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生地的結果 展開

生地

玄參科植物

生地(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

生地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有環烯醚萜及其苷類,有機酸類、氨基酸、酚類、糖類等…。傳統醫學認為,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止渴的功效怛。現代藥理學實驗發現,生地黃提取物中的苷類、酚類、糖類幾乎對人體的各個系統都有作用,主要活性成分為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統功能作用的環烯醚萜苷類物質和能夠調節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及降血糖作用的生地黃多糖和生地黃寡糖,同時苯乙醇苷類成分毛蕊花糖苷具有促進骨骼細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在保健食品和醫藥研究等方面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價值。

植物形態


生地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紫色或成紫紅色,長2-13厘米,寬1-6厘米,邊緣具不規則圓齒或鈍鋸齒以至牙齒;基部漸狹成柄,葉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的花具長0.5-3厘米之梗,梗細弱,彎曲而後上升,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幾全部單生葉腋而分散在莖上;萼長1-1.5厘米,密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10條隆起的脈;萼齒5枚,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長0.5-0.6厘米,寬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開裂而使萼齒總數達7枚之多;花冠長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紅色,被多細胞長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鈍或微凹,內面黃紫色,外面紫紅色,兩面均被多細胞長柔毛,長5-7毫米,寬4-10毫米;雄蕊4枚;葯室矩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叉開,而使兩葯室常排成一直線,子房幼時2室,老時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無毛;花柱頂部擴大成2枚片狀柱頭。蒴果卵形至長卵形,長1-1.5厘米。花果期4-7月。

分佈範圍


分佈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江蘇、湖北等省區。生於海拔50-1100米之砂質壤土、荒山坡、山腳、牆邊、路旁等處。此外,國內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根莖藥用。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主要價值


(1)地黃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抗凝血作用。
(2)抗真菌作用 地黃水浸劑對須瘡癬菌、石膏樣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及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等多種真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3)對內分泌的影響生地黃具有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制作用,並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
【性味與歸經】鮮地黃 甘、苦,寒。歸心、肝、腎經。生地黃 甘,寒。歸心、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鮮地黃 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
【用法與用量】鮮地黃 12~30g。生地黃 10~15g。
【貯藏】鮮地黃埋在沙土中,防凍;生地黃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薄壁細胞排列疏鬆;散有較多分泌細胞,含橙黃色油滴;偶有石細胞韌皮部較寬,分泌細胞較少。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狀。生地黃粉末深棕色。木栓細胞淡棕色。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類圓形核狀物。分泌細胞形狀與一般薄壁細胞相似,內含橙黃色或橙紅色油滴狀物。具緣紋孔導管和網紋導管直徑約至92µm。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梓醇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µ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4:6: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茴香醛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生地
生地

繁殖方法


選地、整地

選擇土壤疏鬆、土層深厚,適宜生地生長發育地塊種植。忌連作,其輪作期為3~4年,忌與瓜田、高粱連作。前茬以種植蔬菜、棉花、穀子、甘薯等為最好。前茬收后,用大機械深翻,耕深達30厘米,精細整地,上虛下實,達到“早、深、凈、細、實、平”。每667m施廄肥5000公斤、尿素20公斤、鈣鎂磷肥50公斤、硫酸鉀10公斤做基肥。低洼地區應起壟栽培,利於雨季排水,避免積水造成塊根腐爛。同時使生地生長後期加大溫差,有利於養分積累。

選種

種苗應選擇植株無病害、生長健壯、結果集中的春種生地。將春種生地挖出,折成5厘米長的小段,晾2個小時。傷口癒合后,在室內或沙藏窖儲藏,鋪10厘米砂,攤平,按行距7~8厘米,每塊間距1厘米擺放,覆砂7厘米,保證窖藏溫度5~7℃,砂土含水量20%左右,667m用種80~100公斤。
生地
生地

栽植

3月20日左右(春分前後)開始育苗。配製營養土:營養土用500公斤的優質農家糞,500公斤的砂壤土,配10千克尿素、20千克過磷酸鈣、5千克硫酸鉀混合而成。建制苗床寬1.2米、深12厘米。將濕潤的沙質土鋪在苗床底部,將其整平。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20分鐘,撈出曬乾后,擺放在菌床上。擺好生地節,上面覆蓋營養土2~3厘米,用塑料薄膜覆蓋。25天後生地苗即可出土,4月20日左右,當地溫穩定在16℃以上、幼苗長出4~5片葉時,於栽植前1周停止澆水,先揭膜口通風煉苗,最後揭去薄膜,移栽前1天澆透水,即可移栽大田。按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每667m可栽植3500~4000株。
生地
生地

