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圖書館
瑞典皇家圖書館
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皇家圖書館既是瑞典的國家圖書館也是人文學科的研究圖書館,瑞典議會和政府授權皇家圖書館,負責收集、描述、保存和提供瑞典出版的所有資料、在國外發行與瑞典有關的資料或瑞典人撰寫的資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人文科學方面的外文資料;並進一步保存和擴大圖書館收藏的古舊善本書、時效性強的小冊子、手稿、地圖和圖片的使用;皇家圖書館還負責全國圖書館組織的規劃、發展及國內聯合編目與全國性聯合目錄。
瑞典皇家圖書館 Kungl. Biblioteket = The Royal Library or Sweden
館長:托馬斯·利德曼(Tomas Lidman)
瑞典皇家圖書館
多年來人們一直討論將皇家圖書館更名為國家圖書館,以突出其為子孫後代保存管理瑞典印刷資料的職能,實際上瑞典皇家圖書館一直起著國家圖書館的作用。1661年的一紙法令要求瑞典王國內所有的印刷商必須在其所印的出版物發行前送1冊給皇家圖書館,其原意並非為呈繳保存而是旨在審查監控文獻內容。雖然再三警告,但印刷商仍置若罔聞,1707年法定繳送增為6冊,通過國家檔案局分發給皇家圖書館、烏普薩拉大學、隆德大學、圖爾庫大學和多帕特大學。此後通過了不少繳送法,最新的修訂是在1993年,補充了電子文獻的繳送。
瑞典皇家圖書館
皇家圖書館藏書的源頭是瓦薩王室國王的藏書,1520年古斯塔夫·瓦薩開始收集歷史、科學和理論與音樂類印刷品及地圖,其子埃里克十四世、約翰三世和卡爾九世繼續擴充。1587年約翰三世將王宮80米的長廊布置成開放式書架,號稱“綠色長廊”。1568年圖書館就有了第一本圖書目錄,1595年尼克勞斯·奧萊負責管理國王的圖書。瓦薩王朝常從國外購進圖書,但他們更樂於趁宗教改革之機把瑞典天主教修道院的藏書充公。1620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將瑞典中世紀修道院的圖書館捐給了烏普薩拉大學,成為大學圖書館的鎮庫之寶。以後數十年間,圖書作為戰利品洪水般從波羅的海、波蘭、德國、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丹麥湧向瑞典,充實了烏普薩拉大學和皇家圖書館的館藏。1648年,13世紀早期由本篤會修道院修士書寫的手抄本“魔鬼聖經”被布拉格的征服者們帶回瑞典。另外,當瑞典人報捷時還送回在當地散發的傳單,所以皇家圖書館有歐洲最古老的新聞記錄。
瑞典皇家圖書館
卡爾十世古斯塔夫打敗波蘭和丹麥的戰利品使圖書館的損失得到補償。1683年卡爾十一世將克里斯蒂娜女王藏書中的6000冊捐給了隆德大學圖書館;加爾迪藏書的大部分捐給了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瑞典文著作和歷史文獻轉移到1666年成立的古物學院,1690年又轉給1630年成立的古物檔案館。1697年因皇宮失火而損失了2/3的收藏——17,386捲圖書和1,103件手稿,失火后目錄上的藏書僅剩6826卷,手稿僅剩283部。以後藏書幾經遷徙,1768年皇家圖書館遷往新落成的皇宮東北翼,1796年房間才裝修完備且要與其他幾個機構共享,很快圖書館空間就不敷使用。
失火后的圖書館開始有限地向公眾開放,但在選址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1705-1741年間圖書館還是收到不少贈品,如750年未經審定的拉丁文本聖經以及古老的突厥語圖書等。但是圖書館地位不穩定,1703年決定每年經費600銀幣,不足以購買兩種外國雜誌和應付圖書裝訂及購買蠟燭。1770年議會撥給圖書館一批圖書,供圖書館自由買賣和交換使用。在安德斯·瓦爾德任館長(1758-1795)期間,皇家圖書館逐漸走上正規。分別從不同人的藏書中補充了中世紀的手稿、伊斯蘭文手稿,並收回了原來屬於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而被克里斯蒂娜繼承後送人的圖書,幾十年間館藏翻了一翻。國家檔案局也收集資料,1880年左右兩個機構曾進行藏品交換。
