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傳聞
曹操墓傳聞
許城外有河水洶湧,近崖深黯。盛夏時有人入浴,忽然若敲刀斧,屍斷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轉相驚怪。邑宰聞之,遣多人閘斷上流,竭其水。見崖下有深洞,中置轉輪,輪上排利刃如霜。去輪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漢篆。細視之,則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寶盡取之。
許城外有一條河,河水十分湍急,靠近岸邊的地方尤其深邃幽暗。盛夏時有人到河裡洗澡消暑,忽然從水裡傳來敲擊刀斧的聲音,下水的人的屍體就斷為兩截浮上水面;後來又有一人也下河洗澡,結果落得同樣的下場。這種現象在百姓中流傳,百姓驚恐奇怪。當地的地方官聽說了這事,就派多人到上流階段河流,讓水流枯竭。於是人們發現岩崖之下有個幽深的洞穴,洞中安置了一個轉輪,輪上安裝著鋒刃如霜的利刃。人們拆除了轉輪進入洞穴,發現洞中有一座小石碑,上面的字體是漢朝的篆書。仔細閱讀這些文章,原來這就是曹操的墓穴。於是人們打破曹操的棺材,拋散曹操的骨骸,把給他陪葬的金銀珠寶全都拿走了。
許城:古地名,今河南境內
被:遭受
亦:也
邑宰:當地的官員
遣:派遣,命令
如:像
竭:枯竭
皆:都
殉:陪葬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碩等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係,明升暗降,曹操被調至遠離洛陽的頓丘(今河南清豐)。任頓丘令。這一年,曹操二十三歲。曹操給其子曹植的一封書信《戒子植》寫道:“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歟!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陳壽《三國志·武帝紀》)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垣榮祖:“昔曹操、曹丕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矣!”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王勃:“魏武用兵,彷彿孫吳。臨敵制奇,鮮有喪敗,故能東禽狡布,北走強袁,破黃巾於壽張,斬眭固於射犬。援戈北指,蹋頓懸顱;擁旆南臨,劉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挾天子以令諸侯,信超然之雄傑矣。”
朱敬則:“觀曹公明銳權略,神變不窮,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聽不惑,臨事決機,舉無遺悔,近古以來,未之有也。”
司馬光:“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閑,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內。”
何去非:“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毛澤東:“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黃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創英雄中,亦當占上座;雖好用權謀,然從古英雄,豈有全不用權謀而成事者?”
范文瀾:“他是撥亂世的英雄,所以表現在文學上,悲涼慷慨,氣魄雄豪。”
《鄴城引》 張鼎
君不見漢家失統三靈變,魏武爭雄六龍戰。盪海吞江制中國,回天運斗應南面。
隱隱都城紫陌開,迢迢分野黃星見。流年不駐漳河水,明月俄終鄴國宴。
文章猶入管弦新,帷座空銷狐兔塵。可惜望陵歌舞處,松風四面暮愁人。
《將次相州》王安石
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台西八九丘。
螻蟻往還空壟畝,騏驎埋沒幾春秋。
功名蓋世知誰是,氣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
《鄴中歌》 鍾惺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橫流築台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
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
古人作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五言】
雄哉魏太祖,天下掃狼煙。動靜皆存智,高低善用賢。
長驅百萬眾,親注《十三篇》。豪傑同時起,誰人敢贈鞭?
《浪淘沙 北戴河》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以少勝多大敗河北袁紹。
公元201年在倉亭再次擊破袁紹大軍。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剷除了袁氏殘餘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
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公,以冀州、并州等十郡為魏國封地,於鄴城建立魏王宮銅雀台,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
公元215年攻佔陽平關,擊敗、降服了漢中張魯。
公元216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曹丕繼位后不久稱帝,追謚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後人集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和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