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性寄生蟲
專性寄生蟲
專性寄生蟲(obligatory parasite),這是一個醫學研究探討的領域,專性寄生蟲 成長的各個階段都靠寄生生活,如絲蟲;或生活史某個階段必須靠寄生生活,如瘧原蟲的各個發育階段都必須在人體和蚊體內進行,否則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如鉤蟲,其幼蟲在土壤中靠自生生活,但發育至絲狀后,必須侵入宿主體內靠寄生生活,才能發育至成蟲。研究專性寄生蟲的演變、致病、診斷和防治等對醫學領域的發展提供依據。
專性寄生蟲常見圖
專性寄生蟲展示
3.侵入機製得到加強為增加進入宿主及組織的機會,侵入機製得到專化與加強,例如痢疾阿米巴具有穿透腸粘膜的蛋白質水解酶,而在共棲型的結腸阿米巴卻沒有發現這些酶。血吸蟲尾蚴能穿過皮膚也是需要藉助前端的穿刺腺分泌某些水解酶。這些溶解酶與小鉤,都是由於營寄生生活而產生或得到加強。
4.繁殖能力加強表現在生殖系統的發達及繁殖方式多樣化。寄生蟲的生殖系統發達,如絛蟲每一節片都有雌雄生殖系統,成熟的節片幾乎充滿生殖系統。蛔蟲的產卵量很大,每條雌蟲每天約產卵20萬個。有些寄生蟲,如吸蟲不僅有有性生殖,而且有無性生殖,這種需要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交替進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現象稱世代交替。不管是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都能使寄生蟲個體數量增加、種群擴大。繁殖能力增強及繁殖方式多樣化表明寄生蟲對其複雜生活史及其生活環境多樣性的一種適應性。
寄生現象深化與寄生蟲本身的形態、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生理等各種改變互為因果,開始時的偶然寄生蟲、兼性寄生蟲、終於演化為長期寄生蟲、專性寄生蟲。
有性生殖僅限於小腸上皮細胞內,而無性生殖除腸上皮細胞外還可在其它組織細胞內進行;弓形蟲對中間宿主選擇極不嚴格,其中間宿主包括人、哺乳動物、禽類。另,弓形蟲對組織的選擇也不嚴格,除紅細胞外,可侵犯所有的有核細胞。
弓形蟲在其生活史中有5種主要形態:即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和卵囊,但對人體致病及與傳播有關的發育期為滋養體、假包囊與包囊和卵囊。滋養體: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較尖,一端鈍圓;一邊扁平,另一邊較膨隆;長4~7μm,寬2~4μm,平均為1.5×5.0μm。經姬氏或瑞氏染色后可見滋養體的胞漿呈藍色,胞核呈紫紅色,位於蟲體中央。細胞內寄生的滋養體以內二芽殖、二分裂及裂體增殖等方式不斷增殖,一般含數個至十多個蟲體,這個由宿主細胞膜包繞的蟲體集合體稱假包囊,假包囊中的滋養體又稱速殖子。包囊:圓形或橢圓形,直徑5~100μm,具有由蟲體分泌的一層富有彈性的堅韌囊壁,內含數個至數千個蟲體。囊內的滋養體稱緩殖子,其形態與速殖子相似,但蟲體較小核稍偏後。卵囊:圓形或橢圓形,具有兩層光滑透明的囊壁,其內充滿均勻小顆粒。成熟卵囊大小為11×12.5μm,含2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內含4個新月形子孢子。
專性寄生蟲圖示
(1)先天性弓形蟲病:指母親在孕期感染弓形蟲,蟲體經胎盤血流引起胎兒的先天性感染。母體在孕前感染弓形蟲的,一般不會傳染給胎兒,受到感染的母親在產下一胎先天性感染的嬰兒后,因本身成為慢性感染者,故少見次胎再出現先天性感染的。在孕期的前三個月內感染,癥狀較嚴重,可致流產、早產、死產或腦積水、小腦畸形、小眼畸形等胎兒畸形。受到感染而能存活的兒童常因腦部先天性損害而致智力發育不全或癲癇,有的成年後出現視網膜脈絡膜炎。妊娠後期的感染,病損多數較輕。
(2)獲得性弓形蟲病:指出生後由外界獲得的弓形蟲感染,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有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或因惡性腫瘤、器官移植而長期接受放射、免疫抑製劑治療者,可由隱性感染狀態轉為急性或亞急性,從而出現嚴重的全身性弓形蟲病。弓形蟲感染可引起多臟器損害。弓形蟲常累及腦和眼部,如腦炎、腦膜腦炎、癲癇和精神異常;弓形蟲眼病以視網膜脈絡膜炎為多見,成人表現為視力突然下降,嬰幼兒可表現出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也有出現斜視、虹膜睫狀體炎、色素膜炎等,多見雙側性病變,視力障礙的同時常伴全身反應或多器官病損。淋巴結腫大也是獲得性弓形蟲病最常見的臨床類型之一,多見於頜下和頸后淋巴結,伴有長時間的低熱、疲倦、肌肉不適、肝脾腫大或全身中毒癥狀。若弓形蟲急性播散,常可引起腦膜腦炎、肝炎、肺炎、心肌心包炎、廣泛性肌炎、關節炎、腎炎和腹膜炎等。
從免疫學角度研究專性寄生蟲
1.流行概況 呈世界性分佈,廣泛存在於多種哺乳類動物,人群感染也相當普遍。國外人群感染率0.99%-94%,國內一般在8%以下,估計全球約有10億人被弓形蟲感染。動物飼養員、屠宰工、獵人、剝獸皮工人、弓形蟲實驗室工作人員以及獸醫等,因接觸弓形蟲的機會較多而容易受感染。本病與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即艾滋病(AIDS)患者關係密切,約有5%~10%的AIDS患者合併弓形蟲感染。
2.流行環節
(1)傳染源:動物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貓及貓科動物是重要傳染源。人經胎盤的垂直傳播具有傳染源的意義。
(2)傳播途徑:包括經胎盤垂直傳播、經消化道、經損傷的皮膚粘膜節肢動物以及經輸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徑傳播。節肢動物攜帶卵囊也具有一定的傳播意義。
(3)易感人群:人類對弓形蟲普遍易感。胎兒和嬰幼兒的易感性比成人高,腫瘤和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損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感。
顯微鏡下的專性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