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區

重慶市轄區

涪陵區是重慶市轄區之一,地處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地,位於長江、烏江交匯處,經濟上處於長江經濟帶、烏江幹流開發區、武陵山扶貧開發區的結合部,是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核心城市、渝東南部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區東部中心城市。

涪陵二字取自“涪水之濱,巴王之陵”。春秋戰國時間曾為巴國國都。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縣。

1997年3月14日,原四川省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併入新成立的重慶直轄市。2019年末,涪陵城區建成區達72.01平方千米,城鎮人口達到81.65萬人,是烏江流域最大的城市。

涪陵區特產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紅心蘿蔔、涪陵油醪糟等;名勝景點主要有白鶴梁、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木花谷、816核軍工洞等。

歷史沿革


夏商至春秋前期,區境為濮人居住地;春秋中後期至戰國中期為巴國枳地,巴國先後在枳、江州(今重慶江北區)、墊江(今合川)建都;戰國中後期為楚國枳邑。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馬錯攻楚,占黔中地,枳邑歸秦。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在故楚枳邑置枳縣,為區境置縣之始。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枳縣屬巴郡地(郡治江州縣,今重慶江北區)。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滅西楚,劉邦稱帝,仍置巴郡,枳縣屬之。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分枳縣地置平都縣(治今豐都名山街道)。
三國蜀漢延熙十二年(249年),分枳縣地置漢平縣(治今武隆鴨江鎮),隸涪陵郡(郡治今彭水郁山鎮)。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平蜀,因涪陵故郡毀於戰亂,在巴郡枳縣僑置涪郡(又名枳城郡),為區境置郡之始。元熙二年(420年),廢枳城郡,枳縣復隸巴郡;復設涪陵郡治於涪陵縣(治今彭水縣城)。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撤枳縣入巴縣。保定四年(564年),徙涪陵郡治至漢平縣(治今彭水郁山鎮);同年,於故枳縣又立涪陵鎮。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涪陵郡,徙漢平縣治於涪陵鎮;同年,存渝州廢巴郡,漢平縣改隸渝州。開皇十三年(594年),改漢平縣為涪陵縣。大業三年(607年),改渝州為巴郡,涪陵縣屬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改巴郡為渝州,又分渝州地置涪州,治涪陵縣,轄涪陵、樂溫(治今長壽)、武龍(治今武隆土坎鎮)三縣,屬夔州都督府(治今奉節),后增轄隆化縣(治今南川)、溫山縣(治今長壽東北)。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依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涪州屬山南道(治襄州,今襄陽)。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因山南道所轄區域闊遠,分山南道為山南東、山南西二道,涪州屬山南西道(治梁州,今漢中)。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郡置太守,故置涪陵郡。上元二年(761年),改隸山南東道(治襄州)。乾元元年(758年),複名涪州。元和三年(808年),改隸黔中道(治黔州,今彭水郁山鎮)。
北宋,置涪州,建制同唐,屬夔州路(治今奉節)。熙寧三年(1070年)撤溫山縣入涪陵縣。
南宋,置涪州,仍屬夔州路,轄涪陵縣、武龍縣。
