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呼倫湖的結果 展開

呼倫湖

中國第四大淡水湖

呼倫湖又名呼倫池、達賚湖、達賚諾爾,與貝爾湖互為姊妹湖。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歷史曾稱大澤、俱輪泊、闊連海子、虎圖澤、玄寞池、庫楞湖等。是北方眾多游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於此。

呼倫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扎賚諾爾區之間,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41公里,平均寬32公里,湖周長447公里,面積233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為8米,平均水深為5.7米,蓄水量138.5億立方米。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與 貝爾湖為姊妹湖、亞洲中部乾旱地區最大淡水湖,為構造成因的礦化度受環境影響較大的淡水湖。

呼倫湖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腎”之稱,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特殊地位,對維繫呼倫貝爾大草原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動植物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呼倫湖及其周邊水繫於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2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

名稱由來


呼倫湖
呼倫湖
呼倫湖在史前已經有人類居住。歷史上曾數易其名: 《山海經》稱大澤,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清朝時稱庫楞湖,當地牧人稱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而呼倫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稱,呼倫的蒙語大意為“水獺”,貝爾的蒙語大意為“雄水獺”,與貝爾湖一陰一陽,因為歷史上兩湖中有很多的水獺。

形態描述


圖片
圖片
呼倫湖又名呼倫池、達齎諾爾。呼倫為突厥語,意為海;北齊稱大澤,唐稱俱倫泊,元名闊夷海子,清名庫木樗湖;稱達齎諾爾,蒙語,意為海一樣湖泊。在呼倫貝爾盟滿州里市南郊,跨新巴爾虎左旗和新巴爾虎右旗。晚侏羅~早白堊世,在海拉爾多字型構造作用下,形成額爾古納隆起和阿系山隆起帶。在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影響下,在原有構造基礎上產生新的褶皺和斷裂,盆地沉降中心移至烏爾遜河以東至輝河一帶,近期移至今呼倫湖一帶。在地形上表現為濱湖的剝蝕高地和西岸的陡崖,東岸形成東高西低的呼倫貝爾高原。兩斷層之間的下陷盆地,由於河水長期匯聚而形成今日的呼倫湖。水位545.33 m,長93.0km,最大寬41.0km,平均寬25.2km,面積2339.0km2;最大水深約8.0m,平均水深5.92m,蓄水量138.5×108m3。
集水面積37 214.0km2,補給係數15.91。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與湖面降水補給,沿湖有河流80餘條,多為時令河;主要入湖河流為西南部入湖的克魯倫河,源於蒙古國肯特山東麓,長206.0km,年均徑流量5.367×108 m3(阿拉坦額莫站,1959~1980);東南部入湖的烏爾遜河,源於貝爾湖,長223.0km,年均徑流量為5.638×108m3(坤都冷站,1961~1980年);其餘河流及區間年均徑流量0.195 ×108m3。年均地下徑流量4 .501×108m3,湖面降水量5.47×108m3,合計年入湖總水量為21.171×108m3。出流為北岸的木得那雅河,原經海拉河與額爾西納河相通,為黑龍江源流之一,曾是調節呼倫湖的1條吞吐性河流,1958年被堵后,1971年新開一條人工河(新開河),使木得那雅河一段改道,並建閘控制,一般情況不啟閘泄水。湖面年蒸發量21.8×108m3,工農業用水量0.001×108m3,合計年出湖水量21.771×108m3,收支相抵,年虧損水量-0.60×108m3。

