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水客談

潞水客談

《潞水客談》是明代水利學家徐貞明撰寫的一部治理中國華北、西北的水利著作。明萬曆三年,身為工科給事中的徐貞明,向朝廷進奏了《請覓修水利以預儲蓄疏》,提出應該興修西北水利,以解決京畿以及北方地區的糧食問題。可是該疏被工部尚書郭朝賓以“水田勞民”為由,駁回其議。遂被擱置,終未實行。不久,徐貞明因坐事,被貶任太平知府,行至通州潞河(即今稱白河北運河)時,“終以前議可行,乃著《潞水客談》以畢其說。”徐貞明(約1530一1590),明代著名水利學家。字伯繼,號孺東,明代江西貴溪縣人。徐貞明識敏才練,於隆慶五年(1571)中進士,任浙江省山陰縣知縣。神宗萬曆三年(1575)七月被征,赴京任工科給事中。僅五個月即因御史傅應禎獲罪受到牽連,被貶為直隸太平府知事。歷任浙江處州府推官,兵部主事,於萬曆十三年(1585)升任尚寶司承。萬曆十八年(1590)卒於家。

目錄

正文


自元至明清,開發西北水利成為許多學者、官僚所關心的問題。如元代的郭守敬虞集、明代的丘浚、歸有光、徐貞明、馮應京汪應蛟左光斗徐光啟顧炎武、清代的許承宣、柴潮生林則徐包世臣等,他們當中或著書立說,或奏請朝廷,提出了發展西北水利的思想,並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實踐。然而在清代學者朱雲錦看來,只有徐貞明的《潞水客談》論述的最為“詳核切實”。
《潞水客談》的寫作時間;徐貞明進京任工科給事中僅五個月即被貶,他被貶時間當在萬曆三年十二月,而《明史·徐貞明傳》又載“及貞明被滴,至潞河,終以前議可行,乃著《潞水客談》以畢其說”。再據張元作為其作序於萬曆四年秋日’引“.可知徐貞明寫作《潞水客談》的時間大致在萬曆三年十二月至萬曆四年八月左右,歷時半年左右。
《潞水客談》寫作完成後即進行了刊刻。當時的學者官員李禎、朱鴻漠為之作跋,對此書予以大力讚美。該書很快流傳開來。原來曾經反對過徐貞明觀點的兵部尚書譚綸亦“見而美之曰:`我歷塞上久,知其必可行也”。而順天巡撫張國彥、副使顧養謙則按他的辦法在薊州永平豐潤玉田等地進行了實踐,並都取得了成效。此書成書之初,流傳就很廣,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與稱讚,皆認為其可行。
明代著名的科學家徐光啟在論及西北水利時,則全文引用徐貞明之《潞水客談》,並冠之以《西北水利議》的名稱,於其中略加註解以明西北水利的重要。
至清代以後,徐貞明和他的《潞水客談》更是引起了當時重視京師及西北水利的學者和官員們的重視,以致對該書進行了多次重刊。道光三年(1823),吳邦慶重刻《潞水客談》,並將其輯人《畿輔河道水利叢書道光二十五年(1845),該書再度被重刊,同徐光啟《農政全書》所引一樣,冠名為《西北水利議》,並與明代屠隆的《荒政考》一起,稱為《水利荒政合刻》。咸豐元年(1851),南海人伍崇耀編輯《粵雅堂叢書》時,收錄並重刊徐貞明之《潞水客談》。
民國年間,上海進步書局編輯《筆記小說大觀》時,據《粵雅堂叢書》本收人此書。使之得以再次刊印。1984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上海進步書局本進行重印。1995年該社再行刻印。1936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據《粵雅堂叢書》本重印,收人《叢書集成初編乳1985年,北京中華書局對《叢書集成初編》進行排版重印。1996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也收人此書,對天一閣文物保管所藏的明萬曆刻本進行了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