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雲南農業大學二級學院
雲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位於雲南農業大學東校區,是雲南省培養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經濟管理學院
學院秉承“開學養正,耕讀至誠”精神,與時俱進,不斷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科學規劃發展,合理準確定位,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了明確的辦學思路:在強化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注重數學、外語、計算機、生物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的培養,構建厚基礎、寬口徑、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專業教學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學院建有會計模擬、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經營管理綜合模擬3個實驗室。多媒體學術報告廳1個,健康培訓教室一個。各種型號計算機100餘台。專門建有圖書室和期刊室,現有中外圖書及期刊63834冊。學院十分注重教學實踐,建立了雲南省農墾總局、昆明農鑫公司、楚雄州祿豐縣羅川鄉等3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學院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35.4萬元截止到2008年9月,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267人,碩士研究生63人,專業學位研究生95人,留學生36人,函授生809人。

學院領導

教學機構圖
在教學體繫上,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調查相結合;在教學內容上,通過課程整合,精選教學內容,保持課程內容一定程度的開放性和柔性;在教學活動中,採取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參與互動式教學方法、融研究與實踐於一體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實驗實習基地、經營管理綜合模擬實驗室的建設,以及各類拓展訓練、社會調查等環節,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全國高校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對抗賽”,普及ERP(企業資源計劃)和管理信息化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熱情,加強學院實驗教學。通過完善課程體系,整合課程資源,更新教學內容,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並取得了一批教學成果。
注重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前制定畢業生就業工作計劃,及時傳遞學校有關政策、用人單位信息,處理就業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就業指導專題講座,開闢就業指導專欄、開展就業指導諮詢等多種形式,向畢業生分析就業形勢及就業政策,傳授就業技巧,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近三年來年終就業率逐年提高:89%、90%、93%,名列學校前列。
學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優勢,結合國家和雲南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在農業經濟管理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至2008年3月止,全院教師發表論文275篇,其中核心期刊147篇,SCI引用文章2篇;主持或參與國際合作項目4項,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級課題11項;主持省部級14項,參與十餘項;主持廳校級51項。

