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
農業養殖術語
養雞是一個農業養殖術語,讀音yǎng jī,意思是通過山地養雞、塑料大棚養雞和籠養雞等方式,結合雞的生理機能,運用人工飼養、繁殖,使其將植物飼料轉變為動物能,以取得雞肉、雞蛋的生產行為。養雞是農業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適合大量養雞的方法主要有山地養雞、塑料大棚養雞和籠養雞。
一、山地養雞
規模化養雞場生產的快大型肉雞(45天出欄)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特殊需要,而放養的地方土雞以圍林野養為主,以五穀雜食和田間地頭草蟲為食,生產的雞肉野味十足、營養豐富、安全無公害,並且注重生態保護,控制環境污染,倍受消費者青睞。
山地養雞優點:環境自然,食料成本低,建設房屋少,投資成本低。室外放養,雞食雜草,小蟲,營養豐富。4個月出欄的土雞每隻雞食料成本不足30元。土雞價格高,雖然長得慢,但成活率高,收益好。另外室外活動大,雞肉質好。銷路寬。本土化本地雞苗,加上全天然室外放養。自然光照射時間長,雞食五穀雜糧,青草,小蟲。雞體健康,深得本地老百姓喜愛。是餐桌“地”土文化重要元素。
山地養雞雖然成本低,投資少,但管理難度大,只能針對本地土雞做少量養殖,一般單批在1000隻以下為宜。比較適合的品種有:本地三黃雞,本地麻雞,本地固始雞。此外,必需是本地雞種。如廣東三黃雞在黑龍江養價值和意義就不大,也容易生病。所以土雞必需要本土化雞苗。
二、塑料大棚
這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養雞方法,值得在剛開始從事養雞業、經濟條件較差的養雞戶中推廣應用。
養雞[農業生產活動]
發酵床術
發酵床養雞技術在20世紀50年代首先由日本山岸會進行研究開發。發酵床養雞就是一種行之有效,更為合理的生態養雞,既做到了雞糞的有效處理,實現了零排放、無污染、無臭味,又為雞的健康生長,提供了最適宜的生態環境。雞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生長快、產蛋多、蛋的品質好、生病少,用工、用水、用料大為節省,養雞的效益顯著提高。
1.基本原理與過程
發酵助劑與鋸末屑混勻后,在圈內均勻鋪撒,總厚度不低於40厘米,隨著鋸末層內雞糞尿越積越多,3-7天後,功能微生物經過活化定殖,呈幾何級數大量繁殖(24小時理論繁殖數量可達2個!),開始利用糞尿等作營養源,將鋸末糞尿混和物逐漸升溫發酵,中心發酵層溫度可達30-50℃或更高,表層溫度長期穩定在20幾度,基本形成恆溫床。下層發酵完成後,鋸末等墊料物會因發酵碳化逐漸變深變黑,發酵產物能作肥料或粗飼料,可分批清運出舍。如不需使用,則可長期不清運,時間一長還應補充墊料。
2.發酵床的好處
(1)除臭節能省糧。在冬天可節省升溫取暖能源,夏季通風涼爽,四季均可清除異臭味,圈內變得衛生乾淨,人畜生活環境、工作生活環境得到大大改善。能節省三成以上的飼料、九成以上的水。
(2)滅害抗病促長。圈舍發酵床,因升溫發酵,能殺滅多種蟲卵與病原菌,使牲畜不易生病、少生病,而且增重快、肉質好,水分少。
(3)廢物循環利用。發酵后的鋸末與養雞糞尿混合物是高檔優質生物有機肥或粗飼料,營養豐富、疏鬆通氣、無臭味、外觀漂亮、不燒根不燒苗,可廣泛用於苗木花卉營養土、經濟作物果樹蔬菜或其他動物粗飼料等。
(4)省事簡單方便。適應性強,簡單易行,成本低,效益好,環保安全。
3.操作注意事項
鋸末用量:雞舍發酵床墊料層厚度一般低於豬圈發酵床厚度,按不低於40厘米計算,面積為50㎡、日排泄量25公斤左右的圈舍,鋸末總用量約20立方米。如墊層太薄太厚均不好,太薄導致不發酵,太厚則可能導致內部升溫太高太快。發酵助劑可一次性均勻撒入全部鋸末墊料中,也可分3-4層局部性集中撒入。鋸末不易弄到的可部分用稻殼、花生殼、秸稈粉等替代。
發酵劑用量與稀釋:
(1)用量:50㎡圈舍用發酵助劑3公斤,先將80%一次性撒完,其餘20%作增補用,也可一次性全部加入。圈舍面積不能過小,養殖密度不能過高,否則會因糞尿積累超負荷而停止發酵。
(2)稀釋:發酵助劑必須與米糠(或玉米粉),按菌劑:米糠(或玉米粉)=1:5以上的比例均勻混和稀釋(新鮮米糠的營養效果優於陳舊米糠),再均勻撒入鋸末中,為達到均勻效果也可採用多級稀釋的辦法,有條件的可適當噴撒濃度為5%左右的紅糖水到米糠菌劑混和物中。
