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南堡油田
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大儲量油田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2007年5月3日宣布,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儲量規模達10億噸的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這是40多年來我國石油勘探又一個最激動人心的發現,對於落實國家關於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戰略方針,實現我國原油生產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增強我國能源安全供應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有力地促進京津唐乃至環渤海灣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但事實上,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3年全國各油氣田油氣礦產探明儲量表中:2013年,南堡油田批准的原油儲量為4.5139億噸,可采儲量僅為0.857億噸。
冀東南堡油田示意圖
冀東南堡油田
冀東南堡油田是一個整裝、優質、高效油田。儲量規模大、油層厚度大,平均單井鑽遇油層厚度達到80-100米;單井產量高、儲量丰度高,已試油的直井單井日產80-100噸,水平井單井日產200-500噸,油田儲量丰度達507萬噸/平方千米;油層物性好、油品質量好、試采效果好,主要目的層埋深為1800-2800米。
近年來,中石油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戰略,牢牢把握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兩大主題,認真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堅持把資源勘探放在首位,以尋找戰略性發現和規模儲量為目標,優選重點地區,加大勘探投入,加快工作節奏,先後取得了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突破。
在冀東南堡油田的勘探過程中,中石油地質勘探科技人員、冀東油田公司廣大幹部職工和參加施工作業的建設單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己任,堅持解放思想,勇於探索,不斷推進地質理論、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創新;堅持發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持之以恆,艱苦奮鬥,努力尋找大油田;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加強技術攻關,應用先進技術和裝備,全力攻克技術難題,加快勘探開發進程;堅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揮整體優勢,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優化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勘探開發效率和效益;堅持緊緊依靠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企地共建,和諧發展,有力地保證了冀東南堡油田的重大發現。
中石油表示,在冀東南堡油田的開發建設過程中,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注重安全生產和清潔生產,切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為建成科技、綠色、和諧的現代化大油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貢獻!
冀東油田最主要的生油凹陷是南堡凹陷。上世紀60年代,找油人來到這個凹陷。1964年在這裡發現大港油田后,他們開始沿著同一個生油層系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找油。大港北部的南堡凹陷,從那時起就被地質學家視為一個富油氣凹陷。因為從理論上推測,它與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一樣,位於中國東部第三系這一重要的地質大背景上。
1979年,南27井首見油流,拉開了南堡凹陷陸地油氣勘探的序幕。在南堡地區,一下子就發現了高尚堡油田、柳贊油田和老爺廟3個油田。
但好景不長。進入“八五”中後期,由於對南堡地質認識不足,技術準備不充分,勘探工作陷入被動。
1988年,冀東油田成立。儘管當時勘探工作一直停滯不前,冀東油田首任經理翟光明卻在公司成立大會上大膽預言:“這個地區的資源量還是不錯的。”
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預言並沒有顯示出有可能實現的前景。油田有關負責人回憶起當時勘探工作的窘態和尷尬。作為找油人,最讓他們感到難過的,是1992年到1995年的這段時間。4年多,陸上的幾個油田,高尚堡油田顆粒未收,接著老爺廟油田也落了空。鑽探井打了不少,但收效甚微。1995年年底,經開發評價認為,未動用地質儲量僅有134萬噸可以安排。開發動用的儲量不足,上產難度大,原油年產量一直在五六十萬噸之間徘徊。
