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神路的結果 展開
- 明十三陵附屬建築群
- 漢語辭彙
神路
明十三陵附屬建築群
在陵區大宮門前約0.5公里處,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此坊建於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石坊的結構為五間六柱十一樓,坊高14米,寬28.86米。夾柱石上雕有麒麟、獅子、龍和怪獸,門上端額枋上有精美的浮雕。它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石坊建築。
神路,又名十三陵神道,即長陵神道,是長陵陵寢建築的前導部分,總長約7.3公里。明朝時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孔橋、大宮門、神功聖德碑亭、石像生、龍鳳門、南五孔橋、七孔橋、北五孔橋等系列神道墓儀設施及橋涵建築。
大宮門
神路始建於明正統初年,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完成。現除橋涵建築已殘壞外,其他墓儀設施保存較好。1989年至1995年,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對神道先後實施了三次大規模的保護性工程及環境整治工程。
處於龍山和虎山之間,是陵區的總門戶。大宮門牆體為紅色,單檐廡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下承石刻冰盤檐,辟三券門。券門內兩側各有門枕石,當年曾裝有門扇。文獻記載,大宮門兩側各有角門。封閉陵區南端的牆體,從大紅門左右兩側延伸至龍山、虎山兩山之巔,然後再向東西兩側蜿蜒而去。大紅門處於高崗之上,中門正對天壽山主峰,左右又襯以龍山和虎山,氣勢非凡。
大宮門一方面是天壽山陵區的門戶,同時其設置的三個門洞,也規範了進出陵區人員的禮制觀念。中門是已故皇帝、皇后棺槨和神主、神牌、祭品、儀仗通行之門。左門(東門)是皇帝謁陵通行之門。右門(西門)是謁陵官員謁陵進入陵區所經之門。這是古代“居中而尊”和“尚左”禮制觀念的具體體現。
立於神功聖德碑亭四角,白石雕刻而成,高10.81米,對稱而設。四座華表形制和紋飾相同。基座均為平面呈八邊形的須彌座。其上下方束腰處均雕有精緻的雲龍圖案。華表柱八角形,但稜角處比較渾圓。柱身上雕刻著縈繞柱身盤旋而上的升龍和雲朵。華表上部裝飾圓形石板。在頂部蹲立著一隻昂首長嘶的神獸——蹲龍。這四座既是墓前的標誌,又是碑亭的石雕裝飾物,使周圍的環境更顯莊嚴神聖。華表四周明朝時曾設有白石欄,后被毀壞。1994年,修葺神道時進行了重新配置。
從長陵神功聖德碑亭往北的800餘米的區域內,矗立著12對石獸和6對石人。據史料記載,陵墓石刻在西周時就已出現,但漢之前遺留下的實物不多。漢以後逐步大量出現,盛於唐,清代衰落。這些石獸、石人在古代稱作石儀衛,明朝以後稱“石像生”。封建帝王崇奉“事死如事生”的理念,認為人死以後,在陰間仍需要陽間的一切,諸如衣、食、住、行等等。因而在陵園的建置上,必須再現生前的生活場景。所以在陵園的神道兩側樹起石人和石獸,展示出帝王駕前的威儀,取“形狀如生”之義。
十三陵石像生設置基本沿用明孝陵制度,不同之處是將石望柱由石像生的中間移到石像生的最前端,並增加了四功臣像。其排列順序是石望柱、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武將、文臣和功臣。石獸和石人均相對排列於神道兩側。
獅子、駱駝、象、馬四種動物,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它們或生性兇猛,或性情溫順,或象徵吉祥,或伴人左右。而獬豸、麒麟則是傳說中的神獸。
石獸之後為石人——將軍、文臣和功臣。石人,又稱“翁仲”。相傳,秦代有位大將名叫阮翁仲。他身高力大,駐守邊疆。因其防範匈奴有功,死後,秦始皇為紀念他,就在咸陽宮的司馬門外,為他鑄了銅像。後來,人們就把守護廟宇、陵墓的石像、銅像統稱為“翁仲”。
十三陵神道上的石像生,均用整塊巨石雕刻而成。其中最大的石象,包括基座,體積近30立方米。
立於大紅門前左右兩側,形制相同,高5.32米。碑的正反面均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八字。朝廷命官前來謁陵,到此碑前必須下馬步入陵門,以示崇敬。下馬碑,在警示謁陵者的同時,也烘托裝點了陵區門戶。
