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部,位於東勝市和伊金霍洛旗境內,東經109°14′~109°23′,北緯33°25′~34°00′之間,總面積為14770公頃。
保護區建立於1998年,2001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高原內陸濕地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遺鷗繁殖地及內陸湖泊。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遺鷗鄂爾多斯種群最集中的分佈區和最主要的繁殖地。
鄂爾多斯遺鷗保護區
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受西北環流與極地冷空氣的影響,春季、夏季溫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季度更替明顯,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年日照時數3200小時,年日照率大於70%。年太陽輻射能量平均686.83千焦/平方厘米。太陽輻射能量最高值在5月份,最低值在12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325.8毫米,蒸發量為2501毫米。降水一般集中在每年7~8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65%。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統屬於太古界古老變質岩系,在露頭較高的地方具有小型褶曲和大規模的斷裂構造,規模較大的斷裂構造和褶曲潛伏在燕山期構造層之下。保護區內露出地表的岩層以白堊系、侏羅系沉積岩為主,其地表覆蓋物主要為自堊系、侏羅系泥岩泥質砂岩、沙礫岩的分化物。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鄂爾多斯波狀高原,整體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最高點位於保護區西側的巴彥敖包山,海拔1520米,最低點位於桃一阿海子湖區,海拔1360米。保護區內80%以上的地域面積在海拔1367~1412米之間。
內蒙古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鄂爾多斯市中部,位於東勝區泊江海鎮和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境內。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9°14′~109°23′,北緯33°25′~34°00′之間。
保護區總面積為1477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4753公頃,緩衝區面積1627公頃,實驗區面積8390公頃。
鄂爾多斯遺鷗
截至2011年,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濕地鳥類83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有遺鷗、東方白鸛、白尾海雕,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物種有角鸊鷉、赤頸鸊鷉、白琵鷺、大天鵝、鳶、大鵟、紅腳隼、蓑羽鶴、蒼鷹、黑浮鷗等10多種。典型的草原動物主要有蒙古野兔、艾鼬、黃鼬、赤狐、兔猻、刺蝟、蒙古黃鼬、五趾跳鼠、田鼠和草原沙蜥等。
遺鷗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
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管理。保護區管理局為事業單位,相當副處級建制,經內蒙古自治區機構編製委員會批准成立於2004年,內設綜合科(掛規劃與財務科牌子)和發展保護科2個科室。
保護區管理局下設兩個保護管理站:東勝區泊江海子管理站和伊金霍洛旗公尼召管理站。
•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 負責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與開發利用;
• 制定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
• 開展自然保護科學研究;
• 組織相關環境監測;
• 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
• 保護生物多樣性;
• 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合作交流。
2011年,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內蒙古鄂爾多斯遺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期工程初步設計》建設,完成總建築面積1970平方米,包括管理局址建設、兩處管理站建設;建設了望台3座;建設巡護碼頭;濕地保護與恢復圍欄45公里;設置了區碑、標牌、指示碑,購置了防火裝備、撲火工具、觀測設備、檔案設備和微機等辦公設備。
該保護區內的鄂爾多斯遺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