但是,沒有人死心。在採訪中,很多專家告訴我們,不放棄這個地方,他們源於一個基本判斷,那就是,這裡肯定有油。
第二個原因,在全國範圍內,他們已經開展了多次油氣資源評價,打了不少井。資料表明,南堡凹陷應該有油,而且不是少量的。
專家的看法是,問題主要出在對區域構造和沉積兩個基本的地質條件還沒有搞得很清楚。同時由於低阻油層識別的難題,使得油、氣、水在縱向和橫向上分佈的情況也不易摸清。
南堡凹陷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地質工作反覆地進行著。地面、二維和三維地震勘探都進行了。地震勘探,就是通過在地面放炮,利用人工方法激發地震,再通過觀測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岩石中傳播速度變化及其他特徵來了解地下岩石情況,以此來描述油藏分佈。但是,因為當時地質情況非常複雜,科技水平和勘探設備有限,第一次三維地震勘探得到的資料,品質比較差,難以對地質情況進行清晰和正確的認識。
南堡油田的大發現,是堅持東部陸相盆地富油凹陷理論,強化構造油氣藏精細勘探的結果。這就是他們所說的“一項理論、四項技術”。
具體地講,所謂“一項理論”,指的就是東部陸相盆地富油氣凹陷精細勘探理論,就是要對資源量大於20萬噸/平方公里的富油氣凹陷實施精細勘探。“四項技術”,指的就是三維地震勘探的精確描述技術、快速鑽井與油層保護技術、定向井鑽井技術和井筒儲層及油氣層評價技術。
在冀東油田,實施精細勘探體現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所有的人都在強調一點:二上三維地震勘探是個關鍵的關鍵。
什麼是三維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造成的地震波反饋的地下信息。專家稱,作三維地震勘探,相當於給地球做CT。找油人這樣形容地震勘探:如果把鑽井比作地質發現一雙“巨手”的話,那麼地震勘探則是地質發現的一雙“慧眼”。在冀東,提升地震勘探質量,被決策者作為突破勘探瓶頸的關鍵點。
第二次上三維地震勘探,其實離完成第一次三維地震勘探僅隔3年。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成本高、難度大,第二次上三維地震勘探能否解決問題?結果無法預料,大家心裡都沉甸甸的。
1997年,冀東油田決定在老探區老爺廟構造帶主體部位,第二次上三維地震勘探,結果一炮打響。拿出來的地震勘探圖,比第一次的圖像清晰很多。這一攻關試驗,讓人們對老爺廟構造帶的地質認識逐漸清晰。據此部署的一批探井經評價,成功率達到82%,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360萬噸。
這個成功,在冀東油氣勘探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因為它說明,第二次上三維地震勘探,不僅很必要,而且效果非常好。此後,他們在高尚堡、柳贊等地區第二次上三維地震勘探,也都獲得了意外的驚喜。
第二次上三維地震勘探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了人們對地下地質情況的認知程度。地下各種不同的地質目標,通過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採集變成了一個龐大的資料庫,這就允許地質學家在計算機上從不同角度綜合認識地下地質情況,認識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維地震勘探,帶來的不僅是準確的信息描述,而且對所在區域找油有直接指導意義。
柳北地區的第二次三維地震勘探做完后,與原有的認識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的一張圖上,按照複雜斷塊油田的工作思路,誤把很多儲層的變化當作斷層來處理。而第二次三維地震勘探資料出來后,通過對油藏特徵的再認識,發現原來單井的地層缺失,均是儲層變化所致,原來認為的斷塊油藏變成了斷鼻油藏。這一地區的油氣儲量由此從400萬噸一下子躍升到了3000多萬噸。
第二次上三維地震勘探猶如一把打開地下迷宮的金鑰匙。從此,冀東油田勘探形勢峰迴路轉。
可是,陸上的勘探經驗,是否也能夠用到海上呢?
冀東油田南堡灘海的勘探,始於上世紀80年代,其間經歷了自營和中期對外合作階段。作為中石油的風險勘探合作夥伴,美國一家公司在冀東灘海地區,鑽探了兩口井,耗資數千萬美元,卻無所收穫。此後,義大利一家公司也在該地區實施了鑽探,同樣沒有發現工業油氣流。
2002年,冀東油田從外國公司那裡收回了探礦權。根據在陸上得到的地質認識、勘探經驗和技術準備,在南堡灘海地區大面積、一次性地上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後來,事實證明,此舉為南堡油田如此快地找到大油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3年,正在“非典”期間,冀東油田總經理周海民卻組織了20多名地質人員對地質資料進行二次開發。4個月下來,出現了驚人的發現:在300多口井的中淺層發現大批漏掉的油層,儲量十分可觀。3口探井迅速布置下去,果然不出所料,高尚堡老探區經過重新認識,在中淺層又發現了上億噸儲量。
2004年5月23日,冀東灘海地區。經過精細的準備,就在外國人鑽探失利的地方,冀東找油人打下了第一口探井——老堡南1井。僅僅過了4個月,當年9月29日下午4時多,周海民接到老堡南1井現場監督的電話:“點火了,日產原油700立方米!”
