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卷柏
石松綱卷柏目植物
伏地卷柏是非旱生植物。莖枝細弱,伏地蔓生,葉薄草質。大孢子橘黃色;小孢子橘紅色。生溪邊濕地或石上,海拔710-2600米。
分佈於長江以南(兩廣除外)各省,日本、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地區,土耳其至歐洲中部也有。
伏地卷柏
根托沿匍匐莖和枝斷續生長,自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1-2.7厘米,纖細,直徑0.1毫米,根少分叉,無毛。
莖自近基部開始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莖下部直徑0.2-0.4毫米,具溝槽,無毛,維管束1條;側枝3-4對,不分叉或分叉或1回羽狀分枝,分枝稀疏,莖上相鄰分枝相距1-2厘米,葉狀分枝和莖無毛,背腹壓扁,莖在分枝部分中部連葉寬4.5-5.4毫米,末回分枝連葉寬2.8-4.2毫米。
伏地卷柏
側葉不對稱,側枝上的側葉寬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常反折,1.8-2.2毫米×1.0-1.6毫米,先端急尖;上側基部擴大,加寬,覆蓋小枝,上側基部邊緣具微齒。
孢子葉穗疏鬆,通常背腹壓扁,單生於小枝末端,或1-2 (3)次分叉,18-50毫米×2.0-4.6毫米;孢子葉二形或略二形,正置,和營養葉近似,排列一致,不具白邊,邊緣具細齒,背部不呈龍骨狀,先端漸尖;大孢子葉分佈於孢子葉穗下部的下側。大孢子橘黃色;小孢子橘紅色。
孢子枝直立,枝上的孢子葉二型,和營養葉幾相同,但排列稀疏,頂部孢子葉均為長卵形,漸尖頭,邊緣有齒;中脈不明顯。
孢子囊單生於孢子葉的葉腋,不明顯成穗。
生於山坡林下陰濕地、溪邊岩石上、或路旁陰濕地。生溪邊濕地或石上,海拔710-2600米。
分佈於長江以南(兩廣除外)各省,向北到陝西、河南,西南到雲南;日本也有。產東北、河北;朝鮮,日本,蘇聯西伯利亞地區,土耳其至歐洲中部也有。
安徽(和縣、霍山、青陽、休寧)、重慶(南川、石柱、秀山)、福建(崇安、泰寧、廈門)、甘肅(迭部、文縣)、廣東、廣西(全縣、融水)、貴州(安順、岑鞏、赤水、道真、德江、風崗、貴定、江口、仁懷、三穗、石阡、綏陽、天柱、務川、修文、沿河、玉屏、鎮遠、正安)、河南(大別山、靈寶、盧氏、欒川、洛寧、內鄉、嵩縣、桐柏山、西峽、淅川)、湖北(房縣、興山)、湖南(大庸、古丈、石門、宜章、永順)、江蘇(南京、蘇州、鎮江)、江西(安遠、龍南、廬山、南昌、南豐、萍鄉、新建、宜黃)、青海、陝西(長安、眉縣、寧陝、平利)、山東、山西、四川(安縣、成都、丹巴、道孚、德陽、都江堰、峨邊、峨眉山、都江堰、廣元、漢源、樂山、理縣、茂縣、綿陽、平武、三台、射洪、威遠、雅安、雅江)、重慶(涪陵)、台灣(花蓮、南投)、西藏(波密)、香港、雲南(德欽、貢山、維西、中甸)、浙江(天台、雁盪山、舟山)。生於草地或岩石上,海拔80-1300米。也分佈到日本。模式標本采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