元代,置涪州,屬四川行中書省重慶路,轄武龍縣。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縣入州,州治所在地不再設縣,故撤涪陵縣;同年,撤樂溫縣入涪州。
明代,置涪州,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轄武龍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武龍縣為武隆縣。
清代,置涪州,屬重慶府,不領縣。康熙元年(1662年),撤武隆縣入涪州。
民國初(1913年),改涪州為涪陵縣,先後隸屬四川省川東道和四川省第八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五月,因涪陵縣第五區地廣,劃為武隆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從涪陵縣分置武隆縣。
1949年11月28日,涪陵解放,1950年1月,設涪陵專區,轄涪陵、南川、酆都、石砫、武隆、長壽、彭水七縣,隸屬川東行署區
1952年9月,川東行署區被撤,並與川南行署區、川北行署區、川西行署區合併為四川省,涪陵專區改屬四川省。
1952年12月,撤酉陽專區入涪陵專區,1953年3月,原大竹專區墊江縣划入涪陵專區,涪陵專區增轄酉陽、黔江、秀山、墊江四縣。1952年11月、1953年1月,長壽縣先划入重慶市,后復歸涪陵專區。1959年4月,長壽縣再次划入重慶市。
1968年9月,改設涪陵地區。1983年9月,撤涪陵縣設涪陵市(縣級)。
1988年5月,分黔江、酉陽、秀山、彭水、石柱五縣設黔江地區,涪陵地區轄涪陵市、南川縣、豐都縣、墊江縣和武隆縣。1994年6月,撤南川縣,設南川市(縣級),由涪陵市代管。
1996年1月,撤涪陵市(縣級),設枳城區、李渡區。
1996年3月,撤涪陵地區設地級涪陵市,下轄枳城區、李渡區、墊江縣、豐都縣、武隆縣,代管南川市。
1996年9月,涪陵市劃歸四川省計劃單列市重慶市代管。
1997年3月14日,重慶成為直轄市,原四川省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併入重慶市。1997年12月20日,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撤銷原地級涪陵市和枳城區、李渡區,設立重慶市涪陵區,重慶市涪陵區轄原枳城區、李渡區的行政區域;原涪陵市所轄(代管)的南川市、墊江縣、豐都縣、武隆縣改歸重慶市直接管轄。
2008年5月,涪陵區撤銷李渡鎮、龍橋鎮、白濤鎮、鎮安鎮、堡子鎮、致韓鎮、石龍鄉、中峰鄉、仁義鄉、叢林鄉、土地坡鄉、天台鄉、卷洞鄉、山窩鄉、梓里鄉、酒店鄉、惠民鄉、太和鄉、聚寶鄉、新村鄉、石和鄉、兩匯鄉;設立李渡街道、龍橋街道、白濤街道;調整崇義街道、敦仁街道、荔枝街道、江東街道、江北街道、義和鎮、百勝鎮、焦石鎮、珍溪鎮、清溪鎮、馬武鎮、龍潭鎮、新妙鎮、石沱鎮、藺市鎮、同樂鄉的行政區域;將明家鄉更名為大順鄉;保留南沱鎮、青羊鎮、增福鄉、羅雲鄉、大木鄉、武陵山鄉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2016年6月,涪陵區調整義和鎮管轄範圍、李渡街道管轄範圍和辦事處駐地,增設馬鞍街道。調整后,義和鎮轄16個村(社區),鎮政府駐興義南路88號(原址);李渡街道轄19個村(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致遠路36號(原致韓鎮政府駐地);馬鞍街道轄20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鶴鳳大道6號(原涪陵新城區管委會辦公樓)。調整后,涪陵區轄9個街道、12個鎮、6個鄉。
涪陵區
涪陵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涪陵區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介於北緯29°21′至30°01 ′,東經106°56′至107°43′之間,幅員面積2941.46平方公里。最東點為焦石鎮白雞堡,最西點為增福鄉大茶園,最南點為同樂鄉金家店,最北點為叢林鄉紅牆院,全境東西寬74.5公里 ,南北長70.8公里。
在行政區劃位置上,涪陵區位於重慶市中部,東鄰豐都縣,南接武隆縣、南川區,西連巴南區,北靠長壽、墊江縣。涪陵城區位於烏江與長江匯合處,扼長江、烏江交匯要衝,歷來是川東南水上交通樞紐和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區境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沿長江西上120公里即達重慶市,東下通聯華中、華東各省;逆烏江而上可達渝湘邊界及黔北黔東各地。

