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貓薄荷的結果 展開
- 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直立草本
- 唇形目植物
貓薄荷
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直立草本
貓薄荷(學名:Nepeta cataria),又稱貓穗草、荊芥。徠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唇形科植物。貓薄荷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為50 - 100公分。基部近似四棱形,頂部為鈍四棱形,有淺槽,被白色短柔毛。葉子呈三角狀心形,上面帶有黃綠色短硬毛,下面發白。花冠白色,有紫色斑點。果實呈灰褐色三棱狀卵球形。
四棱形,基部帶紫紅色,上部多分枝。葉對生,基部葉有柄或近無桶,羽狀深裂為3-5片;裂片線形至線狀極針形,全緣,兩面均被柔毛,下面具下凹小腺點,葉脈不明顯。
輪傘花序,多輪密集於技端成穗狀;花小,淡紫色,花冠2唇形;雄蕊4,2強;花柱基生,2裂。小堅果4,卵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棕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40-150厘米,被毛為白色短柔毛。葉柄細弱,長0.6-3.2厘米;葉片卵狀至三角狀心形,長2.5-7厘米,兩面被短柔毛,下面白綠色。聚傘花序二歧狀分枝,組成頂生分枝圓錐花序;苞片葉狀,或上部為披針形,小苞片鑽形;花萼筒狀,長約6毫米,齒5,鑽形,后齒較長;花冠白色,下唇有紫斑點,筒極細,上唇頂端淺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基部心形,邊緣具粗牙齒;雄蕊4,二強,內藏或略伸出。小堅果三棱狀卵圓形。
喜冷涼、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環境,植床需要排水良好。產於歐洲、西南亞中亞,花為淡藍色,齒狀葉,一般常被種植於籬邊、路邊,生長力旺盛,花開經夏。花為白色或淡藍色,齒狀葉,一般常被種植於籬邊、路邊,或者家中苗圃中。生長力旺盛,花開經夏,常作薰衣草、玫瑰的護邊植物,也可以形成藍色花海。
貓薄荷
貓薄荷
在中國有時栽培供藥用,但不是常用荊芥的正品。
它原產於歐洲,後來被美國和其他國家引進。貓薄荷在北美洲也廣為分佈。分佈於新疆、甘肅、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湖北、貴州、四川、雲南、福建;自中南歐經阿富汗、印度一直分佈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為野生。
貓薄荷
貓薄荷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具有疏散風熱、解肌發汗、利咽透疹、止血等作用,對麻疹不透、風濕瘙癢等都有很好的治療功效。研究發現,貓薄荷揮髮油對中樞、消化、呼吸系統的藥理作用明顯。其揮髮油主要成分為萜烯類。貓薄荷揮髮油能刺激中樞神經,使有關腺體增加分泌,促進皮下血管舒張,促進熱量擴散,從而起到降溫清熱的效果。HansGunther和PatriciaGrigoleils發現貓薄荷揮髮油能調節細胞膜表面大分子交換通道,並對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主要通過抑制病毒自我複製、破壞病毒蛋白質外殼從而達到抑制病毒的作用。貓薄荷揮髮油還能調節末梢神經以及毛細血管,產生清涼感覺,達到止癢作用。同時,貓薄荷揮髮油有防腐、消炎、止血功效,對黏膜無刺激,可以治療牙齦出血。
李桂蘭 等再研究貓薄荷栽培技術的過程中發現,北方宜春播,在遼寧春播比秋播可增產159 .69% ,花期採收比傳統半花半穗採收的產量提高23% ;南方春播、秋播均可,並且秋播產量平均比春播產量高18% ,採收期以初花期最佳。
栽培前,選擇 日照充足通風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質王壤為宜,足基贓,每立方米混 合2公斤緩釋肥,深耕 25cm左右,粉碎大 的土塊,反覆細耙,整平,使土壤顆粒精細平整,利於出苗。每畦寬約1. 3m,高約10cm,兩邊開好排水溝,再在畦面上橫向開淺溝,溝距為26 -33cm,溝深約2cm。
貓薄荷
栽培採用直播或者育苗移栽都可。一般秋季直播,春季採用育苗移栽。直播分為條播和散播,貓薄荷採用條播為宜,便於日後管理。每畝用種量為0. 5-0. 75kg.播種前種子用溫水浸泡4-6h后與細沙拌勻,播種時將其均勻撒於溝內,行距為18 -22cm,覆土1cm左右,以不見種子為準,稍壓平,播后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7-10天即可發芽。春播宜在早春土壤解凍后立即播種,因採用育苗移栽,行距可縮小至14-17cm,當苗高8、9cm時,按株距5cm間苗,當苗高15cm時,株行距調整為15cmX 20cm。播種出苗后每周宜施一到兩次液肥。
如有死苗,應及時補苗。在苗高10-15cm 時,應結合間苗進行鬆土和除雜草,中耕宜淺,除草1-2次。苗期需保持濕潤,成株后抗早能力增強,忌水澇,雨季應及時挖溝排水。
移植后可澆一次殺菌劑,防止根系受真菌感染。根系對水份比較敏感,要防澇。兩次澆水之間要使盆土完全乾透。
注意:貓草對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要求不嚴,中國南北各地均可種植。喜溫暖、濕潤氣候。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溫,-2℃以下則會出現凍害。忌乾旱和積水,忌連作。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種子壽命為1年。
7~8月高溫多雨荊芥植株易發生真菌感染,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根、根莖變黑、腐爛。
多發生在5~6月,低溫多雨、土壤很潮濕時易發病,發病初期苗莖部發生水漬狀小黑點,小黑點擴大后呈褐色,莖基部變細,倒伏枯死。
莖枯病
莖枯病為害葉、莖、花穗,葉片感病後,似開水燙傷狀,葉柄為水漬狀病斑;莖部染病後,出現水漬狀褐色病斑,后擴展成繞莖枯斑,造成上部莖葉萎焉;花穗染病後,呈黃色,不能開花。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1次,連噴3次。
該病為害葉片,產生不規則形褐色小斑點,后擴大,葉片變黑色枯死;莖部發病呈褐色、變細,後下垂、折倒。發現后應注意防治。
防治方法:栽植前用辛硫磷徠等進行土壤處理;螻蛄可採用毒餌誘殺;地老虎和銀紋夜蛾幼蟲發生期噴蘇雲金桿菌乳劑、滅幼脲等,發生嚴重時噴灑菊酯類農藥防治。
貓薄荷
性味
味辛;微苦;性微溫。
1、《本經》:味辛,溫。
2、《醫學啟源》:氣溫,味辛苦。
歸經
入肺、肝經。
1、《綱目》:入足厥陰經氣分。
2、《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肝二經。
