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區

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

八公山區,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位於淮南市西部,淮河南岸。總面積105平方公里。2011年,全區轄3個街道、2個鎮:新莊孜街道、土壩孜街道、畢家崗街道八公山鎮山王鎮。共有25個社區、21個村委會。區政府駐新莊孜街道。淮南鐵路水張線和淮(南)利(辛)公路縱貫區境。特產有八公山豆腐。名勝古迹有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八公山國家AAAA級旅遊區,洗雲泉、玉露泉、嵐香泉、八公仙閣、孫家花園、南塘、石林、玉筍、石門潭等。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共有常住人口118221人。

2020年6月30日,列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歷史沿革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於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製曆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於此,白日升天。余葯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八公山鎮名,也即源於此。
區境在西漢時屬淮南國九江郡,東漢時屬九江郡,漢末及魏、晉、隋時屬淮南郡,唐時屬淮南道,宋時屬淮南路,元時屬下蔡縣,明、清初時屬壽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后及民國時期屬鳳台縣。1949年5月前,區境屬鳳台縣蘆孔鄉。
1949年1月12日,鳳台縣解放,縣政府在淮河南設置八公山區和蔡家崗區。5月,八公山區和蔡家崗區劃入淮南礦區,兩區合併成立淮南區,隸屬淮南礦區人民政府,駐地蔡家崗。是時,區城東至姚灣,南到壽縣北門,西、北以淮河為界和鳳台縣相望,轄孔集、山王、蔡崗、連崗、安城、鴨鋪、八公7個鄉(其中八公鄉於11月24日劃歸壽縣)。
1949年11月,設置八公山鎮,管理市政工作,隸屬淮南礦區行政辦事處,后隸屬淮南市人民政府,駐地土壩孜。
1953年5月22日,撤銷八公山鎮,建立八公山區(科級),管理淮南西部的城鎮工作,駐地土壩孜。區政府設秘書、工商、文教、民政、財政、衛生、農林等7個股。
1955年2月,撤銷八公山、蔡家崗兩個科級區,建立縣級建制的八公山區,領導西部礦區的城市工作,新建的八公山區轄新莊孜、新市場(土壩孜)、蔡家崗、夏郢孜、李郢孜等地,駐地蔡家崗。
1960年秋,建立八公山城市人民公社,但未設立實體機構,由區政府工作機構代行職責。
1961年10月,八公山區劃分為八公山和謝家集兩個區。新建立的八公山區駐地新莊孜,謝家集區則在原址辦公。八公山區轄城市人民公社和山王人民公社,區政府設秘書室、稅務局、蔬菜產銷辦公室及工業、勞動、民政、文教、衛生、農林、財政科。
1966年9月,八公山區改稱紅旗區
1968年5月,成立紅旗區革命委員會,統一行使黨政領導權力。
1972年9月,紅旗區革命委員會改稱為八公山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恢復八公山區人民政府名稱。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八公山區,位於淮河以南,八公山下。東鄰謝家集區,西與鳳台縣、西南與壽縣接壤,北隔淮河與潘集區相望。
2011年,八公山區面積10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八公山區西部為山丘、崗地,東部為灣地(近淮為沖積平原)。據地質部門考證,八公山地質年齡約為1億5000萬年。其結構層岩石自五台變質岩開始,從老到新,由震旦、寒武、奧陶、石炭、二迭、三迭、第三紀頁岩、砂岩等組成,以石灰岩為主,其殘積、破積土壤多為石灰(岩)土,灣地及崗地均屬於第四紀更新世地層。八公山區西依八公山麓,東臨淮河,自然形成西高東低的傾斜地勢。境內有丘陵、谷地、崗地、灣地等類地形,以丘陵、崗地、灣地為主,約各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氣候特徵
八公山區屬於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帶,呈半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雨量適中,無霜期較長。
土壤
八公山區境內土壤種類主要是潮土、棕壤、黃棕壤、石灰土。石灰土多在丘陵地區,萬餘畝灣地全是潮濕土。崗地多系棕壤或黃棕壤。城市近郊和村莊周圍菜園為馬肝土、沙泥土及水稻土等高產土壤。