墊料水分控制:原則上鋸末墊料無需額外加水,表層墊料含水量以不揚塵為標準,揚塵的話容易帶來養雞的呼吸道疾病,影響雞的生長發育。雞糞尿少的時候可以用噴霧器在表面適當噴灑一些水。
發酵節奏與溫度控制:圈舍發酵節奏與溫度可人為控制,要快速升溫與發酵,可採取如下一種或幾種綜合措施:增加發酵助劑用量、預先加紅糖水活化發酵菌劑、多添加新鮮米糠或尿素水等營養物、增加鋸末層厚度、增加翻倒次數並打孔通氣、適當調高鋸末混和物含水量(但混和物水分不能超過70%,否則會因腐敗菌發酵分解而產生臭味,與除臭目的背道而馳),等等。調低溫度可採用相反措施。內部溫度一般不要超過50℃,核心發酵層不超過60℃,表面溫度25-30℃以下。
長期連續使用:要想取得最好的脫臭環保效果和牲豬增重經濟效果,應長期和連續使用發酵助劑。因地域氣候、溫濕度、養殖動物品種、鋸末及其他物料來源與粗細程度等因素均不相同,用戶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摸索總結出適合自身情況的最優操作流程(如菌劑用量、溫濕度控制、菌劑添補時間間隔、發酵周期與節奏、是否清運已發酵物料及物料的后處理等)。
三、籠養雞
養雞[農業生產活動]
間隔喂料
所謂間隔喂料法就是將當天的飼餵分次投給,以達到刺激雞隻食慾,相對加快採食速度,減少撒料浪費,並培養其採食規律,保證在採食預定料量的基礎上,達到更好地生長、發育的目的。
(1)肉種雞間隔喂料法的應用
對於肉種雞來說,早期體重達標除了公雞有些困難外,母雞比較容易,一般在管理到位的情況下,第一周就可以使體重達標,但雞隻具有較強的擇食性,如果一次性加料過多,雞隻一吃飽后就開始挑食,造成嚴重的撒料現象,導致體重達標往往是付出“更多代價”換來的,所以育雛中期至限飼階段採用間隔喂料法,將採食時間相對集中,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撒料浪費,方法是將全天的喂料量分次投給,第一次可以適當的多一些,供雞隻採食1個小時以上,採食完后暫時停料,讓雞隻飲水或自由活動,使其有一個短暫飢餓的過程,等待下次加料。這樣每次喂料后雞隻都會積極採食,並相對加快採食速度,減少因擇食造成的撒料浪費,具體上料時間和停料間隔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
(2)商品肉仔雞間隔喂料法的應用
商品肉雞更強調採食量和料肉比,如果一味地讓雞隻自由採食,會讓他們沒有“緊迫感”,餓了就吃,飽了就休息,因擇食造成的撒料浪費現象更嚴重,完全不在人為控制中,建議除了第一周自由採食外,第二周開始就有意識地通過人為管理其採食習慣,自然光照的情況下,天黑時關燈2~3小時讓雞隻“盡情”休息,而後開燈讓其採食,天亮前再次關燈2~3小時,天亮時開燈,中午也要關燈2~3小時。這樣一形成規律,雞隻將會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每次關燈前和開燈后都會有一個採食高峰,既加快採食速度,提高採食量,又很好地減少撒料,更有利於雞隻形成“勞逸結合”的習慣,更好地生長、發育。
(3)蛋雞間隔喂料法的應用
蛋雞前期的體重達標是讓管理者很頭疼的工作,間隔喂料法將會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育雛中期減光階段的操作方法和商品肉仔雞基本相同,到育成期光照時間固定后,可以在中午時間停光2~3小時,一來員工有吃飯、休息的空閑;二來雞隻也有一個休息、飢餓的過程。應安排好值班人員保證設定的總光照時間不減產,對於產蛋期,中間時間段不能停光,但雞隻在天亮后,下午2~3點,天黑前2~3小時會有三次採食高峰。為此,我們可以遵循其自然規律,採用三次飼餵的“餐”喂法。這樣不但可加快採食速度,提高採食量,而且料槽會有空槽時間。因為雞隻都喜歡採食較大顆粒的飼料,不間斷供料會使底部的粉料採食少,而粉料中沉澱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長期如此易造成營養缺乏症。
(4)採用間隔喂料法應注意的問題
1.因此法會加劇雞隻搶食現象,所以要求提供充足的採食位置,保證雞隻有同等的採食機會並得到同等的料量。
2.提供充足的飲水,並按要求在喂料前先供水半小時(特別是在當天的第一次喂料),避免雞隻因飢餓而加快採食速度導致暴食發生。
3.雞隻體重不達標或採食速度較慢時,須放慢減光的速度,多提供採食時間。
4.雞隻在較大應激(如斷喙、免疫等)和疾病情況下不能用此法,須自由採食。
5.對於肉種雞,當雞群的吃料速度快於3~4小時,不能再採用此法,應採取限飼程序。使用料線將全天的料量一次性投給,以促進雞隻採食均勻,提高均勻度。
