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台鎮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轄鎮

觀台鎮,隸屬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地處磁縣西南,東與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毗鄰,南與安陽縣銅冶鎮、倫掌鎮相連,西與安陽縣都里鄉接壤,北隔岳城水庫與岳城鎮黃沙鎮都黨鄉白土鎮相望。轄區面積41.0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觀台鎮常住人口為25302人。

徠1953年5月,置觀台鎮。1958年8月,改設觀台公社。1965年3月,劃歸磁縣。1984年4月,置觀台鄉;同年5月,撤鄉,置觀台鎮。截至2020年6月,觀台鎮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觀台三街村。

2018年,觀台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個。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河南省安陽縣獨立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屬平原省安陽二區。
1953年1月,劃歸河北省峰峰礦區,屬第四區公所,為區公所所在地。
1953年5月,置觀台鎮。
1955年2月,峰峰礦區改建成峰峰市,直屬河北省,觀台更名峰峰市觀台區。
1958年8月,改設觀台公社。
1956年9月11日,峰峰市撤區並鄉,全市劃為20個鄉鎮辦事處。觀台觀台區更名觀台鎮。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1965年3月5日,將峰峰礦區觀台人民公社的觀台一、二、三街、輪子坡、東保障、西保障、東清流、西清流、中清流、乞伏、東艾口、西艾口、前嶺、后嶺、崗子窯等15個村劃歸磁縣。同時,因修建岳城水庫,東清流、西清流、中清流的部分農戶遷入峰峰礦區臨水人民公社,改村名為:東清流、西清流、新清流。
1984年4月,置觀台鄉。同年5月,撤鄉,置觀台鎮。
截至2020年6月,觀台鎮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觀台三街村。
1953年1月12日劃歸河北省峰峰礦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觀台鎮地處磁縣西南,東與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毗鄰,南與安陽縣銅冶鎮、倫掌鎮相連,西與安陽縣都里鄉接壤,北隔岳城水庫與岳城鎮、黃沙鎮、都黨鄉、白土鎮相望。轄區面積41.05平方千米。

水文

觀台鎮境內河道屬漳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漳河,境內長10.2千米。

自然災害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低溫、霜凍、雷擊等。澇災平均10年一遇,最嚴重的一次澇災發生在1996年8月6日。雷擊每年均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8月,造成200餘台家用電器損壞。

自然資源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總耕地17367畝,其中水澆地6104畝。有豐富的煤、石灰石耐火土、鐵礦石等資源。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觀台鎮轄觀台一街、觀台二街、觀台三街、東保障、西保障、乞伏、東艾口、西艾口、崗子窯、前嶺、后嶺、西清流、中清流、東清流14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有9個移民村,鎮政府駐地在觀台三街村。
截至2020年6月,觀台鎮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觀台三街村。
行政村
觀台三街村觀台一街村觀台二街村東艾口村西艾口村
崗子窯村前嶺村后嶺村西保障村東保障村
乞伏村西清流村中清流村東清流村

觀台一街村

行政面積3.69平方公里,人口3270,耕地1474畝。2005年人均收入:2570元。
該村有村辦煤礦一家:戎利煤礦,年產能力10萬噸左右,目前處於停產整改階段;耐火廠6家,年生產能力3萬噸左右;焦化廠一個,年生產能力10萬噸左右;大型養豬廠一家,年產生豬3000頭左右;中小型養豬廠兩家,年產生豬1000頭左右。

觀台二街村

行政面積2.67平方公里,人口3600口,耕地1369畝。2005年人均收入:2540元。
該村有耐火廠6家,年生產能力均為6000噸左右;有3家鑄造廠,年生產能力15萬噸左右。
有宋代磁州窯遺址一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觀台三街村

行政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3232,耕地1050畝。2005年人均收入:2570元。
該村有個體企業4家,分別是:吳少波,承先焦化有限公司,年產二級機制焦40萬噸;電廠一座,裝機容量100萬KW;年收入100萬元。安志房,復興焦化廠,年產二級機制焦20萬噸,年收入50萬元。個體耐火廠兩家,年生產能力均為5000噸。有村辦奶牛廠一家,存欄成年奶牛200頭。