自然資源


八公山區礦產資源豐富,現有探明的礦產資源達50種,煤炭資源尤為豐富。大理石、石灰石、紫砂頁岩、高嶺土、礦泉水、龜紋石紫金石等,品位較高,儲量可觀。

行政區劃


八公山區
八公山區
1990年,八公山區轄孔集、畢家崗、新莊孜、土壩孜4個街道辦事處和山王鎮、沈巷2鄉。
2011年,八公山區是淮南市的市轄區,面積105平方公里,轄一場、兩鎮、三街道,共有25個社區居委會、21個村委會。(本段以下數據都是截至2011年)
八公山鎮,面積27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萬1千多人,鎮內設黨政辦、計生、農委、城建等14個職能科室。
山王鎮,面積41平方公里,轄10個村、6個社區,總人口5.07萬人。屬於八公山區,面積41平方公里,轄10個村、6個社區,總人口5.07萬人。
新莊孜街道,位於八公山區中心城區,人口61585人,轄9個社區,主幹道有蔡新北路、建北路、丁山路、勞動村路、八公山商業步行街。
土壩孜街道,位於八公山區南部,面積約7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大馬路、三馬路、三新、小劉庄、支架、建井6個社區,主要道路有蔡新路、緯六路、四馬路。
畢家崗街道,位於八公山區中部,面積約6.8平方千米,人口25882人,轄上游、新建、礦南、黃山4個社區,主要道路有八公山北路、畢家崗路,淮利公路、水張。
妙山林場,位於八公山區西部,總面積約16000畝,人口2210,轄閃沖、妙山2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八公山區總人口166452人,其中:新莊孜街道52748土壩孜街道26658畢家崗街道21161山王鎮49406八公山鎮16479
2005年,八公山區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16.7萬人。
2011年,總人口18萬。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共有常住人口118221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八公山區全年生產總值3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8億元,同比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12.9億元,同比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22.1億元,同比增長5.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0233元,比上年增長5.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2:36.2:61.6。全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72元,同比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9元,同比增長10.6%。
2019年,八公山區全年財政收入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25.6%。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3.1億元,增長16.0%,其中,增值稅增長0.4%,企業所得稅增長2.6%。財政支出5.0億元,同比增長5.5%。重點支出項目中,教育支出增長25.8%;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12.8%;醫療衛生支出增長60.3%;科學技術支出下降9.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399.7%;交通運輸支出下降75.2%。全年19項民生工程實際撥付資金4.2億元,同比增長4.7%。
2019年,八公山區全年固定資產(含房地產)完成投資13.8億元,比上年下降3.5%。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下降4.6%,民間投資同比下降5.4%。分行業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1%,其中製造業投資同比下降38.6%。房地產開發投資1.4億元,同比增長204.2%。商品房銷售面積2.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0%。
第一產業
2019年,八公山區全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956萬元,同比增長1.1%。其中,農業產值8181萬元,林業產值938萬元,牧業產值3401萬元,漁業產值661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46萬元,同比增長1.5%。
2019年,全區生豬出欄4557頭,同比下降2.23%;牛出欄904頭,同比增長2.09%;羊出欄4382隻,同比增長1.96%;出欄家禽26.9萬隻,同比增長3.46%。全年水產品產量達到752噸,同比增長3.72%,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1338噸,同比增長0.45%。
2019年,八公山區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1211公頃,同比下降0.65%,全年糧食作物產量6333噸,同比下降3.99%。其中,稻穀產量2644噸,同比下降15.01%;小麥產量3321噸,同比下降4.35%。經濟類作物播種面積為945公頃,同比增長5.82%;產量28001噸,同比增長3.34%。蔬菜播種面積為720.3公頃,同比增長6.32%,總產量2.63萬噸,同比增長3.09%。
第二產業
2019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0億元,同比增長5.6%。分門類看,製造業同比增長10.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下降21.5%。
2019年末,全區12個工業行業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實現增加值6.5億元,同比增長8%;通用設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0.5億元,同比增長35.6%;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實現增加值0.6億元,同比增長8.8%;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實現增加值0.09億元,同比增長86.4%。
2019年,全年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5億元,同比增長13.1%;利潤總額3.5億元,同比下降5.4%;利稅總額5.8萬元,同比下降3.3%。
2019年,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0.5億元,比上年下降1.2%。年末全區具有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共有3戶,實現總產值0.5億元。全年實現稅金及附加39萬元,應交增值稅444.5萬元,利潤203.1萬元。
截至2011年,八公山區內駐有大型骨幹企業12個,工礦企業173個,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冶金、化工、紡織、食品、陶瓷、機械加工等為主的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
第三產業
2019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按消費類型統計,批發行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0.1%;零售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3.3%;住宿業營業額同比增長13.2%;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14.8%。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9億元,增長16.1%。從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類值看,銷售額總量佔主導地位的為糧油食品、煙酒飲料、服裝及汽車銷售類。其中,糧油及食品類同比增長5.7%,飲料類同比增長23.7%,煙酒類同比增長47.4%,服裝類同比增長64.1%,汽車類同比增長8.3%。
2019年,全年培育省級電商示範村2個,實現農產品網銷額近6000萬元。吉利、奇瑞4S店等項目建成投用,潤創大型車輛駕駛員培訓基地建成運行。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資金額23.6億元,億元以上省外項目資金額7.1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6.5萬美元。
2019年,全區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5.2%。國家5A級風景區加快創建,景區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四季花海項目初具規模,漢闕旅遊度假酒店完成供地手續,省級研學旅遊示範基地全年接待研學遊客2萬人。舉辦了夢幻燈光節、第七屆八公山旅遊嘉年華、農民旅遊豐收季等特色精品文旅活動。全年新簽約旅行社32家。風景區全年接待遊客量增長17%,收入增長10%。