6.採用間隔喂料法時要掌握好雞隻的採食量,不要一次性加料過多,既可避免營養缺乏症,又可避免飼料污染及因吸濕導致霉變現象。
品種選擇
山地養雞的特點是放牧,在品種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宜放牧、抗病力強的土雞或土雜雞為宜,如桃源雞、仙居雞、固始雞、肖山雞、庄河雞、三黃雞、杏花雞、陽山雞、清遠麻雞、三黃鬍鬚雞、中山沙欄雞、信宜懷鄉雞、廣西雞等地方優良品種。它們耐粗飼,抗病力強,雖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報酬低,但肉質鮮美,價格高,利潤大,應作為山地飼養的首選品種。
棚舍搭建
場址選擇。山地養雞的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係到衛生防疫、雞隻的生長以及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係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1)既有利於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場地宜選在高朗、乾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場地內要有遮陰設備,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並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樹木,以便雞到樹蔭下乘涼。
搭棚方法
雞舍設計的要求是:通風、乾爽、冬暖、夏涼,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通常用由內向外油氈、稻草、薄膜三層蓋頂,以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另一頭開一個出入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
清棚消毒
每一批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更換地面表層土,清洗工具。對棚內地面及用具先用複合酚水溶液或火鹼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熏蒸消毒,每35立方米空間用煙客煙熏消毒劑1包。原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也應先在地面上撒1層熟石灰,然後進行噴灑消毒。最好是利用無污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
鋪設墊草
為了保暖需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污染,鬆軟,乾燥,吸水性強的鋸屑、小刨花、稻草、穀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晒,挑出發霉墊草。厚度以3-5厘米為宜。
飼料選擇
一般來說,優質土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發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避免飼料浪費的方法
養雞成本中飼料成本佔60%-70%而養雞場飼料浪費量一般為飼料量的2%-10%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手工加料過程中灑落飼料
這種情況在手工加料雞場較普遍,且多被養殖場、飼養員所忽視。對策:提高飼養員的效益意識,將耗料量與飼養員的工資掛鉤。
二、飼槽不合理,雞啄出飼料
針對這種情況,可去相關雞場參觀、了解加以改進,同時注意,喂料時槽中的飼料量不得超過其高度的1/3。
三、料槽破損漏掉飼料
飼養員在添加飼料時,要注意料槽是否破損,並適時整修。
四、雞舍環境溫度不適,額外增加雞的採食量
