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劉元波的結果 展開

劉元波

北京天壇醫院血液科主任

劉元波,男,出生於1963年,山東省淄博人,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血液腫瘤內科科主任兼輸血科主任。美國腫瘤協會會員。

主要從事血友病基因治療和血液腫瘤靶向治療等臨床前研究工作。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81-1986年,就讀于山東濰坊醫學院,獲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后回家鄉醫院工作;
1990-1993年,就讀於青島醫學院,獲血液學碩士學位;
1993-1996年,就讀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內科血液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6年到北京同仁醫院血液內科工作,先後擔任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負責造血幹細胞移植項目。
2000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血液腫瘤科研修。
2001-2006年在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基因治療和腫瘤中心任博士后研究員。
2007年後繼續聘為該校資深研究人員並考取美國醫師資格證書。
2011年10月引進到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血液內科工作。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血液腫瘤內科科主任兼輸血科主任。目前主要從事白血病,外周及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早期診斷及治療。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從事血友病基因治療和血液腫瘤靶向治療等臨床前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

1、證明肌肉注射腺相關病毒AAV1載體在治療血友病動物的有效性,為臨床治療實驗奠定基礎。
2、發現細胞表面HER2受體及ACK1非受體激酶在前列腺腫瘤發病中的關鍵作用,為新的靶向治療新葯的研製提供了重要實驗依據。
3、首先證明治療白血病的新葯Dasatinib能有效抑制前列腺腫瘤細胞生長,為拓展該葯的臨床應用範圍作出有益貢獻。

