峴首山

位於湖北襄陽的山

峴山由峴首、中峴和上峴組成。

簡介


峴首山即湖北襄陽之峴,《韓愈詩》“風流峴首客”宋嘉定十年,金兵圍棗陽孟宗政午發峴首,遲明抵棗陽,金人駭遁。不只是韓國,我國至少9個地方都有峴山,但唯有襄陽峴山,稱得上是一座名符其實的文化名山,各地峴山都與襄陽峴山有關係。
編輯本段

風景名山


峴山由峴首、中峴和上峴組成,古人稱之為三峴。
峴山之“峴首”在襄陽城東南5里,東臨漢江,扼南進襄陽的隘道鳳林關,是西南群山的起點,故曰峴首山。峴首山為“三峴”東端,一面臨漢江,是古襄陽的標誌,也是古代中國的旅遊勝地。晉代羊祜鎮守襄陽,每至峴山,置酒吟詠,終日不倦。山上原建有六角七層高的“峴首亭”,供遊人歇腳。
峴山處處皆景,許多玲瓏古樸的亭、祠、閣、寺、觀和碑碣摩崖,點綴在峴山之間。文人墨客達官貴人赴都城長安洛陽開封時須經襄陽,來到襄陽必登峴山欣賞美景。白居易曾吟詠道:“楚山碧岩岩,漢水碧湯湯。”峴山間的白馬泉名揚天下,甘泉讓見多識廣的高僧慧遠初祖迷戀不已。峴山亭、羊杜祠、觀音閣、真武觀及“來將軍去思碑”、李曾伯摩崖“襄樊銘”等幾十處景點,各有典故,各具特色。唐代呂洞賓曾感慨:“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襄陽城裡沒人知,襄陽城外江山好。”宋代連庠也曾讚美:“四時美景千百狀,登臨可以抒襟靈……賢達勝士共愛此,謂此山水魁南荊。”
編輯本段

文化名山


峴山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峴首山腳下有塊“墮淚碑”。東晉名將羊祜治襄時,為政清廉,政績卓著,離任時百姓哭送十里。羊祜死後,人們於此建碑立廟,歲時祭祀,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故名為“墮淚碑”。“來將軍去思碑”,表彰的是唐代鎮壓安史之亂有功的名將來璜。趙淳是南宋京西北路招撫使兼襄陽知府,粉碎了金兵大軍對襄陽90天的圍攻,是一位被埋沒了的抗金英雄。真武山腳下的摩崖石刻襄樊銘》,記錄了南宋京湖安撫制置使李曾伯收復襄陽的功績。羊祜山巔的“革命烈士紀念塔”,是為紀念解放襄陽而英勇犧牲的先烈們所修。
眾多傑出的歷史名人如龐德公王粲諸葛亮龐統、羊祜、杜預王叔和、習鑿齒、釋道安釋慧遠杜審言孟浩然杜甫、皮日休等,都在峴山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的故居就在峴山下的澗南園,《全唐詩》收集了他200多首詩,其中近30首是描寫和歌頌家鄉襄陽的。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是晉代鎮守襄陽的征南大將軍杜預的第13代孫,是初唐詩人、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杜審言之孫,在他曾祖父時由襄陽遷往河南鞏縣。杜預鎮守襄陽時,曾刻兩碑,一沉峴山下,一沉萬山下,人稱杜沉碑。杜甫曾寫過一首《回棹詩》:“清思漢江上,涼憶峴山顛。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是懷念杜預的。杜甫的衣冠冢就在峴首山下。與漢光武帝劉秀共游蘇嶺山的習郁,被封為襄陽侯后,在峴山南筑池養魚,中置亭台樓閣,這就是古代園林習家池。習郁死後,他的墓也建在池塘的北邊。東晉習鑿齒在峴山下修建了白馬寺,著名的佛教領袖釋道安攜弟子釋慧遠等400餘眾在寺內弘法傳道,使峴山一度成為全國著名的佛學研究中心。
編輯本段

詩詞歌賦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