生態環境


湖區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均氣溫-0.1℃,1月平均氣溫-22.7℃,極端最低氣溫 -42.7℃,7月平均氣溫19.8℃,極端最高氣溫40.1℃。年日照時數2 800~3 100h,輻射總量520 000~570 000J/cm2,無霜期110~160d。多年平均降水量319mm,6~8月占年降水量的80%~86%;降水日數62d,降雪日數20~30d;年蒸發量1 400~1 900mm。年最大風速27.0m/s,平均4.0~5.0m/s。
據1960~1981年水位資料,多年平均水位544.42m,年內水位最大變幅0.74m,平均變幅0.23m。水位年際變化:1952~1959年544.00~545.00m,湖泊處於擴張狀態;1960~1981年543.70~545.50m,1982~1983年542.00~543.00m,其中1960~1972年水位變動不大,1972年以後,湖水位逐年下降,1983年湖水位比1962年下降2.00m。據1962~1981年資料,5月平均水溫6.8℃,6月16.1℃,7月21.2℃,8月20.5℃,9月14.3℃,10月5.7℃,年最高水溫21.0~28.6℃,出現於7~9月;水溫10℃以上日數117d,14℃以上94d(嚴志德,1985年)。最早結冰在10月30日,最遲11月16日;融冰最早日期4月25日,最遲5月15日,冰凍日數155d左右,冰厚0.96~1.32m,冰上積雪0.10~2.00m。湖水黃綠色,透明度0.22~0.71m。pH值8.7,總硬度18.96德國度,礦化度1.15g/L;陰離子HCO3-、Cl-、SO42-、CO32-,含量分別為560.18、124.38、96.07、42.31mg/L;陽離子Na+、Mg2+、Ca2+、K+含量分別為239.49、48.97、26.33、14.19mg/L,屬重碳酸鹽類鈉組Ⅰ型微鹹水湖。DO9.19mg/L,COD11.16mg/L,BOD13.36mg/L,TN1.98mg/L,TP0.105mg/L,TFe0.04mg/L;NH4+—N0.431mg/L,NO3-—N0.089mg/L,NO2-—N0.012mg/L,PO43-—P0.047mg/L。

湖泊類型


重碳酸鹽類鈉組Ⅰ型微鹹水湖。

生態資源


魚類

計有魚類3目6科30種及1亞種,其中鯉形目3科26種,鯡形目2科3種,鱈形目1科1種。有定居型的鯉、鯽、紅鰭鮊、蒙古紅鮊、雅羅魚、鯰魚、油條等,占魚產量的絕對優勢;半洄遊性的鰱、鱅、草魚是1958年後引進的魚類,產量極微;冷水性的江鱈狗魚和冷水溪流型的哲羅魚細鱗魚,湖內也不多。湖中主要經濟魚類有鯉、鯽、油條、紅鰭鮊、蒙古紅鰭鮊、狗魚、鯰魚7種,其中以油條產量最高,鯉魚次之。漁業開發歷史較早,從1917年至今,已近90年歷史,但1947年前只屬零星季節性捕撈,據1948~1986年魚產資料,大致經歷三個階段:1948~1957年以冬季冰下大拉網為主,魚產量多年平均3 826.29t;1958~1969年為常年多網具(有兜網、拉網、掛網、流網、箔旋等)混合生產,魚產量有所提高,多年平均6 141.43t;1970~1986年,開始拉網捕魚,並實行以養為主、養捕結合和一系列的繁殖保護措施后,魚產量又有提高,多年平均7 078.8t。

水生植物

計有水生植物20科24屬40種,其中挺水植物26種,沉水植物11種,浮葉植物2種,漂浮植物1種。主要分佈在湖的東北、東南沿岸,此外在烏爾遜河與克魯倫河的入湖河口亦有分佈。主要種類有蘆葦、蔗草、澤瀉莎草眼子菜雨久花蒲草狸藻水芹。群落類型有:蘆葦群落,分佈在東南湖灣區,面積3.14×104hm2,生物量3 600g/m2(鮮重),密度150株/m2,覆蓋率100%,現存量2.5×104t,為內蒙古重點蘆葦產區之一。1968~1985年共產蘆葦41 512t,最高年產3 664.0t(1973年),最低724.0t(1979年)(徐占江,1989年),其長勢因只割不育而退化;荇菜群落,分佈在烏爾遜河入湖口湖區,生物量3 000.0g/m2(鮮重),覆蓋率95%,其中有少量的眼子菜和杉葉藻;狸藻+眼子菜群落,主要分佈在東南湖灣區,生物量5 300.0g/m2(鮮重),除狸藻與龍鬚眼子菜外,還有杉葉藻等。