東艾口

相傳,宋朝時艾口建村。昔時這裡有一金豐寺,寺內有紅梅、紅果兩位尼姑對民和善,尼姑死後,為了紀念這兩個尼姑命村名為妣村。百姓覺著妣村不好聽。又依據村東的艾山和漳河南北渡口,改為艾口。後分兩村,以其相對位置叫東、西艾口。
行政面積3.3平方公里,人口1830,耕地1300畝,2005年人均收入:600元。
該村有個體煤礦一家:中興煤礦,目前處於停產整頓狀態,現正與峰峰集團合資重組。有貂、蘭狐特種養殖廠1個。
有元、宋磁州窯遺址一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艾口村

行政面積8.49平方公里,人口3070,耕地2080畝,2005年人均收入:2340元。
該村有洗煤廠2家,年洗煤10萬噸;耐火廠1家,年生產能力5000噸;石子廠一家,年採石量10萬噸;小灰窯6家,年生產白灰6萬噸。有養豬個體戶12家,年產生豬10000頭;養雞個體戶5家,年產蛋量50000斤。

崗子窯村

相傳,清朝時建村。原叫杠子橋村,后因地下有煤,建煤窯很多,改名崗子窯村。
行政面積5.86平方公里,人口3020,耕地1796畝,2005年人均收入:2460元。
該徠村有村辦煤礦一家,現停產整改。有洗煤廠兩家,年生產能力均為5萬噸。有耐火廠3家,年生產能力均為5000噸左右。

前嶺村

明末清初,湯陰東果園高岸村秦姓、涉縣合漳武姓、安陽東水楊姓,先後來此開荒種地,繁衍成村,因位於冢子嶺上,故稱冢子嶺。后又按其相對位置,分別叫前嶺、后嶺。
行政面積3.06平方公里,人口1800,耕地1710畝,2005年人均收入:2500元。
該村有個體洗煤廠一家:東升洗煤廠,年生產能力5萬噸;個體焦化廠一家,年生產能力2萬噸。河南主焦煤業集團在該村興建礦井一處,設計年生產能力100萬噸。

后嶺村

行政面積1.81平方公里,人口1016,耕地1050畝,2005年人均收入2310元。
該村有村辦集體企業一家,年收入6萬元。

東保障村

相傳,三國時建村。因曹操曾在這裡設行營,升賬調兵遣將,得名寶賬,沿用中寫成保障。按其相對位置分別叫東保障、西保障。岳城水庫建庫時兩村都搬遷現址居,舊址位於現址北一里處。
行政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792,耕地670畝,2005年人均收入:500元。
該村有個體耐火廠兩家,年生產耐火材料能力分別為4000噸。

西保障村

行政面積3.57平方公里,人口4198,耕地2750畝,2005年人均收入:800元。
該村有個體耐火廠20家,年生產能力15萬噸;個體焦化廠一家,年生產能力10萬噸.另外,有漁民20多家,年收20萬元.

乞伏村

相傳,清朝時幾戶逃荒人,在此建村,得名乞伏。岳城水庫建庫時搬遷現址居住,舊址位於現址北一里。
行政面積0.92平方公里,人口1296,耕地620畝,2005年人均收入:2350元。
該村有個體鑄造廠一個,年生產能力20萬噸;出外開酒店個體戶15家,年收入120萬元。

東清流村

相傳,清流原為伯陽城,戰國時所建。據史料記載:三國時在此餵養軍馬,後來伯陽城被漳河淹沒,居民逃往高地,因這裡水草豐美,以旁邊的一條清水小河命名叫清流。後來人口日繁,分成兩個村,以居住的方位叫東清流、西清流。岳城水庫修建時兩村都向南搬遷二里(即現址),有一部分人遷往峰峰礦區,臨水東邊定居,村名仍叫清流,還有一部分人外遷后又返回來,在東西清流之間另建一村叫中清流。
行政面積1.51平方公里,人口886,耕地274畝,2005年人均收入486元。
該村以農業、漁業為主,養魚專業戶10多家。

