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下鄉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轄鄉

王下鄉地處昌江黎族自治縣東南角的霸王嶺腹地,東臨白沙縣,西靠東方市,南與樂東交界。是昌江縣最偏遠、最貧困的鄉鎮,也是海南省最貧困的鄉鎮之一,轄三派、錢鐵、洪水、大炎4個村委會,13個自然村,全鄉共707戶,常住人口2418人(2020年)。鄉政府所在地三派村距縣城52公里,其中霸王嶺至三派村26公里。全鄉行政區域面積365平方千米,約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2018年12月12日,被命名為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1957年置王下鄉,1961年改公社,1987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346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三派、大炎、洪水、錢鐵、牙迫5個村委會。2002年,七差鄉、王下鄉合併,設立七叉鎮。2005年恢復王下鄉。

清末為昌化縣大員峒。1987年,改稱王下鄉。截至2018年末,王下鄉戶籍人口為3268人。截至2020年6月,王下鄉轄4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三派村。

2011年末,王下鄉農民人均純收入2609元。

王下鄉自然自理境內四周環山,綿延起伏,河流縱橫,林海莽莽,可謂是昌江天然的綠色生態屏障。王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春季木棉爭艷;夏季青山含黛,百花竟放;秋季天高氣爽,山泉叮咚;冬季雲霧縹緲,峰巒迷離。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9%,空氣清新,自然環境優越,王下被稱為“昌江肺腑”。

歷史沿革


清末為昌化縣大員峒。
民國三年(1914年),歸昌江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歸樂東縣
1952年,劃歸東方縣(時稱小縣)第二區。
1958年10月,併入石碌公社。
1958年12月,昌感、東方、白沙3縣合併為東方縣(時稱大縣),歸屬東方縣。
1959年8月,石碌公社析置石碌、叉河、七差3個公社,歸入七差公社。
1961年5月,復置昌江縣,重新置王下公社。
1983年,改稱王下區公所
1987年,改稱王下鄉。
2002年7月合併入七叉(差)鎮。
2006年10月,重新復置王下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1年5月,王下公社轄5個生產大隊
1983年,王下區公所轄5個鄉。
1987年,王下鄉下轄5個村委會。
2006年10月,王下鄉下轄4個村委會。
2011年末,王下鄉轄三派、錢鐵、大炎、洪水4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王下鄉轄4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三派村。
王下鄉區劃詳情
三派村錢鐵村大炎村洪水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王下鄉地處霸王嶺南麓,為昌江縣最偏遠山區。東南與樂東縣交界,西靠俄賢嶺與東方縣鄰隔,北與白沙縣接壤,西北與七叉鎮相鄰。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石碌52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3千米,總面積3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王下鄉境內地形以山間谷地為主,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地面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達80%。

水文

王下鄉境內屬昌化江水系。河流眾多,流程短,主要河流有南堯河、洪水河和榮兔河3條。三大河流交匯牙迫村注入昌化江。河道總長度150千米,總集雨面積250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王下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岩、金礦、黃蠟石等。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王下鄉農民人均純收入2609元。

第一產業

王下鄉有耕地面積1429畝,人均0.43畝;林地面積79603畝。以種植水稻玉米山蘭稻木薯橡膠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196噸;橡膠種植面積1.56萬,開割面積9800畝,產值700萬元,已成為當地農民的支柱產業。林業生態補償3180人,補償金額共126萬元。2011年,農業總產值1930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

第三產業

商業
2011年末,王下鄉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30萬元。有商業網點8個,從業人員12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50萬元;境內土特產有白藤花梨沉香、益智、砂仁南葯6種,年供外銷8噸。
財政金融
王下鄉為省級貧困鄉鎮,財政收入微薄。2011年末,境內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86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6萬元。

交通


王下鄉境內唯有縣道公路石白線(後段接王下線)1條,總長52千米。2011年,石王線有護欄6處。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王下鄉有鄉文化站1個;鄉級、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個;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1.3萬冊。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00戶,入戶率10%。

教育

2011年末,王下鄉有小學1所,在校生189人,專任教師39人,小學兒童入學率99.8%。有初中在校生1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王下鄉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5個,其中鄉鎮級1個,村級4個,共有床位20張。專業衛生人員1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756人,參合率達67.27%。