雞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其要求的適宜溫度不同。如果溫度持續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產蛋率及飼料轉化率的下降。因此,冬季要採取有效的防寒保溫措施,夏季應採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力求控制最適宜舍溫來提高飼料轉化率。
五、飼料營養不全面,代償性增加雞的採食量
如果營養不全面,勢必造成增加採食量以彌補某一營養物質的缺乏,從而造成飼料浪費。因此要飼餵營養平衡的全價飼料,最大限度地提高飼料轉化率。
六、不良應激
不良應激對雞隻影響較為廣泛,就飼料方面,可造成雞隻吃料而不生產或生產性能降低等情況,因此要盡量減少不良刺激。
七、飼料貯存中的損耗
主要包括被老鼠吃掉和貯存不當發霉變質。就此,雞場要定期滅鼠,既可節約被老鼠吃掉的飼料,又可防止老鼠傳播某些疾病;對於飼料的發霉變質,要求在貯放飼料時注意通風防潮,定期晾曬或加入防霉劑。
八、雞隻不斷喙或斷喙不合理
斷喙能有效防止雞嘴往外鉤出飼料,減少飼料浪費,並能防止啄羽啄肛。一般在170日齡斷喙,並在上籠前再修喙一次。
九、不及時淘汰殘雞
殘次雞隻吃料而不生產。
十、光照制度不合理
合理的光照制度,既可保證營養供應,又可提高飼料轉化率,從而減少飼料浪費。產蛋雞適宜光照時間為16小時,強度為3瓦/平方米。
十一、寄生蟲消耗營養
體內外寄生蟲對雞體的消耗很大,使雞隻採食量增加,而生長性能增加較小或反而下降。因此要定期驅蟲,減少飼料的無效投入。
十二、砂粒補喂不足
定期補喂砂粒有利於飼料的消化和吸收,可節約飼料,減少浪費。試驗表明,定期補喂砂粒與不補喂砂粒相比,消化率可提高3%--10℅。
雛雞管理
雛雞的生長發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后,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后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後,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發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濕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 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濕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濕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盡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濕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濕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了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生長雞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鬥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凈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後,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介面服或把藥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隻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里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藥量驅蟲1次。
育肥雞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範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1、雞大腸桿菌病
2、雞腸毒綜合征
3、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4、雞傳染性喉氣管炎