消息傳來,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直到取來油樣,本來搞石油的人不可能不認識原油,但激動的人們還是把石油盛在臉盆里點上火,再驗證一下。
就在同一個地方,為什麼外國公司無功而返,冀東找油人卻一舉奏效?周海民告訴我們,一是外方對南堡地區有富油藏認識不足,結果沒有堅持下來;二是選擇方向有誤差,中淺部有油,他們卻把鑽打到深處,結果失之交臂;三是工作程度不夠,外國公司想打個短平快,儘快找到整裝油田、高產油田,沒想到這個地區情況如此複雜,所以最終他們與大油田擦肩而過。
老堡南1井發現后,鑽探工作緊鑼密鼓。2007年4月,冀東油田又誕生了第一口千噸井——NP1-P4井。
用先進工藝技術,建設開發油田
南堡油田,一個新型的油田正在建設中。
5月12日,我們在南堡油田鑽井現場見到,路邊一側橫卧著正處於建設階段、直徑約60厘米的輸油管道,鮮亮的明黃色很是扎眼。這條管道連接南堡與遷安兩地,途經高尚堡,綿延120多公里。汽車沿著管道前行,達到南堡油田1號人工島。
利用人工島集中開發,是冀東南堡油田建設科技油田的重要措施。據介紹,與海上鋼製平台相比,人工島具有造價低、壽命長的優勢。島長704米,寬416米,高8.2米,外環道路周長2020米,面積413畝,耗資3.2億元。建島之前,這裡是水深2~3米的灘海區域。413畝的人工島連同1.8公里進島路是用了半年時間,吹沙填海而成。
人工島的入口處,豎著一張巨大的圖示,上面是1號人工島的平面規劃設計圖。島的中間是油氣水處理區、材料區、鑽井設備區、動力控制區,周圍布置12座鑽井井口槽、利用邊角布置逃生塔和放空口。目前,1號人工島內尚沒有開鑽油田開發井,所進行的都是開發前期的工作,據悉,該島將於2009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根據規劃,不久的將來,將有5個人工島矗立於南堡地區的灘海之中,真正實現“集中開發”。這樣的人工島,不僅節約用海用地,而且提高了開採工作效率。按照傳統鑽井技術,鑽一口井佔地12畝,現一排鑽15口井僅佔地13.48畝;1號人工島上能夠打392口井,僅此一項就節約用地4000餘畝。以前轉移一座鑽井架,需要6天時間,現在鑽機只需在導軌槽上滑動就可轉移井架,移一次僅需13分鐘。
這樣的高效用地和高效作業,是靠先進工藝技術實現的。其中,水平井技術和井口槽技術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項。
一般的油井是垂直或傾斜貫穿油層,通過油層的井段比較短。而水平井是在垂直或傾斜地鑽達油層后,井筒向水平方向延伸,與油層保持平行,鑽進油層的井段可達上百米至2000餘米。採用水平井技術,油層中流體流入井中的流動阻力減小,採油範圍和產能可以達到傳統直井的3倍以上。
國內很多油田已經在勘探開發中採用了水平井技術,但是南堡油田卻是全國第一個全部採用水平井技術的。鑒於南堡凹陷地質條件複雜,為了避免因勘探開發給油層造成污染,南堡油田在利用水平井技術的同時,又引進了先進的地質導向井鑽井技術,大幅度提高了鑽井成功率。
在人工島開發過程中,水平井是通過提高採油效率進而減少鑽井數目實現土地的節約利用,而另外一項關鍵技術——井口槽批量鑽井技術的應用卻是實實在在省下了大片土地和空間。中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文瑞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水平井加上井口槽技術,把南堡油田的鑽井網變成了一隻“海底蜈蚣”,四通八達的水平井是蜈蚣腳,井口槽則是蜈蚣身。
遠處,服務於井口槽技術的高大鑽機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走到近處,便可發現鑽機底部配備了一副“座駕”。“座駕”要承擔七八百噸的重量,其上的鑽機可以沿井口槽鋪設的導軌前後移動。
鑽機完成一口井的施工后,不需要像以往一樣拆卸、搬遷、安裝,而是沿著導軌整體移動到下一口井的位置,繼續施工。用傳統技術把鑽機從一個井位移動到另一個井位需要6天時間,而利用井口槽技術完成同樣的工作量只需13分鐘。