浮游植物

據1981~1982年、1988~1989年調查,見有浮遊藻類8門121屬201種,其中藍藻門22屬39種,綠藻門50屬84種,硅藻門24屬36種,裸藻門6屬16種,甲藻門5屬6種,隱藻門4屬6種,金藻門6屬9種,黃藻門4屬5種。年內初春以硅藻最多,綠藻次之;春季綠藻較多,藍藻次之;秋季藍綠藻較多。隱藻和裸藻數量常在秋季和冬季出現最高值。湖泊表層以藍藻為主,底層以硅藻為主。春季的優勢種有小環藻、橋穹藻、小球藻、項圈藻、魚腥藻和銅色微胞藻;夏季優勢種主要為銅色微胞藻、水花微胞藻、水花束絲藻和腔球藻等,湖面出現藍藻水華;夏季除藍藻門大量種群繼續存在外,其它藻類很少出現,常見的藍藻有隱藻、裸藻、小球藻、藍球藻和腔球藻等。

浮遊動物

見有浮遊動物44屬69種,其中原生動物14屬19種,輪蟲20屬32種,枝角類5屬11種,橈足類5屬7種。以砂殼蟲、焰毛蟲、似鈴殼蟲;長三肢輪蟲、矩形龜甲輪蟲、晶囊輪蟲;內蒙古秀體、僧帽;直刺北鏢水蚤、近鄰劍水蚤和無節幼蟲為優勢種。年均生物量4.143mg/L。生物量平面分佈,東岸6.52mg/L,西岸3.69mg/L,湖心2.72mg/L。生物量年內夏季最高5.56mg/L,冬季最低0.57mg/L,主要受橈足類和枝角類數量多少影響。橈足類在全年都是優勢種,夏季生物量最高3.5mg/L,佔全年的63.0%;優勢種為近鄰劍水蚤、直刺北鏢水蚤和無節幼蟲;秋季枝角類生物量最高2.71mg/L,佔全年的58.3%,優勢種是圓形盤腸、卵形盤腸、內蒙古秀體和僧帽;夏秋季節原生動物個體數量雖多,但生物量較低,優勢種是王氏似鈴殼蟲、球形砂殼蟲、滾動焰毛蟲;輪蟲高峰值出現在春季,優勢種是長三肢輪蟲、裂足輪蟲、曲腿龜甲輪蟲、矩形龜甲輪蟲;冬季以橈足類的直刺北鏢水蚤及無節幼蟲佔優勢,冰下無枝角類,原生動物不多,以王氏似鈴殼蟲為主,輪蟲也很少。

底棲生物

底棲動物有寡毛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的蛭綱,昆蟲類的蜻蜓目、蜉蝣目、毛翅目及搖蚊幼蟲,介形類及甲殼類的秀麗白蝦等。除秀麗白蝦為全湖分佈外,其餘種類分佈極不均勻,湖北部種類和生物量較高,南部較低。搖蚊幼蟲無論是數量或生物量均是底棲動物的主要成分,優勢種為羽搖蚊。1957年後,底棲動物的數量420ind./m2,生物量1.123g/m2,到1981年,除蚌外,寡毛類和搖蚊幼蟲的數量212ind./m2,生物量0.408g/m2。秀麗白蝦以1986年產量最高165t,1984年產量最低8.4t,年均產量96.3t。1981年全湖蚌類約1 167.3kg,主要種類是褶紋冠蚌和圓頂珠蚌

原生動物

原生動物14屬19種,以砂殼蟲、焰毛蟲、似鈴殼蟲為優勢種。

傳說


呼倫湖和貝爾湖的來歷,當地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說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草原突然遭到了風妖和沙魔的侵襲。它們所到之處狂風大作,黃沙蔽日,草原危在旦夕。草原人民被迫背井離鄉,去尋找綠色的土地。這時天國派來了分別化名為呼倫和貝爾的一對天鵝,她們與魔鬼展開殊死搏鬥,戰勝了惡魔。為了防止悲劇不再發生,她們決定永久地庇佑這裡的草原。最後她們手拉著手變成了呼倫湖和貝爾湖。遼闊的湖水擋住了風沙,滋潤了大草原,孕育了多民族的文化,草原從此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