地形地貌

涪陵區地處四川盆地和盆邊山地過渡地帶,境內地勢以低山丘陵為主,橫跨長江南北、縱貫烏江東西。地勢大致東南高而西北低,西北-東南斷面呈向中部長江河谷傾斜的對稱馬鞍狀。海拔最高1977米,最低138米,多在200-800米之間。區內地貌以丘陵、台地為主(共佔54.4%),其次為低山(佔31.1%)、中山(佔13.3%)、平壩(僅佔1.2%)。地貌格局形成條嶺狀背斜低山與寬緩的向斜谷地相間有序排列,而被長江、烏江河谷橫斷為江東、江北、江南三大片。

氣候特徵

涪陵區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常年平均氣溫18.1℃,年均降水量為1072毫米,無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涪陵區土地總面積(幅員面積)2942.34平方千米,2018年末耕地面積為10.10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為12.23萬公頃,內陸水域面積為2.09萬公頃。

礦產資源

涪陵區主要礦產有煤、天然氣、鐵、鋁土礦、石灰石等。原煤儲量3071萬噸,石灰石儲量4億噸,天然氣儲量17億立方米,鐵礦儲量2249萬噸,鋁土礦儲量54萬砘。
2018年3月,涪陵頁岩氣田如期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

生物資源

動物
涪陵區有無脊椎動物30餘種,主要有水螞蝗、水螺螄、蝸牛、卷葉螟稻飛虱、瓢蟲等;魚類有7目12科52種,主要有青鯉、鯽魚、草魚等;兩棲動物有中華大蟾蜍、黑斑蛙等6種;爬行動物有烏龜、鱉、烏梢蛇等11種;鳥類有蒼鷹、白鷺、赤麻鴨、紅腹錦雞、鷹鵑等30餘種;哺乳動物有蝙蝠、黃鼠狼、鼬獾等30餘種。其中,保護動物主要有金錢豹、雲豹、華南虎、箭魚、長江鱘蘇門羚胭脂魚、豪豬、太陽鳥等。
植物
涪陵區境內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共有330餘科1500餘屬4000餘種。 其中,蕨類植物有40餘科100餘屬500餘種;裸子植物有7科18屬26種;被子植物有180餘科1100餘屬3000餘種。木本類主要有杉、柏、桉樹、千丈、泡桐等;草本類主要有紅苕、玉米、小米、花生、芝麻、豆類、瓜類等;菌類主要有蘑菇、黑木耳等栽培食用菌。

行政區劃


2019年末,涪陵區下轄9個街道、12個鎮、6個鄉,分別為: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義街道荔枝街道、江東街道、江北街道龍橋街道、白濤街道、馬鞍街道;百勝鎮珍溪鎮清溪鎮南沱鎮、藺市鎮、石沱鎮、義和鎮、新妙鎮、焦石鎮、馬武鎮、青羊鎮、龍潭鎮;羅雲鄉、大木鄉、同樂鄉、大順鄉、增福鄉、武陵山鄉。

人口民族


人口

2020年末全區公安戶籍戶數44.88萬戶,戶籍人口114.17萬人。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50.93萬人,鄉村人口63.24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4.6%。按性別分,男性人口58.01萬人,女性人口56.16萬人,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3。全年出生人口0.82萬人,死亡人口0.9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1‰。

民族

涪陵區是以漢族為主的聚集區,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較少,多居住于山區。

經濟


綜述

202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25.08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20億元,可比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679.01億元,可比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462.87億元,可比增長3.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6.8:55.4:37.8。民營經濟增加值746.91億元,可比增長6.7%,佔全區經濟總量的61.0%。
農林牧漁業
2020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5.41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5.2%,實現增加值83.2億元,可比增長4.8%。成立首個跨區域大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涪陵榨菜產業化聯合體”和中國醬腌菜產業聯盟,成功舉辦中國醬腌菜產業聯盟論壇。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7.44萬畝,較上年增長0.01%。蔬菜播種面積117.98萬畝,增長0.5%,其中青菜頭面積72.95萬畝,增長0.3%,涪陵青菜頭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認證。水果種植面積33.54萬畝(含西瓜),增長0.5%。中藥材種植面積3.16萬畝,增長6.8%。
全年糧食總產量44.22萬噸,比上年增長0.7%。蔬菜產量237.02萬噸,增長1.7%,其中青菜頭產量162.59萬噸,增長1.1%。水果產量19.36萬噸(含西瓜),增長13.3%。中藥材產量2.58萬噸,增長15.6%。
全年生豬出欄60.42萬頭,比上年增長1.3%;豬肉產量4.57萬噸,增長1.4%。涪陵黑豬、增福土雞等畜產品穩步發展。全年水產品產量1.71萬噸,比上年下降11.2%。

工業和建築業

2020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17.00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6.0%,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2%。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7戶,其中50億級以上企業7戶。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上企業47戶。9戶企業入選重慶製造業企業100強,9戶企業認定為首批重慶市製造業產業鏈龍頭企業。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實現1742.26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6.5%。
全年五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1611.37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6.5%。其中,清潔能源產業285.27億元,下降4.0%;新材料產業582.27億元,增長14.0%;裝備製造業350.45億元,增長19.3%;食品醫藥產業349.54億元,下降6.1%;信息技術產業43.85億元,增長8.3%。
全年進入“三園四地”園區統計的規上企業150戶,實現工業總產值1623.75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10.5%,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93.2%。

