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達縣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轄

色達縣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甘孜州東北部。北緯31°38′-33°20′,東經98°48′-101°00′。地處四川省、青海省以及阿壩州、甘孜州、青海省果洛州相交處,以及壤塘縣、甘孜縣、爐霍縣石渠縣、達日縣、班瑪縣的結合部。東鄰阿壩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北與青海省班瑪、達日兩縣接壤,西、南分別與甘孜州的甘孜、爐霍兩縣毗鄰。

色達縣名由來:經考證,主要因早年曾在色塘發現一馬形黃金而得名,故有“金馬”之稱。

2011年色達縣轄區面積9338.98平方公里,轄2鎮、15鄉和134個行政村,年末總人口45661人,人口出生率11.09‰,人口自然增長率6.19‰。2011年,色達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7億元,比2010年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5萬元,比2010年增長14.6%;第三產業增加值1.51億元。

色達縣城面積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02人,多年流動人口平均為8000人,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城由“井”字形道路組成“三縱六橫”街道,色達縣是甘孜州海拔最高、氣候最寒冷、自然條件最差的以藏民族為主的民族聚居。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2月18日,退出貧困縣。

歷史沿革


色達縣
色達縣
色達縣歷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於此,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當地人稱“阿嘎洛麥”即猿人之意。
色達縣古為羌地。
唐、宋屬吐蕃。
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明為烏斯藏據,屬朵甘行都指揮使司轄區。明末,瓦修骨系一部遷於色達杜柯,游牧於色柯上游。
清代康區改土歸流,趙爾豐多次札諭色達歸誠未遂。
清為“政力未逮”之地,民國時期無變化。
1952年8月,色達和平解放,西康省政府建色達縣,屬四川甘孜州。195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治縣。
2020年2月18日,四川省政府發布通知,批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色達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色達縣位於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省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北部,北緯31°38′-33°20′,東經98°48′-101°00′。地處四川、青海以及阿壩州、甘孜州、青海的果洛州;壤塘縣、甘孜縣、爐霍縣、石渠縣,果洛州的達日縣、班瑪縣的結合部,東鄰阿壩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北與青海省班瑪、達日兩縣接壤,西、南分別與甘孜州的甘孜縣、爐霍縣毗鄰,總面積9338.9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色達縣
色達縣
色達縣境內地形複雜。地處巴顏喀拉山南麓,大地構造屬川西地槽系巴顏喀拉山褶皺帶,全境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
色達縣全境大部分為典型的丘狀高原,西北部溪河密布,排水不暢,沼澤發育。級差小於30度,少數山峰凸出於高原面700-900米,海拔4000米以上為典型的丘原地貌,相對高度500-1000米;海拔3500以下的巴爾壩河谷地帶,河流深切,流水浸蝕嚴重,為高原山原地貌。總面積中高原面積約佔84%;山原佔15%;平壩佔1%。
色達縣全境為三斷層所切,呈西北或西向,屬金湯弧西翼。色達斷層沿歌樂沱--洛若--色達一線斜穿泥曲(河)上紅科;康勒斷層沿塔子--康勒一線穿泥曲(河)流域;鮮水河斷層,僅在達曲(河)右側出現。三斷層除歌樂沱--洛若--色達斷層,相對穩定外,其餘斷層均處於活動狀態。

水文

色達縣
色達縣
色達縣有4條大河流,河谷寬淺,多支叉和心灘,一級階地發育,形成高原平壩。達曲河、泥曲河系雅礱江水系,泥曲(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南麓,流長約230公里,杜曲河、色曲河為大渡河水系,色曲河源於境內拖汝溝等地,流長144公里。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49.36億立方米,水能蘊藏63.479萬千瓦,僅色曲河、泥曲河水能蘊藏量就在26萬千瓦以上。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的支流達18條。

氣候

色達縣氣候屬大陸性高原季風型,年平均氣溫-0.16℃,1月平均氣溫-11.1℃,7月均溫9.9℃,極端最低氣溫-36.3℃,極端最高氣溫23.7℃,長冬無夏,4季均可出現霜、雪,大氣含氧量不足標準的60%。日均溫≥3℃,年太陽總輻射為80—200千卡/cm。
色達縣年平均日照時數2451.1小時。平均降水量65L4毫米,多集中6-9月,全境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1天,海拔3700米以下地區稍長,高海拔區無絕對無霜期。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至2002年底,色達縣森林覆蓋率2.67%,活立木總蓄積807.5萬立方米。
色達縣中藏藥材資源豐富,2008年共有藥用植物資源1000餘種、藥用動物資源10餘種,尤其是蟲草、大黃、貝母等。
色達縣牧草以莎草科、禾本科菊科和薔薇科等科組成,約56科、259種,能作飼料的達100餘種,畜種資源以氂牛為主犏牛、馬、草地型藏羊和山羊組合。

