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故宮史話的結果 展開

故宮史話

單士元所著

這是一位在故宮耕耘了74年的老人留下的最後一部作品。作者 單士元先生是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早年畢業的老學長。他治學謹嚴,為人的樸實,一絲不苟的作風素為同學所欽重。

書籍內容


《故宮史話》書影
《故宮史話》書影
《故宮史話》是單士元著1962年,由單老編寫的《故宮史 話》作為“中國歷史小叢書”(吳晗主編)之一問世,多次再版。此後單老一直想利用有關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城皇宮的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的檔案文獻史料,擴增這本小書,並在晚年著手準備。不幸隨著單老6年前倏然辭世,這個工作竟告闕如。現在這本書是由單老的女兒在單老有關著述的基礎上整理完成的,包括故宮宮殿建築、故宮營建歷史、故宮史跡抓雜三個部分,內容豐富,深入淺出。
一位在故宮耕耘了七十四年的老先生留下的最後一部作品。
單士元先生是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早年畢業的,《故宮史話》以深入淺出的手法,把枯燥的硅木瓦石建築物,賦予靈氣,讀起來不枯燥。這部小書,內容豐富,言之有據,小中見大,把中國的故宮放在世界宮殿群中展現給讀者,讀後既增加了知識又開拓了視野。

圖書目錄


目錄序
故宮建築歷史沿革簡述(代前言)
第一章 明清故宮——紫禁城
第一節 數字的比較
第二節 北京的第四座宮殿建築群
第三節 營建的四個時期
第四節 午門與太和門
第五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第六節 關於三殿的幾次重建
第七節 文化殿與武英殿
第八節 故宮內廷
第二章 明代北京皇城與紫禁城
第一節 明代營建北京的前前後後
第二節 明代北京皇城
第三節 景山和雁翅樓
第四節 元故宮的拆毀
第五節 明代北京皇宮的營建
第六節 元、明兩代紫禁城位置之比較
第七節 明代北京皇宮的規劃和布局
第八節 備料和施工
一 采木
二 採石與運輸
三 磚和瓦
四 琉璃瓦和其他琉璃製品
第九節 營建北京宮殿的勞動力
一 工匠
二 軍工
三 明代營建皇宮耗用了多少人力和財力
四 駭人聽聞的貪污和掠奪
第十節 腐敗的營建制度——明代政治縮影
一 從一本鳴冤錄談起
二 明代營建皇宮的買辦制度
三 工部官員盜竊皇宮建材營建私第
四 太監的貪污
五 動用官軍營造私宅
第十一節 著名建築匠師
第十二節 宮殿史簡說與明清故宮
第三章 初窺故宮史跡雜抓選編
第一節 皇宮說史
一 明清王朝時的乾清宮
二 御屏京官職名冊
三 皇宮中的檔案庫與清軍機處檔案
四 皇宮中的圖書館
五 故宮御花園的堆秀山水法
六 北京故宮御花園木化石
七 宗教勢力在皇宮
八 外國使節進皇宮
九 清代改變明宮對稱格局
十 帝后一餐飯農民數年糧
十一 水源與採暖
十二 算房
十三 記葉赫那拉氏(慈禧)賣國的一生
十四 光緒帝珍妃入宮之情形與墜井之死
十五 內務府與造辦處
十六 中國建築的隔扇
十七 清代文字獄與清代禁書陳列札記
第二節 建院前後
一 溥儀出宮前夕奢華的生活
二 袁世凱稱帝與溥儀復辟
三 古物陳列所
四 我與初建的故宮博物院及院匾軼事
五 憶故宮博物館第一任院長易培基
六 《北京故宮御花園的疊山、台石和盆景》前言
七 壯麗的宮殿建築與雨中奇景
八 我與同仁那志良二次相見
後記