體育

2011年,王下鄉有學校運動場1個,有鄉村籃、排球場4個。年內活動場次16場。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王下鄉有低保戶136戶,共441人,財政低保支出41.68萬元。醫療救助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5人次,共支出18萬;五保戶66人,共支出7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8人,撫恤事業支出27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751人,參保金額5.6萬元,參保率92.1%。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戶,電話用戶普及率0.1%;行動電話用戶780戶,網際網路用戶29戶。

旅遊


昌江地下宮
昌江地下宮位於霸王嶺林區,地處昌江王下鄉大炎新村西面,艾劈嶺之南。地下宮屬於喀斯特岩溶地質。該溶洞共有4層,構造奇巧,洞中有洞。最大的洞穴可容納萬人,裡面鐘乳石形狀各異,石柱玲瓏剔透,有“定海神針”、“迴音柱”、“龍鳳呈祥”、“陰陽石”、“鹽田”等多種奇特景緻。還有專家發現,溶洞中有多個紋理構成天然的山水畫。1990年代中期被發現后,地下宮引起了許多專家的關注。
地下宮溶洞洞壁曲折,洞內個別岩石與地面相隔不到一公尺。洞底深處有一幽暗寬闊的廣場,裡面鐘乳石形狀各異,石柱晶瑩亮麗、玲瓏剔透,地面是一大片被當地黎族同胞稱為“鹽田”的梯級型魚鱗狀的濕地。地下宮深不見底,目前尚未知曉究竟其通往何處。奇特的洞穴景觀與神秘的出口,為探險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探尋自然奧秘的好機會。
皇帝洞
皇帝洞是海南重點自然保護區,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南部王下鄉的五勒嶺下,距縣城石祿鎮60餘公里。座落在霸王嶺熱帶雨林區內,依山傍水,是個石灰岩大溶洞,主要由地下水長年溶蝕而成,洞內冬暖夏涼。洞口就在南瑤河邊,從遠處眺望,像一頭張開嘴的大水牛。洞寬約60米,深約130米,高25米,面積約7800平方米,洞廳呈拱形,平坦寬敞,可容納上萬人。洞內小徑蜿蜒曲折,群燕飛舞,鐘乳石多姿多彩,遊人行於其間,會覺得意趣盎然。在洞的東南方,有一處90米長的天然石景,當中有一個寶座,椅上坐著一石人,兩側站有石衛士,這情景酷似皇帝登基,故此洞名為“皇帝洞”。在石景後面有“皇宮”,門口有三片橫石,像掛的彩錦,門後有一石柱,柱身上雕龍繪鳳。宮頂上有一通天洞口,長2米,寬1.5米,像天窗,光線照射下來,使洞里光彩奪目。攀登著石階可以從天窗外爬上洞頂,觀賞四周的群山、稻田以及黎族村寨。
在皇帝洞前,可以看到南堯河。小河彎彎曲曲,順流而下便是著名的大廣壩,河兩旁是茂密的森林和奇形怪狀的石頭,景色別緻。順流而下十里,都是懸崖峭壁,峭壁上有自然生成的各色圖案,有的像動物,有的像人,有的像樹木……因此被當地群眾稱作“十里畫廊”。

文化


地名由來
王下鄉鄉政府駐地於霸王嶺之下而得名。

獲得榮譽


2018年12月12日,被命名為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2021年7月1日,王下鄉黨委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地理環境
王下鄉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城30千米。轄4個行政村。境內溶洞眾多,皇帝洞為自然保護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王下鄉轄區總人口328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75人,城鎮化率20.5%。另有流動人口38人。總人口中,男性1714人,佔52.18%;女性1571人,佔47.82%;14歲以下519人,佔15.80%;15~64歲2560人,佔77.93%;65歲以上206人,佔6.27%。總人口中,以黎族為主,達3272人,佔99.6%。2011年,人口出生率11.05‰,人口死亡率6.82‰,人口自然增長率4.2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5人。
2017年,王下鄉常住人口為3155人。
截至2018年末,王下鄉戶籍人口為3268人。
根據社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王下鄉常住人口2418人。
王下鄉
王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