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崗村

廣州市白雲區雲城街轄村

蕭崗村屬廣州市白雲區新市街管轄,位於廣花路,臨近白雲山和廣州市白雲機場(舊機場,今一帶),上世紀曾以所種植的“蕭崗菜心”而遠近馳名,是三元里抗英英雄何玉成的故鄉。

蕭崗村為廣州市典型的城中村,位於廣州市白雲區新市街。蕭崗古稱番禺慕德里司蕭崗鄉,東起雲城路(舊白雲機場),南與棠溪棠下為鄰,西至廣花路,與棠涌相對而立,北至黃石路,與江夏村相接,總面積約四平方公里。原白雲機場搬遷后,蕭崗村與興建中的白雲新城比鄰,能快捷到達萬達廣場五號停機坪等地方。

本地人口八千餘,以何姓、徐姓為大姓,也有葉、關、陳、區等姓氏。由於外來人口眾多,人口流動量較大,當地村民多以出售出租屋的形式謀生。2010年廣州因舉辦亞運會而將地鐵二號線開通至此,也由此帶來了更多的外來人口,促進出租屋的發展。

經濟


新市墟從屬於廣州市白雲區的新市街,位於廣州北面,狹義上指蕭崗村的農貿市場以及蕭崗村與棠涌村之間的集市,現指蕭崗村與棠涌村之間的廣花路段所形成的具有巨大人流、車流的商業商圈。具體來說,新市墟包括新市花園、蕭崗村、棠涌村、汽車貿易市場、海德花園百信廣場好又多超市、匯僑新城等地方。以前是名不見經傳的城郊結合部,隨著廣州城市化進程,借著原白雲機場的物流優勢,物流公司、與物流相關的貿易公司都搬來了機場路。短短几年時間,新市墟積聚了十幾萬外來人口,新市墟的人流量,堪比廣州的商業與辦公商圈中心天河城。商業大鱷接踵而來,廣百,家樂福肯德基麥當勞、真功夫、川菜館、湘菜館、粵菜館、潮州菜館、手機城、國美電器蘇寧電器、藥店、髮廊雨後春筍似的冒了出來。中高檔時尚消費多數集中於白雲區的商業地標——百信廣場。幾年之後,新市墟成了白雲區最重要的商業重鎮。

社會


教育

蕭崗小學
蕭崗小學是廣州市綠色學校、廣州市一級學校、白雲區一級學校、新市街中心學校。它起源於光緒五年秋(1875年)始建的得朋書院,曾命名為番禺第六中心小學、白雲區第一中心小學,1986年秋命名為蕭崗小學,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曾三度遷址,原校址在區氏大宗祠,后搬遷到得朋書院旁的山坡上(即今春蕾小學所在地),現校址為白雲區新市街蕭崗九石嶺1號。

文化


特產美食

上世紀,在廣州市白雲機場興建之前,蕭崗村地域遼闊至白雲山腳下。白雲山腳下有廣闊的田地,村民引白雲山泉水至優良的土地上所種出的柳葉菜心極具特色。它高約一尺,葉細節疏,色碧綠而質脆,分櫱多,收成期長,而且入口爽脆鮮甜,即使用來炒菜,也不見葉黃,曾一度成為白天鵝賓館的專供產品。時至今日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很多香港商販還假託”蕭崗菜心“之名招徠生意。
典故
相傳晚唐時,節度使劉龔割據嶺南,改號“南漢”,自封為王。他在觀音山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強搶美女,弄得人心惶惶,四處逃難。
有兩個村姑,一個叫柳娥,一個叫葉花。為逃避先美入宮,都逃到白雲山腳蕭崗的一間叫“龍唐觀”的破廟住下來。她倆為了生活,在廟旁“碧雨潭”邊開荒菜,象當地人一樣,靠種菜栽花過日子。她倆辛苦了幾天,撿凈了潭邊荒地的石頭,用樹枝把土撬松,用雙手整好一行行的菜地。沒有菜種怎麼辦呢?要是到莊戶人家討一點,又怕被官差發觀,捉入宮去。實在為難。她倆坐在“碧雨潭”邊,看著叢叢柳樹發獃。想著,想著,柳姑娘提議說:“菜種不成,種些嫩的柳枝也好。”於是她倆折下鮮嫩的柳枝,插入整理好的土中,用清甜的潭水澆灌。晚上,她倆都夢見南海觀世音來游白雲山,到“碧雨潭”沐浴,看過她倆的菜地。第二天一早,她倆又去給種下的柳枝澆水。真奇怪,昨天種下的柳枝,竟變成一棵棵菜心,綠油油的。她倆摘些回去煮吃,覺得又嫩又脆,鮮美可口。她倆拿一些去賣,吃過的人都覺得這種菜心特別好吃。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揚出去。村民都爭著向她倆要菜心種子。後來竟傳到京師,皇帝還將這菜列為貢品。
因為這種菜心形似柳葉,又是一個姓柳,一個姓葉的村姑先種的,所以人們就叫它為“柳葉菜心”。
蕭崗菜心是上世紀初由當地農民選育而成的,與其地處白雲山麓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土質肥沃,結構疏鬆,而更重要的是有白雲山溪泉水的自流灌溉,以及夜晚土壤潮潤(回潮),十分適宜菜心生長。栽種出來的菜心尖如柳葉,脆嫩柔軟,水分少,炒熟后不變黃,早在上世紀初就已聞名穗港澳三地,被譽之為“菜心之王”。
城市土地的擴張與人地矛盾使蕭崗菜心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銷聲匿跡,成為絕響。廣州政府征去部分原屬於蕭崗村的田地建造白雲機場,而蕭崗村自身土地的擴張使田地漸漸消失等理由都造成了蕭崗菜心的絕種。

