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煥
中國南宋後期將領
呂文煥(?—1298年?),中國南宋後期將領。號常山,小名呂六,安豐軍霍丘縣(今安徽霍邱)人。
在宋蒙襄樊之戰後期任宋朝守將,與蒙元相持達6年之久。1273年襄陽兵盡糧絕,投降元朝,並為元朝策劃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漢),自請為先鋒。隨後為伯顏嚮導,引元軍東下,攻破及招降沿江諸州。1276年元軍佔領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呂文煥與伯顏一起入城。官至江淮行省右丞。
1286年告老還鄉,大德年間卒於家。
大事件
1273
投降元朝
1273年,襄陽兵盡糧絕,呂文煥投降元朝,並為元朝策劃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漢),自請為先鋒。隨後為伯顏嚮導,引元軍東下,攻破及招降沿江諸州。
1276
與伯顏一起入城
1276年,元軍佔領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呂文煥與伯顏一起入城。他官至江淮行省右丞。
1286
告老還鄉
1286年告老還鄉,大德年間卒於家。
呂文煥
1262年(南宋景定三年,蒙古中統三年)十月當時鎮守四川的呂文德將不聽調遣、禦敵多逗遛不進且奏功失實的將校姓名上報宋廷,其中有呂文煥的名字,結果呂文煥遭到削兩秩的處分。而後隨呂文德鎮守京湖邊境,
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十二月以功累擢知襄陽府兼京西安撫副使,正式接替程大元守襄陽,抵禦蒙古將領阿術、劉整圍攻。
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十一月開始,蒙古軍隊就長期圍困襄陽城,他們先後在城西南和城東北修築城堡,控制宋軍白河、漢水及陸路交通,在城西和城南立柵,切斷宋軍東路,又在迎旭門外漢水中築台阻遏南宋水軍。呂文煥急向呂文德求援,呂文德認為襄陽城堅池深,未予重視。多次出擊,均未能破圍。次年九月阿術採納劉整建議,訓練水軍7萬,造戰船5000艘,以加強水上作戰能力,使宋軍無法再經漢水入援襄陽。困守孤城,間有張世傑、夏貴、范文虎等人多次入援,但都以失敗告終。而宋廷對於呂文煥也不甚放心,朝廷中不斷有人呼籲以經營襄陽有經驗的高達代替呂文煥。
1270年(南宋咸淳六年,蒙古至元七年)春,以步騎一萬五千人、兵船百餘人奇襲襄陽西北的蒙軍的造船基地萬山堡,反被蒙古將領張弘范打敗。御史李旺向宰相賈似道進言起用高達,賈似道說:“吾用達,如呂氏何?”李旺說:“呂氏安,則趙氏危矣!”呂文煥也聽到這個傳聞,心裡很不爽。他幕府中的一個門客獻計道:“今朝廷以襄急,故遣達;吾以捷聞,則達必不成遣矣。”呂文煥採用了這個計策,抓獲了幾個蒙軍哨騎后就向朝廷報捷。但事實上朝廷並沒有急於派高達援襄陽。從此事可以看出賈似道支持及呂文煥與南宋朝廷相互不信任關係。這一年,蒙古命宋衜寫信勸降,企圖離間呂文煥與南宋朝廷間的關係。
儘管如此,呂文煥仍奮力抗敵。1272年(南宋咸淳八年,元朝至元九年)五月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派張順、張貴兄弟入援襄樊,成功突破元軍封鎖,為襄樊軍民送來鹽、布等寶貴的物資。其間張順戰死,呂文煥留張貴共守襄陽,後來張貴試圖突圍與郢州(今湖北鍾祥)守將范文虎的援軍會合時,被元軍俘虜后遇害,元軍派四名南宋降兵運送張貴的屍體到襄陽,呂文煥將四名降兵全部斬殺,並為張順、張貴立雙廟以祀。二張入援失敗后,襄陽城內物資緊缺,對外聯繫也被斷絕,宋朝援兵遲遲不來,史載呂文煥“捍禦應酬,備殫心力。糧食雖可支吾,而衣裝薪芻斷絕不至。文煥撤屋為薪,緝麻為衣,每一巡城,南望慟哭”。
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正月九日在回回炮的助攻下,元軍將領阿裏海牙攻克與襄陽唇齒相依的樊城,並屠其全城,襄陽徹底成為孤城,開始動搖了。
呂文煥
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和兒子出城投降,歸順元朝。襄陽因而失守,南宋滅亡已成定局。
