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黃姑魚的結果 展開
- 鱸形目石首魚科動物
- 石首魚科魚類
黃姑魚
鱸形目石首魚科動物
黃姑魚(albiflora croaker)屬硬骨魚綱、鱸形目、石首魚科、黃姑魚屬。又稱黃婆雞、黃姑子、花䱛。是近海暖溫性中下層經濟魚類,分佈於中國沿海、朝鮮、日本南部。
該魚具有發聲能力,特別是生殖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主要攝食底棲動物。黃姑魚的越冬場在黃海南部及東海北部外海。外形與小黃魚相似,一般體長20~30厘米、體重300~700克。
成魚
黃姑魚
體延長,側扁,背部稍隆起。吻稍突出;口裂大,端位,傾斜,上頜長於下頜,上頜骨后緣延伸達瞳孔后緣;口閉合時上頜外列齒外露,上頜齒最外列齒擴大成犬齒狀,下頜齒最內列齒擴大,前端為一撮細齒群;吻緣孔5個,中央緣孔為圓形,內、外側緣孔沿吻緣葉側裂,在外側緣孔處吻緣葉成3片狀;吻上孔5個,中央3孔圓形,左右各有一外側上孔;頦孔為似5孔型呈弧形排列,中央頦孔隔成2孔;眼眶下緣距前上頜骨水平線有一鱗片寬。鼻孔2個,橢圓形后鼻孔約為前鼻孔的兩倍。前鰓蓋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鰓耙細長。除吻端、眼下部、頰部及喉前部為圓鱗外,余皆被櫛鱗;臀鰭基有一列鞘鱗;尾鰭布滿小圓鱗。背腹鰭基起點約相對;胸鰭基上緣點在背腹鰭基起點前,鰓蓋後下方;尾鰭楔形;臀鰭第二硬棘粗大,長度約為眼徑的2.1倍。耳石為黃姑魚型,腹面蝌蚪形印跡之“尾區”呈“J”字型,末端達耳石外緣。腹腔膜有細黑點,胃為卜字形,幽門垂7-9個,腸為2次迴繞型,鰾為黃姑魚型,前端為圓角之方形,附枝20-25對,第一對附枝伸入頭區。體側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銀白帶澄黃色,體側每一鱗片皆具褐斑,呈向前下方傾斜的條紋。背鰭基部黑褐色,軟條部淺褐色,末緣深褐色,每一軟條基部前緣皆有一深褐色點;尾鰭淺黃褐色;臀鰭及腹鰭黃色有褐色細斑;胸鰭淺褐色,鰭基內緣有黑斑。鰓蓋青紫色。鰓腔黑色。口腔白色。
幼魚
初孵仔魚全長1.54毫米,肌節25-27對,油球位於卵黃囊後下方,肛門位於第十、十一肌節處,體上四處色素叢除眼周圍的分化成前、后兩小叢外,其他3處及油球上的色素無變化。全長2.84毫米仔魚,肌節26-28對,卵黃囊已全吸收,口已微裂,肛門已開口體外,胸鰭芽出現,五叢色素開始分化,尾部中段色素叢明顯,出現少量黃色素點。全長5.04毫米仔魚,肌節23-24對,魚體透明度減小,鰓蓋形成,背鰭和尾鰭開始分化,胸鰭出現數根鰭條,尾部鰭條5根,體背部色素叢開始消失,尾部腹面一列色素仍很明顯,胸腔後方出現一團星狀黑色素塊。全長10.70毫米稚魚,肌節23-24對,椎骨23-24節,尾楔形,已具幼魚體形,各部器官已完善。
黃姑魚
黃姑魚有洄遊習性,冬季在濟州島西側的黃海中部越冬,春季向鴨綠江口、黃河口、萊州灣、呂泗洋、海州灣一帶移動。5~8月在鴨綠江口、黃河口、遼東灣、連雲港、舟山群島一帶產卵洄遊。秋季,水溫下降,魚群由渤海進入黃海中部,然後返回越冬場。
淺色黃姑魚屬於溫水性的魚類,適溫範圍8~33℃,最適生長水溫為24~29℃,產卵水溫24~28℃,性成熟年齡為Ⅱ齡,3齡全部性成熟。生長適鹽範圍10~40。
喜棲息於水深70-80米、泥或沙泥底海域。具明顯季節洄遊習性,具有發聲能力,特是魚群密集生殖盛期。越冬期間主要分佈在黃海南部和東海北部外海。每年初春魚群開始北上生殖洄游,4月上旬主群在北緯35°30′以南、東經123°00′以東,4月中旬到達石島東南,後分為兩攴,一支游向乳山外海,主群繼續北上,魚群到達成山頭后又分為兩支:一支游向鴨綠江口一帶,另支向西越過渤海海峽進入渤海。也有魚群游向連雲港和舟山群島等處作產卵洄遊。幼魚主要攝食小型蝦類、幼魚和多毛類,成魚以小型魚類、蝦類和雙殼類等底棲生物為主。