範圍變化


呼倫湖湖水的範圍變化非常大,在《山海經》、《唐書》這些古書中都有記載。呼倫湖以前叫大澤,在漢語文獻裡面叫很大的湖泊,有時候可能達幾千平方公里,但有的時候又很小,比如說在清末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它乾涸了,就剩下幾個小水泡和大量的濕地。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及20世紀60一80年代,這個湖又都有一個擴大的過程。

漁業


進入11月份,湖水就開始封凍,幾千平方公里的湖面,幾天的工夫就凍得嚴嚴實實。此時,是每年最繁忙的捕撈季節。全年70%的捕撈量就是在這天寒地凍的時候完成的。

環境


呼倫湖是中國北方數千里之內唯一的大澤,水域寬廣,沼澤濕地連綿。湖中共有魚類30多種,主要有鯉魚、鯽魚、鯰魚等經濟魚類。此外,湖中還盛產白蝦。呼倫湖也是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和東部內陸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春秋兩季,南來北往的候鳥種類繁多。據初步統計,呼倫湖地區共有鳥類17目41科241種,佔中國鳥類總數的1/5,主要有天鵝、雁、鴨、鷺等,其中不少屬珍稀禽類。其中丹頂鶴白鶴、黑鸛、大鴇金雕等是國家一級保護烏類。全世界有鶴類15種,而呼倫湖保護區就有5種,這些鶴類家族中的白鶴。丹頂鶴、白枕鶴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而這片濕地就成為他們的重要的避難所。
此外,以呼倫湖為主體的三湖(呼倫湖、貝爾湖、烏蘭諾爾湖)和三河(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達蘭鄂羅木河)成為供魚類棲息、繁衍的天然有機水系,形成了一個漁業生產的整體。烏爾遜河中游的烏蘭泡水生植物極其豐富,成為鯉魚、鯽魚的主要產卵地。

自凈

呼倫湖的自凈能力與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有關,首先湖的面積大,與多條草原河流溝通;其次由於地處高緯地區,氣溫低,對湖體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湖體構造特殊,露出30餘個泉點,有大量地下水的補給。因此,呼倫湖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在區域環境保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保護

由於氣候乾旱等原因,近年來湖體水位持續下降,水面減少約300平方公里,導致濕地萎縮,湖區生態環境退化。從2000年至2009年,呼倫湖的水位已經下降了約4.6米,平均每年下降50厘米!呼倫湖水域面積縮減了477平方公里,比歷史最大面積2339平方公里縮減了20%;相應湖蓄水量不足70億立方米,比歷史最大蓄水量138.5億立方米減少了一半。
蓄水量減少使得水域污染嚴重,據相關資料顯示,湖水Ph值由上世紀60年代的8.5上升為目前的9.1,鹼度由2.28每升毫克當量上升到11.09,含鹽量由千分之0.7上升到千分之1.6。鹼化的湖水讓三種魚類已經滅絕,它們分別是細鱗魚、蒙古紅幽和哲羅魚。
1992年10月,在呼倫湖成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74萬公頃,處於中、蒙、俄三國交界處的中國境內,屬於跨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與蒙古國達吾爾自然保護區、俄羅斯達吾爾斯克自然保護區共同組成了達吾爾國際自然保護區。
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實施呼倫湖水資源配置及水環境治理工程,從海拉爾河引水,補充呼倫湖水量,恢復湖區濕地,有效地遏制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1999年至今,內蒙古氣象局利用衛星遙感對呼倫湖水體進行了連續11年監測,今年呼倫湖開湖時間比去年晚5天左右。通過監測表明:呼倫湖面積在過去11年間不斷萎縮,目前已不足1800平方千米,面積縮減少約620平方千米;呼倫湖的水環境也逐年惡化,今年觀測到的水位是91.294米,比去年同期降低0.171米,透明度28厘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厘米。

景觀


呼倫湖有八個著名景區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盪棲鳥、鷗島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