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3條詞條名為徐明的結果 展開

徐明

中南大學分子藥物與治療研究所所長

徐明,男,1959年出生,山東泰安人,博士,教授,臨床醫藥學家、中國養生學家。中國醫科大學本科畢業,日本大阪大學博士畢業。中南大學分子藥物與治療研究所所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產業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中國養生協會(香港)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南省營養師工作學會創始會長、美中經貿促進會(美國)理事、在日本醫藥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獨立第三方生物活性檢驗檢測機構-科恩實驗室創始人,湖南三生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調理系統方案制定者與踐行者。

人物經歷


1978.02—1982.12 中國醫科大學醫學系日文醫學專業學習,獲醫學學士學位。
1982.12—1988.10 遼寧省衛生廳工作(1985年破格晉陞主治醫師)。
1988.10—1990.03 受WHO派遣(特聘研究員),赴日本高知醫科大學,從事醫學情報和醫院管理系統的開發及研究,參與主持中醫診療專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正式開始學習和理解中醫藥學(日本漢方)。
1990.04—1994.03 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博士課程學習,獲醫學博士學位。在世界上首次分離、分析和鑒定出變異型副溶血弧菌分泌的兩種致死性毒素-TDHX和TRHX。
1994年 組織成立在日本醫藥科技工作者協會(任副會長)。
1994.04—1997.07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生命科學筑波研究中心(現筑波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從事惡性腫瘤動物模型的研究。率先在動物體內證明了原癌基因SnoN參與淋巴瘤發生的事實,並建立起了惡性淋巴瘤動物模型,為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診斷學和治療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1997.08—2000.12 日本東海大學綜合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專業從事腦神經疾病(帕金森綜合症/阿爾茲海默病)的治療學研究,首次在神經細胞學和實驗動物學層面上,確認了中藥組方的有效性。
1998年 兼任日本漢方醫學研究所開發部部長。
2001.01起 受邀回國出任原湖南醫科大學(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分子藥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從事分子藥學、中醫藥學和中西醫結合慢性疾病/疑難病治療學研究工作。
2001.03—2008.04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研究員,從事疑難病(惡性腫瘤)的臨床藥學與治療學的合作研究
2002年 任美中經貿促進會(美國)理事。
2003.01起 美國科恩醫藥集團研究所名譽所長。
2003.03起 組建中南大學分子藥物與治療硏究所,並受命出任所長。
2004年 發起創建獨立第三方生物活性檢驗檢測中心-科恩實驗室。主要開展了傳統中藥方劑和民間祖傳秘方的挖掘、研究和有效性評價。
2005年 發起創建韶山中藥材標準化種植試驗基地(湖南省歸國創業示範基地)。
2008年 任中國養生協會(香港)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聯合中國養生協會(香港)共建中國養生傳統技能研究開發中心。主導慢性疾病、疑難病以及亞健康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調理系統方案的制定。
2010年 榮獲湖南省首屆“湖湘之子”榮譽稱號。
2011年 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榮譽稱號。
2014.08 參與發起成立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產業專業委員會。
2015年 創立華恩堂--以中西醫結合系統治療慢性疾病和疑難病以及系統調理亞健康為主的醫療養生機構,該機構秉承“貴生重養,未病先防”理念,踐行中國養生(Yangsheng)新概念,致力於成為國際預防醫學和養生管理的踐行者和領航者,建設一個與現有醫療體系不同方式的綜合醫養系統管理體系。
2018年 在雲南祿勸設立首個以瀕危中藥材物種保護為目的的博士工作站(基地)。
2018年 聯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產業專業委員會共建中國慢病研究中心,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疾病和疑難病以及調理亞健康的系統方案實施和推廣。
2018.08 參與發起成立中國健康工程科技創新戰略聯盟。
2019年 聯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產業專業委員會共同發起“小小中醫師”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讓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同時,發現和推薦培養那些確有天賦的中醫藥人才。

職位


中南大學分子藥物與治療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產業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中國健康工程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執行副理事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葯膳食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理事,中國養生協會(香港)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南省營養師工作學會理事長,長沙市營養學會理事長。

代表作品


天然(植)藥物有效組分的提取及天然活性組分添加劑的研究與應用。
DADS等藥物抗癌的分子藥理學機理研究。
神經細胞凋亡抑制蛋白(NAIP)基因調控區結構。
克隆並查明了包括啟動子在內的調控區DNA片段的多種功能及其特異性。