5、雞溫和型流感
6、雞球蟲病
7、雞新城疫疾控方法
導致雞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飼料配合不當、溫度過高過低、應激與外傷等;化學因素,如藥物過量、誤吃農藥吸入有害氣體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應抓好如下幾點:
牢固樹立防重於治的觀點。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針,但在養殖戶當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輕防,導致雞隻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樹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觀點。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多數重大傳染病都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疫苗接種成功與否,與雞隻的母源抗體、接種方式和接種時間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不同的雞場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
樹立綜合防治的觀點。即從建場、進苗到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從有利於防疫的角度去考慮,這是防疫規則的總要求,是養雞業走向產業化、集約化的基本要求。
1、增強機體抵抗力:應激會嚴重影響機體的抵抗力,從細節做起減少應激發生或降低應激強度。如保持飼料衛生和營養全面平衡,合理飼餵。保持飲水和飲水用具的清潔衛生;維持工作程序和光照程序穩定等。
為減少應激,在免疫接種、轉群移舍、環境變化等應激發生的前後3天內,適當增加日糧多種維生素的含量,每100千克日糧中添加禽用 多種維生素15—20克。秋季在日糧中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A和維生素E有利於提高乳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機體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發生。
2、消滅媒介昆蟲:秋天仍是蚊、蠅、蠓等吸血昆蟲繁殖的旺季,媒介昆蟲的滋生繁殖會傳播許多疫病,必須注意消滅媒介昆蟲。除用藥物驅殺外,在雞舍的窗戶等開露部分上安裝紗網,防止蚊、蠅、蠓的叮咬,減少疫病傳播。
場址的選擇就是在場址決定前對擬建場地做好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調查研究。蛋雞場以鮮蛋為主要產品,其用途是供城市居民及廠礦職工食用,從生產接近於消費、及時供應鮮蛋以及減少運輸損耗等因素來看,把雞場建在市郊或工礦區附近是比較合適的,這樣既可以直接地為城市服務,又易於得到城市的幫助(如能源設備、技術力量、下腳飼料等)。
場址的選擇是養殖業中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場址選擇的是否合理,對建設投資、雞群的生產性能、健康狀況、生產效率、經濟效益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都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必須按照建場的原則和要求,根據地方資源的分佈情況和地方條件的可能性,在對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慎重地進行選擇,切不可草率馬虎。