文化


2005年,全區文化事業繁榮活躍,群眾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在市第二屆農民運動會上全區5個項目獲得金牌。少兒舞蹈《芝麻開門》獲2004年安徽省二等獎、淮南市一等獎。
2012年,八公山區建成農家書屋3個、電子閱覽室2個。舉辦第十六屆少兒藝術節、“大地歡歌”文化進社區、第二屆社區藝術節暨第七屆“夕陽紅”文藝匯演。《豆腐志》和《八公山年鑒》出版。

交通


八公山區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淮河水運四季通航,淮南鐵路水張段、合阜公路和千里淮河形成三大運輸動脈,從北向南貫穿全區。

社會


科技

2005年,培植高科技項目4個,“星火計劃”項目2個市級科技計劃項目5個,2家民營企業被批准為市級民營科技企業。
2007年,申報國家星火計劃項目1個,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23個。八公山豆製品廠等四家豆製品企業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7個品種豆製品獲得國家綠色產品稱號。
2011年,制定出台八公山區科技進步獎勵辦法,全年申報科技項目11個。
2012年,八公山區落實科技三項經費289萬元,引進推廣新技術、新產品25個,培育市級科普示範基地2個,安排科技項目5項,申報專利76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3億元。
2019年末,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家,全年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增加值1.1億元,同比增長12.3%。東華歐科、東辰橡塑、巨萬實業、八公山豆製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在省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完成19.5億元,同比增長11.4%。全年全區專利申請量87件,專利授權量25件,發明有效數14件。年末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0.79件,同比增長8.2%。