西清流村

行政面積0.88平方公里,人口870,耕地291畝,2005年人均收入:580元。
該村有耐火廠兩家,年生產能力均在5000噸左右。大部分村民以農業、漁業為生。

中清流村

行政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640,耕地250畝,人均收入450元。
該村有個體洗煤廠一家,年生產能力5萬噸;大部分村民以農業、漁業為主。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人口民族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2011年末,觀台鎮轄區總人口3068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36人,城鎮化率35.96%。另有流動人口4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5345人,佔50.1%;女性15340人,佔49.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人口出生率12.1‰,人口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長率5.2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93人。
截至2018年末,觀台鎮戶籍人口為34957人。
2021年6月11日,磁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觀台鎮常住人口為2530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觀台鎮財政總收入354.4萬元。
2018年,觀台鎮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個。

農業

觀台鎮耕地面積27645畝,人均0.9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穀子、豆類為主。
2011年,觀台鎮農業總產值1.4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7%。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轄區內有核桃、生豬養殖、脫毒紅薯、噸糧田示範生產基地等農產品基地4個;專業合作社7家;蘭狐、雕特種養殖場4家,為黃河以北最大的特種養殖基地。農民人均純收入7760元。

工業

觀台鎮形成了以煤焦為龍頭,集煤焦、電力、機械製造、耐火材料四大傳統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觀台鎮工業總產值80億元。擁有工業企業127家,其中大型焦化企業2家,洗煤企業8家,耐火材料生產企業20家,機械鑄造6家,其中產值億元以上的企業4家,千萬元以上的企業20家,從業人員12000餘人。境內還有縣辦三大主焦煤生產企業。

商業

2011年末,觀台鎮有商業網點301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4%,城鄉集貿市場4個。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18萬元,比上年增長7%。

金融

2011年末,觀台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5億元。

第一產業

2005年糧食總產9657噸。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穀子、大豆、玉米等。豬存欄一萬頭,其中千頭養豬廠4個,雞存欄2萬隻,並有貂、蘭狐等特種養殖廠4個。

第二產業

全鎮民營企業700餘家,並建成了以煤焦為龍頭,佔地1.4平方公里的煤焦冶金工業區。2005年全鎮民營經濟營業收入330243萬元,工業增加值:92672萬元。
主要產品及生產能力:
煤礦八座,年生產能力70萬噸;(多數將於近期關停)
焦化廠4個,年生產二級冶金機焦60萬噸;(近年關停一座)
裝機容量12000KW的發電站2座,年發電量17280萬度;
耐火材料廠40個,年產量20萬噸,其中隧道窯生產線2條,年產量4萬噸,
機械鑄造企業2個,主要生產與中國重汽、一汽、二汽配套的汽車配件2萬噸。
另外還有磚廠、石灰廠、水泥廠、石子廠以及建築、餐飲服務等企業近700家。
境內還有縣辦六合工業有限公司;
河南省安陽礦務局鑫龍集團焦煤業公司;
磁縣太行機械鑄造有限公司;
經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嚴格篩選、評審,成為磁縣第一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鑄造行業准入公告企業;
磁縣漳南洗煤有限公司;
河北魏陵蔬菜種植有限公司。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文化


地名由來

觀台鎮,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西南部,因觀台村北有一土台,相傳三國時曹操為閱兵所建,故名觀台。另據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石虎所築,以臨漳水,故名曰觀”。又一說,此台以望三台,故名觀台!建築岳城水庫時,搬遷到現址居住,舊址位於現址北一里多處。地處卵石丘陵區,南部為丘陵,屬太行山東麓,北靠岳城水庫,是中國磁州窯遺址所在地,全縣重點煤焦產業區,屬於典型的工業型鄉鎮,是磁縣的第一個億元鎮。