瑞典皇家圖書館
作為國家圖書館,資料採集和編目十分重要。由於沒有明晰的目錄,皇家圖書館查找信息有時得看分類財產賬目上的號碼。1879年到1890年克萊明館長把書目工作視為醫治自己氣喘病的良藥,同時他苦心孤詣地收集美國瑞典人文獻,還強調收集灰色文獻的重要性。這些極具研究價值的文化、民俗、習俗和商業生活發展史資料被分成149類,對後世研究者造福匪淺。埃洛夫·騰納爾建議為公共圖書館編製1886年以來瑞典所收集的外國出版物聯合目錄,該計劃被1903年擔任館長的達爾格倫付諸實施。
達爾格倫曾在議會供職,利用其豐富的關係網為圖書館謀利,爭取到更多的財源購買圖書和支付員工的工資,1910年館長頭銜正式成為“國家館長”。他對皇家圖書館的情況進行調查,認為總體與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相當,前者瑞典文藏書略勝於大學,但後者的手稿遠勝於皇家圖書館,皇家圖書館的強項是目錄學、教會史、文學、地理、藝術、考古、政治經濟學及政治學的歷史文獻和報紙,在歷史、傳記、法律、小說和哲學方面兩者旗鼓相當。按照他的估計,圖書館獨一無二的收藏就是灰色文獻,當時已經近100萬件。與其前任不同,達爾格倫注重通過倫敦、巴黎、海牙和萊比錫的代理商採購外文資料。於是荷蘭17世紀的印本、各地收藏家的專藏紛至沓來成為皇家圖書館的專藏,如歌德、瓦格納、吉普賽文獻等。1909年對皇家圖書館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圖書館獲得131,500瑞典克郎,提高了薪金,每日工作6小時。過去由於工資低下很少能雇傭到人手。
1916-1940年擔任館長的埃塞克·科林是位研究人員,對1700年前瑞典印本書研究是其長項。通過在國外遊歷,他認識到字順式分頁目錄應轉換為卡片目錄,並於1928年投入使用。科林的聲望促使他建立了與國外機構的交換,但他沒抓住時機與斯德哥爾摩大學院合作。由於瑞典著名作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堡1874-1882年曾在圖書館工作,所以將其大量手稿存放在圖書館成為順理成章的事。科林希望擴大圖書館空間來滿足增加的需求,1942年官方批准了計劃,1946/47年預算到位,但具體進行卻推遲了10年。
1952年烏諾·維勒斯任館長為圖書館開闢了新紀元,既從政府獲得了購書經費,還獲得100萬克郎得以對圖書館進行大修。1953年他與斯德哥爾摩大學院簽訂協議,使皇家圖書館兼任斯德哥爾摩大學的人文社會科學圖書館,大學回報以大學的學位論文,供其進行交換。皇家圖書館終於獲得了隆德大學在1818年就獲得的特權,建立起270條新交換渠道,到1976年已有交換單位654個。1953年建立圖書保護部,繼而購買了先進的圖書裝訂設備。在舊的外文部建立採選部,設立專門的編目組。雖然30年前科林在該館編採選目錄時就有編輯國家書目的思考,但1951年瑞典出版商協會由於財政困難被迫終止其生產了80年的國家書目,皇家圖書館臨危授命,按照飭令設立了專門書目機構。書目機構的首要任務是重構皇家圖書館目錄,1956年使用新的編目規則和排架系統,20年後又引進了計算機系統和LIBRIS(圖書館信息系統),終於實現了科林的宿願。1958年皇家圖書館為大學免費提供瑞典印刷資料編目卡片,1975年該項工作轉為計算機目錄。1958年開始設立錄音和留聲機唱片部門,像法國國家圖書館那樣收集全國的聲音檔案。1979年這部分收藏移交給國家聲像檔案館。
維勒斯的首功當為重組圖書館和擴大圖書館空間。1946/1947年撥的59萬瑞典克郎一直未使用,1956年至1971年由伯格曼設計分四個階段對建築物進行改造。首先將頂樓全部分割成系列樓層;中央電梯取代了舊式的小書梯;最後在北牆下修建了3座地下書庫,通過玻璃走廊與主樓相連。這一時期還在斯德哥爾摩西北部建立的政府圖書館倉房,圖書館之間進行圖書館流動服務,倉房一再擴建但總不敷使用。
