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詩派

新月詩派

新月社成立於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團體。新月社的活動始於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員包括胡適梁實秋、聞一多、陳源等,多系英美留學生。

簡介


新月社成立於1924年,新月社本來不是專門的文藝團體,開始以聚餐會的形式活動,後來發展成為新月俱樂部。1924年夏成立新月社。最初開展戲劇活動,1925年,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后,曾編輯出版《詩鐫》、《劇刊》,開始形成新月詩派。他們中間有聞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華、有成就的詩人,又以提倡格律詩而獨樹一幟,形成了現代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人稱“新月詩派”或“格律詩派”。
起初,他們多在《晨報》副刊和《現代評論》上發表作品,1926年4月《晨報》副刊《詩鐫》專欄的開闢,可以看作該詩派的正式形成,而1931年《新月詩選》(陳夢家編選)的出版,則可以看作該詩派的一個總結,也標誌著該詩派的結束。為新月社詩歌理論作出了最重要貢獻的是聞一多。他曾系統地提出了新格律詩的理論,認為詩是“做”出來的,主張戴著格律的腳鐐跳舞,並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2014年2月11日,90後作家、詩人程傑公開發文《呼喚第二輪新月》,正式標誌消失了80年的新月詩派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現在中國文壇

詩派盟主


聞一多

1.對美的追求
聞一多在清華學習時開始新詩創作。1922年由清華赴美學習美術,同時,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1923年在國內出版他的第一部詩集《紅燭》,這部詩集明顯地表現出詩人對於藝術美的偏愛,而詩中的藝術美又包含著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從這些追求中還可以看到一個忠誠嚴肅的、認真執著的、開闢生活和創造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 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貫穿聞一多全部詩作的紅線。直接表現這一主題的詩大約有兩類:一是在國外創作的,表現思念祖國的遊子之情,多收於《紅燭》中;二是回國后創作的,表現由於看不慣黑暗現狀所發生的、由失望而憤慨的情緒,多收於《死水》中。前一類作品主要有《憶菊》、《孤雁》、《太陽吟》、《洗衣歌》等。《憶菊》表現了海外遊子對“祖國的花”和“如花的祖國”由衷的讚美。《太陽吟》著重表現的是遊子的“思鄉”情緒。在《孤雁》中,詩人自比為失群的孤雁,表現了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厭惡。回國后創作的《洗衣歌》表現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表現了他敢於藐視資本主義的正氣和骨氣,表現了“毫無奴顏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寶貴的性格。后一類作品主要有《發現》、《靜夜》、《荒村》、《死水》等。《發現》表現一個愛國者面對黑暗現實的激昂情緒,對祖國的火熱的心。《靜夜》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關切和躁動不安的內心世界。《荒村》表現了軍閥戰爭中農村的凋敝景象。《死水》用一潭腐臭的死水,象徵著中國現實的腐朽社會。從這些詩歌的深沉的痛苦和極度的憤慨之情中,折射出了希望社會進步之光。
3. 浪漫主義的特點
聞一多詩歌的浪漫主義特點,以“托物寄情”為主,他有意識地避免直接地、赤裸裸地表達自己的感情,而將感情隱埋於精心選擇的某一形象之中。如燃燒的蠟燭、菊花、失群的大雁、太陽、死水等。這些形象與郭沫若筆下的天狗、爐中煤是詩人自己的象徵形象不同,與詩人主體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但也有部分直抒胸臆的作品,如《發現》等,同時,他的詩歌也十分講究比喻的使用。由於他的想象豐富神奇,所以,他詩中的許多比喻常常出人意料又十分貼切,很有藝術感染力。
4. 對三美主張的實踐
聞一多注意選擇詞藻,在某些詩中大量使用文字色彩濃烈的詞語,以加強內容的表達。他注意音節在造成詩歌音樂感中的作用,注意押韻和聲調抑揚的交錯,以及雙聲疊韻字的使用。他既注意詩句的整齊,也注意詩句的變化。在“三美”主張的實踐中,《死水》是最為成功的一首。

徐志摩

1.對光明和自由的追求
這是徐志摩早期詩歌的主要內容,如《為要尋一顆明星》、《無題》、《海韻》等這類詩中可以追循到五四時期的樂觀、進取、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看到詩人希望祖國擺脫落後、貧困,走向進步、富強的願望。這類詩有鮮明的政治色彩,詩人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愛”的資本主義社會。
2.對現實的抨擊
對現實的抨擊是徐志摩後期詩歌的主要內容,如《我不知道風在哪個方向吹》、《大帥》,以及《秋蟲》、《西窗》等。這類詩的情況比較複雜。由於徐志摩的理想在現代中國只是幻想,因此,他被稱為“中國布爾喬亞的開山的,同時,又是末代的詩人”。他在幻滅之中便常常表現出不滿和失望。詩人的不滿既表現在對軍閥戰爭的揭露,對下層人民的同情方面,也表現在對無產階級革命的不解和攻擊方面。
3. 對愛和美的歌唱
愛情詩在徐志摩詩中占很大的比重和較重要的地位。其中,許多詩歌歌唱純真的愛情,委婉優美,表現了追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特徵。如《雪花的快樂》等。值得一提的是還有許多表現追求光明、抨擊現實的作品都是以愛情詩的面目出現的,如《海韻》等。
4. 音樂美的表現
徐志摩的詩表現手法多樣,音樂旋律突出。他在創作中,善於根據詩歌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採用不同的詩歌格式,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造出不同的然而又都是優美和諧的音樂旋律。如《雪花的快樂》中三句“飛揚”的重複,既造成雪花的輕盈感,又產生出輕鬆愉快的情調;《沙揚娜拉》一首中“道一聲珍重”的連用,既寫出了日本女郎的禮貌謙恭,又使人感到依依惜別之情;《再別康橋》中三句“輕輕的”,給人一種飄逸之感。這些都較好地表現出詩人的情感和藝術才華。

