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春如的結果 展開
- 安徽農業大學教授
- 中國鄱陽湖候鳥救治醫院院長
李春如
安徽農業大學教授
李春如,男,博士,教授,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實驗中心副主任,碩士生導師。
1990.9-1994.7:安徽農學院林學系,學士;1994.9-1997.7:安徽農業大學森林利用學院,碩士;1997.7-1999.10:安徽農業大學森林利用學院,助教;1999.11-2003.10:安徽農業大學森林利用學院,講師;2002.10-2006.6,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2003.11-2007.9: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副教授;2007.10~至今: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教授;2007.1-2007.2:泰國國家遺傳和生物工程中心(BIOTEC),訪問學者合作研究;2007.9-2008.9:韓國大邱大學生物工程系,博士后;
2 實施教學質量工程,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森林昆蟲學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研究。安徽省教育廳,教秘高(2006)53號。
3《林學專業英語》自編教材,2003.12。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下主要研究了昆蟲病原真菌的物種和遺傳多樣性,並有新發現,發表有性型和無性型新種新變種8個,新記錄屬1個,新紀錄種4個,新組合2個,同時建立了10餘種蟲草和近緣屬與無性型的對應關係。測定了蟲草標本及其無性型菌株多基因序列數百個。
昆蟲病原真菌的綜合利用:
昆蟲病原真菌是一大類重要的生物防治資源,在醫藥保健領域、綠色安全的飼料行業也都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和利用潛力。在國家“十一五”863重點項目子課題及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共同資助下,主要研究被毛孢屬真菌資源及其代謝活性產物。內容涉及著名的昆蟲病原真菌冬蟲夏草的無性型中國被毛孢液體和固體培養、本人發現的黃山被毛孢新物種資源及其對重要的倉儲害蟲黃粉蟲的侵染研究、以及其他被毛孢的資源、培養和代謝活性產物的研究等。獲得衛生部保健食品批號1項、農業部新型飼料添加劑批號1項。
1.被毛孢真菌資源及其新型天然活性物質研究,十一五“863”重點項目“特殊生物資源替代品研發及規模化生產技術”(2007AA021500)之“特殊食藥用真菌資源挖掘及規模化關鍵技術”課題(2007AA021506)的子課題。
3.人工培養冬蟲夏草子實體的研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2009)。
4.台灣蟲草的人工培養及其抗腫瘤活性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070411011)。
5.中國被毛孢液體發酵工藝的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00042409)。
6.Project title:Media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of fruiting bodies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isolated in China and Thailand. Thai-Chinese Joi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Bioresources Utilization Program(2007)。
1. 地頂孢霉CGMCC0346及分離培養方法和發酵工藝方法,授權發明專利(ZL99114522.4)。
2.金龜子綠僵菌無紡布菌條生產工藝方法,授權發明專利(ZL 02138653.6)。
3.球孢白僵菌無紡布菌條生產工藝,授權發明專利(ZL 02138668.4)。
4.楊樹菇麵條及楊樹菇菌株工業液體發酵生產工藝,授權發明專利(ZL00135439.2)。
5. 姬茸松麵條及姬松茸菌株工業液體發酵生產工藝,授權發明專利(ZL00135442.2)。
6.灰樹花麵條及灰樹花菌株工業液體發酵生產工藝,授權發明專利(ZL00135441.8)。
7.蜜環菌麵條及蜜環菌菌株工業液體發酵生產工藝,授權發明專利(ZL00135443.4)。
8.猴頭菌麵條及猴頭菌菌株工業液體發酵生產工藝,授權發明專利(ZL00135442.6)。
9. 一種新型營養型真菌飼料添加劑的生產方法,授權發明專利(ZL略.9)。
10. 中國被毛孢濃縮型口服液,授權發明專利(ZL略.4)。
• 彭凡,曹珊,張琪,李春如*,樊美珍(2011)絲蟲草及其無性型關係的分子確證. 中國微生態學雜誌,23(5):410-411,416。