3、《本草匯言》:足厥陰、少陽、陽明經。
功效主治
祛風;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疹;癰腫;瘡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產後血暈。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後血暈。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於感冒,麻疹透發不暢,便血、崩漏、鼻衄。
①《本經》:主寒熱,鼠瘺,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痹。
②《藥性論》:治惡風賊風,口面歪邪,遍身頑痹,心虛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氣,除勞,治丁腫;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冷風;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③孟詵:產後中風身強直,研末酒服。
④《食療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丈夫腳氣,筋骨煩痛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華子本草》:利五臟,消食下氣,醒酒。作菜生熱食並煎茶,治頭風並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⑦《本草圖經》:治頭風,虛勞,瘡疥,婦人血風。
⑨《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及生瘡,陰頹,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臨床應用
藥理作用
用人工發熱的家兔,口服荊芥煎劑與浸劑2克(生葯)/公斤,無甚解熱作用。在體外,高濃度(1:100)有抗結核桿菌之作用。
附方
1、治風熱頭痛: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永類鈐方》)
2、治頭目諸疾,血勞,風氣頭痛,頭旋目眩:荊芥穗為末。每酒服三錢。(《眼科龍木論》)
3、治風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或如有物哽:荊芥穗半兩,桔梗二兩,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溫服。(《局方》荊芥湯)
4、治一切風,口眼偏斜: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處砂盆內研,生絹絞汁於磁器內,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將二分滓日干為末,以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動風物。(《經驗後方》)
5、治大便下血:
(1)荊芥,炒,為末。每米飲服二錢,婦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餛飩食之。(《經驗方》)
(2)荊芥二兩,槐花一兩。炒紫為末。每服三錢,清茶送下。(《簡便單方》)
6、治產後血暈,築心,眼倒,風縮欲死者:干荊芥穗,搗篩。每用末二錢匕,童子小便一酒盞調熱服,口噤者挑齒,閉者灌鼻中。(《本草圖經》)
7、治小便尿血:荊芥、縮砂,等分。為末。糯米飲下三錢日三服。(《瀕湖集簡方》)
8、治痔漏腫痛:荊芥煮湯,日日洗之。(《簡便單方》)
9、治癃閉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疼,無問新久:大黃(小便不通減半)、荊芥穗(大便不通減半),等分。各別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水調下,臨時加減服。(《宣明論方》倒換散)
11、治風毒寡癧、赤腫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荊芥穗四兩。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攪勻服之,日三服。(《聖惠方》)
12、治腳椏濕爛:荊芥葉搗敷之。(《簡便單方》)
藥物配伍
1)荊芥配防風,加強祛風解表作用。
2)荊芥配薄荷,一氣一血,可加強解表發汗之效。
3)荊芥配僵蠶,祛風解表,治濕勝帶下等症。
5)荊芥配石膏,治風熱頭痛。
6)荊芥配槐花炭,祛風止血,用治腸風下血。
7)荊芥配升麻炭,升清陽,止出血。
8)荊芥配大黃,清熱通便。
9、當歸荊芥治中風
荊芥有強烈香氣,主要以鮮嫩的莖葉供作蔬菜食用。荊芥富含芳香油,以葉片含量最高,味鮮美,還可驅蟲滅菌,生食熟食均可,但以涼拌為多,一般將嫩尖作夏季調味料,是一種經濟效益高、很有發展前途的無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
菜譜
清炒荊芥、荊芥拌黃瓜、荊芥澆汁、荊芥腐竹、荊芥洋蔥(俗稱老虎菜)等。
表虛自汗、陰虛頭痛忌服。
1、《藥性論》:荊芥久服動渴疾。
2、《葦航紀談》:凡服荊芥風葯,忌食魚。
3、《綱目》反驢肉、無鱗魚。
理化鑒別
該品粉末黃棕色。宿萼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彎曲。腺鱗頭部8細胞,直徑96~112μm;柄單細胞,棕黃色。小腺毛頭部1~2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6細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內果皮石細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密具紋孔。纖維直徑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狀。
取該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90℃)20ml ,密塞,時時振搖,放置過夜,濾過,濾液揮散至1ml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荊芥對照藥材0.8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 ,分別點於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的 5%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化學成份
含揮髮油1.8%,油中主成分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檸檬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