教育

2005年,順利接收礦業集團第2批移交學校7所,接收教師599名,投資110萬元,新建了孔集小學和張樓小學教學樓。農村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新辦1所民辦學校。
2007年落實資金364.09萬元,免除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和困難家庭子女書本費,保障義務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區二小教學樓建成投入使用,區七小教學樓開工建設。成功舉辦了全區中小學田徑運動會。
2010年,八公山有區屬中小學、幼兒園20所(不含3所市屬中學、2所民辦學校),其中中學4所,小學15所(農村小學7所);中小學在職教職工1080人;在校學生10088人。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100%,鞏固率99%,我區先後獲得淮南市教育主要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先進單位、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與管理先進縣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一等獎和義保配套資金及時落實先進單位、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管理考核綜合獎等多項榮譽孔集小學等6所學校通過淮南市標準化學校驗收被命名為安徽省;經典誦讀典型基地;區一中等四家單位被授予市級文明單位22所學校獲市級表彰,30餘名教師獲得省市級榮譽稱號。
2012年,八公山區1.8萬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建成使用。93.7%的區屬中小學通過標準化學校驗收。建成八公山鎮中心幼兒園,開工建設山王鎮中心幼兒園。教師住房公積金存繳比例提高到15%。
2019年末,八公山區有區屬義務教育中小學學校15所(不含3所市屬中學、1所民辦學校),其中初級中學2所,城市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小學12所(其中農村小學5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645人,小學5376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分別為100%和96.5%。

衛生

2019年末,全區有醫療衛生機構72個,其中醫院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個,其他衛生機構2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院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7個,村衛生室2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婦幼保健院所1個。全區衛生技術人員742人,鄉村醫生6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667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637張。

民生

2007年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預計全區城鎮在崗職工人均工資25500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0元,增長1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830元,增長6%。高度重視民生,認真落實12項民生工程和1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共籌集801萬元(其中區配套資金121萬元),保障了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貫徹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預計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580個,實現下崗職工再就業1500人,245戶零就業家庭得到解困救助,新增殘疾人就業149人。辦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42萬人。高度關注困難群眾生活,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平均850元提高到1200元,全部實行“一卡式”發放;預計全年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人口8.3萬人次,發放低保金880萬元,保障面達到4.9%,實現了分類施保和應保盡保。
2011年投入民生工程資金8607萬元。及時足額撥付城鄉義務教育經費,向城市低收入家庭和農村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加固面積1.24萬平方米、新建面積1.8萬平方米。全年保障城鄉低保人口8.46萬人次,辦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1825人,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實現提標擴面。辦理城鎮居民醫保6.15萬人,新農合參合2.46萬人。實施城鄉醫療救助5639人次。為全區65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體檢服務。完成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41例。建成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個農家書屋、1個留守兒童活動室。完成蔡崗小島採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置。“家電下鄉”補貼資金兌付率、家電“以舊換新”銷售補貼審核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覆蓋率均達到100%。

旅遊


八公山境內大小山峰四十餘座,古泉遍布,尤以洗雲泉、玉露泉、嵐香泉著稱。有八公仙閣、八公山公園、孫家花園、南塘天然游泳場、石林、玉筍、石門潭、古生物化石群等景點。其中八公山風景區恢復重建了漢淮南王宮、白塔寺,開發了石林、忘情谷、升仙台等景點,並以其獨特魅力先後被評定為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八公山國家AAAA級旅遊區。
八公山區利用紫金石開發出的紫金硯系列產品,被安徽省政府定為省級旅遊產品,出口新加坡。

忘情谷

忘情谷
忘情谷
忘情谷位於青琅玕館南側,與青琅玕館隔一道山樑為鄰。據說孫蟠辭官歸來,建成青琅玕館后,超然世外,寄情于山,在谷中一巨石上書刻“忘情”二字,“忘情谷”因此而得名。
忘情谷長1.3公里,沿谷而行可直達八公山最高峰白鶚山。山谷深邃幽靜,曲折迴環,古林參天,濃蔭蔽日,流水淙淙,經年不絕。據《壽州志》載,忘情谷舊稱琅琊套,曾建有琅琊山莊,是孫家課子和文人聚會的地方,也是壽春有名的景點之一。