產卵場比較集中和明顯的有:中國萊州灣東部,鴨綠江口至大洋河口附近,渤海東南部,遼東灣北部,乳山外海及東海區舟山群島一帶,產卵期為5月上旬至6月下句,盛期為5月中、下句,產卵水深在5-10米之間,產卵初期底溫約15℃,盛期18℃,末期23℃,鹽度26-28‰,底質為硬沙泥。
卵球形,浮性,卵膜薄、表面光滑,卵徑0.83-0.87毫米,卵黃均勻,卵黃周隙小,油球1個,無色透明,球徑約為0.24毫米。受精后12小時30分鐘原口封閉,克氏泡出現;受精后13小時左右,在胚體背面出現分佈不規則的點狀黑色索。受精后17小時20分鐘,晶體出現,鰭膜生出,腦已開始分化,胚體背面出現少量淺棕色粒狀色素,油球上部星狀黑色素增多,油球下部出現較多的點狀黑色素。
生長階段
黃姑魚1齡魚全長達150~170毫米,2齡魚為230~240毫米,3齡魚310毫米,4齡魚350~360毫米。
1齡魚開始性成熟,2齡魚大部分性成熟。懷卵量約為51萬~74萬粒。卵球形,浮性,卵徑0.76毫米,有透明油球1個。產卵常在午後3~7時進行,海水鹽度在13.5‰以上時受精率高;在5.48‰時受精率低。初孵仔魚全長1.5毫米,體長4.3毫米時奇鰭鰭條開始出現,5.9毫米時背鰭和臀鰭分化完成。
人工育苗主要分為親魚采卵技術和魚苗培育技術兩部分。
親魚飼養及采卵
通常可在黃姑魚的產卵前期收捕天然親魚,運回室內進行親魚飼養管理,採用流水、充氣、每天投餌1~2次,親魚性腺發育至Ⅳ期末時,可以注射HCG和LRH—A催產,集中產卵,也可以任其自行產卵。將收集起來的卵放入一定的容器中,稍靜片刻,分離出上浮、透明的正常卵,計數後下池,靜水孵化。仔魚孵化出來后,將仔魚數除以全部上浮卵數獲得孵化率。
魚苗培育
魚卵孵化后,常溫培養,用靜水和充氣、換水或微流水、不充氣兩種方法。魚苗生長生態見表。從魚苗孵化第3天開始投喂餌料,每天6次(每4小時投喂1次),定時檢查魚苗的攝食情況及池中餌料量,以此決定投喂增減,魚苗的開口餌料,用80目和120目篩絹兩次過濾后,再投餵給魚苗。此後,逐漸交叉投喂鹵蟲幼體、鹵蟲成體或橈足類、糠蝦等較大型的甲殼類,直至交叉投喂雜魚肉糜等後期餌料。魚苗培育的適宜水環境中,水溫從22~28℃之間;每升水體溶解氧一般不低於3.1毫克;pH值8.0~9.6。一般每5天或10天測量魚苗生長情況。魚苗超過2厘米時,開始計數出池,下塘養殖或出售苗種。
網箱養殖
黃姑魚
放養規格
黃姑魚網箱養殖的放養規格和密度與養殖成活率的關係密切。放養全長20毫米~30毫米的成活率僅35%,而放養全長40毫米~50毫米的成活率僅75%,而放養全長70毫米~110毫米的成活率僅91%,放養全長90毫米~120毫米的成活率僅93.4%。放養密度與個體發育快慢有關。幼魚全長40毫米~50毫米的放養密度為20尾/立方米~33尾/立方米,最佳密度為25尾/立方米~28尾/立方米。幼魚全長90毫米~120毫米的放養密度為20尾/立方米~25尾/立方米。正常情況下,幼魚每15天~20天調整一次放養密度並根據魚體大小調換網箱網目規格,當全長達到210毫米以上時,根據魚體不同大小分網養殖。
投料方法
黃姑魚的飼料種類有幼鰻飼料、藍圓魚參、金色小沙丁魚、狗母魚類、條尾鯡鯉和竹筴魚等。幼魚全長20毫米~30毫米攝食飼料要求先去鱗及骨、刺,然後用孔徑2毫米的絞肉機絞細,加幼鰻飼料拌勻,每2天投料1次,日投餌量為體重的16%~20%。幼魚全長40毫米~50毫米時,飼料種類不變,但絞肉機孔徑換為5毫米,每2天投料1次。幼魚全長70毫米~120毫米時,飼料加工前不用去鱗及骨、刺等,仍用5毫米孔徑絞肉機加工,投料次數改為早上6時、上午10時、下午3時及傍晚6時各1次,投料量為體重的16%~18%。魚體全長達到170毫米時,用15毫米孔徑絞肉機加工,投料次數改為早、晚各1次,投料量為體重的12%~16%。魚體全長達到230毫米時,投喂塊狀或整條小魚、小蝦,早晚各投料1次,投料量為體重的7%~10%。
分級養殖
個體大小不同應分網養殖,尤其在幼魚階段全長40毫米~50毫米的個體不能與150毫米以上個體混養;全長100毫米的個體不能與200毫米以上個體混養。在飢餓的情況下,大魚吃小魚和咬尾現象時有發生。為提高養殖的成活率和養殖產量,必須採用分級養殖法。從幼魚養到全長420毫米、體重1.15公斤,養殖時間189天,分三級養殖效果較好。第一級放養的全長40毫米~70毫米,第二級放養的全長150毫米~200毫米,第三級放養的全長大於230毫米。
