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詩
清代的詩歌
清詩,即清代的詩歌,清詩既對於古典詩歌有所發展,又限制於的文字獄的政治迫害,限制了清詩獲得更高成就。總的看來,清詩流派迭出,風格多樣,上承唐宋,下啟近代中國古典詩歌。
清詩是唐宋之後又一個重要時期,流派紛呈,詩學主張也多樣,有其不可忽視的藝術價值。清初詩壇的情況不同於唐宋開國時期,要經過一個世紀以上,詩才大放光芒。而清代之前的明末,詩歌已出現好的轉機,明清異代的戰亂與痛苦,反而使清初的詩壇顯得活躍多彩。這一時期的詩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原為明臣後來仕清的,如清初詩壇盟主錢謙益、吳偉業、施閏章、宋琬等。一類是堅持氣節,不肯仕清或繼續進行抗清鬥爭的遺民,如:顧炎武、屈大均、吳嘉紀等。
錢謙益繼明開清,宗盟詩壇五十年。他的詩初宗盛唐,后廣泛學習唐宋各名家而有所創新,對轉變明末復古主義詩風有較大貢獻。強調時代、遭遇和學問的重要性,建立起“詩有本”的真情論,達到性情、世運、學養並舉,轉益多師,推陳出新,確立一代詩風。詩雄奇詭異,用典切當,技巧純熟,長於抒情,尤工七律。錢氏之外,清初詩壇聲望最高的當推吳偉業。以明末清初的歷史現實為題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會變故,描寫動蕩歲月的人生圖畫,志在以詩存史。第一,以宮廷為中心,引出改朝換代的巨變。第二,以明清農民起義鬥爭為中心,揭示明朝走向滅亡的趨勢。第三,以歌姬藝人為中心,以見證者為視角,敘述南明王小朝廷的衰敗覆滅。此外,還有一些感憤國事,長歌當哭的作品。擅長七言歌行,痛失名節的悲吟是其詩歌的另一主題。吸收元、白歌行的寫法,重在敘事,輔以初唐四傑的辭藻,溫庭筠、李商隱的風情韻味,融合明傳奇曲折變化的戲劇性,在敘事詩里開出新境界。此外,施閏章長於寫景的無言律詩,詩風清遠。宋琬曾蒙獄三年,多有感傷憂患之作,詩風雄健。
遺民詩人中,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三人是清初的思想家,主要成就不在詩歌,但他們的詩都洋溢著愛國的熱情,感情沉痛,氣勢豪壯。顧炎武論詩“主性情”,圍繞抒發民族感情和愛國思想的主題,反清復明和堅守氣節是其詩突出的色調。格調質實堅蒼,沉雄悲壯,往往接近杜甫。黃宗羲,梨洲先生,詩歌感情真實,沉著樸素,具有愛國精神和高尚情操。王夫之,船山先生,表現“孤憤”是其突出的內容。吳嘉紀終身貧困,年輕時從事燒鹽勞動,參加過抗清活動,詩歌反映農民、鹽民、災民疾苦和揭露清軍暴行的詩較有特色。語言樸素,風格接近唐代新樂府。屈大均曾參加過抗清義軍,詩中多寫抗清的經歷和情懷,風格俊逸明快,慷慨奇絕之氣。其他著名的遺民詩人有閻爾梅、陳恭尹等,詩歌浸透著強烈的切身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以詩紀事。康熙時,王士禛詩名最著,成為文壇領袖,倡導“神韻說”,要求詩歌具有含蓄深韻、言盡意不盡的特點。以此為宗旨,對清幽淡遠、不可湊泊而富有詩情畫意的詩特別推崇,唐代王維、孟浩然的詩正是其創作的典範。對元明以來生硬模仿唐詩語調的擬古詩風,起到一定的補救作用。王士禛很少有重大社會題材的詩作。以七絕最為特色。與王士禛齊名的朱彝尊,論詩亦崇唐而以學力、辭藻見長,詩風清新渾樸,和王士禛並稱“南朱北王”;稍後的查慎行和趙執信於清后出生,大家中的後勁。
從康熙末年到乾隆、嘉慶年間,繼“神韻說”之後,又產生了許多詩歌流派,總的看來,復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傾向比較嚴重,只有少數作家具有革新精神,在詩中表現鮮明的個性和真率的感情。沈德潛是個台閣體詩人。倡導“格調說”,尊唐抑宋,詩歌起到“和性情、厚人倫、匡政治”的教化作用。與沈德潛同時的鄭燮是個很有個性的詩人,不肯擬古而自成一家,多揭露官吏貪酷、抒寫民生疾苦及磊落胸懷之作,詩風純樸。乾隆時期影響最大的詩人當推袁枚,給詩壇吹進清新空氣,獨樹一幟。宣揚性情至上,肯定情慾合理,在性與情上,主張即“情”求“性”,強調情是其詩論的核心,男女是真情本源。對虛偽的假道學深惡痛絕,表現出封建社會末期個性解放再次蘇醒。論詩崇尚“性靈”(性情、個性、詩才)。與趙翼、張問陶並稱“乾嘉性靈派三大家”。乾隆、嘉慶時的翁方綱,論詩倡肌理說,包括義理(言有物,以六經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規範的思想與學問)與文理(言有序詩律、結構、章句等作詩之法)入詩,對近代的宋詩運動產生一定影響。清代中晚輩詩人中,黃景仁是一位極有才華的薄命詩人,落魄江湖,懷才不遇,短暫的一生都在貧病愁苦中度過。詩學唐人,兼各家之長,尤重李白。有較濃重的感傷情緒。
題《望京洲都尉府》
七星伴月藏防尉,嶺青海秀地豐厚。
水中小舟橫側鉤,魚蝦游往戲漁翁。
南天白雲雁群飛,風吹帆布官船行。
嘉慶年間出奇人,誥授蔭族昭武第。
《達興舉人門》
游賞山水多秀色,炙賢圍外鰲頭山。
儒生文彩舉人門,自古俊士爭此地。
【讀音】qīngshī
清新雋永的詩篇。晉·傅咸《贈崔伏二郎詩》:“人之好我,贈我清詩。”唐·杜甫《解悶》詩之
識雅言。”宋·陸遊《射的山觀梅》詩:“即今畫史無名手,試把清詩當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