1.位置蛋雞場以食用鮮蛋為主要產品,距居民集居區10~50千米為宜;雞的飼料、產品及其他生產、生活資料等需要一定的運輸能力,因此要求交通便利、道路平坦、雨後無泥濘;雞生性膽小怕驚,尤其是對爆發聲,很容易引起炸群,影響生產。因此,從有利於雞場環境控制和衛生防疫角度出發,蛋雞場應遠離鐵路、交通要道、車輛來往頻繁的地方,距離應在400米以上,距次級公路應在100~200米,要遠離雜訊源及多數中小學生必經之路。對附近的歷史疫情要做周密的調查研究,要特別注意附近的畜牧場、獸醫站、屠宰場、集貿市場距擬建雞場的距離、方位、有無自然隔離條件等,以對雞場防疫工作有利為原則。新建雞場最好不要選在舊雞場上,或利用舊雞場擴建;從環保角度出發,雞場應遠離居民點500米以上,遠離醫院、療養院、敬老院,以免雞場氣味污染環境;重工業、化工業的工廠排放的廢氣、廢水中經常含有重金屬及有毒有害氣體,雞群長期處於公害嚴重的環境中,雞體和產品中會有殘毒,這樣的食品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不能在有公害的地區建雞場。
2.地勢、地形地勢是指場地的高低起伏狀況;地形是指場地的形狀範圍以及地物(山嶺、河流、道路、樹林、草地、居民點等)的相對平面位置狀況。雞場應選在地勢較高、乾燥平坦、排水良好、向陽背風的地方。在平原地區,場址一般應選在較周圍稍高的地方,以利於排水。切忌在低洼潮濕之處建場,潮濕的環境易助長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雞群易發生疫病。如果雞場地勢低洼,大雨後積水不易排除,容易造成舍外積水向舍內糞溝倒灌,或糞池的糞水向外四溢。同時,地下水位要低,以低於建築物地基深度0.5米以下為宜;在靠近河流湖泊的地區,場地要選擇在較高的地方,應比當地水文資料中最高水位高1~2米,以防漲水時被水淹沒;山區建場應選在稍平的緩坡上,坡面向陽,雞場總坡度不超過25%,建築區坡度應在2.0%以內,否則會因坡度大而加大施工土石方量,增加工程投資,在建成投產後也會給場內運輸和日常管理造成不便。山區建場還要注意地質構造情況,注意斷層、易滑坡和塌方的地段,同時也要避開坡底和谷底以及風口,以免受山洪和暴風雪的襲擊。此外,場址的地勢要力求方整,以盡量減少線路與管道,做到不佔或少佔農田。
3.地質土壤雞場的土壤以沙質土或壤土為宜。這種土壤排水良好,導熱性較小,微生物不宜繁殖,合乎衛生要求。混有沙礫和純沙土的土質,夏季日照反射的熱量多,會使雞舍的溫度升高,不利於防暑降溫;過黏的土質或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方,下雨後排水能力差,易積水,因而道路泥濘難行。同時,還極易導致地下管道腐蝕生鏽,並常會發生水暖中斷或糞水外溢等事故,使生產受到影響。對雞場施工地段的地質情況應充分了解。要收集當地地質的勘察資料,地層的構造狀況,如斷層、陷落、塌方及地下泥沼地層。對土層的了解也很重要,如裂斷崩塌,有回填土的地方,由於土質鬆緊不均,可能會造成基礎下沉房舍傾斜。遇到這樣的土層,需要做好加固處理,嚴重不便處理的或投資過大的,則應放棄另選。此外了解擬建附近土質情況,對施工用材也有意義,如沙層可以作為砂漿、墊層的骨料,以便就地取材節省投資。
4.水源水質雞場的用水較多,除雞群飲用外,還有雞舍和用具的消毒洗刷,環境的綠化灌溉,夏季的防暑降溫以及職工的生活用水等。在夏季,雞的飲水量增加,每隻成年雞每晝夜的平均飲水量約400~900毫升,因此雞場的用水量應以夏季最大耗水量計算。水源和水質與建築工程施工用水也有關係,主要是與砂漿和鋼筋混凝土攪拌用水的質量要求有關。水中的有機質在混凝土凝固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腐蝕鋼筋,形成對鋼混結構的破壞因素。所以說,水源水質關係著生產、生活用水和建築用水,要給予充分的重視。首先要了解水源的情況,如地面水(河流、湖泊)的流量、汛期水位,地下水的初見水位和最高水位,含水層的層次、厚度和流向。對水質情況需了解酸鹼度、硬度、透明度、有無污染源和有害化學物質等,如有條件則應提取水樣做水質的物理、化學、生物污染等方面的化驗分析。水質標準尚無畜用標準,可以按人的公共衛生飲水標準。如地面水未經消毒處理,不宜給雞飲用。有條件的話,最好是使用自來水。
5.供電電源雞場的孵化、育雛供暖、成雞飼養、飼料加工、機械通風、照明以及生活用電都要求有可靠的供電條件,要了解供電源的位置與雞場的距離、最大供電允許量、是否經常停電、有無可能雙路供電等。如果供電無保障,則需自備發電機,以保證場內供電的穩定可靠。電力安裝容量每隻種雞為3~4.5瓦,蛋雞為2~3瓦。
6.氣候因素主要指與建築設計和造成雞場小氣候有關的氣候氣象資料,如氣溫、風力、風向及災害性天氣的情況。擬建雞場地區常年氣溫變化包括年平均氣溫、絕對最高最低氣溫、土壤凍結深度、降雨量與積雪深度、最大風力、常年主導風向、風頻率、日照情況等。各地均有建築熱工舍外最高最低的設計規範標準,在雞舍建築的熱工計算時可以參照使用。氣溫資料對房舍熱工設施均有意義。風向、風力對雞舍的方位朝向布置、雞舍排列的距離、次序均有關係,主要考慮如何排污、場內各功能區如何布局,對人畜環境衛生及防疫工作有利。