• 陳超,孫召紅,曹珊,李春如*,李增智(2011)蓮狀蟲草及其棒束孢無性型. 中國微生態學雜誌,印刷中。
• Li C.R.(李春如), B. Huang, M.Z. Fan, Y.R. Lin, Z.Z. Li (2010) Metacordyceps guniujiangensis and its Metarhizium anamorph: a new pathogen on cicada nymphs. Mycotaxon, 111: 221-231. (SCI)。
• 榮躍文,徐莉,汪小艷,李春如*,樊美珍,李增智(2010)高雄山蟲草無性型細腳擬青黴的核型研究. 菌物學報,29(1):31-36。
• 曹珊,張琪,李春如*,黃勃,樊美珍,Spatafora Joey,李增智(2010)中國新紀錄種鮮紅蟲草及其無性型.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37(3):712-715。
• 李春如,陳安徽,左登平,樊美珍,李增智(2008)蟲草及其近緣屬兩個新紀錄. 菌物學報,27(3):464-468。
• 左登平,李春如*,陳名君,何亞瓊,樊美珍,李增智(2008)根足蟲草琅琊山變種及其無性型關係的分子確證. 菌物學報,27(3):469-473。
• 左登平,李春如*,黃勃,何亞瓊,樊美珍,李增智(2008)台灣蟲草及其無性型關係的分子確證. 菌物學報,27(2):224-229。
• 李春如,左登平,南聖姬,蒲順昌,樊美珍,李增智(2007)高雄山蟲草及其細腳擬青黴無性型. 菌物學報,26(2):217-220。
• Li Chun-Ru, Zeng-Zhi Li, Mei-Zhen Fan, Wen-Ming Cheng, Yan-Hua Long, Ting Ding, Liang Ming (2006) The composition of Hirsutella sinensis, anamorph of Cordyceps sinensis.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19 (8): 800-805. (SCI)。
• LI Chun-Ru, CHEN Ming-Jun, WANG Meng, LIN Ying-Ren, FAN Mei-Zhen, LI Zeng-Zhi (2006)Hirsutella heteropoda sp. nov. and its teleomorph, new variety of Cordyceps heteropoda. Mycosystema, 25(2):163-168。
• 李春如,南聖姬,耿德貴,樊美珍,李增智(2006)十七種蟲草的子實體培育研究. 菌物學報,25(4):639-645。
• 李春如,夏成潤,林英任,樊美珍,李增智(2005)台灣蟲草的被毛孢無性型新種及其對黃粉蟲的侵染研究. 菌物學報,24(3):349-355。
• 李春如,陳安徽,王蒙,樊美珍,李增智(2005)柱形蟲草及其紫色野村菌無性型. 菌物學報,24(1):14-18。
• Li Chunru, Ming Liang, Fan Meizhen,Li Zengzhi (2004) Paraisariagracilioides comb. Nov., the anamorph of Cordyceps gracilioides. Mycosystema 23 (1): 165-166。
• 李春如,彭凡,樊美珍,李增智(2004)中國被毛孢RCEF0273培養工藝的研究。安徽農業大學學報,31(4):460-465。
• 李春如(2003)近十年來蟲草無性型研究進展。中國蟲生真菌研究與應用(第五卷)。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P 45-53。
• Li C. R., M Z. Fan, B. Huang et al. (2002) The Genus Cordyceps and its allies from AnhuiⅠ. Mycosystema, 21(2): 167-171。
• 李春如,樊美珍,黃勃,李增智(2001)被毛孢屬一新種――長座蟲草的無性型。菌物系統,20(1):29-34。
• Li Chunru, Huang Bo, Fan Meizhen & Li Zengzhi (1999) Cordyceps longissima and Its Hirsutella anamorph. Proceedings of 4 Sino-Korean Joint Symposium on Mycology.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6 (3): 374-377。
1. 蟲草和近緣屬及其無性型的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研究, 第五完成人,獲得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05)。
2. 布氏白僵菌和細腳擬青黴提取物的抗抑鬱作用及機制,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第四完成人(2006)。
3. 榮獲第四屆“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