苗种放養
● ● 苗种放養前準備:魚苗下池前,養殖池、進排水系統等要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以殺滅細菌等有害生物,使用濃度為20毫升/升的高錳酸鉀溶液全池潑灑,20分鐘后沖洗乾淨進行蓄水。或者使用濃度為1-2%的次氯酸鈉溶液進行全池潑灑,24小時后沖洗乾淨進行蓄水。
● ● 種苗的放養及密度:養殖池為6.7米×3米×1.2米。魚苗放養時間為8月中旬,魚苗規格為8-10厘米,放養時水溫為(24±1)℃,放養密度為150-180尾/平方米,水位為1.0米。入池時魚苗遊動活潑,無畸形,無傷殘。能夠在池底集群遊動,受刺激或驚嚇時能夠迅速遊動。隨著魚苗生長而逐步降低放養密度,進行分池養殖。
日常管理
● ● 水質管理:養魚池採用直接供水、排水。黃姑魚為近底層魚類,容易攪動池底的殘餌與糞便,使水質變渾,水色發黃,需要及時進行清污換水,日換水量為200%,上午、下午各一次。換水時,水位不宜過低,應保持水位在0.15-0.2米以上以避免擦傷。黃姑魚魚苗體表脆弱,水位過低會造成體表擦傷,魚鱗脫落,嚴重時可造成死亡。排水水位至0.2米時,進排水同時進行,保證養殖池全部換水。
● ● 餌料投喂:採用人工配合餌料進行飼餵,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則。餌料中添加大蒜素和維生素C鈉粉。大蒜素可以促進生長,提高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具有誘食和改良肉質的功能,用量為每千克餌料添加0.5克大蒜素。維生素C鈉粉可以增加抵抗力,促進生長,用量為每千克餌料添加1.5克維生素C鈉粉。魚苗早期養殖時每日投喂3次,投喂時間為8點、12點、16點。投喂方式為定點投喂,經過長時間的多次定點投喂,在投喂時魚苗會集群游過來攝食。投喂開始時少量投喂,當魚苗集群過來攝食時大量並快速投喂,當魚苗減慢攝食時,減少投喂量,並在停止攝食時繼續投喂少量餌料,以保證體質瘦弱的魚苗可以得到攝食。隨著魚種體重的增加和體長的增長逐漸增大餌料粒徑,投喂次數可以減少到每日1-2次。投喂量以魚苗體重計,按體重的5-8%投喂,隨著黃姑魚體重的增長,攝食量逐漸降低。當水溫低於14℃時,要適當減少投餌次數和投喂量。
越冬管理
在12月中旬,水溫降至15℃時,對魚苗進行越冬管理。越冬時間為12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
越冬池為9米×5米×1.5米。魚苗搬入越冬池前一天停止進食,移入越冬池后,用8-10毫克/升鹽酸土霉素全池潑灑,鹽酸土霉素具有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起抑制作用,對衣原體、立克氏次體、霉形體、螺旋體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於體表受傷出現紅腫的魚,可使用紅黴素軟膏塗抹,以預防病菌感染。
越冬池水深1米,越冬期間,隨著溫度的降低,黃姑魚攝食量逐漸減少,可適當降低投喂頻率及投喂量。當水溫降至12℃時,黃姑魚攝食明顯減少;水溫降至9℃時,基本停止攝食。越冬期間黃姑魚因攝食量減少,新陳代謝減慢,排泄物大量減少,可適當減少換水量,日換水量為50-100%。當水溫低於10℃時,使用加熱棒(或其它加熱方法)進行升溫,維持魚池水溫10℃以上,以保證黃姑魚安全過冬。
黃姑魚
在養殖過程中,黃姑魚常見的疾病有雙陰道蟲病、澱粉卵甲藻病、車輪蟲病和盾纖毛蟲病。
為減少魚病的發生,每隔15天進行一次倒池。因黃姑魚體表脆弱容易擦傷,倒池時一定要小心。並且在倒池後進行8-10毫克/升鹽酸土霉素進行浸泡,連續進行3天。
● 澱粉卵甲藻病
病狀鑒別:主要寄生於海水魚類的鰓上,其次是皮膚、鰭等處,嚴重傷害上皮細胞,被寄生的細胞發生變性,周圍的細胞混濁腫脹增生,組織發炎、出血,甚至壞死崩落,嚴重者組織崩壞、軟骨外露,呼吸機能發生障礙,隨即死亡。