歷史事件

觀台歷史有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422年,西門豹任鄴縣令(治今臨漳縣鄴鎮),在漳水上築攔河堤堰12道,同時在南岸開渠12條,引漳灌溉,其中6條在今觀台鎮,觀台鎮又名六河溝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前後,以城為基,修建三台(銅雀、金虎、冰井)之一的冰井台中貯藏了大批煤炭。西晉左思魏都賦》中講: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又據《魏都賦》唐人李善註:鄴西,高陵西,伯陽城西有石墨井,井深八丈其中伯陽城就是指觀台清流村
唐代,觀台已經開始有陶瓷行業的歷史(2015年冶子磁州窯發掘新發現)
宋元時期是觀台磁州窯最為輝煌的時刻,並且煤炭開發也趨近發達,
元后因漳河泛濫,航運停滯,觀台藝人奔走他方,將磁州窯技藝發揚全國,在峰峰鶴壁等地都有觀台磁州窯的影子。
明清觀台鎮隨峰峰地區先後屬磁州相州。
1903年2月,曾任清朝翰林院侍詔、直隸候補道的馬吉森與山東維縣人譚士楨、河南開封人顧瑗等集資白銀2萬兩,開辦了六河溝煤礦,經清政府獲准設廠採煤。業主馬吉森眼界開闊,經營靈活,他廢棄了傳統的土法開採模式,率先使用機械進行開採,同時採用股份制的新式企業管理模式,積極吸納外部資金,呈現出鮮明的現代企業特徵。煤礦投產後,很快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1904年國民政府農工商部正式批准成立“安陽六河溝機器官煤礦”。後來,又有河南商城人張孝謙、開封人顧瑗、浙江寧波人吳樾等加入新股4萬兩,葉潤含等增加投資在六河溝附近開闢了新的井口,同時吸引了德國人莫納根、比利時人馬楣等外商的入股投資,使六河溝煤礦的規模不斷擴大,不久正式成立了六河溝煤礦股份有限公司,並向德國商人德璀琳貸款10萬兩,訂購了先進的機器設備。
1906年,平(北平)漢(漢口)鐵路建成通車后,促進了六河溝煤炭資源的開發。為了適應煤炭運輸銷售的需要,在邯鄲這塊版圖上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條地方鐵路。
1907年5月正式成立“六河溝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此後煤炭開發事業在曲折中發展,小煤礦與官煤礦並存。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1909年,清政府為了補充國庫的空虛,決定加大六河溝煤礦的開採力度,在原來的礦區旁邊,又劃出了一塊更大的礦區,採取競標的方式,開發六河溝的新煤礦。官方貼出告示,號召全國的民間實業家用現銀競標。消息傳出之後,日、法、英、美國的投機商蠢蠢欲動,迫切想吃到這塊肥肉,但清政府規定只對中國商人開放競標,於是洋商們便想方設法尋找中方的合作夥伴,英國商人查爾暗中支持安陽富商周益,他一擲千金,勢在必得。馬吉森在其妹馬青霞大力資助,以180萬兩白銀中標,奪得六河溝新開煤礦的開發權,從而破滅了洋商的夢想。
1911年,浙江寧波人吳樾任總經理時,由於無法償還德國商人德璀琳到期的債務,處處受到外商的制肘,德璀琳以債權人的身份,提出種種附加條件,要求派德國人到六河溝煤礦任技師,企圖在技術上實行壟斷。為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吳樾決定從華比銀行借款還債,這時臨城煤務局總辦兼總工程師、比利時人馬楣早已對六河溝煤礦垂涎三尺,一直想從中插手,只是苦於沒有機會,這時得知六河溝煤礦急需資金,乘機串通華比銀行,誘騙吳樾與之訂立了代管十年的承包合同,使馬楣奪得了六河溝煤炭的全部經營大權。這真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當吳樾得知銀行背後的交易后,已悔之晚矣,使六河溝從一個民族資本企業逐漸淪為外國資本控制的企業,成為外國資本經濟滲透、掠奪的工具。馬楣接手后,很快創辦了發電廠,安裝了兩台1000千瓦的發電機組,4台汽壓鍋爐。並建造了獨處一院的辦公房,室內有地下通道,直通火車站,遇到緊急情況時便於隨時逃生。(此處便是觀台中學前身)
