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國學素養
教師的國學素養
學習、踐行、弘揚傳統文化,共同復興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本書雖然是講國學,但非常“接地氣”,不枯燥,不高深,更不玄妙。本書把握住了國學的核心內容,不是讓讀者拿來“裝點門面”和束之高閣的,而是真正的指導工作和生活。
《教師的國學素養》就是為了教師感受國學的魅力,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在祖國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營養,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人文素質教育,提高教師識真偽、分善惡、辨美醜的能力,學會剔除各種不良文化的侵襲,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成為新時代傳統文化的開拓者和建設者。
本書的重點在介紹經典、解讀經典,讓教師具備國學素養,從而在生活和教學實際中熟練運用國學經典的智慧。要做到讀經典、學經典、用經典,並從中受益,這才是學習經典的正確態度。教師學國學,一定要學以致用,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解行相應,這樣,才能真正體悟到國學的妙處。
張振鵬
北京大學中小學骨幹教師研修班“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專題主講專家
機械工業出版社成立60周年“最具影響力作者”,作品總銷量超過150萬冊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
傳統文化傳播者、推動者
另有多部作品版權輸往韓國、越南、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第一章 為什麼要具備國學素養
國學中蘊含著偉大的智慧
認識什麼是“經典”
中華文化的血脈是什麼
認識“倫常”——五倫關係
五常及其背後的深意
“道德”二字蘊含著大學問
在國學中如何解讀“教育”
學國學,一定要學以致用
教師具備國學素養的必要性
第二章 國學大家的教育智慧
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孟子——以德為主,德才兼備
荀子——累積知識,培養道德
董仲舒——興校、選士、尊儒、論道
顏之推——德與藝的教育
韓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柳宗元——順天致性,博採眾長
朱熹——明人倫,明事窮理,學思力行
王守仁——明其心,致良知
王夫之——學思,知行,教學
曾國藩——勤、孝、儉、仁、恆、謙
第三章 國學經典里的大智慧
《論語》——儒家思想的經典之作
《孟子》——民本,仁者愛人
《大學》——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中庸》——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
《易經》——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學記》——世界最早的教育學專著
《禮記》——不學禮,無以立
《孝經》——真正落實“百善孝為先”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的著名典籍
《太上感應篇》——吉凶禍福的原理
《顏氏家訓》——古代家教集大成之作
《了凡四訓》——立命積善,改過謙德
《朱子治家格言》——治家有“大道”
《弟子規》——落到實處的經典
《三字經》——中國傳統啟蒙教材
《百家姓》——家族傳承的歷史淵源
《千字文》——一千漢字組成的韻文
《增廣賢文》——人生哲學與處世之道
《養正遺規》——養性、修身的教育
《教女遺規》——女子教育之集大成
《曾文正公家書》——價值連城的書信集
第四章 國學經典名句解讀
勤學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
人格篇——君子泰而不驕
志向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修身篇——吾日三省吾身
齊家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治國篇——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第五章 國學基本常識略覽
教育科舉——延續千年的教學考試
官職制度——官職演變、分類、稱謂
古代稱謂——尋蹤探源稱謂文化
文化典籍——萬古不朽的中華智慧
節日禮俗——重新認識傳統習俗
藝術薈萃——探尋傳統藝術瑰寶
參考文獻
國學,是中國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創造的燦爛文化。這些文化,不僅存在於典籍中,而且也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祖先的思想智慧是珍貴的,而這些思想智慧則是由浩瀚的文化典籍傳承下來的。這些寶貴的典籍穿越時空,給一代代人帶來心靈的震撼與滋養,她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與精神價值的載體,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積澱下來的經驗和智慧結晶,也是全球華人民族凝聚力的根基。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而屹立不倒、歷經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所在。國學所強調的愛國主義、團結和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孝親尊師、好學修身、崇德重義、敬業樂群、親仁善鄰、尊老愛幼、忠厚勤勉等內容,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我們應當信仰和追求的生活理想和生命價值,值得好好學習,並在生活中好好運用。
今天,每個國人都應該學習國學,學習中華先祖留下的偉大智慧。教師是孩子一生學習的領路人,更應該具備一定的國學素養,更要學習國學經典,感悟國學智慧。要學習立身,學習處世,學習歷史,學習教育……只有充分學習祖先留下的智慧,才能明白事理,才能提升品格,才能讓自己心存大氣魄,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當然,也才更懂得去愛自己、愛孩子,教自己、教孩子,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幸福智慧的人生。
不難想象,今天開始學習國學經典的孩子,若能領悟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經典的教誨,認同人類社會千百年來共守的基本的道德價值,十幾年、二十幾年後,他們將成為有中華文化素養的人,會成為按照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立身處世的堂堂正正的君子,會以更高的文化自覺完成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而這,也給今天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書旨在透過解讀古聖先賢的教誨,解讀國學經典,向教師普及、傳播中華文化,使教師深入認識中華文化,感受國學的魅力,激發愛國情感,在祖國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營養,提高國學素養,從而成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本書的人文素質教育,提高教師識真偽、分善惡、辨美醜的能力,消除對中華文化的誤解與偏見,學會抵禦各種不良文化的侵襲,弘揚中華文化,成為新時代傳統文化的創新者和建設者。
雖然本書是講國學,但非常“接地氣”,不枯燥,不高深,更不玄妙;不是包羅萬象、面面俱到,而是把握住了國學的核心內容;不是讓讀者拿來“裝點門面”和束之高閣的,而是能夠真正落地的,是能夠指導生活和工作的。
讀經典、學經典、用經典,把聖賢的教誨放在心中,把自己的心置換成聖賢之心,與聖賢心心相應,在生活和工作中著力落實、力行聖賢的風範,這才是學習中華文化經典的正確態度。否則,學而不用,只能是知識,而不能變為智慧,所謂“但學文,不力行,長浮華,成何人?”所以,教師學國學,一定要學以致用,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解行相應,一定要身體力行,這樣才能真正體悟到國學的妙處,也才能真正讓自己和孩子們一生受益。
宗聖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取決於中華文化的世代傳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賴於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只要保持文化不敗、精神不衰,中華民族一定會在憂患中崛起。願每一位教師都能從國學中不斷獲得智慧與力量,願年輕一代都行動起來,共同承擔起中華文化復興的光榮使命!
教師是文化的傳承者,應該首先讓自己具備國學素養,才能承擔起傳播、弘揚國學的重任,把古聖先賢的偉大智慧教給學生。
《易經蒙卦 》里說:
蒙以養正,聖功也。
在童蒙未開化時,培養孩子的正知、正見,這是最大的功業,天下沒有比這更大的事業了。養正,要求我們自己先要“養正”,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以前對中華文化的誤解通通抹掉,才能在自己“養正”之後再“養孩子的正”。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老師啊老師,你是給孩子立命的啊!父母給孩子生命,老師給孩子慧命——智慧的生命。這個智慧從哪裡來?從中華優秀文化中來,從國學精華中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師說》里提到: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又次之。我們要傳的“道”來自哪裡?當然來自中華優秀文化,來自國學精華。
教師一定對“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句話特別熟悉,而且也知道如何去做到“師”和“范”,那就是要讓自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如何才能達到這種修為呢?《易經乾卦 》給了我們答案:
進德修業,與時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