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湯池的結果 展開
湯池
安徽合肥市廬江縣下轄鎮
湯池街始建於明朝成化六年(1465),距今有54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湯池為舒、廬、桐三縣關驛古道,上街頭有走遞公文的馬鋪舍,古樸小街,酒旗館風,車來人往,甚是繁華。街心路面的青石板留有深深的獨輪車轍痕。清康熙年間,湯池列為廬江縣重鎮之一。
湯池以特產茶葉及其他山貨而形成商貿重鎮。明朝初期,從徽州遷來嚴、江、呂、王、朱、徐、張等13戶人家在此定居,亦農亦商。后因茶葉聞名,茶商漸多,四面八方商賈來湯池交易生意,湯池古街日益繁華。清朝中期,湯池街聲譽三縣,名揚四方。人稱“長街二里,店鋪百家。”街市有米行、茶行、魚行、豬行、染坊、糖坊、水作坊、黃煙店、生花堂毛筆店、山貨店、客棧、飯店、雜貨店、窯貨店、鐵匠鋪、布草店、當鋪、錢莊、藥店、澡堂、肉鋪、茶館、燈籠店、糕餅店、香店、炮竹店、油坊、傘店、稱鋪、客棧、剃頭鋪應有盡有。房屋構造為青磚小瓦防火圸,二層小木樓,窗格別緻,大都門前有青石門檻、石獅、石蹲等。
乾隆年間,湯池街築有三道閘門,街兩頭各建南北閘門一道,中街建有中閘,以防土匪兵患,若有匪情,閘門一放,關門打狗。清朝中期,湯池街前後建有廟宇三座,名:關帝廟、財神廟和迎山大廟。街頭東,高高的土墩上建有皇覺寺大廟,正殿十間,廂房四間,門樓、四合院。正殿供奉菩薩十尊,設嚴、江、呂、王、朱、徐、張、裴、楊、何、鄭、黃、季13姓列祖列宗牌位。街二邊有“二叉四巷”,即:邵家拐叉街、堰池稍叉街,花家巷、王家旗杆巷、田家巷、吳家街後巷。民國初,湯池街后築有三座碉堡,有官兵持槍站崗放哨。民國三十年,廬江縣監獄遷至湯池關帝廟處,關押犯人60餘人。
湯池街市歷來為商會頭目所壟斷,最後兩任商會會長為全縣聞名的富商:譚家鵬、王東候。
湯池俗稱“火龍地”,舊時,火災不斷,謂之“十年一把火”。咸豐六年(1856)七月,太平軍與清軍在湯池作戰,火燒清軍軍營,湯池街遭大火之災,燒掉一半;民國十三年(1924)湯池區長華中秀修建“潛山華中秀澡堂”,站崗收錢,一年後失火,毀於一旦。民國二十三年(1934)農曆正月初二,胡家藥店因熬膏藥失火,殃及半條街,上半街險被燒光。
相傳三國時,周瑜率吳軍途經湯池,與小喬沐浴洗澡,歇後,扶琴雅頌,並留有“曲有誤,周郎顧”之佳傳。唐代詩人李白曾遊覽湯池,並寫下《玉女湯》一詩。詩人羅隱游湯池后留有詩句:“飲水魚心知冷暖,濯纓人足識炎涼。”北宋神宗時,大政治家、宰相王安石謫貶舒州,自江蘇路過和縣香泉到達東湯池,茗茶香、沐溫泉,頓生“恍如肌骨換”的輕鬆快感,寫下《詠東坑泉》五言律詩一首:
寒泉詩所詠,獨此沸如蒸。
一氣無冬夏,諸陽自復興。
人游不附火,蟲出亦疑冰。
更憶驪山下,歊然雪滿塍。
溫 泉 序
(清)戴名世
溫泉在舒城東南七十里山間,泉出石下,沸而出,若釜中湯然。土人為方澉於其前,相去丈余,溝而引其水入池。旁亦有泉,相去二、三尺,其水寒,其流細,二水皆達於溪,其池旁近之水。往往有溫者,而流不大,溫亦弗及焉。山中人及道路遇者皆來浴,日夜不絕。池可容十餘人,皆裸而立池中,主人教余浴余不可,乃濯足而歸。
享有“溫泉古鎮、名茶之鄉”稱譽的湯池,位於安徽省廬江縣西部,地處大別山東部余脈,與六安地區舒城、安慶市桐城接壤,屬丘陵地帶。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為46平方公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名優茶和溫泉資源。全鎮轄20個行政和1個街道會,3.8萬人,集鎮區人口為1.5萬人。
湯池鎮交通便利。省道軍(埠)二(壩)公路橫穿東西,國道合(肥)安(慶)公路(距離集鎮6公里)、合(肥)九(江)鐵路(7公里)、滬蓉高速公路(8公里)、合(肥)銅(陵)公路(18公里),均以一條軍二公路串聯,經鎮而過,是周邊城市合肥市(66公里)、安慶市(120公里)銅陵市(100公里)、蕪湖市(110公里)以及合肥去九華山、黃山理想的中轉休閑地。
湯池鎮九六年被安徽省列為省重點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經過快速發展,已具有現代化旅遊城鎮的接待服務功能。通訊、金融、商貿服務先進齊全。擁有各類療養、培訓、康復院(所、中心)十餘家,中高檔床位500餘張。境內自然風光優美,湖光、山色、翠林、溫泉、人文景觀眾多,古有張良隱居地、王安石濯足賦詩;近有葉挺渡江留佳句,著名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坐落於此。九八年省政府批准湯池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使湯池成為皖中旅遊線上的重鎮。再打造十泉十美 世界愛情公園。