書籍作者


單士元,1907年生於北京。1924年底參加溥儀出宮后成立的“清室善後委員會”,任書記員。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被批准賡續在院。1930年供職院內文獻館,不久,又參加了中國營造學社,是我國歷史檔案事業創建者之一和中國古建築早期研究者之一。單士元在30年代為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胡適主任的學生,以《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大臣年表》為研究生畢業論文,以補《清史稿》之缺。解放後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顧問及全國政協委員之職。是故宮建院的最後一位見證人。《故宮史話》是他畢生在故宮辛勤耕耘的心血結晶。
新世界出版社 2004年6月出版
單士元先生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了70餘年。這位中國古建築專家,著名學者一生致力於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與修繕。就是在他已經離休之後,仍然每天堅持到故宮上班半天,一如既往,一進故宮總要先步行一周,查看古建築,然後才去辦公室。如此忠心耿耿,守土盡責的嚴謹作風,在故宮內和外面的很多朋友中是盡人皆知的。
早在抗戰的年月,我尚在重慶中央大學建築系讀書時,就開始聽說並從《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上看到單老的大名。我和單老的初次晤面是1949年新中國建國前有一次他來清華大學建築系的那天。此後,在建研院編寫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初稿)》評審會上,在中國建築學會的幾次建築歷史與理論學術研討會上,隨著見面的增多,我們也就越來越熟了。但是接觸時間最多最長是在“文革”以後。那時單士元、羅哲文和我在全國政協連年都要參加全國各地文物保護的調查工作。我們對保護文物可謂志同道合,人稱“三駕馬車”。單、羅二老是終生研究中國建築史的權威學者,而且都是中國營造學社的元老。我卻不同,只是一名中國建築史的熱愛者和古建築與歷史名城的保護者。