田間管理

施肥
生地為喜鉀作物,宜多施磷、鉀肥,鉀肥應選用進口硫酸鉀(生地為忌氯作物),施足基肥對生地豐產很重要。苗齊結合澆水,每667m施人糞尿1500~2000公斤。生長中期(7月份)每667m地追施磷肥7~10公斤或草木灰1000公斤。
生地
生地
澆水
生地耐旱而不耐澇,為保證生地良好生長,生長期應勤澆小水保持地面濕潤為宜;生長後期怕積水,易引起爛根。澆水以不旱不澆,天陰不澆、中午不澆為原則。
生地
生地
除草、鬆土
生長前期,苗小根淺,宜淺鋤雜草2~3次。以後可用手拔草,以免傷根。
間苗、摘蕾
當幼苗長到10~12厘米時,要及時進行間苗,每穴留一棵健壯苗,把多餘的瘦弱苗用剪刀貼地皮剪掉。除留種用的花蕾外,其餘的花蕾要及時摘除,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塊根生長。
生地
生地

防治病蟲害

五月份每667m用4.5%的氯氰菊脂1500倍液防治蚜蟲。葉片如果出現黃斑點,即是斑枯病的前兆,應及時噴施廣枯靈等進行防治,一般噴兩次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多雨季節用7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50%代森錳鋅1000倍液噴灑防治基腐病。對發病嚴重的植株應及時清除。

採收加工

生地於寒露立冬收穫,在畦的一端開溝,順序採挖,去莖葉、鬚根、泥土,忌水洗,分開大小,置於火炕上,先微火3天,待大部分生地發汗后,可加大火。頭1~3天,每天翻一次,以後每天翻2~3次,一直到生地發軟,內沒有硬核,顏色變黑,外皮變硬時取出來即為生地。

注意事項

生地無性繁殖,易退化,所以進行種栽培育顯得十分重要。7~8月份,在當年春季栽種的地黃內,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品種的植株作種栽,挖出根狀莖,折成3.3~6厘米小段,切口斷面沾草木灰,陰涼地方稍晾一下。栽在已深翻過,施足腐熟堆肥的畦子里,按行株距30厘米*5厘米栽一苗,覆土1.5厘米左右,澆透水。加強田間管理,除草、排水等工作。待第二年春天挖出作種栽,隨挖隨栽,產量高,質量好,能防止品種退化。
在寒冷地區,種栽不能在野外地里越冬,可在秋季收穫春地黃時,選擇無病蟲害的、沒有傷口的中等大小的塊莖,放在背陰處稍晾,放在挖好的深寬3米以上的坑裡,坑底放一層沙,種栽放5厘米厚,上面蓋一層細土,不露地黃為度。以後隨氣溫的下降,土層增厚,最厚30厘米以上。春季隨氣溫的回升逐漸撤防寒士,或翻倒一次除去腐爛的塊莖,重新放火坑內,覆一層薄土,至栽種。