服務業

2020年全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62.87億元,比上年可比增長3.0%,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04.91億元,可比增長0.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3.02億元,增長0.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7.20億元,下降5.3%;金融業增加值41.03億元,增長5.7%;房地產業增加值68.31億元,增長1.8%;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86.84億元,增長5.6%;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55億元,增長7.2%。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89.63億元,比上年下降7.6%。

交通運輸 倉儲和郵政業

2020年全年公路、水上運輸實現貨運量7170萬噸,比上年下降7.3%,實現貨運周轉量527.86億噸公里,下降23.9%;完成公路客運量1289萬人次,下降42.9%,客運周轉量47321萬人公里,下降41.8%。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2562萬噸,比上年下降18.0%(鐵路貨運、客運未納入本區統計,據成都鐵路局反饋,2020年我區鐵路運輸總周轉量下降20.9%)。規模以上交通運輸業企業78戶,實現營業收入41.68億元,比上年同口徑下降3.1%。

國內貿易

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6.54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2.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02.62億元,增長2.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3.92億元,增長3.6%。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851.70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5.4%;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59.70億元,下降2.8%。年末納入統計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單位266戶。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有60戶,其中5億元以上的有18戶,10億元以上的有12戶。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銷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94.29億元,增長2.5%;金銀珠寶類77.33億元,下降11.2%;石油及製品類65.79億元,增長7.3%;汽車類60.77億元,下降5.6%;建築及裝潢材料類58.92億元,增長36.5%。限上法人單位全年網上銷售額33.36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23.9%,占批零銷售額的3.9%。年末有各類市場53個,市場總面積41.97萬平方米。全年城鄉集貿市場貿易成交額達91.48億元,比上年增長1.1%。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農戶)420.50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8.0%,其中基礎設施投資89.15億元,下降0.4%,占投資總額的比重為21.2%。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52.81億元,增長33.4%,占投資總額的60.1%。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10.0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177.9%;第二產業投資184.69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投資225.81億元,增長7.2%。全年“三園四地”園區固定資產投資200.22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5.2%,佔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47.6%。全年工業投資184.69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園區工業投資127.75億元,佔69.2%。

對外經濟

2019年,涪陵區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84.17億元,比上年增長51.0%,其中,出口66.41億元,增長124.3%;進口17.76億元,下降32.0%。全年新簽招商引資項目225個,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5個。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
重慶涪陵綜合保稅區實現封關運營,綜合保稅區首期基礎設施全面建成。

財政金融

2020年全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14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稅收收入41.27億元,下降3.8%。在各項稅收中:增值稅12.40億元,下降6.4%;企業所得稅8.13億元,下降4.5%;個人所得稅1.18億元,增長31.9%;城市維護建設稅5.73億元,增長11.1%;房產稅1.53億元,下降5.4%;土地增值稅0.67億元,下降51.1%;契稅2.68億元,下降21.6%。
2020年全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8.00億元,比上年增長0.9%。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88億元,下降8.7%;公共安全支出5.41億元,增長6.6%;教育支出20.86億元,增長2.1%;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1.57億元,增長0.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02億元,下降20.8%;衛生健康支出12.46億元,增長1.1%;節能環保支出12.29億元,下降26.1%;城鄉社區支出9.63億元,增長3.4%;農林水支出12.46億元,增長1.4%;交通運輸支出3.00億元,下降31.8%;住房保障支出3.30億元,下降0.6%。

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2020年全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43元,比上年增長7.2%12】。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36元,比上年增長6.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0元,比上年增長8.5%。在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5479元,增長6.1%;人均經營凈收入4757元,增長3.9%;人均財產凈收入2779元,增長3.8%;人均轉移凈收入9321元,增長7.4%。
在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5146元,增長8.6%;人均經營凈收入6666元,增長7.1%;人均財產凈收入481元,增長4.0%;人均轉移凈收入5257元,增長10.6%。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9年的2.47︰1縮小為2.41︰1。全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556元,比上年增長6.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2037元,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906元,增長6.7%。全區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3.7%,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3.0%,農村為37.6%。
涪陵區
涪陵區