人物事件


在造血幹細胞移植領域一舉成名
1981年,劉元波考上山東濰坊醫學院,劉元波是改革開放后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所以,他是村裡的名人。
1986年,劉元波大學畢業后回到老家的醫院工作,很有工作成績,遠近皆知。但是,他還想學習更多的醫學知識,不斷地提升自己。
1990年,他考上青島醫學院血液學碩士研究生,從此和血液病的研究結緣。
1993年畢業后,劉元波繼續深造,就讀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1996年畢業,獲內科血液學博士學位。在協和醫科大,劉元波得到了更多的實際鍛煉,他曾經在著名的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和醫院實習,這是協和醫科大的下屬研究所和醫院。在那裡,他刻苦工作,勤於提問,將理論實踐結合起來,治療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1996年,劉元波博士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同仁醫院血液內科工作,先後擔任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負責造血幹細胞移植項目。就是在同仁醫院,劉元波在當時的黨委書記、副院長,現在的天壇醫院院長王晨的支持下,從無到有地建立了血液科移植病房。並在1998年,作為負責人主持完成國內首例異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已經存活15年,是存活時間最長的病人之一。這次移植是一次很大的突破,震驚了業內,劉元波一舉成名,成為行業新秀,也被老一輩專家們寄予厚望。為此,劉元波獲得1999年首都勞動獎章
2000年,北京市委組織部組織各個行業的優秀青年去美國學習,劉元波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血液腫瘤科研修,學習造血幹細胞移植,由此,他看到中美在醫學上的差距,觸動很大。
2001年到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基因治療和腫瘤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員。
在北卡的尋覓
2001年,劉元波離開了同仁醫院,赴美學習深造,這一去就是十年。劉元波在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做博士後期間,第一個階段在北卡羅來那大學基因治療中心做了兩年,研究實驗動物基因治療;第二個階段,是在北卡羅來那大學腫瘤研究所做實體瘤研究,尤其是前列腺腫瘤。當時,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已經成熟,劉元波想更多地了解和學習美國針對惡性腫瘤的科研方法和臨床診治手段。博士后畢業后,劉元波就留在北卡羅來那大學腫瘤研究所,帶領一個科研團隊,一直工作下來。
劉元波在北卡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1、證明肌肉注射腺相關病毒AAV1載體在治療血友病動物的有效性,為臨床治療實驗奠定基礎。
2、發現細胞表面HER2受體及ACK1非受體激酶在前列腺腫瘤發病中的關鍵作用,為新的靶向治療新葯的研製提供了重要實驗依據。
另外,劉元波在從事腫瘤分子靶向治療研究的同時,2007年考取了北美的執業醫師資格,有更多機會在醫院學習。在臨床研修過程中,劉元波發現,其實美國的臨床水平和中國差不多,甚至中國醫生臨床手術的經驗比美國醫生更加豐富,主要的差別是我國醫生科研能力與科研條件相對滯后,同時更多地是一種理念和思路問題。其實,科研和臨床密切結合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提升醫生的能力和視野,才會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隨著研究成果日漸豐富,劉元波回國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真正讓劉元波下定決心回國的,是2010年參加的“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動。會議上相關領導宣講北京政策,介紹北京情況,還請來了一批海歸進行經驗分享。當時劉元波很直白地提出最關心的問題:“我們回來能不能有用武之地?工作好不好找?科研經費能不能解決?”劉元波的疑惑立刻得到了回答:“只要你想幹事,以北京目前的經濟實力,政府絕對支持!”
恰好,劉元波的貴人、同仁醫院的原黨委書記王晨調到北京天壇醫院,他熱情邀請劉元波到天壇醫院,把天壇醫院的血液科事業做起來。於是,2011年10月,劉元波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
再攀血液病治療新高峰
劉元波現在更大的精力放在血液科建設和臨床治療上。逐步地,血液科正在建設層流病房,可以進行高水平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而在治療上,也有許多突破。2012年11月12日,血液內科收治一例重型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該患者20歲男性,以眼底出血、左眼視物不清為首發癥狀,伴有極度乏力、面色蒼白牙齦出血。當時血常規中性粒細胞0.83×109/L(正常值大於2.0x109/L),血紅蛋白48.2g/L( 正常值大於120g/L),血小板12×109/L(正常值大於100×109/L)。患者曾經就診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骨髓細胞學及病理檢查提示骨髓增生極度低下,未見巨核細胞,確診為重型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病情危重。
劉元波主任帶領全科討論,決定給予大劑量免疫抑制治療,即大劑量兔抗人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治療。該療法用藥期間可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治療后極易合併嚴重感染等併發症。面對危重的病人及家屬的高度信任,儘管血液科尚缺乏百級層流病房,但是醫護人員齊心協力,為患者安排了最好的設有簡易層流床的單人房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並培訓患者家屬無菌知識。在劉元波主任和主管醫師錢筠等精心治療和護理人員的悉心護理下,目前患者已基本治癒。該病例為北京天壇醫院血液內科首例採用大劑量免疫抑製成功治癒的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反映了血液科在治療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方面躋身國內先進行列。
劉元波在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上也積累了許多成功的案例和經驗。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診斷與治療屬於世界性難題。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有兩難,一是難診斷,二是難治療。過去診斷通過核磁共振、顱內穿刺活檢確診。顱內活檢一些部位很難做,一般醫院做不了,另外有些部位根本不能取活檢。近年來國內外專家通過腦脊液檢查而明確診斷。顱內淋巴瘤治療難點在於顱內存在血腦屏障,一般劑量的化療藥物,難以進入患者顱內病變部位。而劉元波則超越了相應的困難,取得了若干成功,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也逐步建立了天壇醫院血液科的品牌。
劉元波還是首都醫科大學教授,正在把教學、科研和臨床結合起來。
在國際上,他正和北卡羅來那大學腫瘤研究所密切合作,進行學術和臨床交流。研究所也希望通過劉元波在天壇醫院建立的平台,不斷擴大影響力。因此,在回國時,他的老闆贈給劉元波8個基因載體,這十分珍貴,一位在研究所里實習的研究生半年做不出來一個這樣的載體。目前,雙方已經開展了幾次合作交流會議。總之,劉元波正努力把血液科帶到國際上,與國際接軌,做成一流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