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負翁

杜負翁

杜負翁(1891-1983),近現代文學家。原名發恩,一名召棠,字鎏輝,筆名揚州小杜、負翁,法名唯盡,生於揚州,原籍陝西。

個人簡介


早年曾研究童子軍教育,在江都創辦中國童子軍第59團。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北碚創辦建國書店。抗戰勝利后遷建國書店總經理處於南京,下轄24處分支店及4家印刷所,營業遍布全國。1949年去台灣,以賣文為生。詩文極佳,是制聯高手。著有《蝸涎集》、《歲時鄉夢錄》、《簾波花影錄》、《負翁詩存》、《負廬日記雜鈔》、《負翁聯話》、《北碚零稿》、《惜餘春軼事》、《揚州訪舊錄》等。

生平履歷


民主革命時期,早年習詩文、法政、體育。工詩詞、小說、散文和燈謎,為冶春后社、竹西后社後期重要成員。也是一位謎友,竹西后社社長孔劍秋所制謎箋極為考究,數十年如一日,上繪紅豆兩莢,紅艷輝目,名曰“紅豆箋”。每當集社時懸諸壁間,臨風招展,發人遐想,“殊耐相思”(后在台灣時仍收藏數頁,“恆珍寶之”,不忍捨棄)。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江蘇省立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江都縣立初級中學童子軍教練。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避亂居四川省重慶市北碚,創設建國書店。
解放戰爭時期,抗日勝利后遷書店總管理處於南京。轄有26處分支店、四家印刷所,營業遍於全國。1946年夏建國書店在揚州教場街(今國慶路中段)設立支店。1948年印行揚州董玉書所著《蕪城懷舊錄》(石印),發行各地。1949年初去台灣,賴鬻文維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台灣以賣文維生。歷任江蘇文獻編委、揚州同鄉會常務監事等職。1951年輯印《負翁聯話》,體裁彷佛《楹聯叢話》,不只包含許多名作,且有本事批註及史料,文字洗鍊,令人愛不釋手,在海外極流行。詩文極佳,國學造詣深厚,醉心於揚州文史收集、整理和著述,“有時履祙為穿,足生重繭,亦所不惜;苟有所獲,竟夕為歡”,頗受喜好舊文學者推崇。所著《惜余春軼事》通過描寫惜余春茶社的興衰,介紹經常出入茶社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點綴著一些作者親身經歷的趣聞軼事,保存了清末初揚州豐富的社會風俗和人文歷史資料。1958年在台灣出版,由陳含光題寫書名。2005年7月廣陵書社由蔣孝達、顧一平點校重新出版,並選編了部分有關惜余春茶社及其主人高乃超的資料,作為本書的附錄。
1983年7月病卒於台灣,享年92歲。著有《負翁詩存》、《負廬詩鐘》、《蝸涎集》、《歲時夢鄉錄》、《金絲髮》、《簾波花影錄》、《杜注揚州竹枝詞六種》、《惜余春軼事》、《揚州訪舊錄》、《史可法殉難考》和《復興揚州計劃大綱》等多種著述。
杜召棠自題聯
讀蕪城賦;
曝草堂書。
——抗戰勝利返鄉后自題門聯
萬里經商慚報國;
中興有日始還鄉。
——自題四川省重慶北涪建國書店
柏葉追隨雙鬢綠;
梅花隔斷萬山青。
——自題春聯
杜召棠撰題聯
西望落霞飛,莫教茶煙迷畫本;
園留明月在,欲扶花影上欄干。
——題台灣省台北市西園茶社
試嘗滋味如何?聊飲幾杯,莫醉醺醺忘歲月;
慢道美中不足,飽餐一頓,須知粒粒盡珠璣。
——題四川省滋美樓菜館
花香鳥語,莫輕拋島上風光,雅誼勝同舟,異地相逢,不比浮雲流水;
草長鶯飛,恰好似江南春色,放懷舉杯酒,收京在望,相期指日還鄉。
——題台灣省嘉義縣江蘇同鄉會館
杜召棠賀贈聯
上壽同庚,屢世通家傳翰墨;
平生知己,八旬流寓志鴻泥。
——1970年賀現代著名的教育家、新聞事業家、文學家包明叔80歲壽誕