程傑

新月詩派新一代領袖程傑的作品受徐志摩影響頗深,但又區別於徐詩。
1.“三美”的繼承創新
程傑的詩中,處處可見聞一多所提倡的“建築美”,大量的文字重複和排比段的運用推動詩歌的內容詮釋和情感表達,如《如果別離》中“再見了再見不了的世界,再見了你,再見了我自己”這句詩里幾個“再見”的巧妙運用。“音樂美”也是程詩一大特色,詩句中十分注重押韻的使用,詩句上口易讀。在“繪畫美”領域,程詩中出現最多的意象便是雨,不同的雨表達不同的情感,如《自嘲》中寫道:“我的愛,是一支雨中帶血的玫瑰。”
2.熱衷於“凄美”的書寫
程詩的內容與徐志摩的詩相似,極力對“愛”和“美”進行詮釋,但相比較而言,程詩將更多內容放在了“凄美”上,在程傑的詩中,殘缺的愛佔了很大的比重。如《拂曉》中寫道:“可笑,誰讓我空守荒村,誰讓我祈禱明媚。明媚,我堅信會來的明媚,亦能把蒼老趕跑,亦能把青春打碎。”
3.“程氏結尾”
程傑詩歌的結尾很有特色,儘是一些沒有結局的結局,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如《別吧,好走》中的結尾:“或許明日,我會欣慰,你沒有回首,幸好沒有,幸好沒有……”再如《剪影》中描繪的,雨夜中那兩個不能相見的人的狀態:“你對著雨,我對著雨,小雨淅淅,淅淅,淅淅……”

發展歷程


新月派: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 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人們看待徐志摩及其創作總是把他與新月派連在一起的,認定他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稱他為新月派的“盟主”,這是因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生著密切的關係,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徵。
從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923年春上,徐志摩在北京辦起了俱樂部,編戲演戲,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也有吟詩作畫,徐志摩出於對印度詩人泰戈爾一本詩集《新月》的興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詩以外,還聯絡新月社成員從事戲劇活動。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了《晨報詩刊》,這時,聞一多已由美國回國並參加了《詩刊》的編撰工作。除第三、四兩期由聞一多和第五期由饒孟侃負責編輯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編。發表的《詩刊弁言》和《詩刊放假》也是徐志摩執筆。《詩刊》的撰稿人努力於中國新格律詩的創作和關於詩藝的探討,所以,《晨報詩刊》的創辦,標誌著以“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於賡虞:《志摩的詩》)的詩歌流派——新月詩派 的形成。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員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及其它種種原因,紛紛聚集到上海。此時,徐志摩也與陸小曼結婚並移居上海。徐志摩四齣訪友,奔走聯絡,與聞一多、胡適、邵洵美、梁實秋、余上沆、張禹九等在上海環龍路環龍別墅辦了個新月書店,由胡適任董事長,余上沈任經理,後由張禹九接任。
1928年3月,徐志摩一邊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等校擔任教授工作,一邊又創辦了《新月》月刊。《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至1933年6月終刊,不僅刊出新月派成員的著作,其中也有郁達夫、巴金丁玲胡也頻等思想傾向進步的作家作品。不過,這已是新月派活動的後期,後期新月派,其成員雖各有差異,就其整個政治傾向而言,卻是日趨反動。但是新月派從事詩歌創作,研討新詩的這條“連索”似乎還沒中斷。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與陳夢家、邵詢美等又辦了一個《詩刊》季刊,出了四期,陳夢家在1931年9月,從《晨報詩刊》、《新月》月刊和《詩刊》上選了十八家詩人八十首新詩,編成一本《新月詩選》,從這些待作中,多少可以見出新月詩派的基本面貌和特色。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飛機失事而去世,新月派為梁實秋、胡適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隨後,它也便銷聲匿跡了。
綜上所述,從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動(尤其是文學方面的活動),徐志摩在其中都起著主角的作用,他確實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對新詩發展曾經起過一定的推動和影響作用。但是,他們過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後期思想和創作都發生危機,他發出悲嘆:“一年,又一年,再過一年,新月望到圓,圓望到殘。”(《愛的靈感》)
到了1933年6月,隨著《新月》月刊的停刊,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也就中止了。
2014年2月11日,年僅19歲的作家、詩人程傑公開發文《呼喚第二輪新月》,正式標誌消失了80年的新月詩派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現在中國文壇。

代表人物


徐志摩、聞一多、胡適、梁實秋、朱湘、饒孟侃、劉夢葦、於賡虞、程傑 等。

代表作品


主要代表作

《再別康橋》《死水》《別吧,好走》

影響

徠(1)新月詩派的新格律詩理論出現在中國新詩藝術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入發展的重要時期,新月詩派主張新詩創作態度的理性和嚴謹,倡導新詩格律化,化解了白話詩的生存危機和新詩壇的混亂。
(2)新月派在新詩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詩理論,並在創作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驗,應當說新詩藝術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開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論”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詩歌藝術內在規律的基礎上建立的新詩的美學標準,是對新詩發展問題的最早的、系統的、科學的認識。
(3)新月派的詩歌理論和實踐對後來中國新詩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是留下了一批膾炙人口的佳作,產生了像聞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等詩壇上耀眼的星辰,更在於催生了新的詩派——現代主義詩派。
(4)新世紀,以程傑為代表的新月詩派必將在中國文壇再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