社會評價


去年6月單老著的《故宮史話》正式出版。這是一份遺稿,是由他的女兒單嘉筠女士精心整理出版的。單老晚年在故宮上班時,嘉筠是他身邊的助手,她對單老的許多文稿自然十分熟悉。
一、關於古都規劃營造等的整體觀念 中國古代傳統思想有一種講整體、重全局的習慣。小自“修身、齊家”,大至“治國、平天下”無不如此。所謂“天人合一”、“以禮治國”的觀念,所謂“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以及“內之為城,外之為郭”的界定,皆是都城規劃、宮殿營造,著眼整體,從全局出發最根本的思想理念。明清北京以宮城皇城為中心、中軸的總體規劃,首先是以象徵皇權至上,惟我獨尊,天下一統為主導。進而要求用地分區、布局秩序、街道經緯、建築風貌等必須全局統一,整體和諧。明清北京前身的元大都:就是以整體布局和城市風貌的完美,當時即得到義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高度讚譽。他說“世界諸城,無能與比”,“其美善之極,未可言宣”。晚清北京自然比元大都還要完美。單老在這方面有許多論述。明代不僅廢毀了元大都宮殿重新規劃建設紫禁城大內,而且還有更多的規劃建設成就後來居上。例如“左祖右社”對稱地布置在紫禁城午門的前方及中軸線御道兩旁的一東一西。這樣的布置就比元大都的“左祖右社”偏在皇城以外偏遠的地位更加嚴整,更加合乎禮制。又如,在承天門清天安門外擴大了“T形廣場,“列六部於左,列五府於右”。也就是說廣場之東建立中央行政六個部門,之西建立中央軍事五個部門。相對集中地把中央行政和軍事機關,緊貼在承天門前皇城的紅牆邊上。非常明顯,這比元大都分散布置這些機關當然合理得多。再如,於宮城之外北,堆築景山,以為屏蔽紫禁城的靠山,也是元大都所沒有的。單老還寫道了迄今已為很多人忘記或根本不知道的皇城原先有內外紅牆之分的舊事。
《故宮史話》還啟示:整體是時空統一的,古今中外,沒有脫離時間背景,割斷歷史,孤立的空間整體。單老為此追溯了北京建都的最早脈絡。“北京房山區琉璃河發掘出的青銅器等文物,證明在周朝封建時已有稱都之名。”接著述說到位於廣安門內外的遼陪都、金中都的遺址,進而直接地聯繫到元大都是在金中都東北郊選址新建的以及與明北京城的淵源。這一連串北京建都的履歷,記錄著它成長過程的足跡,聯繫著古都的歷史文化整體。
二、宮城皇城形制的考源
明朝先後是朱元璋在南京、鳳陽安徽臨濠和朱棣在北京建立國都。宮城、皇城的形制雖然皆本於《周禮·考工記》的城“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等基本布局形制:而以鳳陽中都的營建最完善。所以南京第二次改建的和遷都北京新建的宮城、皇城的形制,都與鳳陽中都直接密切有關。單老認定:“歷史上記載營建北京皇宮以至都城是以南京為藍圖,而宏敞過之。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北京皇宮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鳳陽皇宮規模和體制而建。”
上世紀80年代,以單老為首,包括羅哲文和我帶著全國政協調查文物保護的任務,曾不止一次去鳳陽考察中都宮城、皇城遺址。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已殘缺的城牆、城樓、宮殿等遺址,經過“文革”的摧殘就更加破敗不堪。之後,單老從實地考查中都遺址的物證中,為了論證北京皇宮皇城形制的來源又專門寫了文章。
明朝早期建的三座都城,迄今唯有北京保存下來。“擇國之中而立宮”的明代北京紫禁城在中軸線上建立了三大殿,左右對稱建立了左文文華殿右武 武英殿 等宮殿建築群。在紫禁城之外的皇城,建立了“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注和西苑皇家園林以及內府系統等那些專為皇家服務供奉的機關、作坊、庫房建築。宮城皇城有機結合,連為一體,皆為“民不得入”的禁區,單老讚譽那是中國建築史上最完美的大傑作。
三、遷都北京,是歷史的正確選擇
明朝建國,朱元璋對於在何地建立國都,始終存在猶豫。天下初定,在南京建都不久,他又在鳳陽老家按照《周禮·考工記》擇地營建宮城皇城。等到建完之後,他又反覆,沒有用過一天就廢棄了。於是仍舊以南京為都,並第二次改建南京宮城皇城。雖然如此,終究也沒有使這位老皇帝滿意。南京的宮殿原是填湖燕雀湖為基,建在填土上。後來宮城出現了前高后低的傾斜,這時又傳來了太子朱標夭折陝西的噩耗。65歲的朱元璋悲傷慨嘆,又想起了遷都的老問題,後悔說“唯宮城前昂后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卷十二。沒有想到在他去世后,遷都大事,竟由四太子燕王朱棣完成了。事實證明,朱棣遷都北京是歷史的正確選擇。中國封建王朝講求“擇天下之中而立國”國指都城,這“天下之中”不是國土的幾何中心,而是指地理形勢、戰略地位、交通條件最具優勢之地,最能有利於統一全國,統治全國,建立政治、文化中心,以至軍事中心、經濟中心的城市。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的詔書曰“北京實為都會,控四夷以制天下”十分明確,說的就是非幾何中心。尤其歷史的發展繼續證明,清朝滿族入關,都城也是選在北京。
單老在書中有一段精闢的評語:故宮是“民族建築藝術集大成,其工程之艱巨、規模之宏偉、工藝之精巧、創造性之豐富為世界所罕見。它不僅是東方的瑰寶,也是世界上的奇迹”。當前,北京故宮正處在加強保護的最好時機。為了保護故宮本身的歷史“真實性”,現已開始了大規模的古建築修繕和院內包括筒子河等環境的進一步整治。不久前又在故宮的四周劃出了它的“保護緩衝區”,加強規劃,進行整治,進而實現故宮外圍環境空間和諧的“整體性”保護。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在期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呼喚,全國人民在支持,政府在加強領導和積極主持。單士元先生的《故宮史話》此時出版,提供參考,發揮光熱,我想該是有益的和重要的。
註:“前朝後市”的市指都城的大市,先是在皇城北的鼓樓一帶。皇城內,宮城外,景山前有宮市。正陽門內,皇城大明門外清大清門外有棋盤街市。後來前門外發展起來的市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