漢淮南王宮

漢淮南王宮是八公山風景區的主要景觀,坐落在景區煉丹谷中,南連青琅玕館,北望白塔寺,佔地5500平方米,是為紀念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而建造的,為二進院落。
水經註疏》載,八公山“有淮南王劉安廟……廟中圖安及八士像,皆坐床帳如平生,被服纖麗”。歷史上的淮南王劉安廟已被歲月的風塵淹沒已久,為使這一勝跡重現人間,2001年,八公山區人民政府投資600萬元人民幣,重建了漢淮南王宮。整座建築仿漢代建築風格,特色鮮明,雄偉壯觀,突現了漢家盛世氣象。

白塔寺

白塔寺
白塔寺
白塔寺坐落於煉丹谷中,背靠妙華山,面朝東南馬鞍山,兩側青山簇擁。據壽縣縣誌、鳳台縣誌記載,鼎盛時,道場多達數十處,其中最具盛名的為白塔寺。據傳,地藏王菩薩渡海來中國修學弘法,曾路過八公山,在山中發現一處風水絕佳之地,不覺連呼“妙哉!妙哉!”遂於此處結庵修行,香火盛極一時。其結庵之山被後人稱為妙山、妙華山、五華山。
2001年8月復建后的白塔寺,南派建築風格,前後兩進院落,佔地6000平方米,同年9月10日舉行盛大的開光大典。

八公山地質博物館

八公山地質博物館是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地質文化、科普教育、旅遊接待於一體,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用於收藏、陳列八公山及世界各地古生物遺跡化石、各類成岩礦物、奇石及學術專著,揭示地球演變過程。

八公山石林

石林是風景區內重要的地質遺跡景觀,出露面積約30萬平方米,出露高度1.5米-5米。現開發的只是漢淮南王宮所處的升仙台東坡。此處岩石屬於寒武紀下統地層,主要成分為白雲質石灰岩石,由於此區域曾經受到兩組高角度節理(劈理)的影響,加之長時間受到風雨剝蝕、搬運,以及植物生長的綜合影響,形成了江北地區罕見的石林石芽地貌,為研究古地質、古氣象、古生物等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資料。

石門潭

石門潭位於南塘之東雲條山與茵席山相峙之處。那裡峭壁凌雲,奇石萬狀,是八公山中名景之一。

南塘

南塘位於八公山東南部的淮南山王鎮境內,四面環山,中間是一盆地,約有數平方公里,故稱南塘。南塘流傳著宋太祖趙匡胤在南塘被圍困,最後化險為夷,解除災難,翦滅南唐殘部的動人故事。南塘風光秀麗,環塘皆山,樹木蔥鬱。幾處歷史名泉點綴其間:嵐香泉、洗雲泉、沁月泉,泉水甘甜涼洌。

古生物化石群爬跡

古生物化石群爬跡,位於八公山山王鎮境內,南塘湖景區,南塘村路南側。這裡保留了5.4億年前古生物活動所留下的爬行印跡,留下了反映遠古時代,海洋氣候以及地質變化的單向、雙向波痕,收縮跡等層面構造,是研究該地域古生物,古地理、氣候等環境變遷的非常重要的地質遺跡。

八仙閣公園

八公山
八公山
八公仙閣是淮南市八公山鎮興建的古典式園林公園。位於西漢淮南王劉安丹井遺址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八公山麓,總面積一百畝,創建於1985年春。園內主要建築有八公閣、八公群雕、八公仙閣碑亭、薈萃茗館和香這瀉雲竇,聚星井、曲廊、曲橋、假山瀑布、觀魚池、石雕、古生物化石等,莊重典雅,富有江南園林之特色。
八公仙閣園名由著名書法家張建中草書。主建築八公閣系雙層亭閣,旁有八公仙閣碑亭和千噸級假山瀑布組成的瀉雲竇、七星橋和園心池。另一級建築是大廳薈萃茗館,館名由著名書法家李百忍題寫。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30日,八公山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