包明叔(1891-1974),本名包洙,字明叔,江蘇省儀征縣人。1920年起先後擔任上海《申報》、《新聞報》,南京《中央日報》,香港《大公報》等報社駐鎮江記者。1928年創辦《新江蘇報》。抗日戰爭爆發后,輾轉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淪陷區,五度易地,五度復刊,使敵後同胞不斷獲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政策,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確切消息,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志。1949年去台灣,續任“國大代表”,創立“中興國劇社”。1974年7月19日在台灣病逝,享年84歲。
有夙緣焉,共度九旬,各占春秋一日;
非奢望也,相期百歲,再經寒暑十年。
——1980年賀台灣當局“中央研究院”院長王世傑夫婦90歲雙壽誌慶
杜召棠集句聯
柳搖台榭東風軟;
花壓闌干春晝長。
——集句
杜召棠撰輓聯
病鶴不梳翎,文章自華美;
老驥久伏櫪,天人無怨尤。
——1964年3月挽中國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狄膺
普照大千,共仰金山一輪月;
歸真上界,永留寶島萬家春。
——1968年挽台灣佛學院高僧大德(江蘇省鎮江金山江天寺方丈)太滄法師
千里託孤身,抱恨終天慚李勣;
六旬呼小字,索詩無復到袁枚
——挽姐英
回首昔時春,冰螢同宮,萬縷千絲一夢;
傷心三月暮,曉鍾破戶,鳥啼花落人亡。
——挽妻朱世俊
作者原註:《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以霜雪覆之,然後作蠶,織為文綿,入水不濡,投火不燎。以喻數十年間,屢遭困厄。兩蠶共結一繭名同宮繭,比喻夫妻。先妻逝於台灣。員嶠東海仙山……
其志也潔,其行也芳,令德不讓古君子;
與世無爭,與人無侮,遺型足式今少年。
——1968年挽台灣省台北市八朋畫會(又稱八儔書會)成員馬紹文
馬紹文(1894-1968) ,字靜廬,號懷一齋主,湖北省宜昌縣人。少從宜都名儒楊守敬游,任民初湖北省佛歸縣知事,后不願一官羈身故棄之。工書、善畫,書法初宗漢魏,繼師晉唐,其書由雄奇歸於恬淡,所寫松竹勁挺蒼古,得力於書法。
碧潭觀畫,有約未來,寸幅湖山,緣慳一面;
紅橋泛舟,舊遊如夢,重簾風月,喚不回頭。
——1961年12月挽蔣孟彥
蔣孟彥逝前,杜召棠曾約其到碧潭畫廳觀畫,蔣孟彥因妻遇車禍未往。作者原註:“君與徐寶山夫人為兒女親家,余為徐氏西賓,其次媳即余女弟子。君因常過揚州,同隸冶春后社。徐夫人好客,時於瘦西湖上,集文酒之會於徐園(徐氏家園),君也余多與焉,及君來台,每談往事以為樂。舊習婦女游湖多設重簾以障,徐夫人每至家園,乘舟湖上,猶本此習。下聯“重簾”二字,蓋隱徐夫人於其內。徐夫人已早逝。”蔣孟彥,字士傑,江蘇丹徒人,清末秀才。他的女兒嫁給徐寶山二兒為妻。與杜召棠同為後社成員,交誼極深。20世紀40年代末同去台灣,杜召棠有《寸幅千里圖》,為清乾隆間丹徒名士李耳山所繪,“寸幅千里圖”五字為羅聘所書。1961年農曆十一月二日杜召棠將此畫於台灣碧潭畫廳展出,並邀蔣來觀看,不料該日蔣夫人橫遭車禍,到十一月十一日,蔣孟彥也逝世於台上。
孤冢傍寒潭,有銜石冤禽,欲抱此心填恨海;
清流漩濁浪,誤穿墉飢鼠,竟教捨命赴深淵。
——挽台灣省台南工學院女講師朱振雲
名以草書傳,每當絕壁危崖,獲仰如椽大手筆;
功於簡史見,到處田夫野老,侈談開國美髯公
——1964年11月挽中國國民黨元老于右任
滿窗明月,半榻茶煙,多少可憐宵,庸知碧水無情,楊柳千絲,系不住芳魂一縷;
已告家亡,又驚國破,凄其寒食節,漫道紅顏薄命,梅花深處,更贏得香冢千秋。
——挽揚州少女嚴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