這項技術節省了鑽機拆遷所耗費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便於批量鑽井和井口集中控制,適合冀東油田海油陸採的集中開發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裴榮富強調,10億噸大油田的發現決不是偶然,是前後攻關40餘年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技術和方法得以應用和革新。這次發現符合地質規律,客觀的地質體都是隱蔽的。我們認識地質體的過程就是逐漸逼近客觀的過程。研究機構要主動尋找未解決的地質問題,並有針對性地作長期探索。有些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可能需要幾代人不斷深化認識,堅持探索精神。
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曾紹金表示,聽到這個消息后很振奮。他說,這次找油的重大突破再次證明,只要我們有過硬的技術手段就可以有更大的發現。10億噸大油田的發現,從地質找礦角度來講,是在新領域運用新技術的範例,世界許多國家對此事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能夠發現儲量,表明專家的預測是正確的。所以要加強地質工作,積極開展勘探開發。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大的發現。
南堡油田的發現開闢了新的找油領域,這是專家們的共識。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陳先達認為,這一重大發現,讓人們對渤海灣不同層位的油氣構造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趙文智說,在南堡這麼小的地方找到了這麼大的油田,進一步增加了我們在渤海灣灘海地區找大油氣田的信心。這一重大的意義,使得渤海灣老探區顯示出了更大的勘探潛力。整個渤海灣將來發現油氣地質儲量的規模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同時也促使人們重新評估中國陸相盆地找油的潛力。
南堡油田的重大發現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其真正令人“激動”的,並不僅僅是10億噸的油氣儲量,而是其地理位置、開發時效以及油田質量等綜合因素形成的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副總裁賈承造認為,南堡油田是一個關鍵時候的大發現,隨著勘探工作的深入,儲備規模可能還遠不止10億噸,這對於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特別是提升石油產量有現實意義。油田位於渤海灣地區,對於我國石油工業落實“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意義重大,同時這一高質量的大油田出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京津唐地區,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
中石油2007年5月宣布發現該油田的時候稱,冀東南堡油田油氣總儲量為10.2億噸,探明儲量4.05億噸,約為30億桶。但數月之後,中國一政府機構證實,實際儲量小於這一數據,認為該油田經濟可采儲量為6.35億桶。
在2009年的年報上,中石油稱打算投資15億元人民幣開發冀東南堡油田,截至去年底已經投入1.54億美元。
國土部資料顯示儲量縮水一半多
2008年初中石油在唐山基地召開幹部大會,會上免去此前因發現南堡油田而名聲大噪的周海民冀東油田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委員職務,也免去了周海民冀東石油勘探開發公司經理職務。記者查閱發現,對於以上消息,《中國石油報》予以了報道。
這與一年前周海民頻頻在鏡頭前講述南堡油田被發現時的風光經歷大相徑庭。按照李紅的說法,2009年後,不少人選擇離開南堡經濟開發區,油田工人首先離去,就和他們當年湧進南堡的情形一樣,到來和離開都是那麼迅速。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3年全國各油氣田油氣礦產探明儲量表中查到以下數字:2013年,南堡油田批准的原油儲量為4.5139億噸,可采儲量僅為0.857億噸。
