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忱

羅忠忱

羅忠忱(1880年11月16日-1972年1月8日),字建侯,工程教育家,

1895年羅忠忱進入北洋大學機械系;1900年華北動亂時,他離校回福建完婚,沒有畢業;1906年赴美留學,進入康乃爾大學土木系,至1910年大學本科畢業,又入該校研究院攻讀一年,得土木工程師學位;1912年回國后在北平交通傳習所任教兩個月;其後於8月到唐山鐵路學校(西南交通大學前身)任教務長兼土木工程教授,為該校教授中第一個中國人。

羅忠忱致力於引進西方先進工科教育思想,為我國現代工科教育的開拓者之一。他注重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的結合,在教學上提倡少而精,重視學生品格的培育,以嚴謹治校、嚴格要求學生著稱,培養了大批國內外知名工程技術人材。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羅忠忱
羅忠忱
1880年11月16日,羅忠忱出生於福建閩侯(今福州市)。其父羅君祿有兄弟8人,全家聚居在祖傳老宅內。羅君祿終生未工作,全家生活由其弟兄們的收入維持。1893年羅君祿逝世,其後不久羅忠忱隨堂兄離家去天津求學。他先入天津水師學堂,讀了4個月,因攀桅測驗不合格而離校。隨即入天津中西書院,學了2年,成績優異,為院長美人丁家立所賞識。
1895年,中西書院解散,羅忠忱改入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機械系,學了5年。
1900年(庚子)華北動亂時,他離校回福建完婚,沒有畢業。
1902年,丁家立辦廣平府中學(在今河北省),邀羅去任教。一年後丁家立改辦保定高等學堂,又聘羅到保定任教。
1905年,丁家立總管北洋官費留美事宜,就保送羅忠忱官費留美。

赴美留學

1906年,羅忠忱到美國,入康乃爾大學土木系,至1910年大學本科畢業,又入該校研究院攻讀一年,得土木工程師學位。

回國任教

回國后羅忠忱曾在北平交通傳習所任教兩個月;其後於1912年8月到唐山鐵路學校(西南交通大學前身,下同)任教務長兼土木工程教授。此後學校多次易名乃至搬遷,但羅忠忱一直在同一學校中任教和工作。
1952年改任研究教授后不再講課。1955年退休。
1972年1月8日病逝於河北唐山學校原址內,享年92歲。

愛國思想

羅忠忱在自傳中說,他一生中以在北洋大學讀書那幾年受時代影響最大,對維新運動戊戌政變有深刻印象,他的愛國思想即確立於此時。當時他看到許多官場中的腐敗現象,極為厭惡反感,遂決定終生不涉足官場而以教書育人為務。在形勢需要時他曾幾次擔任學校主任(校長)或代行校務。此外他還曾擔任過教務長及土木系系主任。