明人張循占曾對陵區神聖威嚴進行過描繪:“華表雙標白玉欄,紅門下馬駐銀鞍。朝霞照耀青袍色,翠滴松楸碧殿寒。”
神路石牌坊
過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右有兩座小山。東為龍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條奔越騰挪的蒼龍;西為虎山(俗稱虎峪),狀似一隻伏地警覺的猛虎。中國古代道教有“左青龍,右白虎”為祥瑞之兆的傳說,“龍”、“虎”分列左右,威嚴地守衛著十三陵的大門。
位於石像生的盡頭。它設門三道,每道門有兩塊門枕石,可安兩扇門扉,以取“設六扉而開闔”之意。三門之間為短牆,在明代時曾有黃綠琉璃飾件,後世修葺時改為現在的紅牆灰瓦形制。1994年修繕神道時,恢復了其的琉璃照壁形式。
由於三門的大額枋中部上端各飾有寶珠火焰裝飾,人們又稱之為火焰牌坊。而帝后入葬山陵時,必須經過此門,所以又常稱之為龍鳳門。
坐落於陵區的正南面,門分三洞,又名大宮門,為陵園的正門。大門兩旁原各豎一通石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字樣。凡是前來祭陵的人,都必須從此步入陵園,以顯示皇陵的無上尊嚴。大門兩側原設有兩個角門,並連接著長達80華里的紅色圍牆。在蜿蜒連綿的圍牆中,另設有一座小紅門和十個出入口,均派有重兵駐守,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地。這些圍牆都早已坍塌,有些殘跡尚依稀可辨。
神道
神路
陵區石雕群
石人分勛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為拱手執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誠。在皇陵中設置這種石像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有了。主要起裝飾點綴作用,以象徵皇帝生前的儀威,表示皇帝死後在陰間也擁有文武百官及各種牲畜可供驅使,仍可主宰一切。
又叫龍風門。由四根石柱構成三個門洞,門柱類似華表,柱上有雲板、異獸。在三個門額枋上的中央部分,還分別飾有一顆石雕火珠,因而該門又稱“火焰牌坊”。龍鳳門西北側,原建有行宮,是帝后祭陵時的歇息之處。
購票價格
25元/張(淡季)/35元/張(旺季)
購票優惠
1、1.2米以下兒童免票。
2、離休人員憑離休證免票。
3、60歲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證或藍色優待卡半價優惠。
4、本市戶籍65歲以上老年人持紅色優待卡免票(大型活動期間除外)。
5、大中小學生憑有效證件半價優惠(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
6、持有社會保障金領取證的人員憑證半價優惠。
7、殘疾人員憑有效證件免票。
8、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票(現役軍人遊覽居庸關,憑有效證件半價優惠)。
售票時間
8:30-17:00(淡季)/8:10-17:50(旺季)
淡季時間為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旺季時間為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乘車路線
1、德勝門西站乘345支線至昌平體委轉22路;
2、德勝門西站乘345支線、881路至昌平東關路口轉314路南新村站下;
3、北京地鐵5號線天通苑乘“昌平22路”。
旅遊須知
1.為了做好安全防火工作並加強文物保護,陵區內定為非吸煙區,嚴禁一切煙火。
2.遊客應自覺遵守遊覽秩序,參觀時按順序購票入園,不得擁擠,以免堵塞道路的出入口。
3.遊客遊覽時要注意保管好個人物品,照顧好老人和兒童,注意安全。
4.遇到雨天雪天等惡劣天氣,要注意防滑,並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
5.不打架鬥毆,不聚眾鬧事,不搞封建迷信及色情服務,不進行賭博,不攜帶危險品及動物進入景區。
6.客流高峰期間不要擁擠,應迂迴遊覽,在進入窄小通道時要按順序出入。
7.靜園后,任何人不得逗留、露宿,不得翻越毀壞圍牆及柵欄。
8.愛護文物,嚴禁在樹木、名勝古迹和公共設施上塗抹刻劃,嚴禁攀登陵牆、圍欄、明樓等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