礦業資源

色達縣境內礦藏有金、銀、銅、錫、鋅、汞、泥炭、大理石等21處,黃金蘊藏量達10噸以上,4大河流均分佈砂金礦。

土地資源

色達縣總面積9338.98平方公里,2002年色達縣草原面積有6653.73平方公里,佔地總面積的71.2%。至2010年底有草場面積6654平方公里,有林地1714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至2011年底,色達縣總面積9338.98平方公里,轄2個鎮、15個鄉134個村:色柯鎮、翁達鎮、洛若鄉、霍西鄉、年龍鄉、大則鄉、塔子鄉、大章鄉、亞龍鄉、塔子鄉、泥朵鄉、然充鄉、康勒鄉、旭日鄉、歌樂沱鄉、甲學鄉、楊各鄉。
色柯鎮翁達鎮
洛若鄉霍西鄉年龍鄉大則鄉塔子鄉
大章鄉亞龍鄉塔子鄉泥朵鄉然充鄉
康勒鄉旭日鄉歌樂沱鄉甲學鄉楊各鄉

人口民族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色達縣總人口41450人。
至2011年底,色達縣總人口45661人,人口出生率11.09‰,人口自然增長率6.19‰。

經濟


綜述

2010年,色達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9億元,比2009年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3億元,同比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2754萬元,同比增長38.6%;第三產業增加值1.3億元,同比增長13.2%。人均生產總值達6663元,同比增長12.2%。

第一產業

2002年色達縣糧食播種面積為720公頃,其它作物播面15公頃,糧食總產1880噸。主產小麥、青稞、豌豆、胡豆、土豆等一年一熟作物。
色達縣色爾壩藏寨
色達縣色爾壩藏寨
2007年色達縣牲畜總增率、出欄率、商品率分別為23.98%、23.25%、13.84%,2007年末各類牲畜存欄43.167萬頭;全年累計生產氂牛分割肉75噸,各種風味氂牛肉乾6噸,實現產值72.7萬元。
2007年色達縣示範種植“康青六號”20畝,建成青稞良種繁育基地1000畝,推廣良種9500畝,建成藥材基地4畝,良種覆蓋率達到86%;實現產值45萬元。二是發放脫粒機、收割機等農業機具180台。
2010年色達縣農作物總播面888.13公頃,其中糧食播面866.67公頃,糧食產量2176噸。
2011年色達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54億元。完成農作物總播面888.13公頃,糧食產量2357噸。各類牲畜存欄42.11萬頭,肉類總產量7631噸,比上年增長4.73%;牲畜出欄89105頭,出欄率20.84%;商品55093頭,商品率12.88%;牲畜總增84049頭,總增率19.65%。

第二產業

2007年,色達縣研製、開發藏葯製劑,新研製沙貝止咳膏、八味虎耳草兩種藏葯,生產240公斤,包裝“仁青芒覺”、“珊瑚二十五味”等藏葯2322盒投放市場。
2011年色達縣有工業企業13個,主要從事水電和肉製品產業,從業人數141人,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37萬元。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12億元,比2010年增長13.6%。

第三產業

2007年,民居接待初具規模,帳篷接待4戶,民居接待5戶。共接待遊客44000人,實現旅遊收入3300萬元,其中外匯收入47萬美元。旅遊業逐步成長為新的產業支柱。
2010年色達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20.9萬元,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7395.1萬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625.8萬元,與2009年同比分別增長2.87%和124.46%。
2011年色達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31.13億元,各項貸款1.8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60.2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6元,比2010年增長14%。

文化


色達縣民風淳厚,禮俗古樸,許多風俗至今沿襲,人文景觀獨特。

服飾

色達縣藏族服裝主要有藏袍、藏衣、襯衣。具有袖長、腰寬、襟大的特點,衣料顏色以白、大紅、蔚藍、粉紅、桔黃等色為主,藏袍一般用氆氌、毛呢等作料,並以虎皮、豹皮、水獺皮鑲邊。
色達縣藏族的帽分兩大類,一類是僧人帽。在佛事活動時,活佛帶巴亞帽,堪布和其它僧人戴亞帽,在通常情況下,喇嘛戴呷亞帽,堪布以上戴金帽。
色達縣藏族的鞋主要有藏片製成的細呢子長統靴,紅黑牛皮製成的長統牛皮靴,花氆氌及牛皮合成的長統靴,長統氈鞋,小孩一般穿小牛皮製成的長統鞋。

居住

色達縣牧區牧民長期過著逐水草、居帳蓬的游牧生活。牧民大興三配套建設熱潮,傳統的生活方式正被定居點所取代。

色達金馬節

色達縣金馬節是牛月初四(即藏曆五月初四)色達牧民祭神的大節。

名優特產

特色小吃
色達縣藏族以糌粑、麵粉、牛羊肉、酥油、奶汁品為主食。
蟲草
蟲草
羊肚菌
又稱羊肚磨、羊肚菜,屬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春末夏初單或群生於色達縣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地上或林緣空地,產菇期短,產量低少。羊肚菌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等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並富含蛋白質。
蟲草
又名冬蟲夏草,是菌和蟲的複合體,蟲草味香,富含蛋白質、蟲草酸和多種氨基酸。有保肺、益腎、補精髓、化痰、降血壓、明目開竅等功效。尤對遺精、陽萎、肺結核、咳嗽、虛喘、盜汗有效。