區別


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有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3種入食入藥方式。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生地
生地
生地和熟地都屬於地黃,只不過是一生一熟而已,生地是被曬乾的藥品。《本草綱目》載:“地黃生則大寒,而涼血,血熱者需用之,熟則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尤其是熟地,藥用“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利耳目、黑鬚髮、通血脈”,確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長6~12cm,直徑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飲片呈類圓形或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切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生地
生地
生地
生地
熟地黃: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黏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烏黑色,有光澤。氣微,味甜。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於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鬚髮早白。
生地
生地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地黃的化學成分以甙類為主,其中又以環烯醚萜甙類為主。從鮮地黃分得的環烯醚萜甙有:益母草甙(leonuride),桃葉珊瑚甙(aucubin),梓醇(catalpol),地共同甙(rehmannioside)A、B、C、D,美利妥雙甙(melittoside),都桷子甙(melittoside),都桷子甙(geniposide),8-表馬錢子甙酸(8-epiloganic acid),艋骨草酸(ajugoside),6-O-E-阿魏醯基筋骨草醇(6-O-E-feruloyl ajugol),6-O-Z-阿魏醯基筋骨草醇(6-O-Z-feruloy6l ajugol),6-O-香草醯基筋骨草醇(6-O-vanilloyl ajugol),6-O-對香醯基筋骨草醇(6-O-p-coumaroyl ajugol),6-O-(4″-O-α-L-吡喃鼠李為良藥甙)香草醯基筋骨草醇〔6-O-(4″-α-L-rhamnopyranosyl)vanilloyl ajugol〕,焦地黃甙(jioglutoside)A、B等;以梓醇的含量最高。又含糖類:D-葡萄糖(D-glucose),D-半乳糖(D-galactose),D-果糖(D-fructose),蔗糖(sucrose),棉子糖(raffinose),水蘇糖(stachyose),甘露三糖(amn-ninoTCMLIBiose),毛蕊花糖(verbascose),以水蘇糖的含量最高,達64.9%。還含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a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緣氨酸(ser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otyric acid)等氨基酸以及葡萄糖胺(glucosamine),D-甙露醇(D-mannitol),磷酸(phosphoric acid),β-谷甾醇(β-siterol),胡蘿蔔甙(daucosterol),1-乙基-β-D-galacetoside),腺甙(adenoside)及無機元素等。
根含地黃甙(rehmannioside)A、B、C、D, 二氫梓醇甙(dihydrocatalpol), 桃葉珊瑚甙(aucubin),梓醇甙(catalpol), melittoside和leonuride.鮮根含梓醇甙0.11%.鮮根醇提物中尚含β一谷甾醇、甘露醇、胡蘿蔔甾醇(daucosterol)、1-乙基-β-D-半乳糖甙和蔗糖.水溶性成分中含多種糖,其中以水蘇糖含量最高,為32.1%~48.3%,併合多種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為2%~4.2%, 另有Y氨基丁酸、磷酸.商品地黃中曾分得少量β-谷甾醇、豆甾醇及微量菜油甾醇.乾地黃中分得系列脂肪酸、β-谷甾醇、棕櫚酸、丁二酸、胡蘿蔔甙及S8環狀化合物.地上部分含monomelittoside,leonuride及桃葉珊瑚甙、樣醇甙、二氯樣醇甙。

藥理作用

⑴降血糖:懷慶地黃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對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實驗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⑵止血:生地、熟地煎劑、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對小鼠均可縮短血液凝固時間(毛細管法).
⑶抗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地黃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並有抗凝血酶作用, 對內毒素引起的大鼠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有對抗作用.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損害等作用.
⑷治療肝炎:臨床報道地黃和甘草合用,無論是肌注或口服對傳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進肝功能恢復,尤以ALT下降顯著且無局部及全身不良反應。
⑸治療白喉:以生地黃為主,配合連翹、黃芩、麥冬玄參的抗白喉合劑,服用后多在4天內退熱,假膜消失,咽痛好轉。

藥材鑒別

顯微特徵:鮮地黃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層細胞。皮層薄壁細胞排列疏鬆;散有較多分泌細胞,含橘黃色油滴;偶有石細胞。韌皮部較寬,分泌細胞較少。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稀疏,放射狀排列。
生地黃粉末深棕色,木栓細胞淡棕色,斷面觀類長方形,排列整齊。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類圓形細胞核。分泌細胞形狀與一般薄壁細胞相似,內含橙黃色或橘黃色油滴物。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直徑約至92微米。
理化鑒別:生地黃取本品2克,加甲醇20毫升,置於水浴上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回收甲醇至5毫升,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梓醇對照品,加甲醇配製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微升,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茴香醛試液,105攝氏度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再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熟地黃取本品粉末1克,加乙醇10毫升,浸泡24小時,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10微升、對照品溶液5微升,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植物文化


史載

地黃是“四大懷葯”之一,有著久遠的歷史記載。從周朝開始,四大懷葯被歷代列為皇封貢品;唐宋時期,四大懷葯已久負盛名,經絲綢之路傳入亞歐各國;明代鄭和懷葯帶入東南亞、中東、非洲諸國;近代四大懷葯被海外人士譽為“華葯”。《紅樓夢》中亦有寶玉為晴雯改藥方加地黃的情節。

詩詞

作者:蘇軾(宋代)《地黃》。
地黃餉老馬,可使光鑒人。吾聞樂天語,喻馬施之身。
我衰正伏櫪,垂耳氣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爭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湯養陳薪。投以東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發芳辛。融為寒食餳,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還生津。願餉內熱子,一洗胸中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