人才培養


桃李芬芳
羅忠忱畢生致力於工科大學教育及力學教學工作,為我國培育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工程技術人才,是我國早期的一位工程教育家。當時國內主要鐵路及公路的技術骨幹大多出其門下。他的學生中有不少人後來成為知名的學者,其中有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院士以及國內外大學的知名教授。他們無不認為羅忠忱這位嚴師的教導對自己的成長至關重要。
羅忠忱自1912年到唐山鐵路學校任教后,在同一學校連續工作數十年,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1933年日軍侵入冀東,學校一度南遷,回唐山后校舍被漢奸軍隊強佔,無法上課,11月收回校舍方複課。在停課期間羅忠忱曾去天津為北洋大學義務代課一學期。)當時的教育部鐵道部曾多次褒獎他,1932年頒發久任教授獎狀,1940年又發一等獎狀,1943年特贈獎金2萬元。
講授多種課程
羅忠忱講授過多種課程。在廣平府中學及保定高等學堂時,他教過數學和英文;在北平交通傳習所時,他教過製圖;來唐山鐵路學校后,他教過基礎工程、天文學、河海工程、經濟學、圖形幾何及水力學等課程;而自1917年到1952年的36年中,他講授的是應用力學(即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門課。這兩門力學課是大學二年級的重頭課,上學期開應用力學,下學期開材料力學,土木工程系與礦冶工程系每周各上課5節或6節,每次1節長50分鐘。
教學嚴謹
羅忠忱對教學非常認真、嚴肅,上課下課都很準時,不浪費每一分鐘。學生聽講並不感到緊張,因在遇到難點時,他往往提個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後從容不迫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他講課英語之優美流利在
西南交通大學羅忠忱教授紀念碑
西南交通大學羅忠忱教授紀念碑
當時幾位教授中很為突出,發音清晰準確,語調抑揚頓挫,引人入勝。他既重視基本理論,又強調靈活應用。一般先把基本概念闡述清楚,再通過演算大量例題說明如何靈活運用基本理論。他經常告誡學生說,工程師要兼顧安全和經濟,因之計算必須準確,對具體數字計算必須重視。在課堂上演算例題時,他以身作則,用四位對數表當場得出結果,再用另一種方法加以校核,要兩個結果一致才罷手。他還注意通過例題教會學生各種數字計算中的技巧(如在用對數表之前先將各數據列成分式並盡量化簡),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記住某些基本常數。他對學生要求嚴格,每周用1節課進行測驗,不僅要求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正確,而且要求數值計算準確。每次測驗他都親自評卷,給分極嚴,計算結果有誤時扣分很多。當時學生中流傳一種說法:羅要求計算結果準確到三位有效數字,否則該題即判給零分,因而不少學生對羅的測驗有畏懼心理。後來有人問過羅是否這樣判分,羅說應考慮錯誤的性質,不能一概而論,但如小數點錯了,將在工程中造成事故,因此往往要判給零分。羅忠忱並不布置習題作業,但學生都大量做題並看參考書,普遍重視數字計算的準確性。他的上述做法很好地起了督促引導學生的作用。他以嚴於律己也嚴格要求學生聞名於校內外,對唐山交大一代學風的形成,貢獻極大,影響深遠。
學生回憶
他的學生、美國加州大學林同驊教授說,羅師“對基本力學的深刻了解為全世界所少有,故在講授力學問題時能從多方面解析,使學生易於了解,大有力學大師鐵摩辛柯之風”(按:鐵摩辛柯,指Tимоек,С.П .Timoshenko,S.P.1878—1972,美籍俄羅斯力學家。曾在俄、南斯拉夫、美等國大學任教)。另一學生、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說,自己“曾在學19年,承恩中外師長不啻百人,然於教誨懇切,授法精湛,任職認真,……,蓋未有出吾師之右者”。
板書以見嚴謹
羅忠忱的嚴謹作風還表現在講課時的板書上。他在黑板上畫圖、寫字、演算都一絲不苟,力求整潔,從不東塗西畫。他徒手在黑板上畫出的圓幾乎與用圓規畫出的圓毫無二致,令人嘆服。這不僅是作圖技巧問題,主要是體現他對教學的重視和認真。有時他還教給學生某些記住公式的妙法,例如將梁的剪應力公式寫成Say/(It),使人終生難忘。