交通


2002年全縣擁有各類機動車232輛,其中民用汽車130餘輛,客運計程車20輛,短途客運麵包車16輛,中短途中大型客運車20餘輛。
2011年色達縣交通建設投入資金6100餘萬元,新建村道385.12公里。新建豆扎橋、洞青橋2座,完成泥朵鄉格則村、康勒鄉翁扎村、克戈鄉吉日過瓦村、霍西鄉一村4座鋼架橋建設任務。投入資金20萬元,完成泥朵鄉農村客運站點建設;投資1620萬元,完成14條51公里牧民定居點內道路及連接路建設任務。
2011年色達縣新建通鄉、通村公路1183.2公里,各類橋樑34座,農村客運站7個,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1448.72公里。
截止2013年底,色達縣共有爐色、色色、翁達、色鑼、色班、亞然、泥然、色大八條縣鄉公路,總里程623.5公里,其中縣鄉道公路530.5公里,油路247公里,等外級公路142公里,簡易公路141.5公里,礦山、林區簡易公路93公里,真正意義上的村道公路為零,除縣鄉公路覆蓋了6個行政村委會外,其餘的60個行政村村委會均未通公路。

社會


教育

至2007年底色達縣共有鄉鎮小學16所,縣幼兒園1所,縣城小學2所,縣中學1所和縣城重點寄宿制學校。
2011年色達縣教育工作全面完成“兩基”攻堅目標任務,順利通過四川省政府教育督導評估。有各類在校學生達到4961名,選送245名學生就讀“9+3”免費職業教育。資助650名貧困學生資金84萬元,獎勵完成初中以上學業的純農牧民子女家庭506戶資金58.7萬元,資助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268名資金46萬元。

城鄉建設

2010年10月色達縣廉租房二期項目通過檢查驗收。7月,色達縣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開工建設,建成後日處理垃圾13噸,填埋庫容13.3萬立方米。投入資金350萬元,實施色爾壩5鄉鎮5個村的整村推進試點工作。

生態建設

2010年,色達縣投入資金269萬元,聘用34名城鄉環境保潔員,建成6個鄉鎮垃圾焚燒爐。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全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266.67公頃,人工造林533.33公頃,封山育林3133.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2.2%。
2020年2月12日,色達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醫療衛生

至2011年底,色達縣衛生部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0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5個、鄉鎮中心衛生院4個、鄉衛生院13個、村衛生室58個。各醫療衛生單位人員編製總數210人,現有158人,現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0人,佔總數的93.75%。專業技術人員中有副高級職稱9人,有中級職稱27人,初級及以下職稱104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文化事業

色達縣
色達縣
色達縣歷史悠久。民族民間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加之是《格薩爾王傳》的發祥地之一,以格薩爾文化、寺廟宗教文化為代表的民族民間文化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但是色達縣文化建設投入較少,發展緩慢,全縣沒有一所大型的綜合文化娛樂場館,電影業名存實亡,電視普及率不到20%。
2013年色達縣文化產業收入達到121萬元;色爾壩格薩爾藏寨等6個申報項目獲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色達藏戲”等兩項目編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人榮獲省級優秀文化傳承藝人稱號,色達縣並榮獲“中國民族民間特色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引導和扶持格薩爾藏劇團開展對外文化藝術交流,藏劇團赴英國商業演出取得成功,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製作完成並即將發行電視劇《志美更登》和本土音樂專輯《金色故鄉》。

水電利用

到2002年為止,色達縣僅有色曲河上開發利用2360千瓦,利用率僅為0.37%。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有小型水電站3座,裝機5台,裝機總容量2360千瓦,其中國營電站1座,裝機2台,裝機容量320千瓦。年發電量680千瓦時。

旅遊


色達縣高原風光秀麗也是藏傳佛教寺廟比較集中的地方,全部為紅教寺廟,除了著名的五明佛學院,還有吉祥藏經院、甲學鄉的拉則寺、納折貢巴寺以及打龍寺、色拉寺等等,除此之外主要景點有:霍西野生動物保護區、、色達五色海、泥拉湖、色達縣色爾壩藏寨等。
降魔塔
泥拉湖
泥拉湖
位於色達縣的色柯鎮,距縣城1.5公里。該塔始建於藏曆鐵豬年(1913年),塔基包括外圍經房100米,高52米,共9層,石木結構。主體建築內圓外方、外圓內方、交錯層疊,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宗教色彩及獨特的藝術風格。
色達金馬節
金馬節是牛月初四(即藏曆五月初四)色達牧民祭神的大節。祭神,是藏民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苯教祭祀活動。苯教信奉萬物有靈。
泥拉湖
位於色達縣城西北部的泥朵鄉境內,距色達縣城240公里,湖寬1華里,深約5米,系淡水湖,夏季湖水墨藍如鏡,四周花草簇擁,雲蒸霞蔚,各種鳥禽包括從印度遷徙來的大群灰鶴在此棲息,繁衍後代。

獲得榮譽


2020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關於印發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的通知》,色達縣獲批全國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
2021年3月18日,入選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的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名單。
2021年8月10日,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