伯格曼的改擴建竣工后,用戶和資料的增加超過預期,每年入藏資料15萬件,相當於每年架長增加1公里。1977年維勒斯退休前,圖書館收到大量捐贈的手稿和檔案,圖書館也經常割愛,如將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圖書館1880年受捐負責東亞收藏的“日本文庫”捨棄。
1956年成立由國家館館長任主席負責有效協調科技圖書館工作的研究圖書館委員會,但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員工則希望科技圖書館在大學圖書館與皇家圖書館之間責任分明。1977年皇家圖書館不再承擔大學圖書館的部分責任,11月維勒斯退休時明確皇家圖書館負責LIBRIS的管理。另外,皇家圖書館將由政府指派的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館長任期6年。
1979年政府成立了與研究圖書館委員會進行合作的瑞典科學技術信息代表團,政府選擇建立與皇家圖書館平行的科學信息機構,使皇家圖書館失去其在圖書館界的中心作用,這時兩者間的相互尊重至為關鍵。1987年成立專門機構對圖書館形勢進行評估,結果認為應該由皇家圖書館全權負責LIBRIS以提升該系統的重要性,同時取代信息代表團的規劃和協調職能。變化始於1988年夏,皇家圖書館得到了用於發展的資金。皇家圖書館再次成為瑞典信息提供的主要推動力,烏諾·維勒斯的繼任者拉爾斯·泰奈爾實現了前任建立有效、強大皇家圖書館的雄心。
只有發展才能使圖書館界受益,領導明確管理反而簡單。20世紀80年代後期,內部組織改革的需要變得日益明顯。新技術的湧現要求國家館對各種介質的出版物予以保存,以保存國家的歷史。計算機系統符合圖書館內工作流程和公共服務,計算機的引進使原來的組織形式顯得過時。在泰奈爾任期內還開始了新一輪的館舍重建,但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他的繼任者吸取了經驗教訓,終於在1993年夏季開工。
1977年解除了歷時25年的雙重職責之一——斯德哥爾摩大學人文學圖書館的職責后,圖書館雖不再購買政治和社會科學的外文文獻,但採選人文學科外國文獻的政策延續至今。1981年臨時文獻組不再對臨時文獻進行詳細編目。同時由於報紙紙張質量差不能永久保存原件,1983年皇家圖書館獲得專項資金將瑞典報紙內容進行縮微,在城市北部成立的縮微組現在仍在進行回溯性縮微。
90年代以來政府日益感到皇家圖書館是追求連續性圖書館政策的戰略資源,不僅官員就是政客在考慮與研究和高等教育相關的圖書館事務時,他們也力圖將這些考慮放在一個更大的視野中,於是皇家圖書館的資源得到進一步利用並受到倚重。
國內合作與發展部(BIBSAM)確保了瑞典研究圖書館發展的廣闊前景,極其重要的是它領導的合作完全出於自願。首先是開發和管理專門的國家資源系統,一些中央研究圖書館按照規劃承擔了向研究、開發和高等教育團體提供專門領域信息的任務,並獲得一定的報酬。BIBSAM系統是該部門最大的項目,占其預算的一半。該部的責任包括進行調查研究、參與和出資進行開發(包括制定標準),安排課程和會議,收集處理統計數字和監控法律事宜。
近年來,國際上圖書館與信息政策界限放鬆,協作發展部在歐盟圖書館規劃框架內開展活動,在全國範圍增加檔案館、博物館即研究機構和公共圖書館之間的合作與創新。基本思路是在現代技術支持下消除相關部門的壁壘。1995年對大學圖書館的分析表明必須考慮作為關鍵因素的信息技術發展,教學法改革導致大學生數量的戲劇性增加。從調查發現圖書館資源的強化值得認真考慮,員工和空間都需面對從用戶方面來的壓力。另外,調查指出,技術問題要求學生改進掌握信息的技巧。要把圖書館使用納入教學過程,合理制訂電子文獻導航計劃。
由此可見皇家圖書館是歷史悠久的研究圖書館兼國家保存本圖書館,有完善的圖書館繳送法,館藏宏富檢索方便。作為國家中央圖書館,皇家圖書館負責協調瑞典研究圖書館和圖書館信息系統,同時與國內外圖書館開展合作項目,如:與尼加拉瓜及波羅的海國家館開展的合作、文獻數字化、圖書節、國會圖書館主題標目、圖象資料庫平台等。該館開展館際互借,為國際圖聯、英國專業圖書館與信息機構協會、國家與大學圖書館執委會的成員。
圖書館局下設館長,管理梯隊由館長、行政部主任、館藏建設與文獻部主任、典藏使用部主任、特藏部主任、LIBRIS部主任和BIBSAM國內協調與發展部主任組成。
