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豬

微型豬

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厘米長,高約25厘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現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微型豬的豬舍應比一般豬舍建造高一些。這隻近交系克隆豬的供體來自於世界首個大型哺乳類實驗動物近交系——版納微型豬近交系,是一頭連續20代在豬母子或同一窩公母豬之間進行交配而誕生的純種小黑公豬,它身上近99%的基因相同。

基本內容


微型豬簡介

微型豬
微型豬
拉丁文學名為:Sussa lvanius
英文名:pigmyhog
這是世界瀕臨滅絕的動物。此物種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第一類保護動物。

利用價值

微型豬
微型豬
小型豬的利用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做實驗動物,由於豬和人在生理解剖、營養代謝、生化指
標等特徵上有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心血管系統結構與人更為相似,所以是研究人類疾病防治的理想實驗動物。其二是烤制食用,如烤乳豬

香豬簡介

微型豬
微型豬
微型豬為中國的寶貴品種資源。藏豬;產於海南省的五指山豬(老鼠豬);產於雲南省西雙版納的版納微型豬,這是雲南農業大學西雙版納種豬場合作,在滇南小耳豬的基礎上選育而成的小型豬。這些豬種都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生態環境惡劣,飼養條件粗放。長期的近親繁殖使基因純和程度較高。

微型豬生物學特性

微型豬
微型豬
①體型小發育慢,6月齡體高40厘米左右,體長在60-75厘米,體重20-30千克,體重相當同齡大型豬的1/4-1/5,平均日增重120-150克,而同齡大型豬為600-800克。 ②性成熟早,一般3-4月齡性成熟時具有繁殖能力。 ③抗逆性強,對不良的生態和飼料條件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④產仔數少,一般為5-6頭。

培育成功“微型豬近交系”