非物質文化遺產

蕭崗村有不少歷史文物,只是經久不修,又沒有得到重視,大部分都失去了原來的模樣。
得朋書院
得朋書院地處蕭崗西南,建於清代光緒五年,即1879年。歷經百年風雨,這裡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嶺南建築風格。書院外牆青磚勾縫,天面琉璃綠瓦,屋檐下的山水、人物壁畫栩栩如生,頗有嶺南書院的氣息。題字多與讀書相關,鼓勵莘莘學子勤勉向上。當地老人介紹,這總面積達1914.25平方米的書院曾一直作為當地子弟讀書的場所,解放后曾作為幼兒園養育過幾代蕭崗人。
沉浮沒落又獲新生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時,日寇曾在此設置兵營;1949年10月,解放廣州的先遣部隊也在此駐紮過;解放初期,鄰近鄉鎮的清匪反霸大會經常在這裡召開。得朋書院一路走來,本身就是一部鮮活的廣州近代史。70歲的何熾均是土生土長的蕭崗人,說“日本人曾在這裡設兵營,村民當時沒東西吃,就在馬糞里找馬屎豆吃。”
然而因為年久失修而逐漸被荒廢。2004年在城中村整改和拆除違建時,被人們重新重視,得朋書院才得以修復。書院的樑柱由於全部採用十分結實的紅木製成,修復時一根未換,結實程度連鐵釘都打不進去。但受白蟻、漏水、排水等因素影響,得朋書院在被發現之時已屬危房。蕭崗村民自籌資金93萬元人民幣,用8個月時間對書院進行了全面的修復和整飾。修復工程由整飾陳家祠的原班人馬傾力修復。得朋書院“院長”老郭自豪地說:“為了保持歷史原貌,我們特意請來了曾參與陳家祠修復工程的原班人馬。”為使“青磚勾縫、琉璃綠瓦”的場景得以重現,修復的建築師傅特意使用了原本的磚瓦材質,還用上新技術,讓牆上不清晰的書畫再現,並塗上上等油漆加以著色。書院原本的明清嶺南建築風格因此得以保留。
新時代的得朋書院
現在的書院是蕭崗村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得朋書院購進傳統的樂器,每天上午8點到12點,下午2點到6點,書院總會為當地粵劇迷吹響“集結號”。附近幾條村近百名戲迷輪番上陣,自彈自唱。前兩年,他們還組建了一個樂團。
區氏大宗祠
區氏大宗祠位於廣州市白雲區新市蕭崗西約安懷裡,建築坐東向西,建於光緒甲申年(1884年),由當時蕭崗村富甲一方的區氏族人集資興建,總佔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區氏大宗祠系列建築由區氏大宗祠、風池家塾、發傳書舍、朝熙別墅、資深、無名(因石匾被石灰塗抹而無法辨認)恰鄰組成,中間有走廊從中貫通,亦與前走廊貫通,綜橫交錯,相互關連。區氏大宗祠是用得朋書院原班人馬建造。
清末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
它體現清代末期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麻石基礎,天井用麻石鋪墊(凡露天的),室內方磚鋪墊,內外牆青磚溝縫,碌筒瓦,灰塑瓦脊,鑊耳山牆。祠堂內牆上方都繪有山水、動物、人物、壁畫活靈活現,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增添祠堂系列的高貴、豪華,顯示區氏族人的富有。
前門闊三間進深三間,寬12米,中有兩檐石方柱,覆石盆柱礎,石柱與正門山牆上方橫架蝦公石樑,梁中各橫卧一石獅,石獅上是木雕檐飾。檐石柱與山牆之間是塾台,塾台由麻石砌成,高0.6米;兩檐石方柱與祠堂前牆,插拱承托三架梁,每梁都精雕細刻有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梁都一斗二升承托檁,檁與檁都有木雕龍襯飾。區氏大宗祠大門高3.5米,寬2米,大門由麻石鑲嵌,門頭石匾上石刻有“區氏大宗祠”,右上角刻有“光緒甲申孟夏轂旦”,右下角刻有“房孫為相拜書”,下有兩小方章石刻。
從大門口進入是祠堂的前堂,深5.6米,前堂后檐兩方石柱(覆盆石礎)與堂中兩金柱(覆盆石礎)和前堂牆組成兩金字架,插拱承托7架梁天面。過了前堂是天井,天井寬4米,深3.6米,天井全部麻石鋪墊。天井兩側是走廊,天井拾級而上是大堂,大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是兩檐方石柱與堂內四金柱,三柱相連組成兩金字架,承託大堂天面,第一進為走廊,第二進和三進是大堂,大堂是區氏族人供奉祖先牌位。
澤被後代
區氏大宗祠建成至今百年多,祠堂前是運動場,運動場西面是近千平方的區家塘,這塊風水寶地曾為區氏族人朝拜祖先,讀書識字和憩息之所。建國后,區氏宗祠系列除朝熙別墅外,全部作為白雲區第二中心小學(后更名為蕭崗小學,此處指舊校址)校址,設置小學1至6年級,招生範圍是新市地區,棠涌、大埔、黃沙崗、黃石路松園嶺,金雞嶺部隊子弟以及舊白雲機場子弟,學生多至千多人。九十年代初,蕭崗小學遷往新址,後來租給外地人加工棉胎,因不慎失火,把大堂天面燒成灰燼。
由四十年代來至九十年代初,幾十年為新中國培育了許許多多的人才,區氏大宗祠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何玉成故居
何玉成名琳,號琢石。番禺慕德里司蕭崗鄉(今廣州市白雲區)人。嘉慶二十二年(1817)秀才。道光十一年(1831)舉人。早年家貧,以教書為生,道光十一年(1831)中舉人後,在鄉組織懷清社學維持地方治安,經年不懈,卓有成效。鴉片事起寫有《辛丑首夏書事》等詩,揭露帝國主義侵略和鴉片輸入對中國人民的危害。後來在道光二十一年四月(1841年5月)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和戰後組織社學反侵略武裝中充當積極分子和骨幹人物。道光時出任四川射洪縣知縣,歷十載,中川《射洪縣誌》、《潼州府志》政績篇和藝文類均有傳記載。咸豐末年休官回鄉,為鄉人推舉主持保良局,曾力保被朝廷追殺的紅巾軍多人。同治二年(1863)建議重修懷清社學,並易其名為“佛嶺社學”。
攬翠山房位於新景街蕭崗村北門大街15號,又稱何玉成故居,是一單間硬青磚平方,面積約60平方米。石門額上鐫刻“攬翠山房”4個楷書大字。4字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水泥糊住,原貌模糊。2002年7月8日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其他故居
何玉成寓所和祖屋還有三處。一為蕭崗村英華直街34號,門口有塊橫匾,陽刻“大夫第”三字,現橫匾已拆去,只留照片;二為英華直街37號“蘭亭祖字”,為何玉成中舉人回鄉所建,是祭祖的地方(何玉成《攬翠山房詩輯》中,有《蘭亭懷古》七律詩一首,對此屋的環境作了詳細描繪);三為蕭崗北門四巷2~8號之間的大房,是何玉成建的客房,現已拆毀且另建新房。