學生隊伍

文藝晚會

開學典禮
學院明確了“愛農為德,興農為本”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加強學農、愛農素質培養,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立足雲南,面向東南亞,培養服務‘三農’的適用型經濟管理人才”的辦學特色。學院依託農經學科優勢,通過師資隊伍建設、科研成果服務教學,科研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等措施,加強學生興農能力培養,構建了服務農村,適應邊疆民族多元文化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平台建設;面向東南亞,提升辦學質量和辦學影響力,先後為東南亞國家培養多種層次的人才,先後為越南培養省部級、縣市級農村管理幹部共計十三期400餘名,為寮國、越南等國家培養本科生、研究生30多名;教學改革和學生素質培養兩個環節體現服務“三農”適用型人才培養特。學院幾個主要專業都強調農村經濟管理相關知識的學習。僅2007年本科學生共成農村實踐調查報告1322份。學院結合專業實習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工作連續多年獲得雲南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省教育廳等單位的表彰。
針對學院發展建設中存在的師資隊伍結構、數量不盡合理,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學院進一步明確了今後發展思路,一是不斷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優化結構,重點培養、引進優秀人才;努力改善教學條件;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加強學科建設,整合學院人力資源,二是加強教學管理,提高辦學質量,在強化農林經濟管理、經濟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加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著力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三是組建學科團隊,促進科研發展,爭取在“十一五”期間經濟、管理兩大學科發展方面有新的突破。四是整合資源,提升學院整體實力,立足雲南,面向東南亞,積極適應生物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特點,通過十年左右的時間,著力打造為邊疆、山區、民族地區農業與農村發展服務的學科專業,使學院的教學、科研、管理的綜合水平和社會影響總體達到全省經濟管理類院系的先進水平,全國同類院校的中上水平。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紮實的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夠從事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二、業務培養要求
1、基本要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具有富國強民、振興中華的理想;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高尚的精神境界及文明的行為舉止。有一定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計算機基礎和外語能力。
3、專業拓展要求:具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收集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專業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
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主要課程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2、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統計學原理、會計學原理、會計電算化、WEB技術、企業經營實務模擬、資料庫應用等課程的專業實踐教學, 128學時。另外,結合校外實習基地的企業和單位,進行生產和專業實習、實訓,32學時。專業實踐教學,共160學時。
3、創新實踐教學:結合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論文寫作,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踐教學,共176學時。
上述3項實踐教學,共計588學時,佔總課時(包括社會實踐、畢業論文和設計實踐)的19.8%。
六、修業年限
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七、畢業學分要求
總學時2960學時(包含實踐教學448學時),總學分185分。其中,必修課1808學時,113學分,公共選修課320學時,20學分,專業選修課384學時,24學分,實踐性教學環節448學時,28學分。
八、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電子商務專業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面向雲南、面向東南亞,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具有堅實的農業經濟管理與現代農業商務的理論基礎,掌握電子商務原理與技術、網路營銷和電子商務法律等知識,適合在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政府、金融系統、證券交易、學校、研究單位就業,能夠從事現代農業商務管理、應用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二、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農業經濟管理理論、農產品市場營銷和農產品國際貿易理論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網際網路技術和經濟信息管理研究與應用的基本訓練。通過本專業的學習和培養,學生應具有研究、使用農業電子商務及農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基本能力,特別是計算機和網路信息系統應用於市場交易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基本要求: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熟悉計算機和網路應用技術,熟悉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在聽、讀、說、寫、譯等方面均達到一定水平。
2、專業要求:掌握貿易經濟理論、農業企業管理理論和市場營銷理論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掌握電子商務開發、應用與管理的技術,具備網路營銷、電子商務安全、電子銀行管理和網路企業經營管理知識,能從事農業電子商務的實際運作。
3、專業拓展要求:具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收集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專業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
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主要課程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1、基礎實踐教學:除了利用寒、暑假進行社會實踐以外,主要包括計算機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C語言版)、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應用(課程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課程的基礎實踐教學,總學時168。
2、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計算電子商務原理、貨幣銀行學、市場營銷、統計學原理、會計學原理、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網站設計、企業經營實務模擬等課程的專業實踐教學,128學時。另外,結合校外實習基地的企業和單位,進行生產和專業實習、實訓,32學時。上述兩項專業實踐教學,共160學時。
3、創新實踐教學:結合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畢業設計或論文寫作,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踐教學,共176學時。
上述3項實踐教學,共計504學時,佔總課時(包括社會實踐、畢業論文和設計實踐)的16.41%。
六、修業年限
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七、畢業學分要求
1、公共平台課模塊—公共必修課10門課程,51學分,816學時;公共選修課22學分。
2、學科共同課模塊—共6門課程,22學分,352學時。
3、專業基礎課模塊—共6門課程,21學分,336學時。
4、專業課模塊—共8門課程,18學分,288學時。
5、專業選修課模塊—共18門課程,54.5學分,880學時,其中要求選修22個學分。
6、實踐教學與畢業論文28學分。
總學分累計為:183學分。
八、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農村區域發展專業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思辨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當代農村發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夠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要求,畢業后能在能在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農業推廣管理部門及農業企業從事農村發展計劃、規劃與設計、農業推廣、企業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二、業務培養要求
(一)基本要求
1. 德育方面
(1)堅定的政治信念。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努力學習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學的思辨能力。能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較高的道德素養和人文素質。情操高尚,遵紀守法,行為規範;具有社會主義民主觀念和公民道德意識;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積極進取、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態度。
2. 外語方面
熟練掌握、運用一門外語,能順利進行本專業外文資料的閱讀、中外文資料的互譯及專業對外交流活動;
3. 計算機方面
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社會經濟統計知識和相關軟體的使用方法。
(二)專業要求
1.經濟學和管理學基礎知識;
3、國家關於農民、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4.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農村區域/社區分析、規劃、計劃實施、監測和評價等方面的技能;
5.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當代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6.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
(三)專業拓展要求
1. 會計學、市場營銷學、投資理財、農村家政等基本知識
2. 相關交叉學科(農學、園藝、畜牧、植保等)知識;
3. 國內外農村發展現狀及趨勢;
4.雲南農村發展狀況及特點,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基本解決途徑;
5. 文化藝術類(音樂、美術、文學、影視等)知識
三、主幹學科
管理學、經濟學。
四、主要課程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課程論文、課程實習、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科研訓練、生產勞動、軍事訓練、社會實踐等。
六、修業年限
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
七、畢業學分要求:
1. 課程結構
本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性教學環節三大層次組成。三層次學分分別為:
(1)通識教育:由校公共必修課模塊和校公共任意選修課模塊構成,計73學分;
(2)專業教育:由學科公共課模塊(20學分)、專業課基礎課模塊(22.5學分)、專業課模塊(18學分)、專業選修課模塊(22學分)計82.5學分;
(3)實踐性教學環節:計26學分。
累計總學分為181.5學分。其中通識教育學分佔總學分的40.2%;專業教育學分佔總學分的45.5%;實踐性教學環節學分佔總學分的14.3%。
2. 畢業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應修滿181.5學分。
3. 獎勵學分
按校學分獎勵辦法實施。
八、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一、專業培養目標
目標:本專業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面向雲南、面向東南亞,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礎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和競爭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學生應獲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1、掌握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有相關的農(林)業科學知識和較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2、掌握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經濟分析、經濟核算、社會調查等基本方法;
3、具有獨立獲取知識、計算機應用和信息處理、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組織協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管理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管理學科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學生就業範圍:各種農(林)業企事業單位、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主要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教育科研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二、業務培養要求
基本要求: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在聽、讀、說、寫、譯等方面均達到一定水平。熟悉計算機方面的知識,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
專業要求:掌握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專業拓展要求:掌握本專業能力拓展方面的知識,具備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主幹學科
管理學、經濟學
四、主幹課程
經濟學專業
一、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身心健康,有社會責任感,愛國、愛民,具備比較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二、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經濟基本技能與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基本要求: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熟悉計算機和網路應用技術,熟悉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在聽、讀、說、寫、譯等方面均達到一定水平。
2、專業要求: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
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和計算機應用技能;
3、專業拓展要求:具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收集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外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及應用前景;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主幹學科:經濟學
會計專業
專業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