文化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的原料為青菜頭,青菜頭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質環境、氣候中孕育出來的,主要產於豐都縣高家鎮至巴南區木洞鎮附近200公里長江沿岸地帶,其中涪陵為中心主產區。涪陵榨菜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涪陵也被譽為中國榨菜之鄉。
涪陵白茶
涪陵白茶於2013年被評為重慶市十大名茶,也是涪陵獨獲此殊榮的地方創新名茶。
涪陵紅心蘿蔔
涪陵紅心蘿蔔也稱為胭脂蘿蔔,主產涪陵,周邊地區亦有栽培。
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用豬油炒制,色澤烏黑,已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交通


截止2020年10月,涪陵區境內公路里程達到61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75公里。鐵路通車里程達到170千米。全區行政村公路通暢率為100%。
高速公路:重慶三環高速公路(S0101)中,於2000年12月建成的長涪高速公路直通重慶主城,另有南川-涪陵高速公路於2013年10月建成通車,支線梓里-白濤段於2020年8月建成通車。石渝高速(G5021)中,南岸-涪陵段於2013年12月建成通車,涪陵-豐都-石柱段於2013年11月建成通車。南兩高速於2020年10月20日建成通車。
鐵路:渝懷鐵路於2005年底竣工並於2007年4月開通客運,其中重慶-涪陵段二線於2013年12月建成通車,涪陵-懷化段二線全線控制性工程已完工,預計於2020年底左右建成通車。南涪鐵路於2012年9月開通貨運。渝利鐵路於2013年12月建成通車。重慶至萬州高速鐵路已完成定測及初步設計。沿江高鐵宜昌至涪陵段已啟動項目預可研工作。
水路:有23個港口,其中龍頭港為重慶市第二大港口。
機場: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80公里。

社會


教育

2020年末全區有高等教育學校3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6所,普通中學48所(其中高中8所,初中40所),小學97所。專任教師達規定學曆數11056人,其中高等教育學校1642人,中等專業學校131人,中等職業學校511人,普通中學4341人,小學4431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28人,在校學生217人。
全年高校招收學生11083人,在校學生人數34983人,當年畢業生人數7308人。中等專業學校全年招收學生2154人,在校學生人數6312人,當年畢業生人數1945人。全年普通高中學校招收學生8716人,在校學生24101人,當年畢業9059人。初中學校招收14150人,在校43866人,畢業10195人。職業中學招收4670人,在校11600人,畢業3042人。小學招收8906人,在校62351人,畢業13778人。
全區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完成率100%,小學升學率100%。初中毛入學率為110.0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9.0%。全區報考大學人數12515人,錄取人數11673人,高中升大學升學率達93.3%。全區有幼兒園數214所,學前教育在園幼兒28292人。公辦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4.1%,普惠率達到89.8%。

科技

2020年末擁有科研事業機構2個(渝東南農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從事科技活動人員90名;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區級技術創新機構63個。科技成果登記102個,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100%,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8家、重慶市科技型企業914家、知識產權優勢示範企業18家。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勵3項。獲得授權專利1415件,其中個人203件、企業923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至4.82件。全區有註冊商標15075件,2020年註冊1598件。中國馳名商標12件,中國地理標誌14件。

文化事業

2020年末有文化館(站)28個,劇場、影劇院8個。公共圖書館2個,其中少兒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118.52萬冊,其中少兒圖書館藏書40.72萬冊。在公共圖書館藏書中,電子藏書43.76萬冊。有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94.75萬卷。年末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7.92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7.49萬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12%。年末有藝術表演團體116個。

旅遊

2020全年接待遊客2301.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1%。其中,國內遊客2301.68萬人次,增長7.4%。入境遊客1792人次,下降97.6%。實現旅遊總收入194.74億元,增長20.8%。全區擁有國家A級景區11個,其中4A級5個(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木花谷.林下花園、816地下核工程);有一家市級旅遊度假區(武陵山旅遊度假區);擁有四星級飯店3家,星級飯店床位數達855張。有星級農家樂45家。美心紅酒小鎮成為全市網紅打卡新地標。全年完成旅遊項目投資16.30億元。