楊介人受黨組織派遣,到六河溝煤礦開展黨的工作,先後在水泵、機械、鍋爐等車間發展胡金山等人參加共產黨,並在同年建立了六河溝煤礦黨小組,到年底已發展黨員18人。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1927年6月,為支援第二次北伐戰爭,中共安陽縣委交給在六河溝煤礦從事工運工作的地下黨員李春泉一項任務:炸毀京漢鐵路漳河大橋,切斷奉軍南下運輸線。李春泉和礦工黨員胡金山、紀德貴經過精心策劃,組織了二三十名懂爆炸技術的工人積極分子,在漳河鐵路大橋兩岸附近的進步青年武裝配合下,於6月中旬的一個傍晚,帶著炸藥來到漳河橋下,首先封鎖了道班房,安排一部分同志放哨警戒。爆炸工人迅速選擇中間的橋墩,打好炮眼,裝足了炸藥。黎明時分,點燃導火索,將大橋攔腰炸斷,使京漢路交通中斷,奉軍的軍車被阻於漳河北岸,破壞了奉軍的後勤供應,有力地支援了北伐
1931年6月,中共安陽縣委書記馬存漢來到六河溝煤礦,以井下推罐工作做掩護,開展黨的工作,整頓了該礦黨支部,馬存漢任支部書記,胡金山為組織委員,紀德貴為宣傳委員。在他們的帶領下,經過鬥爭的考驗,又發展張瑞堂、申壽銀、吳福祥、王毛剛、李寒成、李克蘇(斗貴)、李廣必、張學德(狗常)、柳天寶等一批礦工骨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2月,六河溝礦工在共產黨員李菁玉領導下舉行了索資罷工鬥爭,在鬥爭中一批礦工加入共產黨,又建立了一個黨支部,全礦黨員已有50多人,分別編在觀台礦、檯子寨礦、都黨、石場、辛庄、黃善支部內。漳河南礦由胡金山負責,漳河北礦由張瑞堂負責。
1937年10月19日後,日軍不斷向漳河鐵橋炮擊,並在轟炸機的配合下以兩個大隊的兵力向漳河橋發起輪番進攻,均被32軍官兵擊退。正面進攻不成,日軍在保障、高穴一帶涉水渡河偷襲西保障,守軍與敵人激戰,雙方展開肉搏,敵兩個大隊傷亡慘重,但後續部隊不斷增多,東西保障防線被突破。與此同時,一部分日軍化裝成難民偷渡過河,採取突然襲擊,佔領東西高穴。21日,關麟征所部52軍第2師一個旅乘夜包圍攻擊敵人在河南岸的部隊,同時命令第25師在河北岸一個步兵團(團長曾謙),乘夜由西向東對敵人河北岸的炮兵陣地和後方部隊猛烈側擊。敵人處於前後夾擊的困境,死傷巨大,被迫放棄陣地,向漳河北岸潰退。這是日軍自南進以來,遭到的最大的一次打擊史稱漳河戰役
1937年11月上旬,六河溝煤礦黨組織配合八路軍發動工人和農民,將檯子寨煤礦的地面設備全部運到了涉縣。從此,檯子寨煤礦(大井)再也沒有生產,日軍佔領時期也未能恢復。(1937年12月,日軍侵佔了六河溝煤礦。)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1937年“七七事變”后,10月中旬六河溝煤礦被日軍佔領后,由日本人大島接手管理,1940年日偽合組“井陘公司”,將六河溝煤礦併入其中。日本人採取“要得炭、人命換”的殘暴手段,對中國的煤炭資源進行了野蠻的掠奪。
1938年4月29日駐彭城、觀台的日偽軍向彭城西部的抗日根據地進攻,被129師385旅141團和太行五分區34團擊潰,殲滅敵人150餘人
同年6月21日,陳賡部隊和紀德貴的第四游擊支隊進攻觀台鎮和六河溝煤礦公司,將日偽組織和武裝解決史稱彭城大捷
1942年,六河溝煤礦日軍憲兵隊以“治安檢舉”為名,逮捕礦工500餘名,對他們實行駭人聽聞的各種酷刑,之後全部“失蹤”。1943年,日軍在峰峰煤礦大肆逮捕抗日人員,有50多人被捕,其中梁習武、、張景文被捕后,遭日軍殺害。1944年6月,六河溝煤礦工人、黨員、抗日英雄李克保英勇就義於日軍的屠刀之下
岡村寧次在筆記中寫到“1942年1月7日我視察前線,路過河北省邯鄲、河南省彰德西面的磁縣煤礦,以及六河溝煤礦附近的農村,看到這裡都是漂亮的磚瓦房,甚為奇怪。原來這裡地下數米便全是煤層,農民在自己的田邊開鑿像水井一樣的深洞,用人工就可挖出煤炭,因而也設有磚窯。當時正值農閑季節,見到農民正在往煤礦調運煤炭。據磁縣煤礦經營人(當時為日本人)講,採用新式設備開採煤的日產量,還不如附近農民挑運來得多。這些確信自己土地下面永遠有煤的農民令人羨慕。
1945年8月軍投降后,由晉冀魯豫邊區民主政府工商部局接管。
1945年9月10日觀台光復,劉鄧平漢戰役指揮部設在峰峰利民煤礦。
1946年6月,峰峰、六河溝煤礦在黨組織的支持下,由工會組織發動,開展了一場除奸反霸鬥爭。在六河溝煤礦,層層召開揭發批判鬥爭會、訴苦會,不少人在會上痛哭流涕。有個姓李的日本翻譯,過去打罵工人,效忠日軍,辦了很多壞事,群眾當場將他處死;特務劉明德被槍決。
1946年8月,為了粉碎國民黨反動派進攻解放區、打通平漢線、搶佔幾個大煤礦的企圖,六河溝、峰峰兩煤礦黨組織奉上級指示,進行備戰,將煤礦可能搬運的機械設備、生產物資迅速運往山區。峰峰煤礦備戰的地點是索井,六河溝煤礦是白土、兩岔口一帶。
1946年秋,國民黨佔領觀台,六河溝煤礦及原有鐵路設備拆毀備戰,礦井淹沒,後來鐵路設備軌道用於邯鄲涉縣和邯鄲館陶鐵路建設。
1966年4月5日周總理視察了岳城水庫。