11月17日、18日,雲南農業大學舉行了一個“關門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
十多位知名專家,聚集在雲南農大版納微型豬近交系研究所里的“版納微型豬近交系”繁種場里,舉行了為期兩天的高級別鑒定會,同時探討這些豬的“未來科研可能”。
十幾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他們認定,版納微型
豬近交系的選育成功,是我國科學家利用我國特有的動物資源,採用國際上從未採用過的連續高度近交加嚴格選擇的科學方法,自己創新的技術路線,獨立完成的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
拖了三年才開鑒定會
按照國際遺傳學通例,哺乳動物近交系的培育,必須經過連續20個世代的全同胞或親子交配,其品系內的所有個體都可追溯到一對共同祖先。相比於小鼠、兔子等醫學實驗動物,近交系豬尤其是近交系微型豬有許多優點。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美國、英國等國的科學家就試圖培育微型豬的近交系,但由於遺傳變異的喪失,“近親結婚”容易出現近交衰退,往往導致近交後代的高死亡率,沒有一家的研究能連續地近交到10代以上。因此,國際科學界一度認定,要培育大型的家養動物近交系是不可能的,大型哺乳動物近交系的培育成了動物遺傳育種的科學禁區。
中科院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主任楊煥明說,“版納微型豬近交系”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型哺乳動物近交系,是劃時代的成果。它將為生物醫學研究、異種器官移植和轉基因動物研究等提供基因高度純合、遺傳背景清楚而又有著不同基因型的近交系豬群。
微型豬
微型豬
雲南農大版納微型豬近交系研究所所長曾養志教授介紹說:“版納微型豬近交系在2003年就已經進入20代,22代的仔豬已經出生,在原來形成的兩個近
交系的5個家系中,進一步分化出具有不同表型和遺傳標記的18個亞系,其近交係數已高達98.6%以上。拖到才做鑒定,我們是想做得更確信一些。接下來我們就要做認證工作,因為認證是實驗動物培育成功后可以投放市場和使用的法律法規性程序,只有條件基本具備了,才能要求國家醫藥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投入市場。”
培育這些豬歷盡艱辛
1977年,雲南農業大學組織科研人員對地方豬種進行資源考察,發現西雙版納當地的地方品種小耳豬是培育近交系的珍貴資源,1979年即向雲南科委申請立項研究。鑒於當時國內外都沒有近交系培育成功的報道,雲南省科委只同意一年給3000元的經費,進行為期5年的“近交觀察”。
1980年2月份,曾養志開始承擔起了我國豬近交系選育研究的第一個項目。通過深入的考察和篩選,曾養志在中緬邊境一個拉祜族寨子找到了一窩可能原本就有近交傳統的小耳豬。同年10月,這窩小豬性功能成熟后,即以全同胞(兄妹)、親子(母子)這兩種高度近交的方式讓它們進行近交繁殖。1981年2月開始,陸續產下近交的第二代仔豬,但出現嚴重的近交衰退;第一世代只先後產下仔豬95頭,只有3頭存活繼代;第二世代,先後生下仔豬87頭,最終也只存活繼代3頭;以後5-6代都有嚴重的近交衰退出現。
微型豬
微型豬
許多人看到這個情況就以為沒希望了,但是曾養志採取了與美、英等國科學家完全不同的設計方案和一系列特有的技術措施,使早期世代僅存的數頭豬
得以存活繼代。每個世代仍始終堅持全同胞或親子交配,並繼續在後代中進行嚴格的選擇和淘汰;遇上只有一公一母的單線傳代時,他有意識地多保留幾代以保證種質資源的存續。一年又一年,曾養志克服經費嚴重短缺,冷靜面對同行的質疑,一直做到了今天。
兩年前,雲南省政府專門撥出1040萬元,改善了研究所的科研條件――建成了以版納微型豬近交係為研究中心的重點實驗室。曾教授位於昆明和西雙版納的兩座“豬公館”里,已經生活著800多頭近交系豬群,它們全都來源於最早的那一頭母豬和她的兒子交配所擴繁出的後代。
人類將受益多多
微型豬
微型豬
培育近交系豬有什麼用?國際實驗動物科學理事會常務理事劉一農博士說:“以往,人類只培育成功了小型嚙齒類近交系動物,包括小白鼠、中國地鼠、金黃地鼠和家兔等;它們作為醫學實驗的模式動物,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豬在解剖結構和生理代謝方面
與人類十分接近,有了曾教授這個研究成果,就可以用豬作為‘最接近人類’的模式動物,替代那些小型動物,開展醫學實驗。這些豬還有一個更大的潛能,他們經過‘基因人源化改造’后,能夠批量生產出人類需要的細胞、組織、器官和血液,為人類開展異種器官移植提供充足的供體材料。”
國際遺傳學聯合會前主席、復旦大學教授趙壽元解釋說:“還有兩個研究前景,一是作為生物醫學實驗的純系動物。近交系動物的基因高度純合,遺傳背景清楚,從而能夠減少在實驗中由於個體遺傳差異而造成的誤差。基因高度純合的近交系實驗動物,就像物理學研究中的精密儀器和化學反應中的分析純試劑那樣,能為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提供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和重複性好的實驗材料。第二個前景,是通過近交,使近交系的基因達到高度純合,從而形成‘純系’,然後再用純系進行‘系間雜交’而獲得雜交優勢。這已經在玉米、高粱和雜交水稻等作物上獲得成功並大面積推廣應用;當前全世界只有曾教授這個品系的豬培育成功,此項工作不太容易交互開展,當然,如果基因工程式控制製得好,也可以拿這些豬去‘改造’其他的非近交系豬。”

飼養技術


微型豬,中國獨有,具有容易飼養,飼料報酬高,銷路好等特點,是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微型豬的具體飼養技術如下:

建好豬舍

微型豬
微型豬
應選擇地勢乾燥,背風向陽,平整的地方建造豬舍。豬舍的形式採用單列式或雙列式均可,但必須用磚石砌牆,水泥抹面,以便沖洗打掃,保持豬舍清潔。微型豬的豬舍應比一般豬舍建造高一些。根據微型豬
飼養戶的經驗,每頭微型豬應佔地0.8平方米,每個圈養8頭~10頭適宜。豬舍外應設排糞場,排糞場的面積應比豬舍大一點,按每頭豬1.5平方米計算,10頭豬應建15平方米的排糞場。夏天豬舍要搭遮蔭的涼棚。冬天要用塑料棚以提高室溫,這是養好小香豬的一個重要條件。

強化哺乳仔豬管理

飼餵好仔豬是提高成活率和商品豬的關鍵,微型豬出生后,要固定好母豬的乳頭,讓仔豬吃好初乳,並加強保溫,讓其早開食,一般出生4天後就可補喂精飼料,一月齡后就要及時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疫苗。

科學飼養成豬

微型豬活潑好動,又膽小怕驚嚇,所以要保持安靜、乾燥、潔凈的飼養環境。以大麥、米糠、麩皮等飼料為主飼餵。但對斷奶的仔豬要飼餵配合飼料,其飼料配方為:玉米10%,米糠50%,豆餅8%~10%,麩皮30%,麵粉1%,食鹽0.5%,每公斤飼料應含有消化能10.5兆焦,粗蛋白質16.2%。為了提高飼料報酬,儘快達到商品豬的標準,應實行科學飼餵,一是要定時,每日4餐,從早上7點開始,每隔4小時喂一次;二是定量,對體重20公斤以上的豬,按其體重的4.5%投料,20公斤以內的豬按其體重的3.5%投料。同時做到前敞后限,即2月齡讓其多活動,促其長架子,2月齡后,限制其活動,促其長膘,以保證較高的出肉率。

注意防疫治病

微型豬
微型豬
一是無病早防,每天沖洗糞便1次,夏搭涼棚遮陽,冬扣暖棚保溫,經常刷洗食槽、水槽,定期消毒豬舍;二是有病早治,特別是要注意防治仔豬副傷寒病。
5.適時出欄 仔豬飼養5周齡~7周齡后,就可作為烤豬原料上市,此時就應及時出欄,如果出售種豬,則按規定時間出欄即可。
微型豬
拉丁文學名為:Sussa lvanius
英文名:pigmyhog
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厘米長,高約25厘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現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
這是世界最瀕臨滅絕的。應該還有別的。此物種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第一類保護動物。