稱曰:“湯池有三寶:名茶、山珍、溫泉澡”。
1、溫泉。湯池鎮繞泉而建,因泉而得名。據記載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始建廬江國,就有湯池的位置,古稱“東坑泉”后稱湯池,亦稱東湯池。據縣誌記載,宋代王安石謫貶舒州途經此地,曾入池濯足並留有“詠東坑泉”詩一首,詩云:“寒泉時所詠,獨此沸如蒸;一氣無冬夏,諸陽自發興。人游不附火,蟲出亦疑冰;更憶驪山下,欣然雪滿塍。”
安徽湯池溫泉金孔雀溫泉度假村
3、山珍:主要指山區的野菜:百花苗、蕨菜、香椿、野竹筍等,配以佐料,風味尤為獨特,是名符其實的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常食之使人延年益壽。
老和尚包 海撥598米,為合肥市第一高峰。位於湯池境內馬槽山南部,登頂眺望,美麗壯觀,氣勢磅礴,一覽眾山小。南可觀萬里長江,北可看百里巢湖。山中古廟遺跡、星羅棋布。
牛王寨 海撥595米,為全市第二高峰。山勢險峻,陡壁頂撥。南宋四年(1134),抗金元帥岳飛派遣副將牛皋解廬江金兵之圍,牛皋奉命駐紮此山,與金兵作戰一年余,後人稱此山為“牛王寨”。牛皋紮營處人稱“牛皋嶺”,作戰之地稱為“丟盔嶺”;當年的烽火台、旗杆尖、議事廳、寨門坎、古城牆、放馬場等古迹遺址至今仍存。
百花寨 相傳唐朝年代本地有一女俠名柏文秀,仗義疏財,武藝高強,與丈夫塗馬佬在此山紮寨為王,后隨征黃巢起義軍,救助勞苦大眾。後人稱她為百花公主,山寨為百花寨。《廬江縣誌》載:“咸豐11年(1861)10月,捻軍來湯池破百花寨,擊斃清軍團練首領柏生采。12月,陳玉成妹妹陳銀花在百花寨與清軍激戰,獲全勝,將清軍趕至三河鎮。”百花寨至今仍有寨門坎、古城牆、殺人場遺跡。
二古峰 果樹西二華里處一山,俗稱二古尖,六朝古剎白雲禪寺建於此。寺內有藏經樓、撞鐘樓,千年海棠、八褂井。此山此廟位於九條山脈彙集處,人稱“九龍會聚”、“九脈相承”,乃“九福之地”。頂峰建有卧佛塔,七層八面,立於六安、安慶、合肥三市交界處,稱為“寺立三市,廟升五光”。舊時,舒廬桐三縣善男信女朝九華時,首先來此燒香洗禮。
古山茶花 朱家庭院挺立著兩棵巨大的古山茶花樹,樹高6米余,胸徑24公分,距今550餘年歷史。山茶花原名“大紅寶珠”,亦稱公孫樹,系朱氏先祖朱關公明朝時任雲南總兵,返鄉時攜回栽植庭園中。人稱“花壇奇觀”,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銀杏樹 果樹街與白雲禪寺門前四棵古銀杏樹,樹齡1000多年,樹高17餘米,胸徑127公分有餘。銀杏樹全身是寶,人稱“林海壽翁”,列為巢湖市文物保護單位。
古劍 1973年湯池興修水利,在邊崗村挖渠時發掘一把古劍,劍上刻有“吳王光劍”。此劍乃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國王闔閭自立為王時專用之劍。劍刃鋒利無銹,劍身刻有“功吾王光,自作用劍,走余以至,克肇多功”二行文字,距今有2480多年,極有研究價值,1983年珍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古墓 二古尖燕窩地有座古墓,為漢留候張良的衣冠冢墓,並有四行碑文的墓碑。相傳當年張良棄官不坐,隱居二古尖,習寫漢代兵書。《廬江縣誌》載:明朝都督夏尚忠之墓於河西獅子山,清朝胡氏官宦祖塋大都座落在湯池境內馬槽、果樹一帶,墓地名為“猛虎跳澗”、“天馬墜蹬”、“圈椅地”、“笑天獅”等。
安徽省規劃設計院1996年為湯池鎮編製了發展規劃,給湯池鎮建設定位定性是:建成以溫泉為特色,融旅遊、娛樂、度假、會議接待為一體的現代化旅遊小城鎮,建成合肥市的後花園。旅遊線先接省線,逐步向外線擴展推進。
1、具備條件:有集鎮為依託。2.7平方公里的集鎮建成區內的供電、通訊、供水、金融、交通、商貿、接待設施等服務功能齊全方便。
有溫泉為特色。60平方公里的風景區內以溫泉為特色,周邊有湖光山色、奇松怪石、古樹奇花、佛陀香火、名人軼事、冷泉甘甜。
有周邊客源為基礎。①現有在鎮區的各干療所、培訓中心每年接待省級及全國各類會議均在1萬優質產品餘人。②周邊合肥、安慶、銅陵等城市均無溫泉,溫泉浴有吸引力,辦出特色浴更有吸引力,可接待合肥市的外資企業千餘家以及周邊的安慶、銅陵外企員工的度假、娛樂和雙休日休閑客流。③合肥市及周邊市、縣雙休日的休閑客流。④江北到黃山、九華山遊客中轉休閑的客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