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山寺
公元423年建造的寺廟
慧山寺即惠山寺。茶聖陸羽撰有《游慧山寺記》。該寺始建於公元42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千餘年間,惠山寺歷經浩劫,六次遭災,最後毀於太平天國的戰亂,儘管這樣,惠山寺內仍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如梁朝大同年間的龍眼泉、唐宋石經幢、唐代聽松石床、宋代金蓮橋、明代洪武銀杏和清代御碑亭等。
惠山寺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立的“歷山草堂”。清朝感豐至同治年間,李鴻章的淮湘軍曾與太平軍在江南一帶激戰,惠山的寺院毀於戰火,僅存寺門匾額。後來,李鴻章在惠山寺的廢墟上建立了“昭忠祠”,解放后,市政府對惠山寺進行了全面整修。
無錫惠山,以其名泉佳水著稱於天下。最負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此泉黃有三處泉池,入門處是泉的下池,開鑿於宋代,池壁有明代弘治十四年楊理雕刻的龍頭。泉水上面暗穴流下,四由龍口吐入下池。上面是漪瀾堂,建於宋代。
堂前有南海觀單石,是清乾隆年間,從明朝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中移來的,堂后就是聞名遐邇的“二泉亭”。亭內和亭前有兩個泉池,相傳為唐大曆末年,由無錫縣令敬澄派人開鑿的,分上池與中池。上池八解形水質最佳;加池吁不規則方,是從若冰洞浸出,據傳,些洞隙與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尋水時發現的,故又稱其為“冰泉”。
惠山泉,自從陸羽品為“天下第二泉”之後,已時越造載,盛名不衰,古往今來,這一泓清泉,受到多少帝王將相、騷客文人的青睞,無不以一品二泉之水為快,唐代張又新亦曾步陸羽之後塵前來惠山品評二泉之水。在此前唐代品泉家劉伯芻,亦曾將惠山泉評為:“天下第二泉”。
聽松石床
慧山寺
古華山門
慧山寺
古華山門旁,有錢鏐祠,奉祀五代時吳越王錢鏐。祠系錢氏後人建於清朝雍正年間。舊殿飛梁畫棟,原有乾隆所書的“光遠樓”,以及“錦樹樓”、“珠還草堂”等匾額,還有金塗塔、鐵捲圖等文物。現存古建築為2000年園林部門修復。
金蓮橋
慧山寺
金蓮橋為三孔石樑橋,橋身東西向架於池上。石橋兩端為石砌橋台,中間為兩座石砌橋墩,以承接橋身石樑。每孔由六塊石樑組排而成,中間四塊為橋面石,以通行人;兩側各為一塊華版石,上承石欄桿,外側雕刻宋代典型的壓地隱起“纏枝牡丹間化生(童子)”圖案。橋身南側中孔花版石的邊沿正中鐫有“懋德堂李府”五字。東西橋台的橫帽石樑兩端各雕成一個怪魚首,共四個。中間兩橋墩的橫帽石樑兩端各雕成一個螭首(讀痴,若龍而黃),亦四個。兩側石欄桿由蓮花望柱和透空石欄板相間組成。橋欄兩端各有一個抱鼓石(共四個)。中孔稍高,平而長,東西兩個邊孔成斜面而略短,橋身略呈弧形。整座石橋造型優美、勻稱、穩固,雕飾華麗,為古代庭院橋樑中不多見的佳構。
惠山寺
華山
《宿慧山寺》
慧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