主要成就


1.在國內,先後承擔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人事部、國家科技部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
2.在病原基因功能學和病原基因調控研究、天然藥物的分子藥理學機理研究、基因藥物篩選、特別是抗癌基因藥物的分子藥理機理學研究方面卓有建樹。
3.在疑難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中國養生傳統技能的挖掘與應用、中醫藥標準化等方面有諸多建樹。
4.世界上首次發現並確認了兩種致病蛋白毒素(TDHx和TRHx)及其功能。
5.在醫學界率先在動物體內證明了原癌基因SnoN參與淋巴瘤發生的事實,並成功地建立起了惡性淋巴瘤動物模型。
6.克隆出了包括啟動子在內的多種功能性DNA片段,並取得國際專利。
7.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

發表論文


1.天然(植)藥物有效組分的提取及天然活性組分添加劑的研究與應用。
--- Jian Bo Xiao, Chun Sheng Yang, Fen Lian Ren, Xin Yu Jiang, Ming Xu. Rapid Determination of Ciprofloxacin Lactate in Drugs by Rayleigh Light Scattering Technique. Measur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 18(3):859-866
--- Jian Bo Xiao, Fenglian Ren, Ming Xu. Anti-Hepatitis B Virus activity of flavonoids from Marchantia convoluta. Irani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05, 4(2):128-131
2.主持和指導DADS等藥物抗癌的分子藥理學機理研究。
--- Yi Wei Zhang, Jun Wen, Jian Bo Xiao, Simon G. Talbot, Gloria C. Li, Ming Xu. Induction of Apoptosis and Transient Increase of Phosphorylated MAPKs by Diallyl Disulfide Treatment in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NE2 Cells.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06, 29(12): 1125-1131
--- Wen J, Zhang YW, Chen XQ, Shen LB, Li GC and Xu M. Enhancement of diallyl isulfide-induced apoptosis by inhibitors of MAPKs in human HepG2 hepatoma cells.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2004, 68 (2):323-331.
3. 研究了神經細胞凋亡抑制蛋白(NAIP)基因調控區結構,克隆並查明了包括啟動子在內的調控區DNA片段的多種功能及其特異性。
---Xu M, Okada T, Sakai H, Miyamoto N, Yanagisawa Y, MacKenzie AE, Hadano S, Ikeda JE. Functional human NAIP promoter transcription regulatory elements for the NAIP and PsiNAIP genes.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2 Feb 20;1574(1):35-50.
4. 利用真核細胞基因敲除技術研究了sno基因的功能; 建立了惡性淋巴瘤的動物模型。
---Shinagawa T, Dong HD, Xu M, Maekawa T, Ishii S. The sno gene, which encodes a component of the histone deacetylase complex, acts as a tumor suppressor in mice. EMBO J. 2000 May 15;19(10):2280-91.
5. 分離了一個新型霍亂菌株,並在分子水平上查明了該菌株分泌的異型毒素功能。
---Yamamoto K, Do Valle G.R.F., Xu M, Miwatani T, Honda T. Amino acids of the cholera toxin from Vibrio cholerae O37 strain S7 which deffer from those of strain O1. Gene. 1995; 163:155-156.
6. 開發了原核生物體基因敲除技術;並從副溶血弧菌中成功地敲除了TRH毒素基因,首次在細菌生物體內證實了TRH毒素蛋白病原性。
---Xu M, Yamamoto K, Honda T.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sogenic mutant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having a deletion in the 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related hemolysin gene (trh). J Bacteriol. 1994 Aug;176(15):4757-60.
7.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研究了細菌毒素的致病性及其作用機制。
---Ming Xu. Role of TDH-Related Hemolysin (TRH) of Vibrio parahdemolyticus in Its Pathogenesis. Osaka Daigaku Igakuzassi. 1994 Apr.;46(4):67-74.
8.國際上首次分離了同時分泌兩種蛋白毒素的病原性副溶血弧菌菌株;分離和純化出了兩種蛋白毒素(TDH/I 和TRHx)並克隆了相應基因。
---Xu M, Iida T, Yamamoto K, Takarada Y, Miwatani T, Honda T. Demonst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a 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TDH/I) and a TDH-related hemolysin (TRHx) by a clinically isolated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strain, TH3766. Infect Immun. 1994 Jan;62(1):1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