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墾殖場
紅光墾殖場
於1957年建場,為國營農墾企業。紅光墾殖場地處丘陵山區,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玉皇山峰海拔185米,西北部大部分為丘陵(紅色粘土發育而成)紅壤,東南部山嶺間有千畝平坂,均為沙性土壤,土地肥沃。發源於武夷山脈的一條小河流--瑤河貫穿境內,流域面積0.3平方公里,年總徑流量為15億立方米,最大徑流量300立方米/秒。全場現有水庫11座,水域面積40公頃,常年蓄水量0.03億立方米。紅光墾殖場主要農副產品有:水蓄水量0.03億立方米。紅光墾殖場主要農副產品有:水稻、大豆、花生、紅薯、瓜果及蔬菜等;林業有杉木林772.7公頃,毛竹、濕地松近300畝。主要工業有:紅光醬菜廠、紅光汽車修配廠、紅光奶牛場、紅光絲綢廠。歷史淵源
胡惟庸用事,欲人附己,伯宗不為屈。惟庸銜之,坐事謫居鳳陽。上書論時政,因言惟庸專恣不法,不宜獨任,久之必為國患。辭甚愷切。帝得奏,召還,賜衣鈔。奉使安南,稱旨。除國子助教,命進講東宮。首陳正心誠意之說。改翰林典籍。帝制十題命賦,援筆立就,詞旨雅潔。賜織金錦衣。除太常司丞,辭。改國子司業,又辭。忤旨,貶金縣教諭。未至,詔還為翰林檢討。十五年進武英殿大學士。明年冬,坐弟仲實為三河知縣薦舉不實,詞連伯宗,降檢討。伯宗為人溫厚,然內剛,不苟媕阿,故屢躓。逾年,卒於官。伯宗成進士,考試官則宋濂、鮑恂也。吳伯宗從小聰敏,10歲即通舉子學業,洪武三年(1370)鄉試中舉,名列第一,為解元;洪武四年會試第一,為會元;接著在廷試中又得進士第一,為狀元。所謂“三元及第”,吳伯宗兼而有之。他是明朝開科狀元。廷試時,洪武帝親制策問,點吳伯宗為狀元,賜給冠帶袍笏,授禮部員外郎。參與會修《大明日曆》及后妃功臣傳,書成,又賜衣襪。吳伯宗為人溫厚,但內剛外柔,不附權勢,不屈姦邪。時值左丞相胡惟庸當權,結黨營私,玩弄權術。不肯隨附,胡惟庸懷恨在心,借事將其謫居鳳陽。沒有畏縮,仍然上書直論時政,指斥胡惟庸專橫跋扈,不守朝廷法紀,不宜委以重任,否則,將危害國家。疏中列舉事實,分析合情合理。太祖得奏,召還,賜衣鈔。出使安南(今越南),不辱使命,得四馴象歸,授國子助教,進講東宮,改任翰林典籍。太祖出10題,命他即賦,他才思敏捷,揮筆立就,詞意清新,氣勢磅礴,甚得太祖讚賞,賜予織金錦衣。封為太常寺丞,他辭謝不就,改任國子監司業,又不去,因而被貶為金縣(今甘肅省榆中縣)教授,途中召回為翰林檢討。洪武十五年(1382),晉為武英殿大學士。九月,奉命與翰林學士李翀、回回大師馬沙亦黑、馬哈麻等人翻譯《回回曆》、《經緯度》、《天文》等書。次年二月,譯完《天文》書,吳伯宗寫序曰:“西域天文書與中國相傳殊途同歸。……刻而列之,與中國聖賢之書並傳並用,豈惟有補於當今,抑亦有功於萬世”。從此,《回回曆》與我國《大統歷》相參為用。是年(1383)冬,因弟吳仲實為三河(今河北省三河市)知縣時,薦舉不實受到株連,降為檢討。十七年夏,因洪武帝偶有詢問,吳伯宗以非所職掌,難以為答而觸怒洪武帝,被謫居雲南,暴卒於途。東宮太子悼其不幸,令其家護喪歸葬。吳伯宗無子,歿時囊空如洗,賴妻龔氏勉力維持,才得以返里。吳伯宗著有《榮進集》4卷行世。
生於乾隆三十一年。吳居澳之子。少孤貧,有異才,以鬻文養母。15歲以文名於鄉,為金溪楊頀所識,結為忘年交。乾隆四十九年(1784),高宗南巡時,吳嵩梁應召赴金陵應試,時年不到20歲,詩稿已有數百首。嘉慶五年(1800)舉人,授國子監博士,旋改內閣中書。道光十年(1830)擢貴州黔西知州,時年已65歲,上任次年在黔西東山開元寺修建陽明書院,有惠政。因事得罪上司,轉為長寨廳(今長順縣)同知。后曾兩任鄉試同考官。卒於道光十四年,年六十九歲。
中舉前曾從蔣士銓學詩法,以杜甫為宗,兼及唐宋各家之要,詩名漸起,又浪跡名山大川。弱冠入都,與當時名流交遊酬唱,王昶和北平的翁方綱、滿州的法式善法式善、錢塘的吳錫麒吳錫麒等並相推重。琉球陪臣子弟在清國子監讀書時,也曾受過吳嵩梁的教誨,回去后將其詩作廣為傳誦,以後來大陸者均以得到他的詩為榮。曾先後主講興魯、白鹿洞、鵝湖等書院。在鵝湖時,注重言教與身教結合,告誡生徒要“貴實學”,忌“一暴十寒”,曾主持清理書院學田、店租,修成《鵝湖書田志》4卷。於白鹿洞任課之餘,喜游勝景,撰有《廬山紀游詩集》。
嵩梁才華橫溢,與乾嘉間優秀詩人黃景仁齊名,並稱為“一時之二傑”。是活躍於嘉慶、道光年間著名詩人。詩名遠播海外:日本商人重金購買其詩扇;朝鮮吏曹判書金魯敬得其所著詩,以梅花一龕供奉之,稱為“詩佛”(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梅龕詩佛》:“西江吳蘭雪中翰嵩梁,工詩,高麗使臣得其所著詩,稱為詩佛,而築一龕以供之,種萬梅樹雲。”)。《晚晴簃詩匯》稱其詩“縱橫排再,議論藻采足以佐之”。江西詩人自蔣士銓(“四子”之一)后二十餘年,其與臨川樂鈞為後繼起者。體沿六朝而規格則似唐之溫(庭筠)、李(商隱),其清婉處又與元(稹)、白(居易)為近,而下匹吳偉業。袁枚以才自負,亦心折其詩,以“清絕”、“超妙”、“天籟”之語贊其詩作,有人還刺繡他的詩流傳於世。在清道光年間的內閣中書舍人中,吳嵩梁的詩與龔自珍的才、魏源的學、宗稷的文章、端木國湖的經術,被稱為“薇垣五名士”。
著有《香蘇山館全集》57卷,其中《近體詩古體詩》28卷、《詞》1卷、《文集》2卷、《石溪舫詩話》2卷、《聽香館叢錄》6卷、《鵝湖書田志》4卷、《新田十憶圖詠》4卷、《表忠錄》、《東鄉風土記》、《粵游日記》、《廬山記游圖詠》、《武夷記游圖詠》、《蓮花博士圖詠》、《拜梅圖詠》、《秦淮春泛圖詠》、《香蘇草堂圖詠》、《鶴聽詩圖詠》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