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發熱性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急性發熱性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急性發熱性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又稱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性疾病。本病好發於2~6歲兒童,發病無明顯季節規律,性別差異不大。臨床以發熱、球結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紅斑、水腫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治療本病的關鍵是早期診斷、規範治療、長期隨訪和提高患兒的免疫力。
本病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
1.本病是宿主對感染原產生的一種以血管為中心的Ⅲ型變態反應,發病和特定體質相關。
3.洗滌劑或汞中毒可能和本病有關。
1.發熱為最早出現的癥狀,急性發熱,體溫達38~40℃以上,可持續1~2周。
2.皮膚黏膜表現
(1)皮疹:皮疹與發熱同時發生,或在發熱后3~5天出現皮疹,以軀幹部為多,呈向心性。表現為猩紅熱樣紅斑、麻疹樣皮疹、蕁麻疹或多形紅斑樣皮疹,不癢,持續1周左右消退,無色素沉著。
(3)肢端變化:手足發紅及硬性水腫,指(趾)呈梭形腫脹,伴有疼痛及關節強直;體溫降低時,硬性水腫和皮疹亦消失,隨後在指趾端和甲床交界處,沿甲床呈膜狀或薄片脫皮。
3.約50%患者出現,一般在發熱同時或發熱后3天內,常見於頸部單側,質硬,不化膿,不發熱,直徑常大於1.5 cm。
4.多見於1歲以下的男孩,主要為冠狀動脈病變,冠狀動脈炎伴動脈瘤破裂及血栓性心肌梗死可致猝死。
3.少數患兒有心電圖改變,R波和T波下降是預測冠狀動脈病變的最好線索。
以下6項癥狀中,只要患兒具備了其中的5項,就可以診斷為川崎病。
1.發熱(38~40℃)持續≥5天。
2.發熱持續幾天後,雙眼球結膜充血。
3.口唇發紅乾燥,楊梅舌。
4.手足硬腫、潮紅,指(趾)末端脫屑。
5.多形性皮疹而無水皰及結痂。
6.急性非化膿性頸部淋巴結腫大。
1.早期應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可使體溫迅速恢復正常,明顯降低冠狀動脈損害與心肌梗死的發生率。
2.應用抗凝劑可避免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