醫院、區疾病預防中心、醫療急救中心等機構坐落在方松街道。

文化

至2010年,松江區圖書館、松江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方松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松江美術館、松江城市規劃館、地中海影院等一批專業文化場所相繼建成,總建築面積達2,046萬平方米。40多個居住小區建設了室外健身點,20多個居委建設了書報刊閱覽室,10多個入住率較高的小區建設了電子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內置讀、聽、看、賞多種功能,並配置100部文學名著、100部經典影片、100幅傳世名畫、100首中外名曲。街道組建了“新城文友社”、“滬劇沙龍”、“新城藝術合唱團”等14個群眾性藝術團體,已舉辦三屆文化藝術節、演出各類節目上百場次。社區合唱團榮獲第六屆上海市全民終身學習周“靜安杯”社區歌詠比賽二等獎;社區舞蹈隊榮獲第二屆上海市“舞動精彩”社區舞蹈比賽優秀演出獎、松江區社區舞蹈大賽一等獎;社區曲藝隊榮獲松江區小品大賽一等獎;社區朗藝會榮獲“城市.詩歌.心靈——我為世博獻首詩”松江區詩歌朗誦比賽二等獎。

體育

方松地區體育設施健全,各大學、中學有體育場或體育館。2010年,域內有三新體育中心和上海大學生體育中心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80%的小區設有健身點。
方松街道
方松街道
2010年,社區太極拳操隊榮獲第三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32式太極劍比賽冠軍、42式太極拳比賽亞軍;;社區門球隊榮獲2010年中國上海國際大眾體育節第六屆“體彩杯”中國門球冠軍賽上海賽區決賽第六名、松江區門球錦標賽第三名;社區健身舞蹈隊榮獲松江區全民健身日健身操(舞)比賽第二名。

基礎設施

方松地區注重居民信息化發展,電視訊號由松江有線電視中心通過電視光纜輸送到每家用戶,電路清晰度和圖像質量高,電視節目頻道增至50多個。2006年,方松街道與松江電信局簽訂聯合建設IPTV網路合作協議,區域內寬頻用戶普及率達90%以上。2007年,方松街道成為松江首個上海市社區管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化先進單位。至2010年建成併入住的居民小區90個。社區就業服務中心、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服務管理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和社區自治法律服務中心等。

旅遊


廣富林遺址

方松街道風貌
方松街道風貌
廣富林遺址地處方松地區廣富林路北,北面余山和風凰山、西北面辰山等山為屏障。佔地超過10萬平方米。1959年在這裡發現廣富林考古遺存。1977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點。至2009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隊、上海博物館對遺址前後共8次有計劃地進行挖掘。2006年6月15日和16日,在“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末期文化暨廣富林遺存學術研討會”上,其第3層至第6層地層堆積被命名為“廣富林文化”。廣富林遺址有典型的良渚文化遺存,有黃河流域文明龍山文化與長江流域文明良渚文化的交匯遺存(即廣富林文化),有西周至漢代大型建築遺存。

陳子龍墓

陳子龍墓是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廣富林路龍源路交匯處西北側(原富林村東首)。陳子龍,生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卒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明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是晚明著名文學家、詩人,生平著述繁富,後人輯為《陳忠裕公全集》。崇禎十八年(1645年)起兵反清,事敗被捕,投水就義。其學生尋得遺體,入棺藏匿,數十年後,其子成年,將其遺骨歸葬於廣富林陳氏祖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修陳墓,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建碑亭,命名為“沅江亭”。“文化大革命”中,陳墓被毀,闢為農田。1984年上海市文管會決定重修陳墓。1987年冬破土動工,1988年底竣工,耗資10萬元。修復后的陳墓佔地1300餘平方米,坐東朝西,以花崗石鋪砌地坪。墓室依原樣磚砌,墓前重豎原碑,重建方形歇山頂“沅江亭”。墓地北側新修碑石壁嵌,有現代書法家顧廷龍撰書的《陳子龍事略》四方、陳子龍畫像一方。墓前甬道建石牌坊,橫額“明陳子龍墓”,李一氓書。

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位於方松地區中間、區行政辦公中心北側,是松江的標誌性景點。中央公園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300米,佔地66萬平方米。公園由加拿大、美國等境外設計公司及上海市園林設計院一起分段規劃設計。以生態、自然為主題,是一個貼近自然、回歸自然的生態型公園。2000年12月開始建造,2004年5月全部建成。公園區域內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區圖書館和方松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泰晤士小鎮

泰晤士小鎮位於方松地區西部,南臨文誠路,西依三新北路,北靠新松江路,東臨沈涇塘和華亭湖。佔地面積1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60%。泰晤士小鎮於2002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2006年10月20日正式開鎮。是一個超低密度、具有旅遊休閑功能的大型居住區,別肇區和多層公寓區共11個。小鎮建有教堂、市政廳、中學、幼兒園、商業街、影院、超市、健身會所等社區公建設施。

代表人物


陸潤玉
陸潤玉(1401~1462年),本名陸德蘊,字尚質,號夢庵。明華亭人,居廣富林。博學有材,精於經史,工於詩詞。與夏璇、張遜等人結為詩社,互相唱和。在鄉設館授徒,聲譽鵲起,曾為蘇州吳門畫家沈周之坐館教授。子因疾夭折后,改號為夢庵,自此潛心《易經》,曾有詩集《夢庵集》。明正德《松江府志》,收錄其富林十景詩《富林春曉》《村莊雨霽》《九峰環翠》《八曲潮生》《三泖回瀾》《綠沙農本》《松林龍蛻》《橫浦歸帆》《客舟夜泊》《溪橋曉市》。
曹時中
曹時中(1432—1521年),初名曹節,字時中,號定庵。明華亭人,居廣富林。曹泰弟。成化五年(1469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刑部郎中、雲南僉事,遷浙江按察副使、浙江海道副使。著名詩文有《小赤壁》《干山》和懷念張弼的《經東海先生墓》等詩作,留有《宜晚堂稿》《宜晚堂續稿》《宜晚堂集》和與沈周交誼唱和詩《神交集》。善書,立於弘治六年(1493年)的《重修普照寺記》石碑,為時中手書,原在松江區檔案局門口,后藏於松江區博物館。
陳子龍
陳子龍(1608—1647年),字卧子、人中、懋中,號大樽、軼符,明華亭人,家住普照寺西,廣富林有私宅平露堂。富文學才華,詩、詞、古文、駢體。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出任惠州司馬。和徐孚遠等主編《皇明經世文編》504卷,將徐光啟所著《農政全書》手稿,整理補充編訂成書出版。崇禎十三年(1640年),任紹興府推官。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與夏允彝、徐孚遠、沈猶龍等領導抗清起義失敗,自沉殉國。著作甚富,留有《詩問略》(1卷)、《自雲草廬居稿》《湘真閣稿》《江籬檻詞》及與徐孚遠合撰的《史記測義》(120卷),輯有《皇明詩選》(13卷)等,輯有《陳忠裕公全集》(30卷)行世。
方松街道
方松街道
沈猶龍
沈猶龍(?~1645年),字雲升。明松江府華亭縣人,家住望仙橋堍。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由鄞縣知縣歷官至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廣東巡撫。福王即位,召理兵部事。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閏六月初十日,猶龍率數千義軍將士舉義旗抗清復明。八月初三激戰中身亡。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13日,榮獲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