監督機構由國會議員任主席,此外還有國家聲像檔案館館長、作家、斯德哥爾摩大學博士、自然與文化出版公司、林雪平大學圖書館館長、國家館館長、國家文化事務理事會執行主席、于默奧大學教授,韋斯特羅斯的馬拉德爾恩學院圖書館館長及員工代表組成。
有:
館長辦公室;
行政部——財務組、人事組、辦公服務組、採購組、與中美洲圖書館合作組、PR與信息組、信息技術組;
館藏建設與文獻部——繳送本組、期刊書目組、專著書目組、採選組、編目組、書目開發與協作組;
典藏使用部——書史、典藏與圖書裝訂組、保存組、複製翻拍組、流通組、文獻整理組、參考服務組、女王組;
特藏部——報紙組、手稿組、未編印刷資料組、地圖圖片-印刷樂譜與招貼畫組、羅格圖書館;
LIBRIS部(瑞典聯合目錄);
BIBSAM部(國內協調與發展)。
1993年補充修訂的繳送法,繳送品擴展到電子文獻。
書刊300萬卷;現刊22,000種;手稿65,000部;搖籃刊本1,500卷;地圖17萬張;肖像圖片等500,000件;藏書票15,000張。
收藏有30年戰爭的戰利品——未經審定的拉丁文手抄本的“魔鬼聖經”(Th Devil’s Bible),其內容包括舊約、新約、猶太人歷史、波希米亞編年史,該書長89.5cm寬49cm,重75公斤,使用了160張毛驢皮;瑞典和冰島的古老手稿;中世紀歐洲大陸手稿;瑞典17-18世紀手稿;私人文件檔案;1483年瑞典印刷的第一部書《倫理學對話》兩冊;有關斯特林堡和拉格勒夫的論文;歐洲報紙的首版;豐富的雕版印刷品、圖片、繪畫和玻璃版照片。
皇家圖書館的瑞典藏書資料既有已經編目的也有尚未編目的,根據繳送法該館可獲得瑞典出版物包括電子出版物每種1冊(件)。
皇家圖書館通過購買、贈送和交換進行國外出版物的收集,主要目標是人文學領域和社會科學範疇。
·翻譯成外文的瑞典文獻以及涉及瑞典的外文文獻;
·書目;
·圖書館學圖書。
其他則限於便於對瑞典文館藏及其他核心館藏進行研究的外國文獻:
·歷史學範圍較寬,如學術與宗教史、經濟學史和史學研究等;
·文學史;
·文學批評;
·藝術與藝術史;
·傳記;
·古典考古學;
·哲學;
·語言學。
社會科學方面地域限於歐洲和美國;語言限於西方語言和俄語的原著,有關瑞典的資料不限語種。這部分書多來自交換與捐贈,標準與購買相同。重要的是考慮連續性,有關以下著者的文獻因業已建有專藏而成重點目標:理查德·瓦格納的文獻、歌德文獻、拜倫勛爵的文獻、吉普賽人的文獻等。鑒於歷史上瑞典和俄羅斯的關係,皇家圖書館辟有俄羅斯專藏,1964年與現在的俄羅斯國立圖書館(前列寧圖書館)建立了交換關係擴大了斯拉夫文收藏範圍。皇家圖書館有兩個部門負責典藏和圖書保護,圖保組負責圖書保護管理問題,1997年皇家圖書館回遷,使圖保組在空間和設備方面大為改善。圖書保護對象有印本書、報紙、雜誌、照片和電子資料;該組還起草了防災計劃。目前資料存放在地下現代設施的書庫中,運用人工氣候調節,同時對原始資料進行縮微,並擬使用數字化手段對善本進行揭示。
位於哈姆萊噶登的皇家圖書館是1870年由年輕建築師達爾設計的,鑒於當時撥款不足,達爾只好將整個建築的體量縮小,長寬均為原計劃的5/6,落成之日空間就緊張。一開始新圖書館的閱覽室、外借庫和門廳使用煤氣照明,從1887年到1964年用了80年時間該館才完全使用電燈。1928年該館舍增加了兩個側翼。1956-1976年分階段對館舍進行擴建,修建了首座地下書庫。1992-1997年圖書館館舍進行了大規模改擴建,完成兩個地下書庫,每個9,000平方米。1997年6月2日卡爾十六世為皇家圖書館再次揭幕。經過擴建的皇家圖書館,既增加了地面上書庫面積,又在建築物地下修築了巨大的書庫,使藏書空間能使用到2050年;這次還修建了包括展覽廳和禮堂的群房。
在特需範圍內通過電子圖書館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這些服務不斷增加,不僅有編目、書目、全文本古書,圖片、手稿、文獻展覽等,當然也包含有關圖書館信息等其他功能。
用戶必須在皇家圖書館註冊,註冊費用150克郎,僅供在圖書館內使用。
北歐館際互借免費。瑞典國內可用1周,北歐境內14天,其他國度30天。
