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客中作的結果 展開

客中作

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七言絕句

《客中作》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一反遊子羈旅鄉愁的古詩文傳統,抒寫了詩人身雖為客,卻樂而不覺身在他鄉的樂觀情感。全詩語意新奇,形象灑脫,充分表現了李白豪邁不羈的個性和李詩豪放飄逸的特色,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氣氛。

作品原文


客中作(1)
蘭陵美酒鬱金香,(2)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客中:指旅居他鄉。
(2)蘭陵: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
鬱金香:散發香氣的鬱金。鬱金,一種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後呈金黃色。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雙燕雙飛繞畫梁,羅緯翠被鬱金香。”
玉椀(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三國魏嵇康答難養生論》:“李少君識桓公玉椀。”椀,同“碗”。琥珀(hǔpò):一種樹脂化石,呈黃色或赤褐色,色澤晶瑩。這裡形容美酒色澤如琥珀。
(4)但使:只要。
⑸他鄉:異鄉,家鄉以外的地方。《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白話譯文

蘭陵的確是個好地方,盛產美酒,顏色金黃,芳香撲鼻。
鬱金香的美酒要用玉碗來盛裝,色澤如琥珀,熠熠自生光。
只要主人用這美酒來殷勤招待,讓我這個做客在他鄉的人喝醉了酒,
那麼我只覺得快樂無比而不會再感到自己身在異鄉了。
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香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創作背景


李白於天寶初年(註:天寶年間為742年——756年)長安之行以後,移家東魯。這首詩作於東魯蘭陵,而以蘭陵為“客中”,則應為詩人入京前(開元年間)的作品。在繁榮的社會背景中,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愛遊歷祖國的河山景緻。這些,在他的心中都充滿了美麗。這首詩表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和盛唐的繁榮景象。
這首詩作於李白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漫遊東魯之時。李白在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長安之行以後移家東魯。這首詩作於東魯的蘭陵,而以蘭陵為“客中”,應為入長安前的作品。這時社會呈現著財阜物美的繁榮景象,人們的精神狀態一般也比較昂揚振奮。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愛遊歷。祖國山川風物,在他的心目中都充滿了美麗。當時他在東魯任城(今山東濟寧)嘗與張叔明孔巢父、韓准、裴政、陶沔會於徂徠山(在今山東省泰安縣東南四十里)中。此時李白雖抱有經世濟民之志,但對隱逸山林也很羨慕。在這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他高歌縱酒,嘯傲山林,怡情自然,懷才自負,毫無末路窮途之感。[1]

作品賞析


這首詩一反遊子羈旅鄉愁的古詩文傳統,抒寫了詩人身雖為客,卻樂而不覺身在他鄉的樂觀情感。
這首詩讚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熱情,表現了詩人豪邁灑脫的精神境界,同時也反映了盛唐社會的繁榮景象。
抒寫離別之悲、他鄉作客之愁,是古代詩歌創作中一個很普遍的主題。然而這首詩雖題為客中作,抒寫的卻是作者的另一種感受。“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蘭陵,點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聯繫起來,便一掃令詩人沮喪的外鄉異地凄楚情緒,而帶有一種使詩人迷戀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蘭陵美酒,是用鬱金香加工浸制,帶著醇濃的香味,又是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里,看上去猶如琥珀一樣光艷。詩人面對美酒,流露出了愉悅興奮之情。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兩句詩,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說在人意中,因為它符合前面描寫和感情發展的自然趨向;說出人意外,是因為“客中作”這樣一個似乎是暗示要寫客愁的題目,在李白筆下,完全是另一種表現。這樣詩就顯得特別耐人尋味。詩人並非沒有意識到是在他鄉,當然也並非絲毫不想念故鄉。但是,這些都在蘭陵美酒面前被沖淡了。一種流連忘返的情緒,甚至樂於在客中、樂於在朋友面前盡情歡醉的情緒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發展到樂而不覺這個地方是他鄉,正是這首詩不同於一般羈旅之作的地方。
全詩語奇意也奇,形象瀟灑飄逸,充分表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氣氛。[2]

作品評價


明代高棅《批點唐詩正聲》:太白豪放,此詩彷彿。
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太白豪放,此詩彷彿。
明代敖英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下語富。又曰:乃其本相,故佳。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太白真自傳其神。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強作寬解之詞。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注》:借酒以遣客懷,本色語卻極情致。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淺語卻饒探情(二句下)。
清代李鍈《詩法易簡錄》:首二句極言酒之美,第三句以“能醉客”緊承“美酒”,點醒“客中”,末句作曠達語,而作客之苦,愈覺沉痛。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但使”云云,真知此中趣、雖耳目熟,畢竟是佳語。潘稼堂曰:欲說客中苦況,故說有美酒而無人;然不說不能醉客之主人,偏說“主人能醉客”,而以“但使”二宇。皮裡春秋,若非題是《客中行》,幾被先生迷殺。[3]

作者簡介


李白畫像
李白畫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於杜甫並稱“李杜”,有“詩仙”之稱。自稱與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喜歡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少年時居住在四川,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遊,先後居住在安陸魯郡。在此期間曾西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後來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讒言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之亂起,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軍幕僚;後來永王為唐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而被流放夜郎。遇赦東歸,投奔族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因寫詩而聞名,為當時的人們所激賞,稱讚他的詩可以“泣鬼神”。他以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古今的偉大詩人。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靜夜思》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