常見疾病與防治


我國微型豬一般屬於較古老的地方粗放型品種,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抗逆性強等特點,只要定期注射疫苗,加強飼養管理,就可避免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常見傳染病的預防
我國常見的傳染病已不多,大部分已被控制,偶爾發病流行,一般採取撲殺處理。由於治療的經濟價值不大,所以預防疾病發生是搞好微型豬養殖生產的三個關鍵環節之一。搞好豬群幾種常見傳染性的免疫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發生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豬瘟免疫
我國目前使用豬瘟弱毒疫苗接種,在沒有豬瘟流行的地區,產後或子豬60日齡免疫1次即可。若周圍有疫情,則最好免疫2次:即第1次在20日齡~30日齡時;第二次在60日齡前後對於成年豬則按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每次不論大小豬各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1毫升。另可採用超前免疫法:即在子豬出生后未吃初乳前,先注射一針豬瘟疫苗,1小時后再吃初乳,預防效果很好。在操作時注意疫苗有效期、廠家、生產日期等,疫苗當天稀釋當天使用完畢,注射劑量要準確無誤,否則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豬丹毒、豬肺疫免疫
豬丹毒、豬肺疫免疫方法大致同豬的免疫相同,不同之處是豬丹毒、豬肺疫必須使用鋁膠鹽水稀釋液稀釋,吸入注射器前應將稀釋液振蕩、搖勻。
子豬紅痢、白痢預防
給懷孕母豬注射紅痢、白痢疫苗可以預防子豬紅痢和子豬白痢。頭胎懷孕母豬各肌肉注射2次和1次:即紅痢疫苗在預產前45天和15天各注射1次,黃痢疫苗僅在預產前15天注射1次即可。經產懷孕母豬在預產前朽玉兩種疫苗各注射1次即可。
子豬副傷寒免疫
1月齡以上的健康子豬,用子豬副傷寒弱毒菌苗進行1次預防接種,常發病的地方可進行2次,即斷奶前後各1次,間隔3周~4周。一般採用肌注,即用20%氫氧化鋁膠懸液稀釋成每頭份1毫升,耳後淺層肌肉注射,稀釋的菌苗隨時搖勻,限4小時用完。
寄生蟲病的防治 常見的寄生蟲病主要有疥癬病、蛔蟲病、囊蟲病三種。此病在農村屢見不鮮;雖然不像傳染病來勢兇猛,危害較大,但染上該病對生產者效益也頗具影響。因此,應注重預防為主。
(1)新引進的豬只,應進行仔細檢查,確定無病時才可合併飼養,病豬使用過的器具,未經消毒,不得攜入健康豬舍使用。
(2)豬舍應經常保持乾燥,冬季勤換墊草,對病豬應及時進行徹底治療。一般注射皮癬靈,但劑量應從嚴把握,微型豬為大豬用量的1/2。此外,用1%~2%敵百蟲塗擦患部,3天~5天1次,連續處理2次~3次,2周後會有明顯的療效,若不徹底仍可進行第2個療程。
(3)豬蛔蟲病是由豬蛔蟲寄生在豬的小腦中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寄生線蟲病,主要影響豬只生長、育肥、飼料利用效果,甚者造成子豬易感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等,再甚者造成子豬患病死亡。農戶養微型豬需每年進行2次驅蟲,投藥后3天~5天內排出的糞便,應集中進行發酵處理。敵百蟲按每千克體重0.08克~1.0克拌入濕料中空腹餵給,效果十分顯著,若服用過量,豬只有流涎,嘔吐,不安及肌肉顫抖等副作用,但不久可恢復。萬一不慎發生中毒,立即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2毫克~5毫克即可以解救。此外每千克體重注射驅蟲凈(四咪唑)5%溶液亦有較好的療效。
常用藥物
磺胺類藥物
一般具有抗菌範圍廣、效力穩定性強等特點。主要治療消化道感染疾病,如磺胺脒(SC)治療腸炎和白痢,口服劑量為每千克體重用藥0.1克~0.6克,日服2次。治療外傷或手術創口,可外用磺胺,是一種較好的防腐消炎劑。
硝基呋喃藥物
如抗痢散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用於菌痢、腹瀉。用量按醫囑服用
抗生素(又名抗菌素)
包括青霉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和廣譜抗生素等。能阻止微生物生長,防治黴菌、細菌等引起的多種豬病。
(1)青霉素 常用有80萬單位、160萬單位瓶裝,可用蒸餾水、生理鹽水或葡萄糖等溶液稀釋,用於治療支氣管炎、肺炎、感冒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等。用法:子豬、幼豬一般20萬單位~50萬單位,成年豬50萬單位~100萬單位,並與鏈黴素對等劑量注射,每日2次。注意:不能用磺胺類針劑溶解或混合注射。
(2)鏈黴素 對革蘭氏陰性菌有效,主要用於治療幼畜白痢、副傷寒、巴氏桿菌等,常青鏈黴素連用,用法劑量同青霉素。
(3)卡那黴素 主要用於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敗血症、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對喘氣病有較好的效果,肌肉注射每日1次,一般5日為一療程,用量遵醫囑。
(4)慶大黴素 主要用於治療子豬副傷寒、子豬白痢等,一般肌肉注射,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毫升~2毫升。
健胃與收斂葯
主要產品有胃蛋白酶、大黃配,用於胃腸炎、消化不良等,依據情況內服酌定。蹂酸蛋白、氯黴素等起收斂止瀉作用,治療慢性腸炎、下痢等。
驅蟲葯和殺蟲藥
驅蟲凈、敵百蟲等,對驅蟲、殺蟲有較好的療效,對於疥癬蟲類的疾病,外用濃度為1%~2%。敵百蟲擦洗患處,2周后擦洗第2次,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常用消毒藥物
(1)5%來蘇兒過氧乙酸氫氧化鈉消毒力強,但有腐蝕性,通常配置2%~5%水溶液噴灑,用於圈舍消毒、口蹄疫及其他傳染病。
(2)100%~20%石灰乳劑,3%~5%水溶液碳酸,1%~20%水溶液漂白粉,用於豬舍、場地、糞溝、運輸車輛等消毒。
(3) 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0.05%~0.1%新潔爾滅,1%~5%來蘇兒水溶液,0.1%~0.5%過氧乙酸,用於豬舍、環境、器械或創口、傷口、體表消毒等。

