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滇黃芩的結果 展開

滇黃芩

管狀花目唇形科植物

滇黃芩(拉丁學名:Scutellaria amoena C. H. Wright.)是管狀花目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花期5-9月,果期7-10月。產於中國雲南中南部、中部至西北部,四川南部及貴州西北部。生於海拔1300-3000米左右的雲南松林下草地中。該種根莖入葯,此外莖葉可代茶飲。

形態特徵


滇黃芩
滇黃芩
多年生草本;根莖近垂直或斜行,肥厚,徑達11毫米或以上,上部常分枝,分枝頂端生出1-2莖,下部亦常分叉。
莖直立,高12-26(35)厘米,銳四棱形,略具四槽,沿稜角被倒向或有近伸展的微柔毛至疏柔毛,不分枝或分枝,常帶紫色,中部節間長1.2-2(3.8)厘米。
葉草質,長圓狀卵形或長圓形,莖下部者變小,莖中部以上漸大,長1.4-3.3厘米,寬0.7-1.4厘米,常對摺,頂端圓形或鈍,基部圓形或楔形至淺心形,邊緣離基以上有不明顯的圓齒至全緣,上面綠色下面較淡,上面疏被微柔毛至幾無毛,下面常沿中脈及側脈疏被微柔毛至幾無毛,側脈3-4對,與中脈上面凹陷下面突起;葉柄長1-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滇黃芩
滇黃芩
花對生,排列成頂生長5-14厘米的總狀花序;花梗長3-4毫米,與序軸被具腺微柔毛;苞片向上漸小,披針狀長圓形,長5-10毫米,先端急尖至鈍,基部楔形,被微 柔毛。花萼開花時長約3毫米,常帶紫色,被具腺微柔毛,果時長達5毫米,盾片開花時高約1毫米,果時增大,高達3毫米。
花冠紫色或藍紫色,長2.4-3厘米,外被具腺微柔毛,內面無毛;冠筒近基部前方微囊大,明顯膝曲狀,中部寬約2.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7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內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近圓形,近全緣,寬達1厘米,兩側裂片三角形,寬約3毫米。雄蕊4,二強;花絲扁平,下部被小纖毛。
花盤肥厚,前方隆起;子房柄短。花柱細長。子房光滑。
成熟小堅果卵球形,長1.25毫米,寬約1毫米,黑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一果臍。
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300-3000米左右的雲南松林下草地中。

分佈範圍


產於中國雲南中南部、中部至西北部,四川南部及貴州西北部。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根莖入葯,據《滇南本草》雲多用於熱症

食用價值

雲南收購作黃芩代用品。此外莖葉可代茶飲。
【藏葯】功用同黃芩 s.baicalensis《藏本草》。
【僳僳葯】喜勒怒幾:根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怒江葯》。
夕反西:根治熱病《滇葯錄》。
席即西:根治肺熱咳嗽,熱病煩渴,濕熱瀉痢,黃疸,熱淋,目赤腫痛,癰腫疔毒,積熱吐血,胎動不安《滇省志》。
彝葯】補業阿史,黃芩:根莖及根主治瀉痢腮腫肺咳,肝痛,火眼,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氣管炎急性菌痢鉤端螺旋體病傳染性肝炎腎炎腎盂腎炎高血壓等《彝植葯續》。
根治水膈食積,濕熱下注,目赤腫痛,白濁熱淋《哀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