體育

2020年末共有體育場地8個,體育館3個,游泳池(館)34個,健身廣場32個,健身登山步道36個。體育場地面積206.61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77平方米。全年參加各類運動賽獲獎86枚,其中榮獲國家級銀牌1枚;榮獲市級金牌30枚、銀牌29枚、銅牌26枚。

衛生

2020年末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5個,其中醫院42個、衛生院18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2個,門診部、所(不含個體)6個、個體診所17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室等其他衛生機構25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有床位7321張,其中醫院(含門診部)5567張、衛生院床位1535張、婦幼保健院219張。共有衛生機構從業人員972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645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2369人、執業助理醫師675人、註冊護師和護士3355人。每萬人擁有床位64.1張(按戶籍人口算,下同),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7.0人。

法律服務

2019年末,涪陵區有律師事務所18所,律師工作者286人,萬人擁有律師數2.4人(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民事訴訟代理2434件,刑事辯護429件,行政訴訟代理224件。有公證處1個,全年辦理公證書4212件。有人民調解委員會466個,調解員4548人,調解糾紛14340件。

旅遊


白鶴梁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存題刻165段,是世界唯一的一處以刻石魚為“水標”並觀測記錄水文的古代水文站。1988年8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已經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美心紅酒小鎮
美心紅酒小鎮位於涪陵區藺市鎮,以紅酒文化為主旋律的西歐風情小鎮,建有香溪廊橋、紅酒中心、特色民居等景點,並配套建有生態觀光園和工業展示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主要景區面積2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5.2%。
周易園
周易園原名點易洞,位於長江北岸,與涪陵城隔江相望。中心景點為一長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黃庭堅、朱熹、陸遊、王士禎等人書法手跡80餘幅。
大木花谷
大木花谷位於涪陵區大木鄉境內,屬高山花卉主題公園,佔地10000餘畝。景區內包含海棠花園、葵花園、百花園、人工湖、香草園、龍洞幽境等景點。
武陵山大裂谷
武陵山大裂谷位於涪陵區武陵山鄉境內,面積約30平方千米,全長1500米長,峽谷寬度僅有2-5米,兩壁岩石直立,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白鶴森林公園
涪陵白鶴森林公園也稱為南湖公園,位於涪陵江南城區。公園分為北部片區和南湖片區兩大核心景觀片區。
816地下核工程全名為“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后處理工程”,坐落在涪陵區白濤鎮的深山裡,是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
涪陵區
涪陵區

代表人物


道隆
道隆(1213-1278),南宋僧人,字蘭溪。俗姓冉,13歲出家,赴浙江學禪法。1246年東渡日本傳法,住持日本國相模州常樂禪寺,後為日本臨濟宗建長寺派開創人。著有《大覺禪師語錄》3卷。
桓淵
桓淵(?-1258),名亞夫,號蓮盪先生,南宋理學家。負笈福建,就學朱熹門下,返鄉任鉤深堂山長授學,為程朱理學傳人,也是理學涪陵學派代表人物。著有《孟子注》,入涪陵“四賢祠”陪祀。
譙定
譙定(1023-?),字天授,自號涪陵居士,北宋理學大師,為涪陵理學派開山人。著有《易傳》,後人稱《譙子易傳》。
劉岌
劉岌(?~1505),字凌雲,明景泰五年(1454)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周煌
周煌(1714-1784),字景垣,號緒楚,別號海山。乾隆二年(1737年)進士,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初九,周煌曾率隊出使琉球國,曾任《四庫全書》總閱,官至工部尚書、兵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以兵部尚書加太子少傅致仕,卒贈太子太傅,謚號“文恭”。著有《琉球國志略》、《登舟圖》。
周興岱
周興岱(1744-1809),字長五,一字冠三,號東屏,周煌的次子,清代大詩人張問陶的岳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左都御史。
徐邦道(1837-1894),名金錫,字劍農,清末名將。曾參加甲午戰爭,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清史稿》《清史列傳》有傳。
夏佳文
夏佳文(1964-),重離子加速器物理及技術專家,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蔚如
李蔚如(1883—1927),早年加入同盟會,親歷辛亥革命,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被軍閥郭汝棟誘捕英勇就義。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被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警備區命名為“重慶市第七屆雙擁模範城(縣)”;同年11月,被中央文明辦列入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區)命名名單。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2021年4月,被國家禁毒委命名為首批“全國禁毒示範城市”。
2021年7月,入選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