複製收費,標準有別。皇家圖書館無權對仍在版權期內的作品進行數字化,只能複製片段提供給用戶,但不對用戶如何使用複製件負責。
對於收費服務,用戶必須先付支票,郵寄款最小面額100克朗(含郵費);瑞典及斯堪的納維亞範圍內服務費40克朗,其他國家服務費70克朗。傳真(含10頁)250克朗,10頁以上每頁4克朗。有協議的特快傳遞在1-3個工作日內完成,1000克郎。掃描並進行數字列印特快1天,不接受大批量需求。
有導遊的參觀費用20克郎,不必提前預定,講解為瑞典語和英語簡述。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考慮通過計算機建立LIBRIS系統,實現瑞典研究圖書館資源的共享,並由皇家圖書館全權負責管理。但由於政府政策搖擺不定,一度皇家圖書館地位有所下降,影響了LIBRIS系統的發展。經過1987年的評估,1988年LIBRIS完全歸皇家圖書館負責,避免了原來分散管理中產生的弊端。組織機構的變化使LIBRIS成為獨立部門並設立了秘書處進行協調與規劃,招募並充實了兩個組。
作為全國性系統,80年代以來,LIBRIS克服了技術陳舊、超過用戶預期的高昂運作費用等種種挫折。1990年代出版商主動簽約合作,及時將書目輸入LIBRIS。其全國編目地位得到鞏固,資料庫穩步擴大,已經有500多萬條數據,成為瑞典研究圖書館取得的重大成果。個人計算機的飛速發展,使資料庫使用十分方便。到1996年有73所研究圖書館將其數據納入LIBRIS,同時720名顧客簽約使用LIBRIS資料庫進行信息檢索。
90年代以來由一個新服務公司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常規管理,使加入系統的圖書館在經濟上獲得更大實惠。經過近20年的運行,LIBRIS系統地位日益鞏固,80年代引進的主題查詢業已被90年代的更先進系統所替代。先進自動化預約的館際互借作為成功先例吸引了大量用戶,同時LIBRIS與瑞典大學計算機網路SUNET及與網際網路的連接意味著用戶可獲得性服務的增加。90年代中期,由於政府對技術改造和系統現代化的資金支持及免費開放公眾對網際網路的使用,LIBRIS界面改變,並能成為綜合性全國範圍系統。
20世紀90年代電子出版日益普遍,如CD-ROM等,繳送法的現代化提上日程。因對網上迅速擴張的電子出版物未能予以充分考慮,1993年修訂的繳送法很快就需要進一步補充。為給子孫後代保存瑞典遺產,皇家圖書館對此十分重視。
由於瑞典銀行基金會的慷慨贊助,皇家圖書館用10年時間完成了瑞典綜合歷史書目(1700-1829)的項目,現在瑞典15世紀至今的印刷資料均可通過資料庫進行查詢。同時圖書館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積極參與東歐和第三世界圖書館的現代化進程,如對尼加拉瓜和波羅的海國家圖書館的支持。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部門工作提出更多要求,信息的數字化和通訊系統顛覆了許多原來的觀念,使用戶能即時獲得的世界範圍“虛擬”圖書館成為目標。出版模式和圖書館員的角色都在發生變化。信息技術部花費大量精力用於制訂計劃和分析現代社會之發展並做出回應。將來更多的工作是對所需信息的搜尋而不是對圖書的需求。
該館瑞典藏書資料既有已經編目的也有尚未編目的,最近1866年以來的舊資料可以在Regina(女王)——皇家館自己的資料庫和LIBRIS——瑞典研究圖書館的聯合資料庫上查詢,也可以在卡片目錄中檢索。未編目的資料根據皇家圖書館不同時期的分類體系予以安排,雖沒編目但仍可在上述兩個資料庫中查詢。1970年前的未編資料的分類系統縮寫為SISCH;1971年後的則使用瑞典的圖書館的分類系統SAB。
網站上英文菜單入口15個,有5個可繼續深入。聯機目錄查詢——女王圖書和全國聯合目錄,其中女王藏書目錄有200萬條題名;有關圖書館藏書及其數字化資料;圖書館動態;皇家圖書館簡介。
數字化的資料有:藝術招貼畫、“魔鬼聖經”、未編的灰色文獻(臨時性資料)、北歐圖書保存和使用會議、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