投降,元朝如獲至寶,不僅由於襄陽的戰略重要性,更加上呂氏家族在南宋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如胡祇遹所言:“呂生(呂文煥)世握兵柄,兄弟子侄布滿台閣,宋君臣之孰賢孰愚,宋河山城郭之何瑕何堅,宋兵民之多寡虛實,宋兵刑政之得失巧拙,不為不知。”所以元朝決定優待呂文煥、招降呂氏子弟與部下。降元后,奉旨入朝覲見元世祖。
1274年(南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二月拜荊湖行省參知政事,跟隨伯顏等征討南宋,招降沿江州郡,陷沙洋、新城(今湖北潛江西北)、鄂州等城。元世祖命呂文煥率其麾下,以善遇降將的聖旨,招諭元軍尚未攻下的州郡。當時沿江諸將多是呂氏舊部,爭相望風款附,投降元朝。當然也大有忠貞愛國之士,如新城守將邊居誼佯裝接受呂文煥的招降,誘其至城下,伏弩亂髮,差點將呂文煥射死(邊居誼在城破后赴火而死)。宋廷多次派人請和,不聽。元軍一路高歌猛進,直抵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
1276年(南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正月,伯顏大軍進逼臨安,南宋投降,率先入城,持黃榜宣諭軍民,並與范文虎參拜兩宮太后。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被任命為江淮行省左丞,仍宣慰江東,負責安撫南宋軍民的工作,並提出了徵收江西茶稅的建議,使元朝在當地的統治秩序得以鞏固。在這一過程中,奉元世祖之命對能用的新附軍(南宋降兵)每月發衣服糧餉,不能用的命他們屯田。跟從呂文煥辦事的江東道按察使阿八赤要求呂文煥分金銀和宅邸、奴婢給他,呂文煥不同意。於是阿八赤陷害呂文煥,稱其“私匿兵仗”。元世祖派御史大夫相威前去調查,真相大白后罷免了阿八赤的官。
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正月以江淮行省右丞請老,辭官歸鄉,元世祖許之,仍任其子呂師聖為江東宣慰使。
1298年(元大德二年)還有修建金陵常照庵的記載。大約就在這年,卒於家。
《回本國書》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堂兄弟 | 呂文德 | 一說兄弟 |
呂文福 | ||
呂文信 | ||
子 | 呂師聖 | |
曾孫 | 呂惟清 |
呂文煥
在襄陽失守后北覲元廷,途經磁州(今河北磁縣)時曾當面收到元朝士人楊威寫的諷刺詩,其詩云:“連陰六十日,平地一尺水。今朝與明日,淋瀝尚未止。此者天垂戒,其中有至理。降將呂太尉,飯畢行欲起。偶爾得會面,舍館接汝爾。自言鎮襄陽,於此今五紀。為惜萬人命,此來非為己。聖王錫深恩,高爵還故里。一飯尚有報,盡忠從此始。余謂我國家,萬方同一軌。得之與不得,東南一隅耳。向使君不來,宋歷能有幾?人生苟富貴,直筆一張紙。見說李陵生,不若張巡死!”看了后十分尷尬,“為之斂衽而去”。
降元后,有人題詩於江州(今江西九江)琵琶亭,詩曰:“老大蛾眉負所天,尚留餘韻入哀弦。江心正好看明月,卻抱琵琶過別船。”暗諷呂文煥降元之事,見之揮淚。另有說法是燕公楠偕龍仁夫謁呂文煥,酒酣,命賦琵琶亭詩,龍仁夫作了這首詩譏諷呂文煥,納賄請改。
《痛史》:“賣國偷生”、“喪盡天良”。
謝枋得:“文煥守襄六年,古無有也,勢窮援絕,遂失臣節。議者遽加以叛逆之名,今沿江諸郡有能守六日者乎?”
汪元量:“呂將軍在守襄陽,十載襄陽鐵脊樑。望斷援兵無信息,聲聲罵殺賈平章。”
宋朝老兵:“呂家好兄弟,身擁襄漢危。圍深救不至,望絕但孤師。戈兵空鶴膝,部伍尚魚麗。居民並習戰,結束類鮮卑。炮車燒樓櫓,斤斧遽已施。榷場漫互市,軍壘竟登陴。夏貴本小校,戎行早驅馳。當街苦醉酒,袒跣受鞭笞。雙瞳夜照路,面刺斗鋒旗。積功到大閫,綾誥壘若坻。沭熏乃得見,感激有涕洟。英雄頗用術,血死矧敢辭?上流忽以潰,淮楚屹不支。終同祖約走,恨比劉琨雌。蕪湖十三萬,鉦鼓且棄之。人力不至此,百年知者誰?”
劉一清:“獨守孤城,降於六年之後,豈得已哉?”
何喬新:“呂文煥獨守孤城,已逾五載,外有虎狼之敵,而無蚍蜉之援。撤屋為薪,緝麻為衣,艱難忍死,勢危援絕,然後以城降元,蓋亦有不得已焉。而文天祥以為叛臣,斷斷不少恕,何哉?文煥誠所謂叛也夫?……文煥一家兄弟,身佩虎符,子婿位列通顯,受恩深厚……今也既以城降之,又陳攻郢之策,且請自為鄉導,非叛而何?……使文煥既降之後,屏居田裡,不受官爵,終身不北面而坐,君子將原其情而恕之。顧乃引讎敵之兵,招其部曲,誘其子侄,以覆其君之宗社,雖欲辭叛臣之名,惡得而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