歷史遺址

六河溝煤礦醫院
平原省焦峰潞礦區職工子弟初級職業學校
今邯鄲市第十三中學前身(1953-1956)學生來源於北京、峰峰、潞安、焦作和南京。
華北礦業專科學校
磁州窯
以碗盤為主,也燒造大型罐盆類日用器皿,印有“張家造”戳記的瓷枕就是觀台產品。
磁州窯址是歷史文化遺產,它的窯址最早建在北賈璧、青碗窯,宋、金、元時期分佈在漳河流域的觀台、冶子、東艾口、申家莊等窯場成為磁州窯的燒造中心。元末部分窯場遷往滏源里,現存有臨水窯、富田窯等遺址。在兩河流域的十七處遺址中,觀台磁州窯遺址以其面積最大、地層最豐富、最具典型意義而蜚聲中外。一九九六年,兩河流域的磁州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國著名考古學者陳萬里先生1951年在觀台的舊渡口等候渡河時發現觀台鎮的這片廢墟時,這位老前輩對河邊的一大片完好無損的窯址勘察后,發布了一條轟動世界的消息:這是目前尚存的最典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磁州窯觀台窯址。
六河溝
六河溝指東艾口村到觀台之間的地帶。有6條河道彙集於磁州窯遺址附近。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觀台鎮發現了兩座瓷窯遺址和三座煉焦爐,遺址的時代為宋至元。這一遺址共7層,遺址中有許多煤渣土。煤渣薄的地方僅0.15米,厚的地方則至0.95米。這說明,磁縣觀台地區至遲在宋元時期不但用煤作燃制瓷器的燃料,而且掌握了嫻熟的用煤煉焦技術,建有專門的煉焦爐。
1903年一些實業家在六河溝一帶收買土煤窯,次年國民政府農工商部正式批准成立“安陽六河溝機器官煤礦”。1907年5月正式成立“六河溝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此後煤炭開發事業在曲折中發展,小煤礦與官煤礦並存。
伯陽城
古代記載煤炭使用時有伯陽城的記載,為魏國邊邑重鎮。今清流村。
觀台集洋灰礦
安陽早起民族企業,也就是六河溝水泥廠,當時是全國八大水泥企業,1925年曾被啟新洋灰廠吞併準備建立新廠,后沒有成型。