病情分析:該病於3-9月,水溫20-30℃時流行,是室內育苗主要病害之一。隨著魚苗的長大,一方面密度加大,另一方面隨著投餌量加大,殘餌與排泄物增加,使池水富營養化,給病原體的繁殖提供了適合的環境條件。21-23℃的水溫也是該病原體繁殖的適宜溫度。
治療方法:①在淡水中浸泡3-5分鐘。②使用1毫克/升硫酸銅、硫酸亞鐵混合溶液進行全池潑灑浸泡,硫酸銅、硫酸亞鐵比率為7:3,連續使用3天。
● 車輪蟲病
病狀鑒別:車輪蟲病的病原體主要寄生在魚的皮膚、鰭、頭部和鰓上。車輪蟲寄生嚴重時,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在密集的部位,如頭部、鰭和體表等處出現一層白翳,俗稱“白頭”、“白嘴”。車輪蟲寄生魚眼睛上過多,會造成瞎眼病;寄生魚鰓上,嚴重時出現爛鰓病。
病情分析:一年四季都發生,主要發生在春季和初夏,水溫在20-28℃時為流行盛期。
● 盾纖毛蟲病
病狀鑒別:感染初期病魚皮膚顏色發白,病灶處外觀表現為浮腫狀;嚴重感染個體的病灶處皮膚髮生潰爛、出血。解剖可觀察到病魚多有腹水;肝臟充血,部分病魚肝臟內可觀察到有蟲體存在;胃及腸壁充血、發炎,腸內常見有白色糞便。鏡檢病灶處組織可見大量活動的盾纖蟲。
病情分析:盾纖毛蟲屬兼性寄生蟲,在苗期、養成期和親魚培育期均可發生,傳染快,發病率高,可引起大規模海水養殖魚死亡。全年均可發病,主要發生在4-8月。
治療方法:使用1毫克/升硫酸銅、硫酸亞鐵混合溶液進行全池潑灑浸泡,硫酸銅、硫酸亞鐵比率為7:3,連續使用3天。
注意: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混合溶液具有滅殺盾纖毛蟲的功效,但在黃姑魚養殖使用過程中並不能完全滅殺盾纖毛蟲,只能起抑制作用,降低魚病爆發和死亡。在浸泡過程中要注意觀察魚的活動情況,發現異常應馬上換水。
防治措施
定期捕捉湖蛭,魚體表傷口用40ppm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擦洗后,再用呋喃西林粉末塗擦,輕者一次治癒,嚴重者2次;用漂白粉掛袋於網箱4個角落,水流在5厘米/秒以內時掛袋,每次連續3天,尤其是在小潮時要堅持掛袋;用淡水浸泡5分鐘~10分鐘;每100公斤海水加5克~6克鹽,浸泡3分鐘~4分鐘。
黃姑魚系次要海產經濟魚類。沿海各漁場以春、夏兩季為旺汛,產量以渤黃海最多,南海最少。味鮮美,油炸、清蒸、煮食皆宜。主要為鮮銷及冰凍銷售,部分製成干品。鰾和耳石可作藥用。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 黃姑魚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37 千卡 |
蛋白質 | 18.4 g |
脂肪 | 7 g |
膽固醇 | 166 mg |
飽和脂肪酸 | 1.6 g |
多不飽和脂肪酸 | 0.8 g |
單不飽和脂肪酸 | 2.3 g |
鈉 | 102 mg |
鎂 | 29 mg |
磷 | 196 mg |
鉀 | 282 mg |
鈣 | 94 mg |
錳 | 0.04 mg |
鐵 | 0.9 mg |
銅 | 0.06 mg |
鋅 | 0.61 mg |
硒 | 63.6 μg |
維生素B1(硫胺素) | 0.04 mg |
維生素B2(核黃素) | 0.09 mg |
煙酸(煙醯胺) | 3.6 mg |
維生素E | 1.09 mg |
主要為鮮銷及冰凍銷售,部分製成干品。鰾和耳石可作藥用。
維生素E1.09毫克鈣94毫克磷196毫克鉀282毫克鈉101.9毫克鎂29毫克鐵0.9毫克鋅0.61毫克硒63.6微克銅0.06毫克錳0.04毫克
以上數據參考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著的《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不得用於其他的用途。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