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鉤如意草(學名:Corydalis taliensis Franch),別稱:水晶金鉤如意草、五味草、水黃連(滇南本草)、如意草、斷腸草(雲南)、大理紫堇(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等。是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無毛草本,高(10-)30-60(-90)厘米。
金鉤如意草
無毛草本,高(10-)30-60(-90)厘米。主根增粗,長達30厘米,粗達1厘米,具多數纖細狀細根;根莖匍匐,覆蓋殘枯的葉基。莖1至數條,淡綠帶紫色,直立,柔弱,有時平卧,多汁,具分枝和多葉。基生葉數枚,葉柄長3-29厘米,葉片輪廓近圓形或楔狀菱形,二至三回三出全裂,第一回全裂片具較長的柄,卵形,第二回裂片具短柄或無柄,寬卵形或先端裂片寬倒卵形,2-3深裂或淺裂,小裂片倒卵形或狹倒卵形,先端鈍、圓或截形,表面綠色,背面具白粉,葉脈明顯;莖生葉數枚,疏離,與基生葉同形,但葉片較小和葉柄較短。
總狀花序生於莖和分枝頂端,長2-10厘米,有時達18厘米,多花;苞片下部者5-3淺裂,中部者倒卵形,3淺裂或全緣,上部者倒卵狀匙形,全緣;花梗纖細,與
苞片近等長。萼片鱗片狀,白色,圓形或寬卵形,具流蘇狀齒缺;花瓣紫色、藍紫色、紅色或粉紅色,上花瓣長2-2.5厘米,花瓣片舟狀卵形,先端具尖頭,背部在喙后具高1-1.5毫米的雞冠狀突起,距圓筒形,末端圓,略下彎,與花瓣片近等長,下花瓣匙形,長0.9-1.2厘米,花瓣片舟狀近圓形或卵形,背部雞冠同上瓣,爪條形,長於花瓣片,內花瓣提琴形,長0.7-0.9厘米,花瓣片長圓狀倒卵形,具1側生囊,爪細,略長於花瓣片;雄蕊束長0.7-0.9毫米,花藥小,卵圓形,黃色,花絲披針形,蜜腺體黃色,貫穿距的2/5;子房線形,長0.4-0.6厘米,
胚珠多數,排成1行,花柱較子房短,柱頭雙卵形,具8個乳突。蒴果狹圓柱形,長2-2.5厘米,粗約1.5毫米。種子腎形至近圓形,直徑約1.5毫米,黑色,具光澤,有極細的網紋。
花果期3-11月。
金鉤如意草
生長於海拔1500-1800米的林下、灌叢下或草叢中,房前屋后、田間地頭也常見。
【種類】:花卉植物。
【性味】甘、苦,寒。
【用法用量】1~2錢。
金鉤如意草字面釋義:
佛教禮器“如意”中,金鉤如意尤為吉祥。這個稱謂,是指植物的外形像金鉤如意,故此命名。
【傈僳葯】阿亞舞:全草治
風濕痛,經絡痛,筋骨痛,
肺癆咳嗽,發熱,
痰火《怒江葯》。
【
彝葯】苯戶多七:根、全草治咽喉痛,
催乳《滇葯錄》。
全草:苦。祛風通絡,消散
風熱。用於肺癆咳嗽發熱,筋骨痛,痰火。
全草(木瓊絲哇):苦,寒。
祛風除濕,清熱,
止痛,明目。用於風濕痛,肺熱咳嗽,肝炎,泄瀉,痢疾,牙痛,
目赤。
與原變種的區別是下花瓣二次縊縮,中部呈淺囊狀,基部具1小囊。
分佈於雲南南部(綠春),生長於海拔1500-1600米的灌叢中。
有顯著雞冠,故不能歸入
師宗紫堇中,且體態和根系亦與該種不同。該變種顯系在原亞種分佈區東南邊緣略有間斷的一個新近分化和特化的類型,標本較少,暫作變種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