在當前的養雞業中,要想成功養好雞,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就千萬不能忽視雞群的防疫消毒工作、因為嚴格的衛生消毒能夠給雞群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而免疫是預防雞群傳染性疾病發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免疫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著養雞的成敗。下而簡單談談免疫接種方在的有關知識。
將疫苗注入皮下成肌肉等部位進行免疫,常見於系油苗和繫於苗的使用。飲水免疫是將疫苗稀釋於水中,使雞群通過飲水經消化道進入體內而進行免疫。但須注意的以下幾點:
1.領取疫苗時一定要用保溫箱盛裝,並按正確的方法保存好疫苗。
2.在進行飲水免疫、點服或滴鼻免疫之前24小時和之後36小時內最好都不要進行雞消毒和飲水消毒。
3.疫苗接種對雞的應激較大,很容易誘發呼吸道病,因此在疫苗接種后應適當添加一些維生素、抗生素等藥物進行防治,如速補或多維、紅黴素或嚴迪等。
5.自然野毒(如強毒NDV)污染飼養環境,侵入免疫力低下、免疫水平不均的雞群后迅速增殖。
6.免疫抑制病或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如 MDV
7.操作方法正確,要保質保量,不能出現漏打或打空針的現象;
8.不能用手握住盛有疫苗的瓶,以免手溫影響疫苗效價。
9.將疫苗稀釋後點入眼內或滴入鼻孔內進行免疫。此免疫方法比較費時費力,但效果不錯。但要注意稀釋好的疫苗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完成。
10.免疫前斷水時間因舍溫高低和馬齡大小而定。要求控制在1-1.5小時內雞群喝完疫苗水,且要確保飲得均勻。
11.飲水量的確定:一般據日齡大小而定每隻雞的用水量。
12.選用優良的水,如涼開水,並先在水中加入0.2%-0.5%的脫脂奶粉可有效地保護疫苗。
13.營養不良、飼養密度過大、冷和熱應激、通風不良等均會使機體負疫應答能力下降總而言之,只有在良好的飼養管理上進行科學的免疫預防,加上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才是取得養雞成功的關鍵。
1.對雞的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好的雞舍,可以節約飼料,避免飼料浪費,使投入的飼料最大化的轉化為雞的增長,飼養管理好的雞舍,雞病發生的少,既可以節省疫苗購置費用,又可以節約常規預防用藥費用和治療用藥費用。
2.飼料
飼料是養雞的基礎,是養雞成敗的關鍵因素。一般情況下,飼料費用占養雞成本的70%~80%,所以怎樣合理地選擇、利用、開發飼料,提高飼料報酬率,降低耗料率,對提高養雞的經濟效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3.品種
品種是提高養雞經濟效益的首要條件,品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雞的生產性能、飼料消耗量、飼養周期和料肉比等。眾多試驗表明,飼養優良的雞種,可使每隻雞增重提高10%~30%,飼料利用率提高10%~15%。好的品種比一般的雞生長速度快、飼養周期短,可提高經濟效益10%~12%。
4.防疫
養雞場一旦暴發疫情,定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是滅頂之災。縱觀現有的養雞場,普遍存在防疫觀念淡薄的問題,防疫工作仍然是盲目性、隨意性、僥倖性,不少雞場一年四季雞群疫病不斷,此起彼伏,年年如此,反反覆復,在經歷若干年之後不得不將雞場關閉,損失是慘重的,教訓也是深刻的。養雞戶總是把注意力盯在雞的價格上,認為價格是養雞場能否盈利的決定因素,其實不然。如果具體到一個養雞場1500隻雞、月均出欄500頭雞的養雞場,冬季的一個流行性腹瀉,造成的直接損失就是5000元左右;而雞價如果每千克降l元,一隻4kg的雞降4元,500隻雞因降價月均損失2000元,僅相當於流行性腹瀉造成損失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