交通


新市墟所處位置是南下和北上的交通咽喉。三元里大道和機場路在這裡交匯,也是廣花路與廣從路的必經之地,具有大量車流,空中亦穿行著幾條高架橋。
白雲山
從蕭崗村出發,騎自行車或者步行,30分鐘內到達,也可以到白雲國際會議中心站乘車到外國語學院西門。
白雲國際會議中心
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在原東方樂園舊址建起,與蕭崗村相距不遠,步行十五分鐘即到達。
白雲公園
從蕭崗村走到雲城路,搭乘公交車或者地鐵,10分鐘內即可到達。
廣州體育館(新館)
蕭崗村臨近廣州體育館,步行40分鐘即可到達,或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站乘坐1站公交車。
周邊交通
公交車站
(新市墟站)21、32、58、58A、108、111、187、198、244A、244、244快、251、254、268、274、278、280、291A、291B、298、421、422、510、511A、511、519、523、523大朗支線、523、528538、540、555、556、703、704、803、807A、807、810、832、840、886A、886、925、980、高峰快線4、高峰快線5、高峰快線20、高峰快線31、高峰快線43、高峰快線44、高峰快線45、高峰快線51、夜12、夜22、夜26、夜35、夜75
(齊富路站)199、420、555、981
(白雲國際會議中心站)B18、B18快線、大學城1線、36、38、66、76、76A、76A快線、127、223、245、265、424、529、805、864
地鐵幹線
地鐵二號線白雲公園、白雲文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