實際上,早在2007年,國土資源部就公開了南堡油田的儲量並沒有10億噸。根據國土資源部網站刊登的消息,2007年8月10日—12日,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南堡油田(1、2號構造)Nm-Ed1油藏新增石油探明儲量報告評審會。評審組認為,南堡油田(1、2號構造)Nm-Ed1油藏新增含油麵積71.15平方公里,石油探明地質儲量4.451億噸,技術可采儲量9490.68萬噸,經濟可采儲量8658.63萬噸。
2007年5月,時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文瑞接受《燕趙都市報》採訪時介紹,南堡油田一期開發將以海上為主,如果採取豎井開採,將需要打2400多眼井,而使用水平井則只需要打井800眼。目前,年產100萬噸的陸上油井的開發成本為32億元—35億元。而根據在南堡油田進行的先導性實驗,在南堡油田進行的海上100萬噸油井的開發成本為23億元—25億元。
業內質疑成真蔣潔敏被查
事實上,許多業內專家在看到南堡油田儲量高達10億噸的消息后,都相繼提出了質疑。在他們看來,渤海灣的地質結構完全不具備發現一個大油田的基礎。
2012年11月,南堡油田被發現5年後,蔣潔敏當選為中央委員。一位老專家當時卻下了斷言,蔣潔敏“無實事求是之心,有嘩眾取寵之意,將來肯定要栽跟頭”。
2013年9月1日,當時任國資委主任的蔣潔敏被中紀委帶走調查。如今網上能夠查閱到的新聞顯示,蔣潔敏與南堡油田的最後一次交集是在2009年。中國石油網報道:5月6日至7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蔣潔敏到冀東油田進行工作調研,強調要形成共識,堅持戰略部署不變,持續增儲上產;堅定信心,埋頭苦幹,努力建設科技、綠色、和諧的現代化大油田。
環渤海新聞網今年1月4日的公開報道顯示,2013年度,整個冀東油田的產量才170萬噸,這一數字不到之前蔣潔敏估算的南堡油田年產量2000萬噸的十分之一!
引申:業內專家稱油田數字應嚴格把關
周大地說,石油行業內儲量的調整是很正常的,因為可開採量和技術條件有很大的關係。他說,公司上報的儲量和國家最後批准的儲量之間是會有差距,但“上報儲量應該有一定的把握”。
張抗告訴記者,一個油田從勘探到開發的過程很複雜,通常需要經過收集包括油層、地下狀況等在內的全部靜態資料。
此外,還要取准全部的動態資料。所謂動態資料,就是一口井在各種各樣的條件下,高產多長時間、低產多長時間、什麼時候沒有油了,不同時間的產量、壓力、水量、氣量等全部做成動態曲線后,再結合所有的情況報一個儲量。張抗說:“儲量要上報給有關部門審批。”
審批儲量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要逐級審查,先由油田報至總公司,再由總公司報至國家油氣儲藏委員會(簡稱油儲委),油儲委核查所有的證據,然後批複一個儲量。這時候,勘探才算結束,石油公司才算拿到了可以公布的探明的儲量。“一般來說,批複的數字比上報的數字少一半。”張抗介紹。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在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表示,石油公司在勘探一個地塊的時候,一定要紮實、科學、嚴謹,論證工作要做得特別細,前期的數據要保守一些,“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現狀:勘探設備被鎖堆,放在雜草中
進入南堡油田作業區后,記者注意到,沿途幾公里的地方有多塊空地被鐵絲網圍住,標有“油田屬地,禁止入內”的字樣,這些地方大多雜草叢生,簡易大門及其上的鐵鎖銹跡斑斑。
一名穿著油田工人制服的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那幾年勘探隊的人特別多,現在人都走光了,“沒油了。”他認識的油田工人走之前送了他這件制服。
現場維修機器的工人告訴記者,停工的機器下面大部分沒油了,也有一些壞了的,因為修機器要層層上報,再層層批複后才能維修。
在一號採油區內,還有一大片標有“渤海鑽探70019隊”字樣的勘探設備,這些設備也都銹跡斑斑,堆放在一人多高的雜草中。
而在這些報廢的設備前面,還立著當時蔣潔敏在冀東油田調研時提出的“發揚大慶精神,建設科技、綠色、和諧的現代化大油田”的標語牌。
面對記者,南堡油田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以“上級沒有指示”為由拒絕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