人物軼事


羅忠忱富有正義感和愛國心
1935年抗日救亡運動興起,羅的次子是豐灤中學(唐山市第一中學前身)學生領導人之一,因而被該中學校長王某所開除。王並要羅的三子寫悔過書,當遭拒絕。羅忠忱支持其子的愛國行動,讓他們去平津轉學。1942年其三子正在大學二年級學習時,參加空軍體檢合格。羅忠忱說:去不去空軍應由你自己考慮決定。固然入空軍有一定生命危險,但國民有保衛國家的義務,如果體檢合格者都不去從軍,國家由誰來保衛。其三子思考後決定輟學從軍。
尊長愛幼
羅忠忱事母至孝,並常教育其子女都應孝敬祖母。他從不打罵子女,子女犯了錯誤,只是嚴厲批評。實踐證明,子女受批評后無不悔改,效果很好。自50年代后其三子家在香港,羅忠忱常在信中要求其子重視對小孩的教育,並告以立身求學之道。這些書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羅忠忱自己的觀點和品德,原信為英文,茲摘譯數則於下:
“應該引導孩子們獨立思考,並順應現實環境而行動。”(1951年11月26日)。
“得知你已決定入B.I.E.T.求學,我很高興。晚入學總比永不入學要好些。(學習)要始終有耐心。萬一有哪門課不及格,就重修一次,然而要始終有耐心並且快快活活的。要求得知識,一個人必須:①觀察,②記住,③比較”。(1954年9月17日)。
“你應該教育子女,讓他們知道品德和健康的重要性。他們應該懂得人生意味著什麼。施人與受施相比較,前者更值得讚揚。孩子們應該少想他們能撈到什麼,而要多想他們能奉獻什麼。這樣做后,他們會感到快活,而且不會與他人衝突。”(1958年月2月12日)。
以校為家
黃萬里教授為恩師羅忠忱廿周年祭文
黃萬里教授為恩師羅忠忱廿周年祭文
羅忠忱熱愛自己長期任教的學校,做到了以校為家。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時,他因母老子病而滯留唐山。到年底得知學校在湖南複課,他立即隻身赴湘。當時因戰事交通非常不便,他沿途歷經艱險,於1938年5月到達學校當時所在地湘鄉楊家灘。此後直到1946年學校遷回唐山,他與家屬一直分居兩地。老母則於1938年病逝於唐山。1944年12月日軍侵入黔南,學校在貴州平越(今福泉縣)已無法上課。羅忠忱當時任校長,決定學校解散,師生自行到重慶集中。他主持學校搬遷工作,堅持到最後才離開平越。當時已無汽車可乘,只能坐滑竿甕安遵義,沿途很不安全,他到達重慶時衣物幾乎全部丟失。後來學校於1945年2月在四川璧山丁家坳複課,他在校事一切就緒之後,即辭去校長職務而專心從事教學。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唐山,他整理自己的藏書,將圖書100餘冊贈送給學校圖書館。
唐山交大(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中的第一位中國人
羅忠忱是唐山交大(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中的第一位中國人,在校中任教時間長且成績卓著,聲望很高。他為人剛直,受到教師們的擁戴。凡有大事要請願交涉,領銜者非羅忠忱莫屬。
1933年日軍侵入冀東,學校決定南遷上海。師生到達上海后,交通大學總校校長召集他們講話,說擬讓唐校合併上課,事出意外,眾皆驚愕。羅忠忱即質問該校長用意何在,要他“Say what you mean ! Mean what you say !”(說出你的真意來!你的用心應該和說的話一致!)其後幾經交涉,唐校學生始終獨自上課。不久總校校長又決定兩校統一招生,並減少唐校招生人數。唐校教師多人由羅忠忱領銜,向總校及鐵道部力爭唐校獨立招生,自行命題、閱卷,以保證新生質量。經多次交涉后,問題終於得到圓滿解決。
生活儉樸 樂於助人
羅忠忱樂於獎掖後輩,為國家培育人才。他生活儉樸,卻儘力幫助經濟困難的親友,曾資助多人留學或升學。1932年他連續任教滿20年時,唐山交大的校友們發起募捐,設立“建侯獎學基金”,以其利息每年約300元獎勵該年度應用力學及材料力學兩門課程成績優秀的學生。1934年首次評獎,直至1943年,其後因物價飛漲通貨貶值而中止。羅忠忱逝世后,其子女4人集資3萬元,重設“建侯獎學基金”以承父志,自1990年起每年評獎一次。

人物評價


羅忠忱為後人樹立了一個嚴師的楷模。有不少學生在學習力學課時認為他要求太嚴,考試成績不及格的太多,有畏懼心理,甚至有埋怨情緒,但畢業后工作中則無不感到他嚴得有理,嚴得好,自己深受教益,因而對他非常感激。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也很重視,常在校內集會上懇切地教誨同學要多作奉獻,少想索取。他在唐山交大的校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他的學生、已故橋樑專家茅以升,於1980年在羅忠忱追悼會上敬獻的輓聯:“從學為嚴師,相知如契友,猶記隔海傳書,力促歸舟虛左待;無意求聞達,有功在樹人,此日高山仰止,長懷遺範悼思深”(按:1920年茅在美國得博士學位時,羅去信促其回國來唐山,並有意讓茅主持校務。
1921年葉恭綽聘羅為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主任,茅為副主任兼總教習。上聯指此。)道出了唐山交大廣大校友的心聲,是羅忠忱一生、的寫照。羅忠忱的高風亮節將永為後人所景仰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