其他相關


農大克隆版微型豬

農大克隆版微型豬
農大克隆版微型豬
這隻近交系克隆豬的供體來自於世界首個大型哺乳類實驗動物近交系——版納微型豬近交系,是一頭連續20代在豬母子或同一窩公母豬之間進行交配而誕生的純種小黑公豬,它身上近99%的基因相同。
雲南農大曾養志教授介紹,近交系豬克隆成功,意味著它可被“標準複製”,能為異種器官移植提供大量供體材料。今後,研究組計劃與國內外從事轉基因和基因敲除研究的科學家合作,開展近交系豬轉基因和基因敲除研究,這將是實現異種器官移植的關鍵步驟。

版納微型豬轟動國際

經由20多年的近親滋生,一種中國豬發生了陸續串事業般的變異,其體重也由第一代的50餘公斤減至十幾公斤,子代的默示也令人稱奇。雲南農年夜曾養志教授的版納微型豬近交系研究功效在日前進行的杭州國際基因組會議上引起學術界顫抖。專家認為,這一劃時代的遺傳學事業將為人類基因研究供給新的思緒。
微型豬
微型豬
動物近交系的研究,是在某一動物近親之間持續進行全同胞交配繁育兒女,目的是培育出來歷於統一對祖先、基因高度純合、遺傳布景清楚、
個體差異接近於零的純種系。多年來,近交動物已成為生物醫學規模不成貧窶的嘗試品,普遍應用於藥理學、病理學、異種器官移植、功能基因等研究。是以,從20世紀20年月起,美、英等國先後開展了200多個豬的近交嘗試,但都因呈現嚴重畸形、早夭等近交衰退現象而歸於失蹤敗。為此,科學家認為,培育出豬的近交系是不成能的。
1977年,曾養志教授瞄準這一世界難題,在中泰邊境的村莊里找到一窩最適宜近交研究的西雙版納微型豬,從此起頭了長達20多年的微型豬近交嘗試。迄今為止,已持續近交到第19世代,不僅根基培育出兩個體形巨細分歧、基因型各異的近交系,還培育出具有分歧表型特徵和遺傳標識表記標幟的18個亞系。
從曾教授放映的幻燈片看出,每一代近親繁育的子豬都默示出了分歧的遺傳特點。有的鬃毛豎立,有的獠牙凸起,有的花斑斑斕……這剖明一些暗藏於體內的基因在“亂倫”中得以閃現,因為近親滋生,豬的兒女型體也在縮小。
專家們一致認為,豬在剖解、心理和代謝等遺傳特徵上與人最相似,體味豬體內每個基因所代表的寄義將為此後的生物嘗試供給極有價值的參考。據悉,到2002年,曾養志將完成這一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研究工作。
微型豬形態圖
微型豬形態圖
國際遺傳學連繫會主席趙壽元教授認為,因為版納豬近交系近於純種,又是中國獨有的珍
貴資本,除操作其做嘗試動物和遺傳育種外,還將為我國開發功能基因、拓展基因財富,甚至在整小我類基因組打算的研究和應用中,打下難以替代的堅實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