交通


省道S242石觀公路(原邢都公路)從鎮中部通過,有152鄉道連接東部直達岳城水庫大壩,有154鄉道連接西部東西艾口和崗子窯村。另有村鎮內部道路若干條、曾經通達觀台的三條地方鐵路,觀台經清流-豐樂,觀台崗子窯-安陽,檯子寨至彭城。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社會


文體事業

1995年5月,觀台鎮開通觀台鎮有線廣播站,有線電視用戶4300戶,入戶率80%。
2011年末,觀台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社武傳承300年以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元時期磁州窯遺址2處,三國時期觀兵台、白洋城遺址2處,李克保革命烈士紀念亭1座,玉皇廟、老君廟、金堂寺、三教堂宗教建築4處。學校體育場9處,4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廣播電視站1個。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觀台鎮有幼兒園(所)1所,在園幼兒110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9所,在校生3300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50人,專任教師6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觀台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200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觀台鎮有鎮醫院1家,門診部(所)42個;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固定資產總值19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6名,其中執業醫師25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7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萬人次。14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觀台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戶,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7戶,醫療救助22人次,五保供養55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0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9萬人,參保率95.4%。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觀台鎮有郵政服務網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27個,固定電話用戶28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36.6%,行動電話普及率65.1%,寬頻接入用戶12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00萬元。

基礎設施

道路
2011年末,觀台鎮有鎮區道路總長度60.9千米;橋樑12座。
公共交通
2011年末,觀台鎮有鎮區汽車客運站1個,日間往返邯鄲、安陽、峰峰、磁縣縣城等地,日均客運量500餘人次。
供電
2011年末,觀台鎮有鎮區變電所1座,主變壓器130台,高壓輸電線路11條。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代表人物


李克保----------烈士
吳勇-------------傳奇大力士,民國時期人物,當時盛傳觀台地區周邊正處龍勝時期,有袁世凱在此一躍龍庭,觀台鎮則出現一位大力士吳勇,據老人講述,吳勇去白土買缸,路過都黨煤礦,與煤礦管理人員打賭,白裝了2缸煤炭挑回觀台,此為軼事一,另有講述吳勇母親想磨面,但是總是石墨總是排不上隊,夜裡吳勇就把石墨抗到樹杈上,第二天母親就可第一個磨面了。吳勇死後葬於復興井西側土坡旁。
馬吉森-----------六河溝煤礦礦主,民族資本家,馬氏莊園住人馬丕瑤長子。
杜中兵------------巴奴火鍋創始人
武日豐:長江救人英雄
郭慶祥:安陽睿祥倉儲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育光-----------中國礦業大學首任校長,焦峰潞煤礦子弟學校時期的學生。
魏子盹-------------魏礦師。魏瀚兒子。
魏瀚----------------中國軍艦專家,六河溝礦主之一,逝世於觀台。
觀台鎮圖片
觀台鎮圖片

獲得榮譽


觀台鎮被譽為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河北省經濟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